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32)
2023(14969)
2022(11941)
2021(10840)
2020(8853)
2019(19382)
2018(19422)
2017(36788)
2016(19989)
2015(22486)
2014(22621)
2013(21995)
2012(19971)
2011(17637)
2010(18082)
2009(17098)
2008(17227)
2007(15983)
2006(14359)
2005(13097)
作者
(56895)
(47874)
(47374)
(44889)
(30058)
(22494)
(21492)
(18584)
(18029)
(17230)
(16175)
(15817)
(15270)
(15157)
(14925)
(14428)
(13931)
(13880)
(13733)
(13594)
(11960)
(11942)
(11693)
(11104)
(10892)
(10676)
(10647)
(10595)
(9715)
(9662)
学科
(91455)
(86843)
经济(86728)
(73861)
企业(73861)
管理(68646)
(49757)
业经(35164)
农业(33277)
方法(30206)
(26437)
中国(25121)
数学(21387)
数学方法(21264)
(20368)
技术(19461)
地方(19025)
(19001)
财务(18959)
财务管理(18941)
企业财务(17930)
(17537)
理论(16474)
(16452)
(15335)
(15023)
产业(14629)
(14426)
(13835)
(13132)
机构
学院(291078)
大学(279443)
(121803)
经济(119425)
管理(115092)
理学(98116)
理学院(97242)
管理学(95967)
管理学院(95449)
研究(94049)
中国(74583)
(61901)
(58600)
(55853)
科学(54631)
(47922)
农业(47025)
(46329)
业大(45907)
中心(43975)
财经(43331)
研究所(41438)
(39095)
(37275)
(35933)
北京(35891)
师范(35568)
经济学(35524)
(33835)
经济管理(33016)
基金
项目(187614)
科学(149217)
研究(145041)
基金(134023)
(114913)
国家(113673)
科学基金(98979)
社会(94323)
社会科(88899)
社会科学(88877)
(78015)
基金项目(71196)
教育(64431)
(61761)
编号(60932)
自然(59837)
自然科(58408)
自然科学(58394)
自然科学基金(57437)
资助(51444)
成果(48461)
(43554)
(42217)
课题(41958)
重点(41540)
(41261)
(40794)
国家社会(38706)
创新(38537)
(38296)
期刊
(152490)
经济(152490)
研究(83821)
(65613)
中国(65080)
(46400)
管理(45728)
农业(44212)
学报(41882)
科学(40932)
大学(33616)
业经(33298)
教育(32091)
学学(31935)
(28707)
金融(28707)
技术(28173)
(22787)
财经(21927)
经济研究(21646)
问题(20720)
(19161)
技术经济(16326)
(16149)
农村(15530)
(15530)
农业经济(15440)
世界(15371)
现代(14893)
商业(14765)
共检索到449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合成  
农业价值链核心主体是农产品生产者,也是农产品价值创造者。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融合过程中存在确切的价值冲突,这些冲突会损害价值创造者的积极性。通过对价值冲突治理,再造农业农村产业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种粮务农的比较收益,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任务。本文从价值链关系的角度,揭示了种粮不吃亏需要理顺四个价值取向冲突:粮与钱驱动力冲突、工业与农业政绩冲突、公平与效率理念冲突、进口与自给导向冲突。从农业价值链内部看,销售价格上涨跟不上生产资料成本上涨、社会化服务收费项目多等导致农业比较收益偏低。本文提出要立足乡村兴旺,防止产业导向异化,建议通过以共享理念统筹城乡融合、以优先发展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以国之大者理解粮价、建立农资价格与粮价协调机制、推进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付诸行动、提高农户市场谈判能力等措施,提高小农价值分享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巽浩  任天志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持续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刘巽浩,任天志(北京农业大学100094)1问题的提出与重要性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21世纪奋斗的重要目标。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与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因而目标模糊,路子不清,看法不一,影响了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小允  许世卫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略与新目标。科学合理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既是评价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进展的标尺,又是检视短板弱项的工具,有助于平稳有序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本文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内涵,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实际,探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研究表明,农业农村现代化由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2个一级指标构成。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包含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农业产出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与政策支撑6个二级指标22个具体指标,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包含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农村教育文化、农村治理、农村社会发展5个二级指标17个具体指标,由此建立了一套包括3个层次共39项具体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实际发展情况,设定39个具体指标在2035年基本实现和2050年全面实现两个阶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红霞  张学东  方冠群  
转型中的农村社会,乡村秩序发生变化,传统亲缘关系与现代社会关系并存,传统礼俗与理性并存。但是以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乡规民约为规范的乡村秩序,在农村社会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制度建构,对于变迁的农村社会具有一种"嵌入性"特征。传统乡村秩序与现代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既有冲突也有融合,建构现代农村管理体系,必须以农村社会的现有乡村秩序为基础,才能实现有效的农村社会管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翁艺青  黄森慰  黄可扬  
当前,农村环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相对落后。政府环境规制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主要手段,其对农户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程度关系着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农户是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中的主要主体之一。本文以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准回归与倾向得分匹配,构建政府环境规制的反事实框架,研究政府环境规制对农户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环境规制能够提升农户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增强农户环境治理的意愿,影响效应为29.2%。因此,本文提出发挥环境规制促进作用的措施,助力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建设。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贺立龙   陈姝兴  
<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1)) 2023年全国政治经济学界以及整个经济学界围绕农业强国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莹   陶祉凝   刘帅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这既是我国连续第二十年聚焦“三农”议题,也是向全党全国再次释放强农重农的强烈信号,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冲锋号角,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步。本文首先梳理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对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采用的稳定粮食生产、实行统分结合、发展高效生态、传承农耕文明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建设农业强国在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的重要性,农业强国时不我待。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晓河  
农业强国建设与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互为内涵、互为促进的关系,农业现代化具有客观认定特点,农业强国概念具有主观认同特征。建设农业强国是一个比农业现代化要求更高、更全面的发展行动。从国际经验看,凡是进入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经济体,其农业农村都实现了现代化,但只有少数国家发展为农业强国。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条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在我国迈上中高收入阶段后,特别是2015年以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外生拉力强度开始变弱,农村内生动力系统性支撑也表现不足。为此,论文提出围绕三个提高、强化外生拉力、激活内生动力,构建一批优先发展的机制,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璞玉  万忠  王建军  张丹婷  王三军  陶清清  
为总结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特征,构建包含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和农民富足六大维度和2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20年广东省各地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估,并甄别需要持续加强的关键领域。结果表明:2020年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得分为51.44分,距离2035年目标值仍有较大差距,其中人居环境得分最高,基础设施得分最低,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发展明显滞后;广州的总得分最高,珠三角地区平均得分最高但人居环境建设仍需加强,粤西地区平均得分最低,特别需要关注乡村治理和农民富足;各地市产业兴旺差异最大,得分最高与最低的城市间分差达到65.03分。最后从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大农村民生投入、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6个方面提出推动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  叶兴庆  程郁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问题,在谋划国家现代化建设时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摆在突出位置,注重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深化对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不尽相同。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可以概括为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农村居民思想观念和生活质量现代化、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对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构建了一套包括三个层级、34项具体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并设定了各指标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的目标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洋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驱动因素。文章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并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经过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基于劳动力配置和资本配置的中介效应,即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优化劳动力配置和资本配置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更显著。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蒲丹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式方法和工作重点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崇州市为例,在归纳总结农业现代化趋势下农村信用面临的新特点以及崇州实践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信用体系信息系统建设、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信用信息的有效运用等问题与困难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推广,发挥对现代农业的助推作用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忆邵  
本文论述了基础设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並提出了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对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燕  张忠根  
农户家庭的收益可以分为工资性收益、财产性收益和公共服务性收益。在现有制度给定的条件下,劳动力采取个人而非家庭的转移方式,是农民追求家庭收益最大化的合理选择。当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行提高了农村家庭的财产性收益和公共服务性收益时,农户家庭的转移成本将会大大提高,从而延缓剩余劳动力转移,或者深化个人转移与家庭转移的鸿沟,令城市化的推进更不稳固。本文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制度变量,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我国城市化之间产生冲突的内在机理,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桂良  毛丽娜  朱艳茹  赵钢  
江苏农村商贸流通业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取得了相对较大的发展。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也相对不完善,这直接抑制了农村的消费,延缓了苏北农村的市场化、现代化进程,成为苏北农村发展面临的新瓶颈。为此本文构建了苏北农村消费品销售体系、苏北农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苏北农村农产品购销体系、苏北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苏北农村日常生活服务体系和苏北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六大体系,完善了苏北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体系,以期促进苏北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的快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