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7)
2023(6735)
2022(5784)
2021(5423)
2020(4482)
2019(9649)
2018(9827)
2017(18158)
2016(9974)
2015(10826)
2014(10417)
2013(9275)
2012(8159)
2011(7347)
2010(7558)
2009(7363)
2008(7046)
2007(6372)
2006(5490)
2005(4775)
作者
(24160)
(20176)
(19901)
(19192)
(12709)
(9556)
(9111)
(7825)
(7540)
(7309)
(6616)
(6563)
(6192)
(6147)
(6022)
(5995)
(5977)
(5909)
(5756)
(5671)
(4898)
(4876)
(4826)
(4681)
(4501)
(4497)
(4439)
(4326)
(4086)
(3949)
学科
(33631)
经济(33535)
管理(31928)
(24370)
(22517)
企业(22517)
方法(14758)
(11955)
数学(11531)
数学方法(11408)
中国(9773)
理论(8890)
(8815)
业经(8588)
工作(7510)
(7433)
(7430)
(7254)
国家(7038)
教育(6607)
(6149)
财务(6138)
财务管理(6117)
(6075)
(6035)
(5979)
贸易(5976)
地方(5850)
企业财务(5832)
(5752)
机构
大学(131906)
学院(129824)
管理(49263)
(48352)
经济(47197)
理学(42947)
理学院(42505)
管理学(41657)
管理学院(41428)
研究(38392)
中国(28192)
(26572)
(26078)
科学(22175)
财经(20500)
(19062)
师范(18952)
(18858)
(18579)
(17798)
中心(17150)
业大(16059)
北京(15968)
研究所(15936)
(15852)
(15339)
财经大学(15246)
经济学(15223)
师范大学(14675)
(14182)
基金
项目(84948)
科学(67297)
研究(67263)
基金(60328)
(50623)
国家(50154)
科学基金(43973)
社会(43004)
社会科(40549)
社会科学(40542)
(33891)
教育(33044)
基金项目(31346)
编号(28884)
(27746)
自然(26262)
自然科(25671)
自然科学(25664)
成果(25301)
自然科学基金(25212)
资助(23733)
课题(20326)
重点(19052)
(18833)
项目编号(18690)
(18450)
(17996)
(17568)
(17488)
大学(17253)
期刊
(56124)
经济(56124)
研究(39393)
中国(26388)
教育(22639)
(22350)
管理(18532)
学报(17571)
科学(16304)
(14440)
大学(14389)
学学(12607)
财经(10469)
农业(10026)
业经(9855)
经济研究(9695)
技术(9557)
图书(9198)
(9080)
(8602)
金融(8602)
书馆(6587)
图书馆(6587)
问题(6570)
商业(6393)
(6359)
财会(6225)
职业(5914)
(5724)
论坛(5724)
共检索到190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祁占勇  陈鹏  
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公共管理,而高等学校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由政府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但政府管理者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公共管理中政府角色的改变,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处于社会大转型期的高校,在政府职能变革中运用治理理论下的"善治"模式,必将对高校与政府关系的变革提供现实依据,为高等教育的自治提供发展机遇,从而实现权力的多中心化以及权力在不同主体间的转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邓雪琳  
优化地方政府规模,目的是要地方政府尽可能地以最少的行政成本提供最优的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目标最大化。我国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张之势需要以"善治"理念优化。善治的实际就是还政于民,指向人民的公共利益,国家权力回归社会,国家与公民间的良好合作。以善治为导向,以实现公共服务目标最大化为目标,打造有限责任政府、打造阳光政府、建设满意政府、规范地方政府规模扩张、优化地方政府规模成为必然选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中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公共治理理论与国家建构理论的影响下,我国政府职能和效能在不断变革,政府审计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也随之发生显著变迁。展望未来,政府审计将树立提供公共审计服务的理念,政府审计的组织架构将更加灵活、高效,政府审计的职责和职能将得到拓展,政府审计对象与范围的确定更加合理,政府审计的报告与公告将更加透明、规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殷俊明  李佳林  潘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其中会计历来与政府、市场、组织和社会的治乱兴衰、竞争成败紧密关联,是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企业和各类组织治理的微观信息基础。通过解析政府会计改革深化推动有为政府效能发挥的机理,统一会计制度如何保证有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发挥,以及现代化会计创新转型更好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促进多元化的会计监督体系建立,实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逐步驱动会计转型发展,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程瑜  
本文在阐述契约精神、国家治理与政府预算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着眼于实现国家治理从"善政"到"善治"转变,重点剖析了现代政府预算制度构建几个关键环节:(1)推进预算公开;(2)加快《预算法》修订进程;(3)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4)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制度路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志斌  李敬涛  
本文重新解构了政府善治的基本内涵,分别剖析政府会计治理效应在政府善治各内涵层次上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政府会计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审计约束,规范权力运行、促进廉洁行政,保障政府治理合法规范;通过完善政府内部沟通与制衡机制、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共治模式,促进政府治理互动制衡;通过完善信息公开、优化治理手段,科学评价治理绩效、保障受托责任高效履行,助力政府治理科学高效;通过完善危机回应、推进绿色治理,保障政府治理稳定可持续。基于四个层面治理效应的发挥与传导,最终推动政府善治目标的实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建奇  张应强  
我国已进入改革攻坚阶段,也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理顺政府与高校之间关系,关键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探求政府与高校的治理关系,就是要理顺政府怎么办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高校怎么依据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办学等关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建奇  钟云华  
本文认为,我国政府与高校之间存在虚拟的委托代理关系。这导致政府全面掌握国家教育权而高校缺少自治权,存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行为、政府承担巨大的委托代理责任与风险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改造政府与高校间的虚拟委托代理关系,使高校拥有更多自治权,并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激励、约束和竞争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森  赵艺  
本文以"善治"理论为核心理论,力求利用"善治"理论解释和探究土地财政这一问题。基于政府在实现"善政"目标的过程中,发现自身行为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结合"善治"理论,最终能够在实现"善政"的目标下,理顺政府自身的身份地位,从"善治"理论层面完善土地财政各主体行为,革新土地财政问题的有效治理和发展路径,达到丰富政府"善治"理论在土地财政方面的应用效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赵福军  陈少强  
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简称"政社合作",即PPP)模式提供公共服务,不仅仅是区别于政府主导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模式,还是一种新的资源配置和国家治理的新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涉及政府、社会资本和居民三大主体。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形成、维系,需要实施"共治、共享、共建"的治理模式,即政府、社会资本和居民共治,政府、社会资本和居民共享政社合作项目产生的收益,共建推进政社合作模式所需要能力和制度、体制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董田甜  
本文探讨了何谓服务型政府。在此基础上,本文强调了在治理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总的方向和目标必然是服务型政府。治理理论为政府改革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有益视角,应以治理与善治思想为指导转变政府职能。本文试图运用治理理念来揭示和分析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出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申明锐  张京祥  
中央高层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触发了各级政府项目在乡村领域的持续投放,之前深陷"中空"危机的乡村治理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简要回顾了海外经验中政府层面发起的乡村项目对乡村治理的促动,以南京市江宁区的三个典型乡村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类型特点进行了评述。文章认为,政府项目引发了一系列关乎乡村治理改善的"链式反应",这一由政府先行推动、带动市场、农民参与的乡村运动,可以视作中国特色治理模式在乡村地域中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我们同时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合理界定乡村治理当中政府的干预边界是实践的当务之急。市场因素是这一过程更为根本的动力,乡村善治的达成更有赖于村民归属感与社群参与力的提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申明锐  张京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晓林  周立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景岭  
协商民主是一种有效的多元利益整合机制和协商对话机制,它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在多中心秩序的社区治理中,政府应始终处于权力体系的核心,承担着掌舵的职能,而成为协商民主的条件创造者、民主程序规则的提供者以及协商结果利益实现的保障者,从而实现社区"善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