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11)
2023(10650)
2022(9205)
2021(8533)
2020(7446)
2019(16573)
2018(16532)
2017(33355)
2016(18024)
2015(20333)
2014(20083)
2013(19842)
2012(18586)
2011(16778)
2010(16974)
2009(16263)
2008(16674)
2007(14878)
2006(13437)
2005(12558)
作者
(50083)
(41843)
(41636)
(39989)
(26874)
(20029)
(19087)
(16001)
(15874)
(15020)
(14191)
(14166)
(13400)
(13281)
(13185)
(12869)
(12303)
(12269)
(12143)
(12018)
(10613)
(10192)
(10181)
(9559)
(9476)
(9344)
(9343)
(9082)
(8260)
(8056)
学科
(76060)
经济(75928)
管理(65128)
(60014)
(51599)
企业(51599)
方法(37418)
数学(33577)
数学方法(33398)
(29584)
(22334)
中国(20568)
(19946)
财务(19923)
财务管理(19879)
(19447)
企业财务(19133)
业经(16158)
(15377)
(14797)
银行(14786)
环境(14427)
(14031)
(13930)
贸易(13919)
(13770)
金融(13768)
(13590)
体制(12961)
(12563)
机构
大学(266025)
学院(262776)
(115561)
经济(113321)
管理(104325)
理学(89411)
理学院(88552)
管理学(87518)
管理学院(87018)
研究(84040)
中国(69097)
(63047)
(55014)
财经(49080)
科学(45065)
(44591)
(41180)
(39346)
中心(38835)
经济学(37049)
财经大学(36725)
研究所(36064)
(35282)
北京(35076)
经济学院(33692)
业大(32480)
(30894)
(30887)
(30672)
师范(30634)
基金
项目(165365)
科学(132713)
基金(124880)
研究(123754)
(106618)
国家(105799)
科学基金(92015)
社会(82927)
社会科(78749)
社会科学(78726)
基金项目(65669)
(61172)
自然(57355)
教育(57102)
自然科(55937)
自然科学(55925)
自然科学基金(55008)
(52285)
资助(51369)
编号(48924)
成果(41340)
(39728)
(37452)
重点(37142)
教育部(35141)
国家社会(35071)
(34361)
人文(34061)
(33968)
课题(33258)
期刊
(127539)
经济(127539)
研究(82734)
(52354)
中国(49410)
管理(40038)
学报(34412)
科学(33470)
(31898)
金融(31898)
(31672)
大学(27954)
学学(26470)
财经(26023)
教育(22133)
(22085)
农业(20662)
经济研究(20486)
技术(19939)
业经(19493)
问题(17648)
(15347)
理论(13603)
财会(13544)
会计(13240)
国际(13049)
技术经济(12791)
实践(11924)
(11924)
商业(11920)
共检索到400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姜锡明  刘西友  
本文选用2000~2006年深沪两市第一大股东发生变革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治理环境和股权特征对控制权私有水平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干预程度越轻,控制权私有收益越小;执法水平越高,控制权私有收益越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控制权私有收益之间呈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有负向作用;股权性质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邬国梅  
本文没有采用一般意义上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模型,而是假设控股股东与经理人利益相一致的分析框架。只要股权融资下的控制权收益超过负债融资下的财务杠杆收益,控股股东就会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实施投资项目。即使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和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小于零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仍因能通过发行新股所取得的控制权收益达到其投资目标而实施该投资项目,从而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5年中,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润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在第5年平均为负。经粗略估算,上市公司每次股权再融资所取得的平均控制权收益约为2.26亿元,其中国有股东约为1.5亿元,上市公司可接受投资项目的最低收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裘宗舜  饶静  
本文以2003-200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治理环境与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与非控股大股东的持股比重及个数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法治水平越高、政府干预越少,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越少。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戴德明  王茂林  林慧婷  
本文以2001—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中高管晋升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影响高管晋升效率的情况。研究表明,控制权私有收益显著降低了高管晋升与企业业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当上市公司所处地区外部法律环境较差或所处行业竞争较弱时,这种降低企业高管晋升效率的情况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剑民  张蕊  
通过对我国公司目前的控制权结构进行分析,总结了我国公司治理特征及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引出对股权结构的分析,研究股权集中度、国家持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外资股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系。以公司规模变量、协议转让规模、盈利能力、财务杠杆、目标公司是否拥有配股资格为控制变量相应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在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议要降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私有收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第二到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第一大股东形成制约作用;二是积极引入法人股、外资股,增加社会公众股,降低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改善股权结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乔薇  
本文以股改之前七年内引发控制权变更的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事件为样本,区分本地并购与异地并购、相关并购与多元化并购,对实际控制人通过转让控制权攫取私有收益的程度进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实际控制人,以及普遍受到地方政府干预的非政府实际控制人将控制权转让给异地、异行企业时获得的转让溢价更高;支付较高控制权转让溢价的并购方实施内幕交易的程度更严重,获得的累计超额收益更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波  
本文旨在考察上市公司控制权性质与审计需求的关系。根据"终极所有权"理论,本文对上市公司控制权性质进行重新分类,以反映控制权属性与其选择审计师的关系。本文发现,中央直属类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对于高级差审计的需求,但其对于国际所、国内所存在不同的需求偏好;地方所属类上市公司的需求偏好并不明显;政府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类上市公司并未表现出对于高级差审计的需求。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增泉  刘凤委  于旭辉  
文章借助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事件,运用控制权私利理论,分析了经济制度对流通权价值的影响。控制性股份的价值由现金流量的要求权和控制权私利两部分构成。流通性的提高总是能够提高现金流量权的价值,但由于控制权的专有性,上市流通对控制权价值的影响条件依存于控制权私利的大小。控制权私利越大,上市流通对控制性股份的价值的影响越小,从而控股股东愿意支付的对价越低。将经济制度作为公司控制权私利的外生决定变量,实证检验的结果与上述预期相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闫永淑  和辉  李文瑞  
一、引言Laporta、Shleifer(1999)首次研究了终极控制权问题,他们通过层层追溯所有权的关系链找出终极控股股东。研究认为终极控股股东的目标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主要通过金字塔式控股及管理层任命来获得超过现金流权的控制权,并借以牟取私利。刘芍佳等(2003)认为,只要处于底端的上市公司有一个终极控股股东并且至少有一个公司(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存在于底端的上市公司和其终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贇  
本文通过模型分析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并购溢价的影响,并利用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并购交易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溢价与公司控股股东拥有的控制权成正向关系,而与其拥有的现金流权成反向关系;控制权比率与现金流权比率差异越大,并购交易的溢价越高。同时,在控股股东控制权比率和现金流权比率相分离的情况下,并购溢价水平与并购交易支付对价中的股权支付比率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由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上市公司所发起的并购交易,如果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则交易溢价水平相对较高,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却对并购溢价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朝南  刘星  郝颖  
通过进一步改进国内相关研究中控制权私利的度量方法,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的行业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利具有行业特征,且行业跨度越大,控制权私利的差异就越显著;(2)不同行业门类间控制权私利的显著性差异普遍存在,制造业次类间控制权私利的差异性不显著;(3)行业特征对控制权私利差异的解释度达到17.2%,且未受到其他非行业因素的影响;(4)在行业影响因素中,固定资产比重和行业垄断程度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与理论上的作用机理基本相符,但同发达国家的经验结论存在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立燕  熊胜绪  
对我国2005-2007年间发生控制权转让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控制层级与获取的超控制权收益正相关,法律保护水平与超控制权收益负相关。研究表明最终控制人的控制链条越长,其获取的超控制权收益水平越高,而较好的法律保护水平能够抑制其超控制权收益的水平。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采取政策措施推进控股股东缩短控制链条,发展核心能力,既能有效降低控股股东的超控制权收益,也有利于促进其获取合理收益;同时应进一步落实对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改善执法效率。研究还显示对最终控制人较高的股权制衡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获取的超控制权收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烨  
利用2002~2003年我国A股市场数据,从上市公司至其最终控制人之间股权控制链的视角,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与控制性股东侵占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随着股权控制链的增长而趋于严重,这种情况在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也就是说,相对于国有控股股东,非国有最终控制人有更强的激励通过建立较长的控制链,达到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目的。其政策含义是,治理控制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应关注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及其与上市公司之间形成的控制权结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志强  石本仁  
文章以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高管将其私人控制权收益在同行业内做比较时所产生的公平性感受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揭示了高管公平性偏好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相对于股权分散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股权集中公司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及控制权收益-公司价值敏感性较高,而额外控制权收益的分布情况却与之大相径庭。国有控股公司的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均值最大,但额外控制权收益均值较小;而家族控股公司的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均值最小,但额外控制权收益均值较大。(2)控制权收益绝对额与额外控制权收益的激励方向相反。相对于股权分散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股权集中公司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显著降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磊  徐向艺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已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和突出矛盾,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是导致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剥削的主要动因,因此,控制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就成为衡量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私有收益规模的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侵害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侵害行为的建设性意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较大,平均占每股净资产的比率达到7.5%,但从时间序列上看,2004年比2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