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99)
2023(15015)
2022(12471)
2021(11584)
2020(9385)
2019(21229)
2018(20961)
2017(39536)
2016(21896)
2015(24541)
2014(24903)
2013(24370)
2012(22982)
2011(21046)
2010(22024)
2009(20556)
2008(20461)
2007(18412)
2006(16899)
2005(15610)
作者
(63934)
(53351)
(52936)
(50693)
(34301)
(25251)
(24226)
(20719)
(20379)
(19511)
(18248)
(17886)
(17417)
(17408)
(17109)
(16274)
(15833)
(15425)
(15274)
(15239)
(13824)
(13194)
(13126)
(12394)
(12109)
(11929)
(11906)
(11737)
(10987)
(10619)
学科
(107403)
经济(107301)
管理(67137)
(59055)
(47937)
企业(47937)
方法(36584)
(31959)
数学(31885)
中国(31643)
数学方法(31382)
地方(29331)
(27372)
业经(22446)
(21803)
(20813)
农业(17937)
(17747)
银行(17727)
(17124)
(17108)
金融(17101)
地方经济(16741)
(16062)
理论(15753)
(15693)
财务(15635)
财务管理(15584)
环境(15580)
(15440)
机构
学院(315892)
大学(312542)
(136647)
经济(133670)
管理(116430)
研究(116145)
理学(97752)
理学院(96644)
管理学(94810)
管理学院(94205)
中国(90084)
(70150)
科学(68135)
(67461)
(59882)
研究所(53311)
中心(51938)
(51416)
财经(51083)
(50912)
(45982)
北京(43669)
(42743)
师范(42326)
业大(41937)
(41833)
经济学(41814)
(40716)
农业(39066)
(37315)
基金
项目(196376)
科学(154138)
研究(147369)
基金(139478)
(120696)
国家(119637)
科学基金(101758)
社会(93581)
社会科(88652)
社会科学(88631)
(78341)
基金项目(70896)
教育(68021)
(64987)
自然(62746)
自然科(61166)
自然科学(61153)
编号(60502)
自然科学基金(60004)
资助(58997)
成果(51555)
(47065)
重点(44890)
课题(44232)
(43153)
(39970)
国家社会(38340)
发展(38228)
(37618)
(37538)
期刊
(168982)
经济(168982)
研究(104183)
中国(73816)
(56890)
(47940)
管理(46772)
学报(46270)
科学(42989)
教育(38944)
大学(35361)
(35014)
金融(35014)
学学(33066)
农业(32225)
技术(29654)
经济研究(27787)
财经(26559)
业经(26454)
(22967)
问题(21120)
统计(17412)
技术经济(16920)
(16690)
(16493)
(15743)
世界(15248)
图书(15045)
国际(14722)
决策(14332)
共检索到516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弗雷德里克·范·德·普勒格  安东尼·维纳布尔斯  许娜  孙秀玲  
一国政府在面临自然资源的意外收益,特别是这种收益是可预期的,但同时又是暂时收益时,政府将在以下方面作出选择:如何管理公共债务、投资、针对消费的基金分配等。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永久收入假说下,在这笔收入产生之前依靠借债维持消费持续增长,然后积累国家财富基金,这种做法对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是最优的政策选择。这些国家应该通过社会和私人资本的积累去加速发展,只有这笔意外收入远远大于其外部债务时,最优选择才是建立国家财富基金。相对于永久收入假说,消费的最优时间偏向近期。结果取决于政府可以使用的工具。我们将研究以下几种情况:政府可以对消费者进行一次性的转移支付;当转移支付不可行时,政府的最优选择包括降低税收扭曲以提高投资和工资;当李嘉图式的消费者能够借出未来收益,政府针对可能出现的超前消费,可以选择较高的基础设施投资水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弗雷德里克·范·德·普勒格  安东尼·维纳布尔斯  许娜  孙秀玲  
一国政府在面临自然资源的意外收益,特别是这种收益是可预期的,但同时又是暂时收益时,政府将在以下方面作出选择:如何管理公共债务、投资、针对消费的基金分配等。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永久收入假说下,在这笔收入产生之前依靠借债维持消费持续增长,然后积累国家财富基金,这种做法对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是最优的政策选择。这些国家应该通过社会和私人资本的积累去加速发展,只有这笔意外收入远远大于其外部债务时,最优选择才是建立国家财富基金。相对于永久收入假说,消费的最优时间偏向近期。结果取决于政府可以使用的工具。我们将研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建万  袁丽  
本文利用1998-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克服制度内生性,考察了自然资源丰裕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地区层面检验了"资源诅咒"假设,并对其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丰裕度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并通过降低制度质量、人力资本积累阻碍经济增长,其中制度质量是最主要的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康宁  王剑  
“资源的诅咒”是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假说,但这一命题在一国内部不同地区是否成立尚缺乏验证。本文以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计量结果显示,该命题在我国内部的地区层面同样成立,多数省份丰裕的自然资源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反而制约了经济增长。自然资源的丰裕以及对这种资源的依赖,主要是通过资本投入的转移机制制约了经济增长,劳动投入的转移机制也存在这种效应,但不如前者显著。本文选择山西为典型省份,进一步揭示“资源的诅咒”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密集而过度的资源开采引致的制造业衰退和制度弱化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少昆  
基于全球103个发展中经济体1980-201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美国货币政策与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联邦基金有效利率的上升将降低发展中经济体的外汇储备水平,反之将增加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水平。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外汇储备需求理论出发的传统宏观因素、金融因素、汇率制度和资本开放程度对外汇储备也有较好的解释力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少昆  
基于全球103个发展中经济体1980-2014年的面板数据,本文检验了美国货币政策与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联邦基金有效利率的上升将降低发展中经济体的外汇储备水平,反之将增加发展中经济体外汇储备水平。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外汇储备需求理论出发的传统宏观因素、金融因素、汇率制度和资本开放程度对外汇储备也有较好的解释力度。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Jongrim Ha   Haiqin Liu   John Rogers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s)的资产收益波动性要大得多。学术界对此现象的研究结果是“各国无法从全球金融周期中脱钩”。文章利用1995—2019年间78个国家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文献中识别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不同方法,检验了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较低的国家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系统性反应小于资本管制宽松的国家这一命题。文章还考虑了汇率制度和外汇干预等其他制度特征在解释各国对冲击的反应差异方面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较严格的资本管制会使利率和汇率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较小,该结果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更为显著;只有微弱的证据表明汇率的灵活程度会影响美国对外国利率和汇率的溢出效应。本刊编译此篇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以飨读者。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莫里斯·奥布斯特菲尔德  王宇  
目前全球非均衡复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冠肺炎疫苗接种速度缓慢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复苏进程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不断增大的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突然转向、美元持续走强等因素可能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形成冲击。世界各国政府应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密切关注美联储及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变动情况,改善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流动性供给机制,及时足量地向其提供新冠肺炎疫苗,增加对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降低全球复苏的非均衡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应尚军  李方  高成亮  
本文描述了国际长期资本流动的特征,分析了它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冲击行为,概括了国际长期资本流动对发展中经济体的三类冲击。上述三类冲击分别为流向不合理对短期资本市场的冲击、流速不合理对产业资本形成的冲击、流量不合理对产业资本效益的冲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羌建新  
资本项目开放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稳定性具有双重效应。资本项目开放能否在整体上促进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稳定,取决于其是否处于一定的金融、经济和制度的门槛水平之上,即资本项目开放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稳定存在着门槛效应。只有达到必要的金融、经济和制度的门槛条件,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才可能顺利实现资本项目开放并成功保持金融稳定。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门槛条件,应抓住有利时机,稳步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步伐,以更好地保持、维护和促进我国的金融稳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冯志轩  刘凤义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态不平等交换理论,结合价值转移概念,阐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运动规律如何恶化发展中经济体生态环境的问题。我们构建了一个两部门置盐-森岛模型,证明一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下降和剩余价值率上升会引起该部门价值转出,并提高其贸易的环境成本。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全球40个经济体的价值转移量和生态不平等交换程度。本文发现,存在生态不平等交换的重要原因是国际分工和实际工资差异导致经济体间的价值转移。国际贸易不平等直接造成了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生态环境水平的差距。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何青   杨海龙   刘舫舸   余吉双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人民币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结算与金融交易的重要货币。为了评估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正确认识当前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本文利用200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每日名义汇率数据,分析了人民币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货币的共同变动。本文研究发现,人民币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起着重要的作用,双边贸易显著增加了人民币与其他货币共同变动的可能性,而通胀差异则降低了这种可能性;根据中国的两项主要货币改革政策,本文进一步将样本划分为三个子阶段,结果与原有的主要发现一致;人民币互换和“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了人民币和更大经济规模、更发达经济体货币的共同变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肖前  
本刊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于5月18日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较上年大幅上升了30%。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高达4400亿美元,首次超过北美(3900亿美元)和欧洲(286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来源地。2014年,来自发展中经济体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达到486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占全球的比重从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前的12%上升到2014年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艳丽  魏心欣  杨光亮  
本文基于92个发展中经济体1999—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信息更丰富的资本管制指标,分析对居民和非居民资本管制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居民的管制尤其是对居民资本流出的管制能够显著提高一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而对非居民的管制并没有显著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进一步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发现,对居民的资本管制尤其是对居民资本流出的管制可以显著降低跨境资本净流动规模,而跨境资本净流动的增加会降低货币政策独立性。另外,汇率的稳定性会降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对如何提高资本管制有效性及提升货币政策独立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曲建忠  宋莹莹  
本文在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对华贸易救济的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贸易救济指控指数和贸易救济涉案金额指数两项指标,进一步分析了其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差异,得出的结论是: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在立案数量、措施选取、涉案行业、涉案金额、案件执行率和诉诸WTO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差异,相对其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地位而言,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救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大于发达经济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