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14)
2023(3142)
2022(2448)
2021(2269)
2020(1612)
2019(3460)
2018(3184)
2017(5861)
2016(3129)
2015(3218)
2014(3129)
2013(3093)
2012(3015)
2011(2971)
2010(3141)
2009(3080)
2008(3068)
2007(2925)
2006(2776)
2005(2146)
作者
(8759)
(7601)
(7217)
(7208)
(4471)
(3551)
(3328)
(2888)
(2826)
(2645)
(2527)
(2451)
(2385)
(2253)
(2205)
(2180)
(2035)
(2022)
(1963)
(1944)
(1818)
(1778)
(1753)
(1751)
(1679)
(1642)
(1633)
(1582)
(1578)
(1552)
学科
(19705)
(15145)
经济(15125)
农业(13154)
(12256)
业经(7775)
管理(7207)
农业经济(6184)
(6011)
(5331)
企业(5331)
(4648)
(4465)
农村(4448)
地方(4380)
发展(4345)
(4343)
中国(4245)
(4155)
工作(3742)
(3693)
建设(3687)
收入(3680)
(3360)
分配(3335)
方法(3332)
土地(3275)
及其(3150)
经济建设(3136)
体制(3033)
机构
学院(48560)
大学(45437)
(19678)
经济(19152)
管理(18165)
研究(16400)
理学(15689)
理学院(15548)
管理学(15342)
管理学院(15247)
(13305)
中国(13173)
(9540)
农业(8970)
(8825)
科学(8446)
中心(8329)
业大(7723)
(7389)
(7326)
财经(7290)
(7050)
师范(7024)
(6577)
研究所(6468)
(6186)
(6013)
经济学(5907)
农业大学(5847)
社会(5764)
基金
项目(31695)
研究(26303)
科学(25436)
基金(23009)
(19341)
国家(19064)
社会(18493)
社会科(17148)
社会科学(17143)
科学基金(16404)
(12996)
基金项目(12139)
编号(11435)
教育(11128)
(10015)
成果(9782)
(9595)
(8878)
自然(8360)
自然科(8127)
自然科学(8127)
资助(8126)
自然科学基金(7976)
课题(7767)
国家社会(7741)
(7667)
(7498)
(7237)
(7122)
重点(6887)
期刊
(29969)
经济(29969)
(19816)
研究(13850)
农业(12542)
中国(11517)
业经(8540)
科学(7526)
学报(7126)
(6861)
金融(6861)
农业经济(6761)
(6635)
大学(6435)
农村(6396)
(6396)
学学(6252)
管理(4681)
社会(4599)
(4482)
农村经济(4298)
教育(4225)
社会科(4030)
社会科学(4030)
问题(3986)
财经(3426)
经济问题(3218)
(3172)
经济研究(3079)
(2935)
共检索到74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振奇  
使用大规模的跟踪调查数据,从村庄民主自治开展的角度,研究了村庄合并和治理重心下移两类治理单元调整对村庄“四个民主”的影响。结果显示:村庄合并后,村民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概率、村庄召开村民大会的频次都会降低,民主自治开展困难;治理重心下移后,村民民主参与的概率、村庄召开民主大会和民主评议的频次都会提升,民主自治较易开展。从影响机制看,村庄合并会减少村民获取重要信息的便利性,进而降低村民的民主参与概率;重心下移会提升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和重要信息获取便利性,进而提升村民的民主参与概率;单元调整后,村民公共事务参与积极性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村庄的民主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村庄合并后,提升交通便利性能激活村民部分类型的民主参与热情,但难以解决民主管理难题;重心下移后,议事会或理事会能承接部分村庄自治活动,而村庄合并难以达到类似效果。不论治理单元如何调整,提升村民的政治效能感和信息获取便利性,激发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热情,对开展村庄民主自治都是有益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向楠   乐章  
集体经济实力与村民自治效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反映了集体经济资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8年数据,利用多层回归模型与工具变量法,本文从民主自治的过程维度与有效自治的结果维度实证考察集体经济实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效应及约束条件。结果发现,第一,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具有显著的民主增进效应,利益关联强化有利于提高村民选举参与率,尤其是中低社会阶层的选举参与率。第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并不必然推动村庄有效自治,集体经济的治理效能还受到村庄社会关联度的调节,即在社会关联度较高的村庄中,才能更好地发挥集体经济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动员作用,推动集体行动达成与村庄治理有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海员  陈东平  
本文利用一组实地调查数据,计量分析了目前村庄民主化治理对公共品供给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村集体经济水平的提高,选举的规范程度对公共品供给数量的正向影响会得到强化;选举的激烈程度对于公共品供给数量具有"倒U型"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选举对公共品供给数量的影响机制,一定程度上表达的是村庄之间对政府资源的争夺,所以,选举主要影响了资源在村庄之间的配置而非资源总量的增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健  刘奎  
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乡村空间治理和村庄规划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的梳理总结,提出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包容性村庄规划综合框架,讨论如何融合顶层设计的管控和自主治理的自治以增强治理的包容性。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乡村空间治理被赋予的多政策目标致使村庄规划缺乏包容性,出现规划失效。融合管控与自治,采取互动、沟通、平等、互嵌的民主决策过程形成共同意识和统一行动,能增强村庄规划的包容性。包容性村庄规划具有多中心的网络化治理结构,能形成共同意识和共同行动,在竞争与合作的价值融合过程中实现资源整合和重组,实现有效规划。研究结论:通过关注边缘群体,包容性反映了政府治理和决策的开放程度。政策管控将通过制度创新、培养能力、促进信任、划定边界等措施增强村庄规划的包容性。信任、平等地位和合法性共同构成了村庄自治的基础,并通过一系列有效且具备成本效益的行动提升包容性。关于管控和自治孰优孰劣的辨析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平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东平  王海员  
本文利用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对农村民主化治理与公共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目前农村中选举程序的规范性对公共投资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选举的竞争性与投资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倒U型关系,即适度竞争有利于保证公共投资的较高效率,过于激烈或几乎没有竞争的选举对投资效率会存在负向影响;上级政府指定项目施工方对投资效率有负面影响,而村民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投资效率的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丽霞  张应良  刘魏  
借助IAD理论框架,将村庄特征分为物质属性、共同体属性、规则三个维度,基于CLDS2016数据,用熵权TOPSIS法对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水平、供给结构分别进行量化,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村庄特征、民主治理对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内宗族异质性越低、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规模越大、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越多,越有利于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也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人口规模越大、村庄距离县城越远,越有利于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行政村中自然村数量对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产生负向影响;民主治理更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且在村内平均受教育水平、村庄人口规模影响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丽霞  张应良  刘魏  
借助IAD理论框架,将村庄特征分为物质属性、共同体属性、规则三个维度,基于CLDS2016数据,用熵权TOPSIS法对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水平、供给结构分别进行量化,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村庄特征、民主治理对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内宗族异质性越低、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口规模越大、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越多,越有利于村级公共品整体供给,也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人口规模越大、村庄距离县城越远,越有利于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行政村中自然村数量对村级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产生负向影响;民主治理更有利于村级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且在村内平均受教育水平、村庄人口规模影响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春梅  石绍成  
有关治理中民主与效率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二元悖反关系"、"目的—工具关系"与"伙伴关系"三派观点,彼此争论的核心在于二者到底是冲突还是协调。为了探讨村庄治理实践中民主与效率之间真正的关系及二者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湘西乾村作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村庄治理中,处于被动参与和低效治理中的乾村,民主与效率整体上是相互协调的伙伴关系,实质性参与对效率有促进作用,而非实质性、象征性参与对效率的作用不显著,效率对民主的促进作用大于制约作用,村庄治理系统的成长可以提高民主与效率之间的协调程度。民主与效率伙伴关系的强化,需要加大村庄治理实践实质性参与力度,提高公益性村庄治理实践活动的效率,并减缓公共...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基于农村土地内在的资源属性、社会属性和制度属性,土地调整不仅是集体产权的更新实践,而且也是村庄政治的生产实践。在土地调整过程中,组织动员、矛盾激活和"结平衡账"的辩证过程赋予了村庄自主化解矛盾和达成秩序的能力,村庄政治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进而形成与国家政治的良性互动。但是,以"确权"为导向的国家地权调控否定了集体土地制度的实践空间,逐渐侵蚀了村庄政治内核,村庄政治塌陷,村庄内部大量矛盾通过"上访"问题化。村庄政治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渐趋失衡,基层治理陷入深层困境。因此,村庄政治是村民自治和基层善治的基础,找回村庄政治的关键,是重塑集体调整土地的权能,完善集体土地制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基于农村土地内在的资源属性、社会属性和制度属性,土地调整不仅是集体产权的更新实践,而且也是村庄政治的生产实践。在土地调整过程中,组织动员、矛盾激活和"结平衡账"的辩证过程赋予了村庄自主化解矛盾和达成秩序的能力,村庄政治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进而形成与国家政治的良性互动。但是,以"确权"为导向的国家地权调控否定了集体土地制度的实践空间,逐渐侵蚀了村庄政治内核,村庄政治塌陷,村庄内部大量矛盾通过"上访"问题化。村庄政治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渐趋失衡,基层治理陷入深层困境。因此,村庄政治是村民自治和基层善治的基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魏超杰  
~~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前恒  职嘉男  
运用中国中西部地区4个省8个县64个村庄956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村庄直接民主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庄直接民主能够显著增加农村居民幸福感,村民大会召开次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加相当于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62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增加;把穷人与非穷人分开进行分析时,村庄直接民主对非穷人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穷人幸福感的增加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展村庄直接民主仍是必要的,并应采取适当的政策促使村庄直接民主能够增进穷人的幸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洋  Jari Kuuluvainen  姚顺波  薛彩霞  杨柳  
在民主实施集体林权改革的要求下,通过中国南方集体林区658户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两步法Double-Hurdle模型重点研究林地产权结构优化及村庄民主程序对农户林业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林地使用权与处置权优化具有显著的投资激励效应,而林地使用权的投资激励效用不显著。更重要的是,村庄民主能够显著正向调节投资激励效应,主要是林地通过使用权与处置权发挥作用的。可能的解释为村庄民主程序能够显著增强农户对林地使用权与处置权的感知、认知与信心。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三个方面政策启示:(1)虽然新一轮改革具有一定的投资激励效应,但是法律与制度层面的林地产权制度并未完全落实,基层政府仍有进一步优化和推进改革配套政策有效落实的空间,尤其是要重视林农收益权的提升;(2)相关管理部门须进一步引导农户正确、充分地认知其对于自身林地资源享有的权利,增强农户对林地产权的认知与信心,以加强政策效能;(3)政府仍需推进村庄民主制度建设,加强农民在村庄公共事务决策中的话语权,运用村庄民主程序显化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以辅助政府进行有效的政策供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险生  李宁  
民主能否提高产权安全性是一项重要而经典的研究议题。在农地集体所有制下,土地调整有可能成为民主破坏产权的制度土壤。故而,需要研究村庄民主对地权安全性的影响。我国农地确权实践为此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为此,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的数据,从民主的广度层面,采用村庄投票率衡量村庄民主,定量研究了村庄民主对农地确权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庄选举参与率与村庄确权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从性别视角来看,女性投票参与率的提升更能显著提高村庄确权率;从产权稳定性视角来看,土地调整对土地确权有负面影响,在有土地调整的村庄民主对确权未发挥出更多的功效。同时,在发生了征地的村庄,民主也并非更能促进确权。据此,为了保护农户土地权益,仍需扩大农户的政治参与,特别是要动员女性群体参与到乡村政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