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5)
- 2023(8220)
- 2022(6787)
- 2021(6304)
- 2020(4888)
- 2019(10704)
- 2018(10688)
- 2017(19288)
- 2016(10386)
- 2015(10956)
- 2014(10565)
- 2013(9924)
- 2012(8789)
- 2011(8324)
- 2010(8568)
- 2009(8322)
- 2008(7866)
- 2007(6775)
- 2006(6350)
- 2005(5209)
- 学科
- 济(42468)
- 经济(42415)
- 业(25462)
- 农(24799)
- 管理(24756)
- 企(17004)
- 企业(17004)
- 农业(16616)
- 地方(14302)
- 业经(13694)
- 中国(13189)
- 制(13088)
- 方法(11280)
- 财(10674)
- 数学(9645)
- 数学方法(9536)
- 体(9356)
- 发(8250)
- 体制(7489)
- 农业经济(7475)
- 地方经济(7374)
- 融(7367)
- 金融(7366)
- 银(7230)
- 银行(7228)
- 行(7040)
- 发展(7014)
- 展(7003)
- 学(6939)
- 环境(6508)
- 机构
- 学院(137905)
- 大学(132248)
- 济(55052)
- 经济(53698)
- 管理(50243)
- 研究(48509)
- 理学(42858)
- 理学院(42311)
- 管理学(41566)
- 管理学院(41265)
- 中国(37079)
- 科学(28210)
- 财(27240)
- 京(27172)
- 农(24957)
- 所(23542)
- 中心(22536)
- 江(21838)
- 范(21330)
- 师范(21192)
- 研究所(20865)
- 财经(20270)
- 业大(18424)
- 经(18258)
- 农业(17955)
- 州(17541)
- 院(17537)
- 师范大学(16806)
- 北京(16730)
- 经济学(16701)
- 基金
- 项目(91887)
- 科学(73563)
- 研究(73273)
- 基金(65171)
- 家(55797)
- 国家(55215)
- 社会(48233)
- 科学基金(47700)
- 社会科(45306)
- 社会科学(45297)
- 省(37898)
- 基金项目(34121)
- 教育(33397)
- 编号(31847)
- 划(30729)
- 自然(27215)
- 自然科(26546)
- 自然科学(26541)
- 成果(26334)
- 自然科学基金(26010)
- 资助(24280)
- 课题(22348)
- 发(22166)
- 重点(21159)
- 国家社会(19954)
- 部(19819)
- 创(19370)
- 制(19123)
- 年(19060)
- 性(19016)
共检索到214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宝林
新时代推进我国乡村"厕所革命"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民生工程。当前,我国乡村"厕所革命"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治理主体单一、"上热中温下冷"、基层组织力量薄弱等诸多难题,只有深化认识和转变观念,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国情、突出重点、创新方法,积极构建"一主多元"治理格局,强化基层治理、文化治理和法律治理,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宜居"等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基层治理 “厕所革命” 乡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杰 尹希果 张宽 李后建
中国农村地区“厕所革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得重要内涵,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中的农村的微观样本,在控制函数法的有序多分类模型(CF-oprobit)实证框架下,对厕所卫生设施改善与未成年人身体健康的因果效应和内在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评估和识别。研究发现:(1)农村家庭拥有独立使用厕所会显著提升处于12-16周岁的未成年人健康水平。(2)异质性分析表明,独立厕所对上述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健康的保护作用在少数民族、独生子女以及学龄前为留守儿童的样本中体现得更为明显。(3)独立厕所对于该阶段未成年人的健康保护机制并不是传统文献所认为的通过阻断排泄物对水源污染实现的,而更有可能的解释是,独立厕所可以解决传统开放式厕所人畜排泄物堆积的问题,进而避免蚊蝇和空气等其他途径导致细菌传播。(4)对接通自来水的家庭样本分析表明,拥有不同类型厕所卫生设施均能显著提升上述年龄阶段未成年的健康概率且作用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别。本文的研究工作,不仅丰富了关于卫生基础设施的健康效应领域文献,还对当下中国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米合日阿依·艾力 张晔 曼孜拉·艾尔肯
[目的]厕所革命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农民获得感是检验治理效果的核心指标。该文以农民获得感最大化为价值导向,研究农村厕改后的农民获得感及影响因素,以期提升干旱地区农村厕所的治理效能。[方法]基于扎根理论提炼出六个影响农民获得感的因素并建立相关研究假设,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两县18个村812名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样本农民厕改后的整体获得感处于中等稍高水平;(2)获得感均值(3.14)、满意度(3.01)与预期(5.00)存在较大差距;(3)扎根理论提炼出的农民自身要素、农民意识认知、政府技术支持、政府组织力度、农村环境现状、经济条件因素等对农民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农民满意度具有中介效应。[结论]上述结论与政府绩效目标偏离农民“获得感”、新厕“反复拆建”、农民的高期待与现实的落差等原因密切相关。鉴于此,地方政府应精准定位其绩效目标,法治保障提高农民参与,将农民的获得感纳入政府厕改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实现农民获得感最大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栗伊萱 马瑞 毛寿龙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脚于有效的政策执行,理解并消除基层政策执行波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压力型体制这一中国特色的理论视角,通过J省D镇厕所革命案例的过程追踪,尝试阐释基层政策执行波动的生成逻辑。研究发现D镇由于处于压力型体制的末端,自上而下的科层压力、自下而上的社会压力和水平方向竞争压力的多重压力汇聚及其动态变化,促使D镇在厕所革命政策执行中采取了履职型回应、应付型回应、消极型回应、治理型回应等执行策略,导致了政策执行效果时好时坏的波动现象。在此过程中,压力以“催化剂”和“抑制剂”的形象存在,压力型体制的“催化抑制效应”渐次发挥且相互转化,塑造出不同政策执行场景的基层政府执行策略,最终呈现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洪涛景
厕所收费时间不长,但目前厕所收费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以城市繁华地带、流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收费最剧,收费率近100%,标准高低不等,少到0.20元/人次,多到1元/人次,0.5元/人次较普遍。不少公共场所(如公园、娱乐场所、民航、交通等部门)厕所也仿效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冀
农村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受到了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深挖农村治理存在的不足,逐个攻破,探索农村治理能力有效提升的相关策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 治理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之枫 杨帆
乡村规划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是实施乡村治理的主要技术手段。作为公共品供给主要投入形式的“项目制”,已成为乡村治理与乡村规划的联系纽带。[目的]然而既有乡村规划在统筹策划大量乡村项目落地实施中,忽视了“项目制”的运行规律,出现了治理主体间结构不兼容、需求响应滞后、乡村建设运行内外脱节等问题,导致规划实施乏力。因此需要基于“项目制”特点,研究构建与乡村治理有效协同的乡村规划体系与方法。[方法]研究从“项目制”为切入点,分析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逻辑三个方面的关系,研究乡村规划与乡村治理的相互关联。[结果]分析得出乡村规划优化路径,即优化融入项目治理的规划层级结构、应对治理需求的综合规划过程、匹配外部投入的规划运行逻辑。[结论]以“项目制”为纽带,从乡村治理视域出发,应着力完善与治理结构兼容协调的乡村规划体系、形成与治理方式综合联动的乡村规划机制、制定与治理逻辑相互匹配的乡村建设规则,激发乡村治理的活力,充分发挥乡村规划在乡村建设中的统领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良敏 陆根法 刘丽莉 殷惠惠
农村厕所排放的污水,已经成为农村面源污染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以毗邻太湖的宜兴市大浦镇为例,分析了农村厕所的类型,得出了各类型厕所使用的比例以及厕所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向河流的比例。
关键词:
水网区 农村 厕所 面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豪
不同于传统的乡村社会流动,1937—1949年冀中乡村的社会流动是中共革命主导下的社会流动。这种政治外力主导下的社会流动跟西方社会学语境下的社会流动也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因为这种社会流动的运行所彰显出的并不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迁,同时也凸显出了中共革命下冀中乡村社会的开放程度之高。在中共革命所主导的社会流动机制中,冀中乡村的地主和农民还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理性,使中共革命的实践一度变成了世俗化的社会运行,地主和农民所选择的实际路径就具有很明显的博弈性质和理性色彩,是一
关键词:
中共革命 冀中乡村 社会流动 理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振亚
黄遵宪、梁启超等的异域经历,使“诗界革命”一度将日本作为传播中心,还接受了日本启蒙诗歌的变革范式启迪。其倡导的“新意境”和“新语句”,主张与民族复兴精神、传统文化融合,已饱含具有开放性的日本化色彩,拉开了晚清诗歌以通俗化表达新思想的序幕,开启了胡适、郭沫若等自由诗体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五四”新诗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只是“诗界革命”由于诗体革新缺乏独立性,过度倚重海外的背景,没有彻底成功,没有从“白话”走到“白话诗”。
关键词:
日本 启蒙 “诗界革命” 范式 改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智彬 王艳君
作为一种重要的联系农民、教育农民的方式,冬学在不同时期对农民和乡村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提升了农民素质,强化了乡村治理和国家与民族认同,并在功能定位、动员方法以及教育形式上形成了一些探索,成为中国共产党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借鉴冬学历史经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充分发展高水平农民教育,以农民教育凝聚思想,激发乡村治理主体性;以教育增强农民行动能力,提升乡村治理参与水平;同时贴近农民生活实际,改进教育实效,从而实现以农民教育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冬学 乡村治理 农民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海林 任贵州
因文化符码的嵌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宏观价值引导、中观符号建构、微观仪式组织三层价值链条,理应在乡村社会充分发挥价值引流、共识建构、合作深化和行动规束的“软治理”功能。受旨向偏离和惯性束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将价值引流曲解为文化救赎、将情境建构局限于设施配套、将文化互动寄托于行政整合、将行动规束转化为道德说教的实践偏差,其应然效能暂未有效发挥。对此,应着眼实施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与丰富乡村治理工具的现实需要,以文化治理的高度推进服务供给实践的纠偏,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调节乡村文化生态、进而重塑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以内外价值互嵌推进供给旨向的回归,以文化仪式推送强化情境共识的建构,以文化主体参与锻造合作共治的自觉,以行动价值传播激发公共规则的生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海林 任贵州
因文化符码的嵌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宏观价值引导、中观符号建构、微观仪式组织三层价值链条,理应在乡村社会充分发挥价值引流、共识建构、合作深化和行动规束的“软治理”功能。受旨向偏离和惯性束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将价值引流曲解为文化救赎、将情境建构局限于设施配套、将文化互动寄托于行政整合、将行动规束转化为道德说教的实践偏差,其应然效能暂未有效发挥。对此,应着眼实施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与丰富乡村治理工具的现实需要,以文化治理的高度推进服务供给实践的纠偏,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调节乡村文化生态、进而重塑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以内外价值互嵌推进供给旨向的回归,以文化仪式推送强化情境共识的建构,以文化主体参与锻造合作共治的自觉,以行动价值传播激发公共规则的生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进鹏 贾晋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见证了中国各族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着全国各族人民认同中国共产党的牢固根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民族成分多元的革命老区,而且有别于一般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乡村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民族特质显著、发展依赖政策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掘丰厚的红色资源和革命元素。具体到实践,亟待在审视均衡性治理与国家化整合、政策衔接与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深入探析历史牵绊与现实挑战,把握政策联动、社会巨变、生态治理、文化集成的“后发”优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叠加区域乡村振兴行动的开展,需要加快产业融合振兴,积极培育“红色产业+民族特色产业”;就地盘活党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发挥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浸润功能,防止返贫文化惯性并防范民俗异化;有效推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扭转民主治理的“少-边-穷”困局。
关键词:
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柏宏媛
从传统乡贤到现代乡贤的演变是与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制度背景的变化相伴而行的,由此导致二者价值观、结构组成、思维方式、社会功能的重大差异。现代乡贤有利于塑造乡村治理良好格局、巩固拓展乡村优秀文化阵地、搭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桥梁。然而"理性人"驱动消弭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乡村社会环境的复杂性提高了乡村治理难度系数,乡村内部缺乏培养现代乡贤的原生动力,这些是乡村治理中培育现代乡贤困境的主要诱因。应以对现代乡贤合理需求的响应激发其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以系统论思想持续提升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实效,科学铺就现代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路径。
关键词:
乡村治理 现代乡贤 困境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