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62)
2023(14678)
2022(12638)
2021(12022)
2020(10120)
2019(23463)
2018(23023)
2017(44529)
2016(24185)
2015(27199)
2014(26916)
2013(26188)
2012(24107)
2011(21486)
2010(21767)
2009(19918)
2008(19702)
2007(17551)
2006(15264)
2005(13543)
作者
(66717)
(56017)
(55917)
(53392)
(35867)
(27001)
(25656)
(21820)
(21402)
(20312)
(18929)
(18880)
(17914)
(17667)
(17616)
(17547)
(17088)
(16476)
(16212)
(16165)
(13764)
(13737)
(13736)
(12995)
(12744)
(12677)
(12461)
(12454)
(11465)
(11311)
学科
(94795)
经济(94681)
管理(67517)
(65375)
(53523)
企业(53523)
方法(44075)
数学(39032)
数学方法(38459)
(28261)
(26826)
中国(25813)
业经(19739)
地方(19658)
(18734)
农业(18191)
(18166)
(18109)
贸易(18101)
(17606)
(16111)
财务(16054)
财务管理(16014)
理论(15453)
企业财务(15199)
(14349)
银行(14314)
(14275)
(14154)
(13875)
机构
学院(331316)
大学(330134)
(135735)
经济(132867)
管理(128443)
研究(110954)
理学(110467)
理学院(109281)
管理学(107197)
管理学院(106563)
中国(83616)
(68396)
科学(66976)
(64688)
(55426)
(55189)
中心(52664)
(51181)
财经(50565)
研究所(49960)
业大(48759)
(45898)
(43808)
师范(43388)
农业(43328)
北京(42767)
经济学(41507)
(40635)
(40406)
经济学院(37490)
基金
项目(222734)
科学(174975)
研究(164105)
基金(160854)
(140457)
国家(139016)
科学基金(119088)
社会(103027)
社会科(97570)
社会科学(97542)
(88016)
基金项目(84339)
教育(77426)
自然(76912)
自然科(75101)
自然科学(75076)
自然科学基金(73731)
(73533)
编号(67347)
资助(66486)
成果(55443)
重点(50439)
(49821)
(47589)
课题(47066)
(46165)
创新(43085)
科研(42946)
教育部(42907)
国家社会(42451)
期刊
(147893)
经济(147893)
研究(96272)
中国(65392)
(51485)
学报(51166)
(50568)
管理(47380)
科学(47087)
大学(39686)
教育(38912)
学学(37175)
农业(34185)
技术(31371)
(30514)
金融(30514)
财经(24616)
业经(24129)
经济研究(23656)
(21102)
问题(19657)
(18712)
(16747)
(16344)
统计(16230)
图书(16178)
技术经济(15954)
理论(15376)
(14759)
科技(14483)
共检索到494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国家政策执行偏差是国家政策从文本到实践中的常见现象,既有国家政策执行理论对其解释有力所不及之处。本文以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为例,讨论资源下乡背景下国家政策在基层治理架构中的实践机制。研究发现,由于低保政策的"二线性"与再分配属性,低保政策执行不仅面临行政资源与执行动力不足的制度背景约束,而且被一线政策的执行所吸纳。乡镇政府对低保监管政策的选择性执行与优先排序执行,最终导致低保政策执行的停滞;富人治村主导下的治理模式则导致权力—利益网络对低保资源的垄断性侵蚀。原有的政策目标被大量消解掉并产生各种偏差后果,治理消解行政成为农村政策执行偏差的实质原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继华  荀春兵  
基于国家级新区发展历程和成效的分析,指出国家级新区作为重要的区域政策,其实际发展成效与原定政策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国家级新区数量快速扩张,增长极核作用逐步减弱;规划规模过大,助推中心城市蔓延;土地使用粗放,"产城分离"问题较为突出;政府主导开发,加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等。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家级新区政策的理论基础不适当、出台过程不规范和执行过程缺监管,导致政策效力较低,且带来资源错配和产能过剩风险。最后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暂停国家级新区的审批;评估既有国家级新区选址和规划的科学性;明确监管责任,加强实施过程的政策指导;完善实施机制,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继华  荀春兵  
基于国家级新区发展历程和成效的分析,指出国家级新区作为重要的区域政策,其实际发展成效与原定政策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国家级新区数量快速扩张,增长极核作用逐步减弱;规划规模过大,助推中心城市蔓延;土地使用粗放,"产城分离"问题较为突出;政府主导开发,加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等。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家级新区政策的理论基础不适当、出台过程不规范和执行过程缺监管,导致政策效力较低,且带来资源错配和产能过剩风险。最后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暂停国家级新区的审批;评估既有国家级新区选址和规划的科学性;明确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蒙  
文章基于复杂政策执行的"模糊—冲突"分析框架,分析了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C县两项制度由虚假衔接向实质衔接的转变历程。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是贫困治理复杂政策中的两项子政策。脱贫攻坚初期,两项制度由于高层级模糊性与冲突性呈现为象征性执行,并由于高协同模糊性与冲突性而表现为虚假衔接。随着贫困治理体系化程度的提升,中央政府通过建构"顶层设计"削减两项制度的协同模糊性与层级模糊性,并通过强化地方政府的层级性权威弱化了两项制度的协同冲突性与层级冲突性,最终推动两项制度迈入实质衔接。由于"高位驱动"的行政政治化扮演着关键角色,协同模糊性与层级模糊性的削减相对滞后,两项制度的实质衔接仍需深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斐丽  
精准识别执行偏差影响精准扶贫政策的成效。基于山西吕梁的个案研究,发现农村执行者虽然严格执行上级的精准识别政策,但存在执行结果与地方实际发生偏差的问题,这一现象使人们认为精准扶贫不精准不公平。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有三:(1)中央政策的贯彻过程实际是政策精细化的过程,精细化的政策可操作性强但相对教条;(2)基层执行者往往选择性忽视一些不可量化、不易操作、不影响考核的弹性指标,而其中一些正是政策的内核与精髓,如动态化管理和群众公认原则;(3)具体执行者在需要做出灵活调整时往往"一刀切"地僵化执行政策。如何保障政策的无偏差执行,又符合各地实际情况,是政策制定者和监督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高端阳  李睿  王道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是一项保障全体人民健康、实现健康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但该项制度在农村地区的执行成效与制度期待具有较大张力,存在制度执行偏差。本文搭建了“制度逻辑-组织策略”的研究框架,力图为该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本文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具有多重逻辑,当该项制度嵌入基层医疗组织形成的组织场域时,制度的多重逻辑与基层医疗组织的实践逻辑产生了冲突,给基层医疗组织带来较大制度压力。为缓解制度压力,基层医疗组织采用“拼凑应对”的组织策略实现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的适度脱耦,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关系动员的方式完成了合法性重建。这一系列的策略行动导致了制度执行偏差。因此,应以价值路径的重塑探寻矫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执行偏差的可能方向,缓释制度工具逻辑与价值逻辑之间的张力,实现国家、社区与农村居民的健康共治,以回应制度的内在价值诉求。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任贵州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可谓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重大制度创新,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政策执行角度分析,由于政策执行主体的自利倾向、政策认知不足、协调沟通不畅以及执行方式欠佳,"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收发式、选择性、野蛮式和附加式的执行活动,造成政策执行背离政策初衷的执行偏差问题。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应有效用,必须加强利益关系的调谐、提高政策认同、促进主体间沟通、优化政策执行方式和完善政策执行的绩效管理,在矫正现有执行偏差的基础上实现对政策执行的持续控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颖  
当前,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定偏差,具体体现为将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窄化为发展普惠性民办园,忽视公办园的主体地位;将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片面理解为追求入园率和资源覆盖率,忽视入园机会的公平和学前教育质量。究其原因,政策文本的高模糊给地方政府较大的政策阐释空间,而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斗争、妥协以及强势利益团体之间的联盟无疑增加了政策执行背离公共利益的可能。针对上述问题,应确定普惠性学前教育以儿童利益为先,明确其核心属性,建立以公办园为主的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合理规划布局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确定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质量要求和保障机制。同时,还应健全政策的民主决议机制,强化政策问责评估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勤  
本文以陕西N县丘村低保制度的实践为分析对象,通过低保对象的类型分析,揭示低保制度的救助目标部分转化为村组干部的治理手段与治理资源,进而从回归政策目标视角提出增加村庄治权的支持系统与合法性基础的政策建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水云  赵彬  
基于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梳理,借助公共政策的分析视角建立了包含利益、技术、体制及环境四个维度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了北京地区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执行。其结果表现为地方政府对政策的附加式执行背离了教育公平的政策初衷,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并且群体间及群体内部显现出新的教育不平等。研究发现,各执行主体间的利益博弈,政策目标的模糊性和地方政府采用社会管理的执行逻辑,行为联邦制的政治体制以及儒家文化均会作用于政策执行过程并导致偏差。因此,应当从多个层面出发,采取防范和矫正相结合的方法以保障政策执行的效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贺武华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政策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研究发现,这一政策与原先实施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这一高职教育内部政策在实践中并不存在联结关系,而是与高职外部的"211工程"政策存在一定的同形效仿关系。但外源性的政策借鉴在执行中应保持政策变迁时必要的内部连贯性和继承性,重视对政策学习借鉴中的动机与实效进行评估监控,防患政策执行中目标与中心任务的偏离现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媛媛  
本文以"行政拆迁"的存废变化为议题,了解其在我国实施的历史动态及过程,从政策工具理论的核心议题———政策工具的选择角度分析了行政拆迁之所以被选择的制度层面、利益层面的深层原因,并从政策工具运行的绩效及目标群体的反应层面剖析了行政拆迁遭遇废除的主要动因,一方面证实了政策工具选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不断的调整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新通过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为依据,从实践层面为行政拆迁取消后的地方政府设计拆迁之政策工具,以期为实现和谐拆迁的良好愿景提供微薄的学理之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雅静   古翠凤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现依赖政策的有效执行。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本身有待完善、执行机构协同性有待加强、目标群体观念有待转变及外部环境薄弱,是影响相关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表面化、碎片化、形式化偏差的主要因素。完善产教融合政策的顶层设计、增强执行机构之间的协同性、提升目标群体的支持度、优化外部环境,不仅成为解决政策执行偏差的破解之道,也成为提升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力的关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孙科技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对22份省级政策实施方案的文本分析,探究了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政策工具应用的偏差及其矫正措施。研究发现,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工具应用存在结构不合理、呈现"外延式"特征、协同性不高以及法律工具缺失的偏差。需要通过优化政策工具结构、促进政策工具"内涵式"应用、提升政策工具协同性和推动扶贫立法等措施,促进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付昌奎  邬志辉  
教育扶贫独特价值日益得到正视,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政策效益却不相匹配。通过借助政策执行系统模型对教育扶贫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政策目标分歧与偏离、执行机制分割与乏力、执行资源短缺与低效、执行角色模糊与冲突、外部环境机遇与挑战共存,加上变量要素的连锁效应,共同形塑了执行偏差,限制了执行效益。偏差矫正的突破点在于,横向上整合职能部门权责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纵向上降低层级传递信息耗损、增进基层行政程序意识,同时解除执行人员思维枷锁、强化贫困人口教育意愿和改善教育扶贫微观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