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9)
- 2023(6856)
- 2022(5640)
- 2021(5433)
- 2020(4488)
- 2019(10174)
- 2018(9891)
- 2017(19019)
- 2016(10282)
- 2015(11699)
- 2014(11425)
- 2013(11385)
- 2012(10621)
- 2011(9477)
- 2010(9873)
- 2009(9312)
- 2008(9114)
- 2007(8379)
- 2006(7954)
- 2005(7142)
- 学科
- 济(36307)
- 经济(36144)
- 管理(30038)
- 业(29649)
- 企(25750)
- 企业(25750)
- 方法(14533)
- 农(13819)
- 中国(12533)
- 财(11722)
- 业经(11163)
- 制(10859)
- 理论(10283)
- 数学(9936)
- 数学方法(9747)
- 学(9489)
- 农业(8746)
- 和(8512)
- 体(7390)
- 务(7144)
- 财务(7119)
- 财务管理(7097)
- 教育(6801)
- 企业财务(6768)
- 地方(6751)
- 银(6715)
- 银行(6692)
- 行(6375)
- 贸(6236)
- 贸易(6229)
- 机构
- 大学(146594)
- 学院(145725)
- 济(53698)
- 研究(52808)
- 经济(52308)
- 管理(52283)
- 理学(43987)
- 理学院(43452)
- 管理学(42574)
- 管理学院(42317)
- 中国(40466)
- 科学(32559)
- 京(31950)
- 财(28381)
- 所(27476)
- 农(27130)
- 研究所(24615)
- 中心(24507)
- 江(24500)
- 业大(21651)
- 财经(21526)
- 范(21214)
- 农业(21172)
- 师范(20910)
- 北京(20374)
- 经(19465)
- 州(19125)
- 院(19073)
- 省(17812)
- 技术(16904)
- 基金
- 项目(93382)
- 科学(72528)
- 研究(69277)
- 基金(65987)
- 家(58928)
- 国家(58352)
- 科学基金(48592)
- 社会(44208)
- 社会科(40464)
- 社会科学(40439)
- 省(36593)
- 基金项目(33917)
- 教育(33350)
- 划(31642)
- 自然(30876)
- 自然科(30155)
- 自然科学(30144)
- 自然科学基金(29620)
- 编号(28789)
- 资助(27118)
- 成果(25527)
- 重点(21838)
- 课题(21119)
- 部(20994)
- 发(19787)
- 创(19438)
- 性(18210)
- 创新(18089)
- 教育部(17985)
- 科研(17653)
共检索到235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利标
基层社会秩序如何可能一直是中国研究的议题之一,《被困的治理》某种程度延承和回应了这一蕴味十足的议题。在对基层研究"村落、县域以及乡镇研究单位"的审慎性反思后,它从容地选择既兼顾乡村生活复杂性又兼顾科层组织制度分析长处的乡镇作为田野研究起点。在深描河镇近30年的历时性事件变迁时,《被困的治理》也试图与传统基层治理研究中的主体范式和规则范式对话,并结合当前多元化治理主体、双重性治理规则以及治理媒介资源的基层结构化情境变迁,构建"复合治理"概念借以弥补传统基层治理研究范式的遗憾。虽然复合治理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基层
关键词:
地方乡镇 对话焦点 结构化情境 复合治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利标
关键词:
地方乡镇 对话焦点 结构化情境 复合治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利标
"基层社会秩序如何可能"一直是中国研究的议题之一,《被困的治理》某种程度延承和回应了这一蕴味十足的议题。在对基层研究"村落、县域以及乡镇研究单位"的审慎性反思后,它从容地选择既兼顾乡村生活复杂性又兼顾科层组织制度分析长处的乡镇作为田野研究起点。在深描河镇近30年的历时性事件变迁时,《被困的治理》也试图与传统基层治理研究中的主体范式和规则范式对话,并结合当前多元化治理主体、双重性治理规则以及治理媒介资源的基层结构化情境变迁,构建"复合治理"概念借以弥补传统基层治理研究范式的遗憾。虽然复合治理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基层社会变化的新视角,但基层社会本身在复合治理的"双重、多元、灵活"的标准下又陷入治理的困境。总的来说,《被困的治理》在提供启发性引导时,又给我们遗留下了"治理走向何处"的未结议题。
关键词:
地方乡镇 对话焦点 结构化情境 复合治理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晓峰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客观需要。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基础权力,增强现代国家的制度能力。正式制度建设的“精度”要求与人民生活实践中的“温度”诉求之间存在张力,考验着治理主体的权衡和实操能力。当前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要加强人民需求反馈机制建设,使基层治理主体常规性回应民众诉求的方式方法成为正式制度的一部分,增强国家制度能力建设与城乡基层社区和谐发展的协同性。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形成国家制度能力建设的“双层架构”,既要在顶层架构方面加强全国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本等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又要在底层架构方面重视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等基层社会的制度建设,以推进“三治融合”实践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得桂 夏美鑫
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我国国家治理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陕西省石泉县社会治理实践的案例研究表明:推动形成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需要科层之间的良性互动,更离不开政府组织对社会的积极回应和有效治理;与单向度治理、科层化治理相比较,回应性治理以执政党和政府的使命驱动为根本前提,重视人民合理诉求的便捷式传达,治理过程注重治理主体的积极回应,把增强基层善治能力作为回应结果;通过治理主体协同化、治理理念积极化、治理方式精细化、治理目标人本化的实现机制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从而在党政部门与社会群众的双向积极互动中达成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公共事务预期治理效果,以此助推基层治理迈向现代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杨
传统士绅属于非正式权力。一方面,"皇权不下县"为其生长供给了制度性空间;另一方面,地方性知识解释的占优则是其权威获取的重要文化资源禀赋。士绅的浮沉深受国家结构、制度变迁影响,存续之命运并不是自主选择的,而是外部国家权力嵌入所致。新中国建立后,具有全面强制意义的人民公社制度体系完全消解了士绅的依附土壤,士绅由此走向消亡。在长期的"王权主义"框架下,士绅建构起的互嵌型官民共治形态为基层秩序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治理机制。总结传统士绅在国家治理中的行动逻辑,"次生治理"或许是一个理论解释框架。
关键词:
传统士绅 乡村治理 官民共治 次生治理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方圆
作为智治时代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治理工具,智慧治理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平台,实现数据生产方式与社会治理模式的深度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场域存在着科层逻辑与技术逻辑的治理张力,信息极化与信息贫困形成“数据烟囱”以及基层社会治理需求异质性与制度供给稀缺性匹配不足的实践困境,应建构基层社会治理合作共治的集体行动逻辑,强化基层社会智慧治理制度保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与技术创新,促进“智治”与“善治”互嵌互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何水
孟州市会昌街道办事处创建并实践的旨在妥善处理信访问题、改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基层公论"制度,实现了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有机结合,是探索有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有益尝试,其对加强我国基层社会管理,提高公共事务治理水平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基层公论 基层社会治理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康雯嘉
<正>“传统”与“现代”是人类社会转型发展中密切关联又极富张力的一对概念。在任何关涉发展命题的领域,清晰梳理与合理调适“传统—现代”关系均是重要的理论议题和实践任务。若以大历史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加以提炼,便可发现其中饱含着对“现代化”的向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的主动回应(俞可平,2014)。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恒 胡真一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抵御风险危机的过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任务。然而,学界较少从“韧性”的角度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基层社会治理的风险危机管理问题。质言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激活诸如公共性、全态性、共同体性、动态过程性等“韧性”要素,并通过激活传统治理因素、推进动态循环、生发生活性秩序、集聚伦理向心力等机制,逐渐形成一种从社会内部主动适应风险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坚持深入研究基层社会治理中韧性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动态过程,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韧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得桂 武雪雁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积极政府的理论视角,从行动边界、行动特征、与其他治理主体关系、行动目标四个方面对公共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展开探讨;从力量吸纳度和行动主动性两个维度出发,将政府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划分为"积极政府""灭火式政府""消极政府"和"无力型政府"。通过分析集中整治侵占农村集体资产的案例发现,相关政府行为具有典型的积极政府特征。积极政府是对政府边界问题的良好回应。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需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预判治理风险、吸纳治理资源、精细治理策略是其有效实践路径,三者均是积极的政府行为,互为支撑,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治理的良性循环;实践中,要坚持源头治理、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迈向高效能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云婷
后税费时代的国家体制从汲取型向给予型转变,表现为对乡村公共资源输入的政策调整,资源输入后的乡村基层治理有效性引发学界广泛关注。主流研究从乡村精英这一主体分析视角来探究后税费时代乡村基层治理困境,经历了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再复归单一中心的主体拓展格局,存在治理主体分析的去道德化、治理主体研究叙事的宏观化、治理主体研究场域的“国家回嵌”的三维变化。随着“治理规则”研究议题的引入与扩张,以治理规则为切入点来把握乡村基层治理样态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嬗变由此凸显:从“主体分析”到“规则研究”。后税费时代乡村基层治理研究从“主体分析”演变历程切入,进而探讨“规则研究”的兴起及其与“主体分析”存在的逻辑差异。
关键词:
资源输入 乡村治理 主体分析 规则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红梅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基础组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关系城市高速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之命脉。传统的治理模式、治理主体、治理体系已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城市要发展必须要进行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政府已意识到多重治理主体介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城市公民参与程度对城市基层社治理改革的影响毋庸置疑。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从公民参与视角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电子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治理时代,重视引导公民参与,才能形成有效治理体制与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共同承担的"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
城市 基层社会治理 贵阳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爱民
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加深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利益相关者组合是实现深层民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利益相关者中的街道面临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的困境,社区面临能力不强、行政色彩过浓的困境,社会组织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制度不足的困境,社区居民面临惯性依赖、看客心理的困境。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架构以提升治理能力为重点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方式,多措并举为社区赋权增能,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努力用新思维新理念激发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基层社会治理 优化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晓燕 李赐平
基于既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又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成都市温江区在政府的引导、规制和市场的主导下,推动了以农地流转为核心的温江"土改"。农地流转使农户家庭收入、劳动力流动、农村社会结构、社区公共需求等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将引发人们对这一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的思考。
关键词:
温江“土改” 农地流转 基层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