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72)
2023(17467)
2022(14791)
2021(13672)
2020(11609)
2019(26166)
2018(25865)
2017(49935)
2016(27177)
2015(30374)
2014(29667)
2013(29104)
2012(26737)
2011(23778)
2010(23868)
2009(22281)
2008(22122)
2007(19711)
2006(17403)
2005(15528)
作者
(76469)
(63523)
(63171)
(60004)
(40550)
(30160)
(28636)
(24762)
(24194)
(22829)
(21731)
(21427)
(20324)
(20154)
(19610)
(19397)
(18865)
(18516)
(18262)
(18159)
(15744)
(15679)
(15411)
(14585)
(14195)
(14132)
(14085)
(13961)
(12731)
(12648)
学科
(111836)
经济(111702)
(101556)
管理(93861)
(91836)
企业(91836)
方法(51206)
数学(41057)
数学方法(40670)
(35197)
业经(34275)
(33605)
中国(28456)
(25294)
财务(25221)
财务管理(25186)
(24564)
企业财务(23940)
农业(23181)
技术(23045)
理论(21584)
地方(20685)
(20565)
(19604)
(19012)
(18628)
(18510)
贸易(18497)
(17889)
(17693)
机构
学院(382364)
大学(379977)
管理(157292)
(154658)
经济(151446)
理学(135345)
理学院(133976)
管理学(132043)
管理学院(131327)
研究(121427)
中国(94542)
(80824)
(74205)
科学(72770)
(61733)
(59471)
财经(58709)
(57621)
业大(55702)
中心(55485)
研究所(53599)
(53429)
北京(50685)
农业(48306)
(47207)
师范(46761)
(46139)
经济学(45840)
(44528)
财经大学(43494)
基金
项目(256092)
科学(203072)
研究(191123)
基金(186296)
(160684)
国家(159247)
科学基金(138865)
社会(121533)
社会科(115163)
社会科学(115133)
(100950)
基金项目(98472)
自然(89027)
教育(87241)
自然科(86992)
自然科学(86972)
自然科学基金(85486)
(83399)
编号(77807)
资助(75787)
成果(62831)
(57050)
(56550)
重点(56363)
(54065)
课题(53276)
创新(52544)
国家社会(49906)
教育部(49012)
项目编号(48608)
期刊
(173830)
经济(173830)
研究(113651)
中国(75131)
管理(62840)
(60485)
(57046)
学报(56712)
科学(53088)
大学(44022)
教育(42935)
学学(41459)
农业(39225)
技术(35198)
(35069)
金融(35069)
业经(30732)
财经(29624)
经济研究(27060)
(25401)
(22333)
问题(22314)
技术经济(20627)
科技(19043)
现代(18437)
图书(18016)
理论(17922)
商业(17879)
(17506)
财会(17277)
共检索到568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严若森   高心仪  
本文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党委前置研究清单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厘清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厘清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机制检验表明,增强企业政策感知能力、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加快企业动态调整速度以及鼓励股东尤其是非国有股东积极参与企业治理,均是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厘清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厘清的创新效应在面临历史和行业期望落差、存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处于命脉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为国有企业进一步厘清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并发挥其创新效应提供了理论借鉴与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良杰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近70年治理机制梳理,总结认为国有企业治理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党委领导。只有在党委领导下,国有企业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才能在新时代承担历史使命。国有企业治理重心在于对国有企业的"一把手"治理。目前,国有企业"一把手"治理具有威权性、行政命令性与非契约性的特征。国有企业治理机制核心在于如何约束"一把手"权力与行为。本文认为重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面临国有企业目标多重性、所有者的特性及我国独特的法人治理结构等因素约束,解决路径在于合理、科学地设计"一把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党内巡视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强化党内监督,提升国有企业治理信息透明度,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保持国有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资管新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2015—2021年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民营企业而言,资管新规实施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降低金融化水平,减少银行借款,进而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实施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抑制作用在竞争性行业、中央企业以及影子银行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明显,而企业高管的金融背景却削弱了资管新规的实施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会抑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水平,进而提高实体投资水平和每股经济增加值。上述研究结果不但为治理国有企业高杠杆的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还对加强金融监管和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滕莉莉   李任龙  
大国博弈影响全球发展格局,科技创新能力决定国家竞争力。以2017—2022年1 216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中美博弈对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在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冲击下,中国上市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且呈现滞后性和短期性;渠道分析发现,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通过储备无形资产、增强成长能力、拓展价值发现渠道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民营企业以及获得政府补贴、代理成本较低、承担适中和较少社会责任、控制管理层基础薪酬的企业,其创新能力受“实体清单”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被列入“实体清单”能够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但未显著影响创新持续性。原因在于创新绩效的周期效应,而组织韧性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的潜在动因。结论基于企业创新视角,可丰富大国博弈与贸易战相关研究,为推动中国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其安  唐书香  
党委党组对“三重一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决策事项、重大项目安排与大额资金使用)的“讨论前置”决策机制是将党组织深度嵌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党委党组“讨论前置”决策机制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党委党组“讨论前置”决策机制在不显著降低国有企业社会绩效的情况下,显著地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济绩效,实现了国有企业绩效的帕累托改进。(2)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是党委党组“讨论前置”决策机制提升国有企业经济绩效的重要途径。(3)相较于地方国有企业和市场环境健全地区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讨论前置”决策机制对中央国有企业和市场环境落后地区国有企业的帕累托改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明确了党委党组“讨论前置”决策机制对国有企业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的政策效应,为进一步优化党组织参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其安  唐书香  
党委党组对“三重一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决策事项、重大项目安排与大额资金使用)的“讨论前置”决策机制是将党组织深度嵌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党委党组“讨论前置”决策机制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党委党组“讨论前置”决策机制在不显著降低国有企业社会绩效的情况下,显著地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济绩效,实现了国有企业绩效的帕累托改进。(2)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是党委党组“讨论前置”决策机制提升国有企业经济绩效的重要途径。(3)相较于地方国有企业和市场环境健全地区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讨论前置”决策机制对中央国有企业和市场环境落后地区国有企业的帕累托改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明确了党委党组“讨论前置”决策机制对国有企业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的政策效应,为进一步优化党组织参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潘孝珍  燕洪国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本文基于审计署央企审计的经验证据表明,我国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且政府审计能够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果。进一步研究表明,只有在较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下,政府审计才能发挥对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调节作用,而在较差的法律制度环境下,政府审计不能提升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我国应积极发挥政府审计对于企业治理的潜在威慑力,建立政府审计结果运用的长效机制,并大力提升地区法律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庄芹芹  林瑞星  罗伟杰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宽松的制度安排是培育创新的必要条件。本文考察了宽容失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宽容失败对于激励创新的积极作用,并以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以来各地开展容错制度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宽容失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容错制度会显著提升试点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专利申请,但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实用新型专利上;容错制度主要通过缓解管理者生涯担忧和提升治理能力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地,容错制度的作用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中小型国有企业中更明显,且能够缓解代理成本对企业创新的制约。此外,该制度对民营企业尚未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国资国有企业改革中要强化宽容失败的制度安排,营造鼓励创新的宽松环境;要将制度设计有机融入高管考核和公司治理中,推动容错制度在更广泛的企业中落地,提升对高质量创新的激励效果。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玉  蔡春  王爱国  
基于审计全覆盖实施的背景,以地方审计机关为研究对象,探究地方审计机关不同维度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审计单位覆盖率和审计内容覆盖率,经济责任审计覆盖率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国家审计机关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地区更显著。除了直接纠偏外,国家审计覆盖率主要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行为和政企关系而影响国有企业治理效率,具体作用机制表现为:一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缓解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地方国有企业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了国有企业治理效率;二是国家审计覆盖率的提升通过强化权力监控降低了政府不当干预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效率损失。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九九  
利用手工搜集的2010~2019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企业党委参与治理数据,研究党委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党委参与治理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绩效;党委以嵌入董事会和经理层方式参与治理能够起到提高国有企业绩效的作用,但党委以嵌入监事会方式参与治理未能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绩效;党委参与治理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质量在党委参与治理与国有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考察党委参与治理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绩效影响的异质性后发现,在商业竞争类国有企业中,党委参与治理对企业绩效起到了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内部控制质量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但在特定功能类国有企业中,党委参与治理未能有效提高企业绩效。研究结论为国有企业党委嵌入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强舸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十八大以来,"讨论前置"决策机制是党组织内嵌公司治理结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已在大多数国有企业落地。基于经验材料,文章系统分析"讨论前置"的历史脉络、实践困境、制度目标,探讨制度设计方案,并从整体上论述了其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渤  余良如  
针对政府采购与企业创新的作用关系和研究分歧,以创新链划分企业创新活动,对41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政府采购与技术研发中度正相关,与成果转化强正相关;融资约束与信号传递在政府采购与技术研发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且信号传递部分中介了政府采购与成果转化的关系。文化背景仅负向调节了政府采购与技术研发的关系,产业类型对这一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政府采购协定(GPA)参与方属性及其与长期导向的交互均正向调节政府采购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数据特征负向调节政府采购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以上结论验证并拓展了相关研究,为企业创新管理研究和政府采购政策设计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江  熊智桥  石大千  
依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2-2007年数据,以环保问责制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环境规制对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环保问责制显著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技术引进(设备更新)是环保问责制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制;环保问责制对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等级和区域差异。鉴于此,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环保领域的问责制度,针对不同隶属等级、不同区域的国有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同时,国有企业应建立以技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磊  刘益  黄燕  
国有企业的治理失效直接导致企业内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本文通过对300多家国有企业调研数据的分析,根据国有股比例、经营者选择及冗员间关系的经验证据提出问题,探讨了国有企业治理失效的原因。本文认为,“一股独大”并不能成为国有企业治理失效的关键解释变量,更为有效的解释变量是国有产权职能行使的有效性,而目前我国国有产权外部治理的残缺则导致了产权职能行使的失效。这一结论具有明显的政策意义,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朱安东  
随着这次金融危机中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有化浪潮的兴起,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在国内外理论界争论已久,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方面至今都尚未得出一致结论。现有的关于国有企业效率问题的实证分析主要集中于其微观(企业)或者中观(行业)层面,而少有宏观层面的分析。本文通过对全球60多个混合经济国家的国有企业部门的储蓄一投资缺口、盈利、与政府之间的资金往来、在国内外信用市场中角色等的实证分析,说明那种认为国有企业在宏观层面没有效率、增加了政府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压力、在国内市场吸取贷款太多从而挤占了私人借贷以及增加了外债负担等论断缺乏事实依据。这些数据证伪了国有企业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