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6)
2023(473)
2022(470)
2021(365)
2020(266)
2019(512)
2018(474)
2017(906)
2016(484)
2015(482)
2014(457)
2013(391)
2012(407)
2011(400)
2010(378)
2009(374)
2008(300)
2007(263)
2006(288)
2005(255)
作者
(1302)
(1110)
(1097)
(1067)
(746)
(553)
(514)
(431)
(426)
(384)
(371)
(362)
(356)
(352)
(351)
(343)
(341)
(322)
(320)
(313)
(291)
(274)
(262)
(257)
(254)
(237)
(236)
(236)
(236)
(232)
学科
(2801)
经济(2801)
环境(2800)
管理(2479)
(1187)
规划(1089)
环境规划(1059)
地方(1048)
资源(1040)
(985)
(937)
(832)
企业(832)
地方经济(742)
生态(722)
方法(695)
区域(685)
(685)
(682)
发展(645)
(645)
区域环境(639)
(613)
(600)
数学(587)
数学方法(583)
业经(530)
中国(517)
经济学(485)
工作(417)
机构
学院(7224)
大学(7151)
(3247)
经济(3190)
管理(2903)
研究(2692)
理学(2528)
理学院(2500)
管理学(2469)
管理学院(2460)
中国(1980)
科学(1572)
(1494)
(1384)
中心(1246)
(1208)
财经(1163)
研究所(1111)
经济学(1074)
(1059)
(1041)
(1040)
(1014)
师范(1012)
经济学院(981)
北京(938)
(864)
财经大学(858)
研究中心(847)
(838)
基金
项目(5459)
科学(4419)
基金(4117)
研究(4024)
(3587)
国家(3564)
科学基金(3119)
社会(3099)
社会科(2955)
社会科学(2954)
基金项目(2191)
(2077)
(1747)
自然(1695)
自然科(1640)
自然科学(1640)
教育(1614)
自然科学基金(1607)
(1565)
国家社会(1493)
资助(1418)
编号(1394)
发展(1324)
(1305)
重点(1271)
(1218)
(1179)
(1074)
人文(1033)
创新(1023)
期刊
(3947)
经济(3947)
研究(1790)
中国(1335)
科学(1049)
学报(986)
管理(942)
(925)
资源(849)
(811)
大学(774)
学学(755)
生态(675)
农业(560)
环境(554)
经济研究(545)
业经(530)
财经(511)
问题(498)
技术(459)
(459)
(414)
科技(405)
社会(403)
中国人(377)
国人(377)
人口(376)
(368)
金融(368)
技术经济(349)
共检索到10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伯安  吴海燕  
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和环境资源的公共财产属性 ,决定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 ,需要政府的必要调控和干预。政府干预包括有关法规的制定和经济制度的安排。经济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效率作用 ,且应针对不同情况安排与市场机制相沟通的不同制度形式 ,如“排污收费”、“治污收费”、“开征环境税”和“排污权交易”等。将环境保护由过去的政府行为转变为一种由政府调控与经济利益机制驱动相结合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贺炎林  张瀛文  莫建明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结果并不一致,我们从外部治理环境的视角提供了新的解释,认为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会因外部治理环境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以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169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业绩产生了正向显著影响,但东部的正向影响显著低于西部。原因是东部地区的法律制度和市场竞争等外部治理环境优于西部地区,对管理层形成了更为有效的监督,替代了大股东的监督功能,因此,法律制度和市场竞争等外部治理环境是大股东对管理者监督的一种替代机制。之后,引入市场化指数及其分项指标——产品市场发育程度、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来检验外部治理环境的替代机制,发现...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  
目前 ,我国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工作的整个系统尚不十分健全。本文通过对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的调查研究 ,认为主要原因涉及到审计机构体制、环境审计范围、审计准则和技术方法、环境会计与环境信息披露、环境审计人员素质、环境审计的理论支撑等诸方面 ,并分别就以上多方面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初步构想 ,以期能为我国的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工作提供一点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军雄  
本文以IPO预披露制度对IPO有偿沉默的影响为切入点研究媒体的负面效应。结果显示,2006年引入的IPO预披露制度一定程度上助长了IPO有偿沉默现象的发生,尤其在IPO公司属于民营企业,地处市场不发达地区以及属于小公司时,上述现象更为严重,而良好的治理环境则有助于减少IPO有偿沉默的发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IPO时支付有偿沉默费的公司,IPO之后出现业绩变脸的可能性更高,IPO之后的会计盈余质量更低,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的IPO有偿沉默更多预示着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安福仁  
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它的副产品环境污染,这使人类享受物资财富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紧迫的生存危机。正确处理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怀亮  
文章以县域经济发展竞争点的形成切入点,对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同资源竞争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环境资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的结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戚威  李海东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定义了环境友好度的概念,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我国生态县有关指标,构建了县域环境友好度的分析模型,以S县为例,计算出环境友好度的具体数值,为该县评估自身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县域环境友好度分析模型为我国其他县评估自身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寿富  赵定涛  
我国县域环境数据的缺乏一直是影响县域环境问题研究的重要障碍,特别是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上,至今仍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本文尝试运用间接的方法来分析面向环境友好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并基于中部县域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确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划分标准,并进一步划分了中部140个生态县的经济发展模式,然后以其为训练样本,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指标构建线性判别函数,以此对其他358个非生态县的发展模式进行分类,判别各个县域应该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判别各个县域应该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为解决考虑环境因素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提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文章主要探讨了自然干扰、人类活动对县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程度,及在某一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下生态环境与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通过运用模糊物元模型、熵权法等,分别构建了县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及县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以哈巴河县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2004—2014年哈巴河县生态系统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健康水平呈不断趋好形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不断改善;2008年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拐点(由"中"上升到"良"),这主要是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双重叠加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冯展斌  杨兴全  李庆德  
本文在分析企业借款影响盈余质量的双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03~2011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外部治理环境和货币政策对企业借贷与盈余质量两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借款、短期借款与盈余质量呈倒"U"形关系,长期借款与盈余质量负相关;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验证了投资者保护的惩罚假说,恶化了企业借款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货币紧缩增强了银行的监督治理效果,改善了企业借款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货币紧缩时期,银行能够识别企业的盈余质量表明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法律执行机制不健全导致外部治理环境仅起到威慑效果,意味着要深化改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群  
东亚区域各国要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同时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加强各国的旅游合作与环境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广泛交往、相互了解和沟通,增进友谊,推动经贸科技合作与文化交流,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彪   黄征学   党丽娟  
基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三维分类框架,本文将全国县域分为领先型、潜力型、基础型三类。其中,领先型县市187个,未来发展主要受限于空间范围狭小、行政等级偏低,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扩权赋能激发县域发展自主性和能动性,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潜力型县市687个,主要面临过早过快“去工业化”、人口和资金外流、经济调控能力弱、开发区作用不突出等问题,未来需要以锻长补短为核心,开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大引擎,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基础型县市996个,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生态、能源和边疆安全重任,客观上牺牲了发展权,统筹发展和保护压力大、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难度高,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和利益补偿,推动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刘育杰  
推进雾霾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水平是中国构建现代化绿色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县域数据实证分析雾霾治理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重点考察地方政府行为对雾霾治理效应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并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产生作用。雾霾治理的促进效应集中于中低发展地区、非资源型地区和中部地区。政府间策略模仿行为总体上强化了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具有东部“独立促进”、中部“模仿促进”、西部“模仿无效”的区域特征;县域间产业结构相似性并未强化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具有东部地区“独立促进”、中西部地区“模仿无效”的特征。县域资源错配恶化和锦标赛体制抑制了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