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2)
2023(11154)
2022(9183)
2021(8545)
2020(7090)
2019(16026)
2018(15302)
2017(29513)
2016(15542)
2015(17550)
2014(17081)
2013(16844)
2012(15627)
2011(14070)
2010(14305)
2009(13944)
2008(13313)
2007(11728)
2006(10577)
2005(9990)
作者
(41711)
(34940)
(34583)
(33228)
(22076)
(16504)
(15707)
(13532)
(13376)
(12301)
(12122)
(11642)
(11388)
(11231)
(11095)
(10837)
(10304)
(10146)
(10070)
(9520)
(8873)
(8377)
(8234)
(7861)
(7859)
(7846)
(7832)
(7349)
(6950)
(6858)
学科
(63982)
经济(63881)
管理(51146)
(47673)
(40578)
企业(40578)
(27824)
金融(27822)
中国(27278)
方法(25950)
(25950)
银行(25939)
(25066)
数学(23149)
数学方法(22989)
(22892)
(21761)
(17104)
业经(15256)
(14926)
财务(14892)
财务管理(14863)
(14525)
(14463)
贸易(14447)
企业财务(14296)
(14269)
体制(12452)
地方(11443)
中国金融(11433)
机构
大学(220986)
学院(218445)
(104674)
经济(102895)
管理(82757)
研究(78409)
理学(70225)
中国(70224)
理学院(69513)
管理学(68735)
管理学院(68317)
(53322)
(46250)
财经(41565)
科学(40326)
(37931)
(37749)
中心(37278)
经济学(35299)
研究所(33623)
经济学院(31751)
(31310)
财经大学(31266)
(30005)
北京(29882)
(28371)
(26034)
业大(25654)
金融(25561)
(25148)
基金
项目(140493)
科学(112921)
基金(106632)
研究(106429)
(91894)
国家(91184)
科学基金(78697)
社会(73265)
社会科(69786)
社会科学(69772)
基金项目(54810)
(50272)
教育(47766)
自然(46724)
自然科(45614)
自然科学(45604)
自然科学基金(44856)
资助(43661)
(43019)
编号(40504)
成果(34647)
(33807)
(33077)
国家社会(32535)
重点(32271)
(30111)
教育部(30094)
(29812)
中国(29399)
(29076)
期刊
(113163)
经济(113163)
研究(73545)
中国(46629)
(43153)
(40067)
金融(40067)
管理(32499)
科学(29551)
学报(28948)
(28402)
大学(23774)
学学(22586)
财经(22185)
经济研究(19336)
(19084)
教育(18328)
农业(18024)
技术(16237)
业经(15193)
问题(15009)
(14634)
国际(13604)
世界(13059)
理论(10534)
技术经济(10198)
财会(9867)
会计(9741)
现代(9619)
(9581)
共检索到347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为群  
治理金融不良资产 ,必须以制度创新、制度建设为根本。首先要健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金融制度 ,从资源配置制度性优化入手将经济基本面搞好。在此基础上 ,再从金融产业变革、市场调节机制及政府监管方面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 ,提高金融机构的自身素质 ,最后通过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自控机制将各层次的制度创新、制度建设完善化 ,中国金融不良资产的防范和处理工作才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崔宏  程凤朝  
通过对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回收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金融不良资产自身因素、债务企业自身因素、资产管理公司自身因素、处置环境因素对金融不良资产回收率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贷款方式、贷款本金、企业偿债能力、企业规模、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具体处置方式和政府干预对金融不良资产回收率有显著影响,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所处的区域位置、资产管理公司的打包处置、处置地区的法治水平对回收率则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提高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绩效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侯亚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步伐明显放缓,同时金融业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积聚了巨额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率不断升高。基于中国金融业的严峻形势,本文使用社会生产理论解释了当前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在传统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方式,如对地方性AMC放量、放权、打造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掀起新一轮债转股等。提出树立绿色金融服务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依法推进存款保险制度,补齐农村金融短板及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用体系等方面来构建中国金融业发展新生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海鸥  费方域  
国内外都有运用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但是,这种方式只能治理非制度性不良资产,而不能治理制度性不良资产,所谓制度性不良资产为软预算约束所造成,所以,解决的方法只能是实现软预算约束向硬预算约束转轨。尽管,这样的转轨也有很大的风险和难度,但是不实现这样的转轨,就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迈耶·J·戈登  李曜  
本文针对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是否会对中国金融体系构成威胁的问题,提出了如下观点: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政策性贷款,是在经济体制转型中逐渐形成的,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制度原因;不良贷款的处置损失将在未来由国家财政、中央银行和国有银行之间分担,未来分担损失降低了对当前金融体系的冲击;在对中日两国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进行比较后,发现中国由于拥有国家政府担任主导者和终极责任承担者的角色,与日本相比,中国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迅速并且前景甚佳;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中国人民的财富安全性和经济安全性在不断提高,这将有助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华  
本文从财政风险的角度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进行分析。按照国际上公认的财政风险的划分标准 ,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属于政府隐含的或有负债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意味着政府的财政风险。对我国而言 ,在国有产权体制下 ,在国家采取的金融支持政策下 ,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更易于转化为财政风险。为此应采取包括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提高财政透明度以及建立或有储备等在内的措施予以妥善应对 ,以防范和化解由此引发的财政风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朱珠  张博  
随着金融产品服务在经济市场中比例不断上升,实体经济出现了明显的金融化趋势,且金融市场中的变量有着自身特定的波动轨迹,理论界开始了对金融周期运行规律的探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力量。研究表明,AMC业务的开展与金融周期的波动密切相关。金融周期是不良资产供给周期的反向先行指标,同时是AMC处置收益率的正向领先指标。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将继续释放,金融周期下行趋势不改,AMC行业需以加大收储力度为宜,在保持战略定力、强化自身建设的同时,优化行业经营环境,积极促进合作共赢,以整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最终实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建忠  
资产处置方式直接影响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回收程度。政策性资产处置任务完成之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商业化经营,对资产处置方式创新产生了内在的要求;同时,市场环境的改善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为资产处置方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国内资产管理公司传统处置方式及国外不良资产处置方法的基础上,对不良资产创新处置进行了探索。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景兰  
国际经验和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两年来的实践都充分表明 ,设计缜密的不良资产重组模式 ,可以加快重组速度、有效地化解金融风险、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否则将事倍功半 ,甚至有可能导致重组的失败。本文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 ,对运用债务重组方式处置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优劣、适用性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吕晓  
不良资产处置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韩国作为一个较好处理金融危机的典型、其在债务处理方式、不良资产回收办法、改善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以及减少新增不良贷款等方面的措施和经验,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秀丽  何亚菲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持续扩张,现行不良资产化解机制的效率和效果不佳,而金融生态观的引入可以为化解不良资产提供新的视角。基于此,本文构建了新的不良资产化解机制,由政府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信用保障,联合公众共同推进不良资产的化解,打造良性的区域金融生态系统。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陆学忠  
资产证券化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曾被用作AMC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凤凰”和“东元”两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推出,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通过证券化工具处理不良资产的道路上终于迈出了艰难而又关键的一步,但依然受到法律约束。本文通过对这两只证券化产品的实证分析以及理论研究,对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法律问题,包括资产转移、SPV模式选择、信用增级等的法律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实践有所助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童冬华  陈金龙  
在目前银行改革的背景下,银行的不良资产仍然是阻碍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分别在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通过建立两阶段的动态博弈模型,用激励相容约束机制,阐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之所以仍然不断涌现,是由于政府对银行产权份额的过多持有,激励不够充分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银行改革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晓欣  李军帅  
解决不良资产风险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本文揭示不良资产与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指出管控好不良资产率是避免金融危机爆发的关键,西方发达国家频繁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当代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金融危机首先爆发进而引发实体经济危机,不良资产处置金融活动引发系统性风险呈现不同的特征、路径及危害,只有秉持货币金融“公器”标准才是合理配置市场资源与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根本。中国在没有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保持40多年经济持续增长,以国有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体系及其与经济运行相契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良资产处置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是与西方“市场经济规则”不同的实践创新。中国应从化解风险职能、支持不良资产处置与经济增长同步以及金融市场规范化、国际化的角度,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高质量增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阙方平   夏洪涛   张馨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存在深刻的制度根源 ,引入资产管理公司制度是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制度失衡的一种调整 ,但其仅实现了有限的均衡 ,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处置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