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67)
2023(19067)
2022(16118)
2021(15125)
2020(12459)
2019(28683)
2018(28398)
2017(53812)
2016(29584)
2015(33549)
2014(33652)
2013(33313)
2012(31081)
2011(28373)
2010(28574)
2009(26338)
2008(25800)
2007(23075)
2006(20512)
2005(18714)
作者
(88238)
(72999)
(72691)
(69454)
(46859)
(35153)
(33093)
(28695)
(28058)
(26522)
(25210)
(24769)
(23734)
(23373)
(23156)
(22558)
(21749)
(21442)
(21116)
(21034)
(18484)
(18307)
(17742)
(17000)
(16515)
(16458)
(16398)
(16132)
(14975)
(14563)
学科
(131143)
经济(130989)
管理(83280)
(76476)
(62468)
企业(62468)
方法(52935)
数学(45372)
数学方法(44858)
中国(35261)
(33032)
(30570)
(29901)
业经(27956)
地方(27255)
(23815)
(23335)
贸易(23319)
(22571)
农业(22172)
理论(20736)
(19559)
(19450)
银行(19378)
环境(19101)
(18969)
金融(18965)
(18573)
(18162)
财务(18087)
机构
大学(430729)
学院(427452)
(176276)
经济(172548)
管理(159666)
研究(153941)
理学(136514)
理学院(134885)
管理学(132450)
管理学院(131706)
中国(115967)
科学(95068)
(93725)
(81340)
(79648)
(73170)
研究所(72288)
中心(67689)
(64544)
财经(64249)
业大(63404)
北京(59885)
(58328)
(57941)
农业(57416)
师范(57328)
(55538)
经济学(54369)
(51703)
经济学院(48673)
基金
项目(281917)
科学(219837)
研究(204804)
基金(203703)
(179421)
国家(177923)
科学基金(150163)
社会(128527)
社会科(121558)
社会科学(121521)
(108366)
基金项目(106321)
自然(97139)
自然科(94804)
自然科学(94776)
教育(93969)
自然科学基金(93102)
(92193)
资助(85021)
编号(82600)
成果(69082)
重点(63925)
(62472)
(60736)
课题(58470)
(57513)
科研(53947)
创新(53813)
国家社会(53318)
教育部(53141)
期刊
(204267)
经济(204267)
研究(133883)
中国(87337)
学报(72904)
(67021)
科学(65657)
(62447)
管理(60826)
大学(54365)
学学(50817)
教育(49942)
农业(46067)
(38492)
金融(38492)
技术(36515)
经济研究(33687)
财经(32530)
业经(30678)
(27997)
问题(25746)
(24362)
图书(23782)
(21397)
技术经济(21362)
(20896)
世界(20089)
理论(20068)
科技(19279)
国际(19175)
共检索到654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义平  
中国经济在进入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几次“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快速发展,自1997年开始,进入了过剩运行阶段,经历了一个长期复苏时期。这对于中国经济学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教授深入地研究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一新现象的特征、成因,并就如何步入进一步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近期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诗白教授的新著《我国转轨期经济过剩运行研究》就是这一研究的集中体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廖春萍  
本文采用2006-2017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消费金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城镇消费金融对消费需求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城镇消费金融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而农村消费金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消费金融对消费需求影响作用的城乡差异在不同经济地区普遍存在。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城镇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城镇消费金融水平的提升,引导农村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发展符合农村消费特点的金融业务,促进消费金融与消费需求的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吕月英  
一、我国消费需求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态势,与居民的高储蓄、国家的高投资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的投资力度减弱,投资效益低下、质量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仅仅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难以为继,迫切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由原来的依靠投资、出口拉动为主,转向以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协调拉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潘建伟  
本文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并且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韩学丽  
消费需求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充分利用财政税收手段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有利于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舒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农村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村消费成为促进内需增长的方式之一。然而,由于城乡双流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乏力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较为复杂,影响着农村消费的扩大,应当引起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就城乡双向流通背景下扩大我国农村消费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其现状,并提出解决路径,以期能够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惠康  
本文从有效需求角度入手,探究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中国1978-2005年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劳动力、投资、教育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和有效需求交互影响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有效需求机制阻碍了经济增长,且在短期内效果也非常显著。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福建省税务学会课题组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此 ,中央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并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控经济运行 ,启动投资 ,引导和鼓励消费 ,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从税收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入手 ,分析了现行税收政策中不利于总需求增长的诸种因素 ,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促进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爱  郑循刚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有效需求不足”成了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因素。现阶段,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水平低。按当年价计,2002年,四川省农村人均消费支出1591.99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夏振坤  徐慧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建伟  
1978-2012年,我国彩电、电冰箱、洗衣机和家庭乘用车实际需求增长周期的平均波长分别为6年、6.2年、8年和12年。1978年以后我国耐用消费品需求重点从以家用电器为主逐步转向以家庭乘用车为主,经济增长周期的波长也从第一个周期的6年延长到第三个周期的15年。2007年以后耐用消费品实际需求先后进入周期性下降期,加上出口大幅度下降,GDP增速由此进入中长期回调阶段。未来国内城乡居民家用电器的需求将以更新需求和创新需求为主,乘用车需求已过初次需求的加速增长期,但以高收入家庭更新需求和中等收入家庭初次需求为主的乘用车实际需求仍将快速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梅阳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是一对矛盾, 计划经济时期,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社会总供给,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转向社会总需求。当前, 在我国出现买方市场的情况下, 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在扩大内需上, 1998 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增加投资, 以推动经济增长, 但是, 如果想使经济持久地增长, 必须扩大消费需求。从我国的情况看, 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主要有: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边际消费倾向偏低以及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等。因此,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应当采取以下财政政策: 强化税收作用, 用税收调节全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调节社会消费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石磊  
1.中国经济自1991年底进入新一轮增长波动。自上而下的动员、各地的恢复性调整和过去10多年积蓄的增长潜力加速释放,使经济增长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达到经济体系所能承载的峰值。强劲的增长反弹、存量结构调整与增量扩张速度的不对称、投资扩张的乘数效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高度关联,和中央对种种“过热”信号的积极反应,引起经济学界对此次波动作了多角度的判断。我们的问题是:80年代中期以来始终困扰经济稳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通货膨胀都属于增长型膨胀,是否意味着中国当前的经济运行仍在重复80年代的循环程式?在市场具有充分弹性条件下,最终需求扩张一般不会导致持续的通货膨胀或“过热”,而中国的此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