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33)
2023(17977)
2022(14963)
2021(13723)
2020(11786)
2019(26435)
2018(26056)
2017(49526)
2016(26928)
2015(30019)
2014(29486)
2013(28829)
2012(26436)
2011(23485)
2010(23410)
2009(21684)
2008(21694)
2007(19737)
2006(16978)
2005(15132)
作者
(76425)
(64124)
(63839)
(60636)
(40721)
(30659)
(28998)
(25015)
(24020)
(22817)
(21639)
(21556)
(20376)
(20172)
(19895)
(19743)
(19346)
(19115)
(18439)
(18364)
(15794)
(15690)
(15632)
(14553)
(14348)
(14286)
(14258)
(14241)
(12885)
(12876)
学科
(113648)
经济(113533)
(102869)
管理(92817)
(92086)
企业(92086)
方法(53785)
数学(44165)
数学方法(43653)
(34969)
(34360)
业经(33939)
中国(27940)
(25645)
财务(25594)
财务管理(25552)
技术(24909)
企业财务(24273)
农业(23934)
(22087)
理论(20544)
(20410)
贸易(20394)
地方(19891)
(19847)
(18972)
(18953)
(18681)
(17548)
(16306)
机构
学院(383195)
大学(377835)
(159300)
经济(156241)
管理(155196)
理学(134056)
理学院(132724)
管理学(130583)
管理学院(129869)
研究(121034)
中国(93660)
(78395)
科学(73551)
(72840)
(66888)
(60081)
(58522)
财经(58194)
业大(57960)
中心(57172)
研究所(54344)
(52870)
农业(52731)
北京(48283)
经济学(48064)
(45865)
(45859)
师范(45373)
(43775)
经济学院(43591)
基金
项目(256712)
科学(204329)
基金(187517)
研究(186823)
(163272)
国家(161869)
科学基金(141179)
社会(120326)
社会科(114240)
社会科学(114204)
(102510)
基金项目(99267)
自然(91792)
自然科(89783)
自然科学(89759)
自然科学基金(88261)
教育(86959)
(84815)
资助(75620)
编号(74835)
成果(58697)
(58301)
重点(57623)
(56925)
(55225)
创新(53779)
课题(51222)
(50393)
国家社会(50156)
科研(49154)
期刊
(173041)
经济(173041)
研究(105709)
中国(74326)
管理(61833)
(61074)
(61006)
学报(57229)
科学(54656)
大学(44332)
学学(42120)
农业(42096)
教育(39104)
技术(38751)
(32427)
金融(32427)
业经(30170)
财经(29105)
经济研究(27177)
(25610)
(25126)
问题(22752)
技术经济(22718)
科技(19145)
统计(18827)
(18520)
财会(18513)
(18324)
现代(18081)
(18000)
共检索到561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景维民  宫东真  
我国进入新时代,技术创新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虑到目前政府治理转型推进和国外技术限制趋紧,分析了技术创新质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中政府治理转型和对外技术依赖程度的调节作用。运用上市公司2000—2018年数据,发现随着技术创新数量的增加,技术创新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治理转型程度越高,技术创新质量越能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外技术依赖程度越低,技术创新质量越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利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技术硬件与设备、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其技术创新质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较大,亟需技术创新质量的增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英华   刘宇钊   李海彤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生产力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企业层面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通过推动生产、营销、管理环节的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其作用方式包括降低劳动力投入、外部销售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调节效应检验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正向调节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企业生产率提升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水平、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等宏观创新环境以及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等微观企业特征会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提升作用产生差异性影响。本文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生产率效应评估提供了企业层面的微观证据,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克甝   徐宗文  
企业进行数字技术创新,不仅能够通过技术进步直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可以通过赋能其他生产要素并改善要素配置来间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2年的数据分析发现:企业的数字专利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员工中高学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比例以及技术资产占比,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管理费用和代理成本,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要素结构和提升管理效率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成长性较高企业、西部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依次减弱。因此,应将数字技术创新作为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着力点,政府、企业与高校三方联合共建数字技术人才高地,依托数字技术拓展企业的治理边界,并将企业家精神融入公司治理及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明泉  蒋世战  
以2007—2016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OP方法测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检验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路径上技术创新存在中介效应。在股权激励有效期越长、非国有的上市公司中,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明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冠宇   马野青  
基于中国出口企业的微观数据,利用PSM-DID法考察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壁垒的实施短期内造成受限企业生产率下降,但在长期会倒逼生产率上升,总体呈现“先抑后扬”的动态特征。原因在于,遭受技术壁垒初期,企业生产率因盈利状况和融资能力恶化而降低,而后在创新激励作用下逐渐提高,且在本文考察范围内,创新激励效应占主导地位,使得总体影响为正。进一步分析发现,若受限企业为非高新技术企业、受限产品为企业非核心产品,则技术壁垒对企业生产率的倒逼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程晨  
本文利用2009-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研究行业内技术创新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探索企业间创新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同行业内的技术创新溢出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并降低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内技术创新溢出产生了负的交互作用;技术相宜度、知识产权保护、邻近区域中心城市显著地降低了上述消极影响。进一步地,对因果关系机制的考察发现,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情形下,技术创新溢出效应鼓励了企业的技术模仿行为,抑制了自主创新活动,降低了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技术创新的市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赤平  孔莉霞  
从技术创新角度引导制造业企业回归主业,对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7年全国1763家上市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国有企业和低盈利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通过“挤出”技术创新导致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技术创新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消极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远慧   王靖伊   陈蓉蓉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基于制造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产业融合,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22年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制造业企业金融股权关联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股权关联对其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尤其是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技术创新。进一步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在市场化程度低、行业技术性高的企业中作用更强。研究发现对引导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金融股权关联实践提升其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彦彦  吴福象  
采用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专利权行政保护力度对关键技术创新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来看,加强专利权行政保护力度有利于企业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样本结果显示,加强专利权行政保护力度对国企、中小规模企业及低技术企业关键技术创新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专利权行政保护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关键技术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姬新龙   董木兰  
文章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重污染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将股权结构分为股权制衡度和股权集中度,检验其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下,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显著促进重污染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可以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而股权集中则会弱化这一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无环保投入及规模较大类型的重污染企业中,绿色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以及股权结构的调节作用均表现得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云  郑亚琴  
FDI(外商直接投资)引致的生产率增长中是否包含技术创新的内容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较多的议题。本文利用中国在1991-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中介模型考察了FDI促进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在FDI促进东部地区生产率提升过程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即FDI对东部地区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有一部分通过提升其技术创新水平实现的,并形成了FDI→技术创新→生产率提升的完整作用路径。这种作用机制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坚  沙添越  
本文基于2005—2019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营商环境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营商环境的优化能显著提升一国的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使用工具变量法回归、更换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营商环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其内在机制为,营商环境的优化降低了各项成本,使资源流入到研发部门,促进了技术创新,进而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发达国家营商环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大于发展中国家;在营商环境的不同环节中,“跨境贸易”“纳税”等5个指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中国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春海  章凯莉  孙浦阳  
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服务要素密集特征日益凸显,国际服务市场会对企业创新等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国际服务市场波动对企业研发创新决策的影响,以及服务要素依赖的重要边际作用,并度量了2000—2014年国内制造企业面临的国际服务市场波动,检验了这种波动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研发创新对国际服务市场波动的反应取决于进口产品内嵌的国际服务要素含量,即对间接进口国际服务要素的依赖:依赖度越高,服务供给的正向冲击对企业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越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来自直接进口国服务市场的正向冲击会刺激企业研发创新,由直接进口国传导的第三国服务市场冲击则会抑制企业的研发创新。间接进口国际服务要素时,过度依赖高质量服务供给国,并不利于企业吸收国际服务市场的正向冲击,推动自身研发创新。企业中间投入占比越高,技术创新受国际服务市场波动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寒松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回归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下,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分地区异质性来看,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具有较大差异,并呈“自上而下”递增趋势;通过添加中介变量后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促进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加强各地区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韧性战略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亚茹  
物流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业带来新的契机,也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减少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碳排放。我国作为物流大国,物流技术创新是实现物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探寻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与物流技术创新的关系,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市区测算物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就物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与物流业技术创新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论显示:物流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物流技术创新水平每提升1%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161%。但由于物流业的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物流创新的实际效果同样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物流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幅度显著超过中西部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