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72)
- 2023(15666)
- 2022(12941)
- 2021(11987)
- 2020(9847)
- 2019(21965)
- 2018(21477)
- 2017(41136)
- 2016(21991)
- 2015(23983)
- 2014(23281)
- 2013(22609)
- 2012(20273)
- 2011(17753)
- 2010(17860)
- 2009(17153)
- 2008(17506)
- 2007(15413)
- 2006(13637)
- 2005(12644)
- 学科
- 业(92984)
- 济(92428)
- 经济(92311)
- 企(83876)
- 企业(83876)
- 管理(80206)
- 方法(39994)
- 农(31914)
- 财(31809)
- 业经(31487)
- 数学(30743)
- 数学方法(30428)
- 贸(26611)
- 贸易(26599)
- 易(25851)
- 务(23944)
- 财务(23905)
- 财务管理(23875)
- 中国(22794)
- 企业财务(22646)
- 农业(21783)
- 制(20824)
- 技术(18520)
- 理论(16682)
- 划(16563)
- 策(16255)
- 体(15462)
- 和(15103)
- 银(14870)
- 银行(14835)
- 机构
- 学院(315576)
- 大学(307734)
- 济(137861)
- 经济(135526)
- 管理(126484)
- 理学(108527)
- 理学院(107558)
- 管理学(106148)
- 管理学院(105595)
- 研究(98389)
- 中国(79878)
- 财(65480)
- 京(61845)
- 科学(55983)
- 农(55027)
- 财经(52034)
- 所(48432)
- 经(47281)
- 江(47266)
- 业大(45708)
- 中心(45695)
- 农业(43301)
- 研究所(43119)
- 经济学(42007)
- 财经大学(38425)
- 北京(38176)
- 经济学院(38147)
- 州(37593)
- 商学(36726)
- 商学院(36370)
- 基金
- 项目(204143)
- 科学(162426)
- 基金(150645)
- 研究(149669)
- 家(130861)
- 国家(129688)
- 科学基金(112784)
- 社会(99142)
- 社会科(94103)
- 社会科学(94078)
- 省(80377)
- 基金项目(79275)
- 自然(72055)
- 自然科(70494)
- 自然科学(70475)
- 自然科学基金(69292)
- 教育(67735)
- 划(66085)
- 资助(60634)
- 编号(59437)
- 成果(46596)
- 创(46071)
- 重点(45456)
- 部(45061)
- 业(44108)
- 发(43990)
- 创新(42273)
- 国家社会(41412)
- 课题(40066)
- 制(39954)
- 期刊
- 济(155964)
- 经济(155964)
- 研究(90516)
- 中国(56030)
- 财(54644)
- 农(52225)
- 管理(51477)
- 学报(45306)
- 科学(42990)
- 农业(35387)
- 大学(35238)
- 学学(34069)
- 融(33225)
- 金融(33225)
- 业经(28908)
- 财经(26789)
- 技术(26353)
- 经济研究(25275)
- 教育(24663)
- 经(23156)
- 贸(21952)
- 问题(21708)
- 业(20482)
- 国际(19169)
- 技术经济(17104)
- 商业(16837)
- 世界(16096)
- 财会(15675)
- 现代(15505)
- 版(14901)
共检索到471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裴冬雪 王洋洋 王庆东
以沪港通、深港通为例的陆港通是我国探索资本市场开放的重大举措,将以往停留在宏观层面探讨的资本市场开放问题引入到对企业的影响层面。本文在治理优化视角下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代理问题的影响,利用2010-2019年70家商贸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如下:第一,受益于陆港通等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商贸企业的代理问题得到缓解;第二,当企业当前治理结构较好时,资本市场开放对商贸企业代理问题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并针对政策、企业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将资本市场开放的影响聚焦到具体行业,为商贸企业在资本市场开放政策背景下的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裴冬雪 王洋洋 王庆东
以沪港通、深港通为例的陆港通是我国探索资本市场开放的重大举措,将以往停留在宏观层面探讨的资本市场开放问题引入到对企业的影响层面。本文在治理优化视角下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代理问题的影响,利用2010-2019年70家商贸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如下:第一,受益于陆港通等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商贸企业的代理问题得到缓解;第二,当企业当前治理结构较好时,资本市场开放对商贸企业代理问题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并针对政策、企业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将资本市场开放的影响聚焦到具体行业,为商贸企业在资本市场开放政策背景下的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秋平 刘红忠
文章以沪深港通政策实施所提供的自然实验为基础,使用多期DID模型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探讨了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而且在此过程中公司治理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激励渠道来看,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提高企业对高管的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改善高管团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增加企业所能获得的政府补助,充分调动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监督渠道来看,沪深港通政策能够加强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和管理者代理行为的监督,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分析师和投资者关注,通过外部监督改善企业创新的内部治理环境。异质性分析表明,沪深港通政策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非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和法制环境较差地区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地,政策实施后,企业“高质量”的创新产出显著增加,全要素生产率也出现明显提升。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企业创新 公司治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芦雪瑶
资本市场开放是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文章以中国启动"陆港通"交易试点为背景,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引入"陆港通"机制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增强外部监督,削弱企业避税的动机和能力,进而发挥资本市场开放的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治理作用在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及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高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与企业内部治理存在协同效应,但未能产生对外部税收征管的替代效应。本研究为坚定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战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实现税收公平和正义、促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陆港通 企业避税 公司治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宜峰 张思源
资本市场开放对我国上市公司行为的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经济“脱实向虚”的现实背景下,文章以沪港通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2009—2020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显著抑制了标的企业的金融化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沪港通可以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水平抑制投机动机,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经营风险抑制储蓄动机,进而降低企业金融化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抑制作用在非国有和市场竞争力弱的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后果的相关文献,为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引导企业“脱虚返实”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勇 芦雪瑶
借助"沪港通"制度实施这一外生事件,利用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及克服以往跨国研究中事件识别误差和互为因果的内生性偏误等问题,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制度实施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风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境外投资者被动"用脚投票"与主动"用手投票"的内外部双重治理来实现的。拓展性研究表明,中国企业金融化的主要动机仍是市场套利,资本市场开放通过降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实现了价值创造。因此,应加快资本市场开放步伐,鼓励成熟的境外投资者入市,并引导机构投资者实现真正的积极股东主义,促进资本回流实体经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巴曙松 柴宏蕊 赵文耀 张帅
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投资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包容性增长和巩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ESG信息披露仍不规范,模糊性和选择性披露行为仍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ESG投资实践的开展。基于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企业-年度数据的双重差分回归结果表明,“沪(深)港通”的开通能显著地改善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信息披露质量。此外,时间异质性的实证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信息披露质量改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可以通过“用脚投票”以及发挥外部监督效应改善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在充当外部监督角色的同时,也在发挥着优化中国A股市场外部监督环境的作用。上述分析表明,在ESG生态环境建设初期,我国应该充分重视资本市场开放在ESG信息披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以有计划、有步骤的资本市场开放推动我国ESG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贾丽桓 肖翔
利用沪深港通互联互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上市公司股票成为沪深港通标的股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其机制在于资本市场开放能够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以及增加创新投入来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通过优化投资者结构这一制度设计能够对微观企业行为产生治理效应与激励效应,应持续纵深推进资本市场开放,畅通引入境外价值型机构投资者的渠道,同时积极培育本土机构投资者,加快改善金融发展环境,持续重视以资本市场发展助力实体经济建设,协同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贾丽桓 肖翔
利用沪深港通互联互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上市公司股票成为沪深港通标的股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其机制在于资本市场开放能够通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以及增加创新投入来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通过优化投资者结构这一制度设计能够对微观企业行为产生治理效应与激励效应,应持续纵深推进资本市场开放,畅通引入境外价值型机构投资者的渠道,同时积极培育本土机构投资者,加快改善金融发展环境,持续重视以资本市场发展助力实体经济建设,协同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丹
现代企业集团中内部资本市场的形成和越来越彰显的重要地位,使内部治理问题更加复杂,也构造了公司治理的新体系。现代企业集团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就是要解决由产权结构调整而产生的企业各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矛盾,建立一个既关注产权和控制权改革,又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的多层治理机制,有效激励和约束各经营管理行为,以实现在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层级之间合理的责利分配和资源配置,满足各层级对公司价值的创造和分配的利益要求,最终达到利益的共识并建立共同的治理结构,实现公司治理优化。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内部资本市场 公司治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房康 黄晓艳
市场开放在降低市场门槛、简化市场准入程序、促进市场竞争、增强市场活力方面有积极影响,同时市场开放有助于促进商贸流通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进而推动企业环境保护,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增强企业治理水平。据此,本文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商贸流通公司为例,探究市场开放对商贸流通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并分析ESG表现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开放对商贸流通企业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ESG表现在市场开放与商贸流通企业市场价值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指出,市场开放程度对商贸流通企业市场价值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并拓展了商贸流通企业价值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有助于为商贸流通企业提升市场开放水平并提升ESG表现透明度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何敏 段飞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对立性,并针对已有分析中的不完善性,从财产资本所有权与人力资本所有权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对等作用出发,认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对立”是由于存在财产资本所有权对人力资本所有权的统治,主张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人力资本所有权的价值化、价值股份化,以实现财产资本所有权与人力资本所有权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对等与同质,从根本上消除传统委托代理关系中因所有权不对等产生的对立,并具体论证了资本市场在其中的功能和提高企业治理结构效率的途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昭 马草原 王爱萍
本文利用沪港通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沪港通的开通显著缩小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并且在剔除"限薪令"、股权激励、最低工资制度等因素的干扰之后,这一效应依然显著,其他稳健性检验方法也证实了这一结论的可靠性,因此沪港通开通并非是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乃至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2)资本市场开放显著地提升了上市公司监事会持股比例,但降低了董事会持股比例,从而通过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力度来缩小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当然内部监督的中介效应仅存在于A股企业中,因为非A股(B股、AH股、AB股)企业开放程度已经较高,受沪港通的冲击较小;(3)企业所处外部法律环境对资本市场开放影响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产生了调节作用,A股企业相比非A股企业外部法律环境更为单一,资本市场开放使得入选沪港通标的范围的A股企业面临的外部法律环境约束增强,因而缩小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程度也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资本市场开放的收入分配效应,可以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提供理论和经验证据支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成颂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对于提高集团内部资源配置效率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集团的利益驱动以及委托代理问题和寻租行为的存在,又可能使得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发生异化,影响公司治理的目标。本文用几个模型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加大中小股东的制衡力度、在子公司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子公司经理考核制度、明确各子公司的最终控制人、适当限制企业集团内子公司的担保行为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内部资本市场 异化 公司治理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聂庆平
一、QDII和QFII问题的提出认可的国内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Investors,简称QDII)和认可的外国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ForeignInstitutional Investors,简称OFII)是发展中国家逐步放松外汇管制,开放本国资本市场的一种过渡性措施。它通过中介性金融机构控制资本的流入与流出,有限度地实施资本项目下的国际资本流动。在资本流出方面,国内持有外币的投资者,包括公司和个人,可以通过认可的本地机构投资者(主要是证券公司)即ODII,委托买卖外国(境外)的股票。在资本流入方面,则是由被国内监管部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