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1)
- 2023(9142)
- 2022(7603)
- 2021(6888)
- 2020(5768)
- 2019(12723)
- 2018(12243)
- 2017(24183)
- 2016(12716)
- 2015(14086)
- 2014(13753)
- 2013(13302)
- 2012(12219)
- 2011(10826)
- 2010(11306)
- 2009(11284)
- 2008(10692)
- 2007(9644)
- 2006(8752)
- 2005(8272)
- 学科
- 管理(50135)
- 济(47730)
- 经济(47642)
- 业(45247)
- 企(41505)
- 企业(41505)
- 融(26966)
- 金融(26964)
- 银(24227)
- 银行(24222)
- 行(23406)
- 财(23330)
- 方法(19756)
- 制(19704)
- 中国(19382)
- 务(17175)
- 财务(17148)
- 财务管理(17120)
- 数学(17118)
- 数学方法(16994)
- 企业财务(16261)
- 体(13384)
- 业经(12827)
- 农(12138)
- 环境(11982)
- 体制(11679)
- 中国金融(11056)
- 地方(9829)
- 划(9301)
- 度(8363)
- 机构
- 学院(177957)
- 大学(177598)
- 济(77921)
- 经济(76271)
- 管理(69269)
- 理学(58882)
- 理学院(58395)
- 管理学(57701)
- 管理学院(57380)
- 研究(55576)
- 中国(51611)
- 财(44660)
- 京(35638)
- 财经(34408)
- 经(31094)
- 中心(28137)
- 科学(27922)
- 江(26754)
- 所(26032)
- 财经大学(25824)
- 经济学(25581)
- 经济学院(23124)
- 融(22942)
- 研究所(22678)
- 金融(22531)
- 北京(22473)
- 州(21785)
- 农(21728)
- 银(21295)
- 商学(20564)
- 基金
- 项目(112351)
- 科学(90320)
- 研究(85875)
- 基金(84428)
- 家(71014)
- 国家(70432)
- 科学基金(62457)
- 社会(58647)
- 社会科(55838)
- 社会科学(55822)
- 基金项目(43990)
- 省(42756)
- 教育(38895)
- 自然(37455)
- 自然科(36567)
- 自然科学(36559)
- 自然科学基金(35951)
- 划(35217)
- 资助(34185)
- 编号(33944)
- 制(28958)
- 成果(28857)
- 部(26214)
- 重点(25187)
- 国家社会(25168)
- 创(24197)
- 性(23789)
- 教育部(23618)
- 发(23249)
- 课题(23234)
共检索到278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兴全 魏卉 吴昊旻
以2004—2006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中国转轨经济背景,基于终极控制人视角,实证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结构是否有助于降低其股权融资成本,进而检验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是否受公司终极控制人、制衡股东性质及其外部治理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虽负相关但并不显著;在终极控制人、制衡股东分属不同性质的公司中,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而在二者分属于同一性质的公司中,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呈正相关或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检验发现,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治理环境越差,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的负相关关系越显著,公司股权制衡与其治理环境在影响股权融资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婉君 罗威
以2004~2006年度我国沪深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治理机制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治理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产生了高度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进一步从股权融资成本视角考察控股股东性质、治理环境对机构股东积极治理效应的影响发现:国有控股抑制了机构投资者作用的发挥;相对于中央控股公司,地方控股公司进一步降低了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作用;市场化程度、法治水平对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控股股东 治理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文章以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从终极控制人视角,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对股权融资财务成本的影响;进一步区分终极控制人与制衡股东性质,探讨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产生的改变,并在不同治理环境下检验股权融资成本和股权制衡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
终极人控制 股权制衡 股权融资陈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温毓敏
本文选择我国A股上市的企业于2010年-2014年之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探索终极控制人和债务结构之间的联系。得到如下结论:国内上市企业普遍拥有终极控制人,并且绝大多数的终极控制人都会选择金字塔股权结构来控制企业;对于债务期限结构而言,实际操纵能力最强的是短期债务,对于债务优先而言,主导的是非优先债务;对于上市企业而言,两权分离度和长期债务占比之间呈现负相关,并且企业可以利用终极控制人来扩大长期债务的占比,将它们之间的负相关作用扩大化;股权制衡和长期债务占比以及非优先债务占比之间呈现为正相关,另外,还能够降低两权分离和长期债务占比以及非优先债务占比之间的联系度。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债务结构 股权制衡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叶陈刚 王孜 武剑锋 李惠
本文通过构造分类和综合的外部治理水平,基于重污染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考察了外部治理在环境信息披露和股权融资成本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外部治理水平越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行业监管法律水平、政府环境监管水平、政府环境补贴、媒体监督以及外部治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环境信息披露对降低股权融资成本的积极作用。进一步研究说明,外部主体对货币型环境信息与股权融资成本关系的治理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步丹璐 狄灵瑜
本文以2007-2014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在不同治理环境下,企业的股权投资行为对其所获得的政府补助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额越高,其获得的政府补助额越高。不同的产权性质及市场环境对股权投资与政府补助间的关系有不同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中,股权投资额与政府补助呈显著正相关,在民营企业中不显著;在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地区,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额对其获得的政府补助正向影响程度越大。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股权投资获得的政府补助对企业业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从财政分权的角度为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并为地方政府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政府补助 股权投资 寻租 治理环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步丹璐 狄灵瑜
本文以2007-2014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在不同治理环境下,企业的股权投资行为对其所获得的政府补助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额越高,其获得的政府补助额越高。不同的产权性质及市场环境对股权投资与政府补助间的关系有不同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中,股权投资额与政府补助呈显著正相关,在民营企业中不显著;在市场化程度越低的地区,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额对其获得的政府补助正向影响程度越大。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股权投资获得的政府补助对企业业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从财政分权的角度为上
关键词:
政府补助 股权投资 寻租 治理环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冰 方政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与信息透明度等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则有所区别,董事长和CEO的两职分离性与董事会规模是显著影响因素。原因在于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开始更多的关注限制大股东行为的治理机制来约束大股东行为;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投资者则倾向于采用分散权力的手段。
关键词:
股权融资成本 内部治理机制 股权性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袁玲 杨兴全
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很强。无论是国有控股还是一般社会法人控股,股权集中均不能有效抑制过度投资。在具有股权制衡结构的公司,其他大股东可以有效地对第一大股东发挥监督制衡作用。
关键词:
过度投资 股权集中 股权制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修宗峰
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数据,本文研究上市公司两个股权结构变量——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对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特征之一的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将不利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提高,少数大股东可能通过及时确认"好消息"以及滞后确认"坏消息"的方式来掩盖对中小股东的"掏空"行为,会计盈余稳健性较低;而股权制衡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就有较高的稳健性,这将有利于抑制少数大股东对会计盈余信息的操纵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财富不受侵占。
关键词:
大股东 稳健性原则 股权集中 股权制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冬 包晓岚
本文以深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据2010~2012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对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过度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检验,证明股权集中度与过度投资行为存在U型相关关系。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过度投资先减少,后增加;同时,股权制衡度的提高可以控制过度投资行为。
关键词:
过度投资行为 股权集中度 股权制衡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兆斌
上市公司以“一股独大”、“股权分置”、“同股不同权”等为特征的股权结构向来被认为是造成目前中国上市公司以及证券市场众多弊疾的根本原因,并成为目前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依据。但我们认为,在股权结构选择的问题上,应该以股权结构能否促进上市公司效率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毕竟作为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上市公司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效率的高低。本文从股权集中和股权制衡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技术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以及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以及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显著负相关,而与技术效率水平提高的相关性却并不显著。这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琰 陆正飞
本文以我国深圳与上海证券市场连续四年具有配股资格的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机制确实能够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股权结构机制、管理层薪酬机制和企业控制权竞争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不能确定,而中国特色的控股机制会提高股权融资成本。研究还发现尽管单一治理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不太确定,但公司综合治理机制却能促进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这说明公司治理诸机制之间的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促进了公司整体治理效应的提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春飞 郭云南
在一些国家,强制股利支付是改善公司治理和弥补法律保护不足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01年起陆续出台了类似的半强制股利系列政策。然而现有部分研究却发现,半强制股利政策可能会产生监管"悖论"。那么,事实是否如此?以往这些研究主要从监管成本角度来分析,可能忽视了监管带来的收益,我们认为虽然半强制股利政策提高了融资门槛,但也可能实现股东之间的利益共享,并有利于投资者形成稳定的股利预期,从而实现治理的"溢价"。本文利用2008年监管政策提供的良好自然实验机会,主要从半强制股利政策的治理效应角度来评估政策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从总体平均意义上看,半强制股利政策有助于降低受影响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代理成本高的公司,半强制股利政策的治理作用更为明显,存在一定的治理"溢价"。当然,半强制股利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差和外部融资约束较大的公司,半强制股利政策的治理效应被削弱。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思 陈震
基于企业的资源调整行为,利用绑定理论,分析了交叉上市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交叉上市能显著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这说明交叉上市能使企业处于更好的市场环境、信息环境与监管环境,能够有效约束管理层的自利行为。研究还发现,与股权制衡度较高的公司相比,股权制衡度较低的公司交叉上市成本粘性降低的幅度更大;与存在非合谋型股权制衡的公司相比,存在合谋型股权制衡的公司交叉上市成本粘性降低的幅度更大。这说明股权制衡作为企业对管理层监督约束的内部机制,会影响绑定效应产生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
交叉上市 成本粘性 股权制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