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58)
- 2023(21905)
- 2022(18760)
- 2021(17732)
- 2020(14750)
- 2019(33622)
- 2018(33296)
- 2017(63144)
- 2016(34272)
- 2015(38589)
- 2014(38089)
- 2013(37131)
- 2012(34084)
- 2011(30707)
- 2010(30914)
- 2009(28667)
- 2008(28044)
- 2007(25007)
- 2006(22110)
- 2005(19495)
- 学科
- 济(133967)
- 经济(133785)
- 管理(100927)
- 业(100623)
- 企(78632)
- 企业(78632)
- 方法(57578)
- 农(51761)
- 数学(49604)
- 数学方法(48891)
- 中国(38842)
- 财(36092)
- 农业(34217)
- 业经(33405)
- 制(30536)
- 学(27058)
- 贸(25445)
- 贸易(25423)
- 地方(25234)
- 易(24782)
- 技术(24522)
- 理论(22845)
- 银(22404)
- 银行(22355)
- 务(21817)
- 财务(21728)
- 财务管理(21674)
- 体(21659)
- 行(21356)
- 融(20897)
- 机构
- 学院(476242)
- 大学(475865)
- 济(193088)
- 经济(188946)
- 管理(185548)
- 理学(160022)
- 研究(159912)
- 理学院(158293)
- 管理学(155376)
- 管理学院(154503)
- 中国(123244)
- 京(101099)
- 科学(96634)
- 财(89512)
- 农(84930)
- 所(79040)
- 中心(74074)
- 业大(71564)
- 研究所(71496)
- 江(70997)
- 财经(70569)
- 农业(65367)
- 经(64349)
- 北京(63765)
- 范(63295)
- 师范(62709)
- 院(57916)
- 经济学(57862)
- 州(56866)
- 财经大学(52262)
- 基金
- 项目(321138)
- 科学(253430)
- 研究(238884)
- 基金(232804)
- 家(202024)
- 国家(200264)
- 科学基金(172564)
- 社会(151281)
- 社会科(143048)
- 社会科学(143014)
- 省(124830)
- 基金项目(122295)
- 教育(111038)
- 自然(110202)
- 自然科(107663)
- 自然科学(107638)
- 自然科学基金(105699)
- 划(104395)
- 编号(98259)
- 资助(95235)
- 成果(80584)
- 重点(71749)
- 部(71611)
- 创(68444)
- 发(68109)
- 课题(67767)
- 创新(63532)
- 国家社会(62531)
- 教育部(61808)
- 制(61114)
- 期刊
- 济(217003)
- 经济(217003)
- 研究(141549)
- 中国(100011)
- 农(82411)
- 学报(73912)
- 财(69551)
- 管理(68783)
- 科学(68475)
- 教育(59422)
- 大学(57983)
- 农业(56081)
- 学学(54288)
- 融(44665)
- 金融(44665)
- 技术(44071)
- 业经(37746)
- 财经(34552)
- 经济研究(33225)
- 经(29692)
- 业(28626)
- 问题(28297)
- 图书(24392)
- 版(24069)
- 科技(23138)
- 技术经济(23029)
- 贸(21852)
- 世界(21795)
- 理论(21608)
- 现代(20907)
共检索到715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雨薇 田牧野
中国农业技术的海外传播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中坦农技合作项目为此提供了观察窗口。调研发现,中国农技海外推广的过程即“治理剧场”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场景、演员、观众与表演四重要素的整合机制、标识定位机制与协同互嵌机制共同形塑了剧场生态;以剧本书写为表征的制度供给、经由符号塑造与角色内化完成的仪式生成、中非双方的时空互动与共同体的激励性塑造为剧场生成提供了可能。治理剧场的建构呈现出对异文化与地方知识的尊重、对中国发展知识的经验性观照以及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特征,这一治理进路在揭示南南合作有效性的同时也为国内技术推广提供了有效参照。
关键词:
农技推广 海外实践 治理剧场 生成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中习
农技推广机制的创新胡中习(湖南省岳阳市政府农办)湖南省华容县和钱粮湖农场系洞庭湖区全国著名的农业综合商品基地,是岳阳市较发达的商品农业产区之一,其中华容县是70年代全国四级农科网的发源地之一,钱粮湖农场为我国江南最大的国有农场。近几年来,华容县和钱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建明 周宁 张蕾
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对推广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通过对农技员指导的农户进行调查,基于农民的视角较客观和全面地评价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从农技员技术指导次数、指导时期、指导内容、指导方法、指导态度和指导技能六方面来评价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从农技推广行为机制创新、农技员技术推广激励机制设计和建立基层农技推广约束机制三方面得出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芸 赵芝俊
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通过技术融合和场景应用,赋能各行业,使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涌现。本文基于对两个数字化农技服务案例的分析,揭示数字化农技服务“数字技术支撑-市场化机制驱动”的创新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农技服务可为农户提供作物全生育期的多环节、保姆式技术咨询和作业托管服务,通过线上农技服务与线下乡村社群互动的紧密配合,实现低成本技术推广、落实与监督。数字化农技服务放宽了农业技术采纳对农民受教育程度、认知水平和劳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提升了服务主体的技术吸收、技术集成和生产管理能力,并且可以牵引多主体参与技术共创,形成技术迭代升级机制。数字化农技服务可在多环节产生增值收益,不仅帮助农户实现节本、增产和提质,还能够实现农技服务市场化运营、农资集中采买和配送、规模化农事托管服务等高效生产运营。本文研究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地细碎化、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不利条件下的农技推广服务创新提供新思路,对进一步拓展数字化农技服务实践价值与功能开展理论探讨,为抓住数字变革机遇、构建农户技术进步长效机制提供可行方案。
关键词:
农技推广服务 数字化创新 增值收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俊红 龚晶 李芸 田有国 杜洪燕
基于实地调研,采取案例研究和对比方法,提炼典型模式,分析农技推广机制创新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对策。结果表明,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组织再造、社会化组织有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农科教推协同推广4种模式。基层实践推动了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变革,公益性推广服务职能得到拓展、农技供给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化服务市场快速发展、政府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公益性机构改革和提高政府对农技推广的管理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社梅 蒋远胜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立为我国农业大学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对大学拓展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职能提出新需求。通过梳理、评价已有大学农技推广模式,明确提出我国农业大学应推进公益性推广和社会化创业服务同步发展、建好各类农村基层服务平台和载体、推动专业化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升农技推广的手段方式,进一步拓展农业教育功能与领域,并就推进农业大学农技推广机制创新提出若干策略。
关键词:
农业大学 农技推广 机制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俏 李久维
农村意见领袖是在农村社区范围内对其他村民的认知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因其特殊的社会位置和资源禀赋而成为连接农技推广机构和个体农户的重要"接点",通过体制内需求的契合可以有效降低推广单位与普通农民之间的交易成本。根据当前农村意见领袖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可将其划分为技术型、经济型、政府赋权型和文化型四种,他们分别以技术示范、社会服务、组织引导、人格担保等方式在农技推广中发挥着特定作用。为促进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完善,可尝试从培育对象、培育方式、规制手段、参与机制四个层面对其加强引导与规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航 于湘莉 杜清清 吕红芝
为进一步强化我国“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促进多元力量的协同推广,针对当前多元主体协同推广的体系不完备、机制不健全、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借鉴系统学、协同学等相关理论,分析并提出资源整合的协同推广形成机制(机会识别、沟通、决策)和资源互动的协同推广运行机制(动力、利益、管理),即“两类六大”协同机制;并分析涉农高校作为重要“一元”开展的衔接型和嵌入式实践探索和创新做法,明晰互动式的沟通机制、“推-拉”驱动力的均衡是高校参与农技推广的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凯文 赵晓峰
本文探讨的核心主题是农民合作社与农技推广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在发展中对地方政府、农技推广部门、技术骨干和普通农户存在着吸纳行为。这种吸纳行为不仅重塑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而且促进了农业经营体系的变革,导致小农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进而重塑了农村社会的阶层结构。为此,政府部门需要扭转惠农资源的倾向性分配,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保障农技服务面向小农户,从而抑制重塑的消极影响,最终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长效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刁留彦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考核机制是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推广人员个人利益休戚相关,更涉及整个体系的运行管理、目标责任等制度能否顺利推进。随着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级推广机构及其推广人员肩负的职责越来越大,农业技术使用者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如何完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本文从现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考核机制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考核机制。
关键词:
农技推广 考核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昕 邱爱民
新时代,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支点,而农业技术的推广则是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必需环节。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技术的依赖愈发提高,并对农业科技发展形成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并出台施行了《农技推广法》,但农技推广的法律推进机制面对新时代农业现代转型的趋势依然存在不健全和助推乏力问题。要立足新时代我国农业产业升级的需要,分析农技推广法律推进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机制健全、推进有力的农技推广法律机制,借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农技 农技推广 法律推进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昕 邱爱民
新时代,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支点,而农业技术的推广则是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必需环节。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技术的依赖愈发提高,并对农业科技发展形成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并出台施行了《农技推广法》,但农技推广的法律推进机制面对新时代农业现代转型的趋势依然存在不健全和助推乏力问题。要立足新时代我国农业产业升级的需要,分析农技推广法律推进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机制健全、推进有力的农技推广法律机制,借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农技 农技推广 法律推进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小彤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支持力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仍存在财政投入不足、资金到位率低、预算执行缓慢等问题,应加快改革完善步伐,建立新型财政支农体系。1.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推广的投入。近年来,尽管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的绝对额有较大增长,但相对于财政农业总支出,对农业推广投入的增长力度明显较低。应考虑到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水平,依据不同时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为使农业技术推广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辽宁省将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推广资金与省本级安排资金统筹使用,由财政部门牵头,依托农业主管部门,实行省级立项、连续推广,采取分类使用、分级管理、强化绩效考评等有效措施,放大了农技推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一)加大投入。"十一五"时期,各级财政部门共投入农业技术推广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汤国辉 刘晓云 汤辰雨
在分析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及农技推广与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以创建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的创新与服务团队,组织多学科、多专业专家,对接江苏射阳洋马菊花特色产业,协作攻克产业发展难题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农技推广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分时权变:蕴藏在管理实践中的组织治理与创新机制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新机制的实践与创新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合作治理的实践、效能与生成逻辑——基于X乡S村“民俗博物馆”项目的经验观察
新时代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实践探索、制约因素及深化路径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合作农场型生态循环农业的制度创新机制研究——以江苏太仓东林农场为例
积极探索与实践;创新失地农民保护新机制
战略引领及创新驱动下的海外投资开发实践——以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项目为例
创新机制下的新阶段农村经济市场化探索——枣阳市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实践探索——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创新机制为例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