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6)
- 2023(6266)
- 2022(4754)
- 2021(4455)
- 2020(3301)
- 2019(7224)
- 2018(7060)
- 2017(13829)
- 2016(7541)
- 2015(8093)
- 2014(7838)
- 2013(7757)
- 2012(6938)
- 2011(6531)
- 2010(6565)
- 2009(6153)
- 2008(6009)
- 2007(5562)
- 2006(5212)
- 2005(4523)
- 学科
- 农(48586)
- 济(35217)
- 经济(35184)
- 农业(32497)
- 业(29764)
- 业经(16679)
- 管理(13999)
- 农业经济(12614)
- 发(10138)
- 中国(9805)
- 村(9587)
- 农村(9568)
- 地方(9457)
- 制(9315)
- 企(9301)
- 企业(9301)
- 发展(9061)
- 展(9057)
- 收入(7745)
- 方法(7469)
- 体(7377)
- 土地(7257)
- 建设(7232)
- 财(6757)
- 策(6647)
- 劳(6644)
- 劳动(6644)
- 数学(6594)
- 数学方法(6564)
- 及其(6510)
- 机构
- 学院(106639)
- 大学(98621)
- 济(46709)
- 经济(45770)
- 农(41646)
- 管理(41437)
- 研究(36490)
- 理学(36267)
- 理学院(35974)
- 管理学(35520)
- 管理学院(35331)
- 农业(30885)
- 中国(29084)
- 业大(23065)
- 科学(20638)
- 京(19597)
- 农业大学(18734)
- 中心(18361)
- 财(17994)
- 所(17441)
- 江(16830)
- 研究所(15588)
- 经济管理(15141)
- 业(14559)
- 范(14349)
- 师范(14287)
- 发(14261)
- 财经(13824)
- 省(13817)
- 发展(13171)
- 基金
- 项目(71616)
- 研究(58253)
- 科学(57142)
- 基金(51318)
- 家(43902)
- 国家(43299)
- 社会(39309)
- 科学基金(37071)
- 社会科(36543)
- 社会科学(36528)
- 省(30103)
- 基金项目(27817)
- 农(26659)
- 编号(26068)
- 教育(24013)
- 划(23210)
- 自然(20333)
- 成果(20308)
- 自然科(19779)
- 自然科学(19778)
- 自然科学基金(19425)
- 发(18041)
- 资助(17899)
- 课题(16736)
- 国家社会(16408)
- 制(16214)
- 部(16188)
- 重点(15529)
- 发展(15409)
- 性(15335)
共检索到160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立前 尹吉东
与传统农村社会的管理相比,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既有着显著特点,也面临着诸多以前不曾有过的困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基层改革的深入,在推动农村治理模式的转型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不少地区也都在探索科学有效的、适合新型农村社区实际情况的治理模式,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农村治理转型的过程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因此,在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自治;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科学谋划、分类施策;改革创新、依法治理"的原则基础上,需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推动和实现农村治理从传统乡村管理方式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
传统乡村 新型农村社区 治理 转型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博 程晨
新型农村社区是由若干行政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而形成的不同于传统行政村和城市社区的新型社区。作为一种新的农村社会生活形态,新型农村社区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中化住房,保证农民均等化、高质量享受公共服务,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集中化住房能够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有助于推动农村规模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居住结构的变化,农村治理体系也将更加科学化和多元化,这对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葛福东
迈入新发展阶段,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各类要素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城乡融合更加紧密,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这些都要求改变旧有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新型社区治理应与传统的农村社区管理相区别,因而需要变革现有乡村管理制度、治理方式,优化治理主体结构,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建高素质治理团队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和环境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华丽 夏卉
新型农村社区既不同于传统农村社区,也不同于城市社区,给当前的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治理转型成为当前新型农村社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城市社区和传统农村社区相比,新型农村社区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在形成机制、居住形态、社会性质、经济职能和职业形态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自身特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转型,需要重构治理主体,创新治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治理转型 特征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毓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逐步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快速向农村社区下移,传统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逐渐脱节于现代农村社区发展需求,各种矛盾开始在此集聚,新的治理问题凸显。如何通过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强化民生保障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当前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工作开展,但还存有一些问题。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优化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农村 社区治理 优化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珩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研究发现,日本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方面,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模式,即通过村庄合并,组建成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新社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使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通过对我国部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失地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突出、社区环境卫生状况混乱、公共设施缺乏、群众参与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在借鉴日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在增强村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决策的意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琦 田鹏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琦 田鹏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湘
近些年来,以聚居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农村社区不断涌现,这种经过组织再造而衍生出来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与农村传统的离散型居住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改变了乡村社会的治理逻辑。因此,基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是我国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治理 形态 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丽娟 徐顽强
参与式治理是新型农村社区实现善治的重要模式,居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受益者、供给者和推动者本应占据核心地位,然而受居民自身、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社区治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却鲜有参与社区治理的行为,突出表现为对社区治理的"无意参与"、"无力参与"和"无路参与",导致政府社区治理成本高而效率低,居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在新型农村社区这一特殊场域实现参与式治理,必须从居民的视角和立场出发,以立足于居民的切实需求、重视民间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以及吸取城市社区相关先进经验等方面来安排适合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鸣鸣
以农民集中居住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社区近年来不断涌现,这种以对经济社会进行组织化再造的居住形态,深刻改变甚至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农村的社会治理基础。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解出城郊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和农村集中居住社区的治理特征,从中发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做法创新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和非制度层面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社会治理 问题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湘
近些年来,以聚居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农村社区不断涌现,这种经过组织再造而衍生出来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与农村传统的离散型居住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改变了乡村社会的治理逻辑。因此,基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是我国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治理 形态 路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袁其谦 李理
近年来,河南、山东、内蒙、江苏、湖北等地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效果不错。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切入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梦淼 李铁柱
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国农村社会内在变迁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外在要求和鲜活体现。本文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角度出发,研究城乡空间发展与城乡公共交通之间的关系。将城乡公共交通体系分为"适应型城乡公共交通"及"引导型城乡公共交通",研究它们与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布局之间的互动。本文以南京市高淳区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为例,基于社区空间的等级分布,结合现状和未来的空间发展规划,提出了适应型与引导型相互协调发展的城乡公交规划方案。本文的成果可以为新型农村社区及城乡公共交通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东春 张夫真
2009年,山东省济宁市抓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的有利时机,以农民群众得实惠为最终目的,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批规划科学、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