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6)
2022(8)
2021(6)
2020(4)
2019(15)
2018(11)
2017(17)
2016(14)
2015(30)
2014(20)
2013(17)
2012(26)
2011(12)
2010(21)
2009(8)
2008(18)
2007(16)
2006(10)
2005(13)
2004(9)
作者
(20)
(19)
(19)
(18)
(17)
(16)
(13)
(10)
(9)
(9)
(8)
(8)
(8)
(8)
(8)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6)
(6)
(6)
学科
管理(74)
学校(68)
教育(35)
中国(32)
理论(31)
政治(25)
高等(19)
政治理论(15)
治理(15)
研究(15)
高等教育(14)
工作(13)
(13)
(12)
(11)
(9)
经济(9)
(9)
教育史(8)
教学(7)
文教(7)
研究生(7)
(6)
卫生(6)
改革(6)
法令(6)
理法(6)
科学(6)
管理法(6)
(5)
机构
大学(223)
学院(149)
研究(93)
教育(70)
师范(57)
(57)
科学(55)
(54)
师范大学(50)
管理(48)
中国(46)
(39)
(39)
北京(36)
(35)
经济(34)
(33)
中心(32)
研究院(32)
理学(31)
理学院(30)
管理学(30)
研究所(29)
管理学院(29)
政治(28)
研究中心(24)
学政(22)
教育科(22)
教育科学(22)
(21)
基金
项目(81)
研究(70)
科学(58)
社会(54)
教育(48)
社会科(47)
社会科学(46)
成果(41)
基金(38)
大学(37)
(31)
(30)
编号(29)
课题(29)
国家(28)
(28)
(28)
(26)
教育部(26)
(25)
(24)
建设(23)
资助(23)
高校(23)
科学基金(22)
项目编号(21)
规划(20)
人文(19)
(19)
重点(19)
期刊
教育(172)
研究(123)
中国(85)
高等(76)
高等教育(68)
(54)
经济(54)
社会(32)
大学(31)
科学(25)
学报(23)
图书(22)
(20)
比较(20)
书馆(19)
图书馆(19)
社会科(19)
社会科学(19)
职业(19)
农业(16)
(16)
发展(15)
学学(15)
(15)
教研(15)
高教(15)
(14)
体制(14)
(14)
(14)
共检索到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众告  
大学教授是治校,还是治学?这不是个新的话题,但对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很重要。翻阅教育史可知,随着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逐渐成为欧洲大学制度的根基,教授治校便应运而生。比如,中世纪巴黎大学就是通过"教师行会",保障大学自治,共同管理学校而首开先河的。然而,美国却不同,即使是在殖民地学院期间,美国也没有实行"教授治校",而是确立了由董事会管理大学的格局。这说明,"教授治校"的出现只是特定国情下的产物。教授治校在国内的兴起,源于蔡元培担任北大
关键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焱  
我国大学校长介于"官员"与"学者"之间,"治校"与"治学"的关系是矛盾统一的。从大学的组织特性、发展需求来看,"学术型校长"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随着高等教育日渐成熟,越来越需要职业化的"治校型校长",这就要使校长成为教育家和管理专家,树立教育理念、推动学术治理。"治校"要依据法律法令、规章制度,寻求适合学校发展的标准和模式。同时,大学校长要遵守学术职业要约,担当社会责任,回归育人根本,去学术"官本位",甘于无私忘我。文章建议在进一步完善责权利机制的基础上,推进大学校长职业化,为实现大学"善治"而力行求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克瑞  
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是一种学术组织的管理,即教授治校。教授治校意在通过大学评议会的民主决策为大学立法。完善的大学评议会制度,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共同实现了现代大学治理的三权分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凤娟  毕宪顺  
依法治校与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大学理念和制度中的表现形式,依法治校是教授治学有效实现的基础和保障。目前,我国高校教授治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基于依法治校,从高校内部权力耦合机制、组织融合机制、文化契合机制和法治保障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创新,是促进我国高校教授治学有效实现的可行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兴林  
高校到底应该教授治校还是教授治学,现实中存在颇多论争。事实上,教授治学是教授本质内涵的合理延伸,教授治校超越了教授的本质规定;"教授治校"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现实中不宜机械照搬。教育家治校、教授委员会治学、行政管理者精于治事,是我国高校有效建立教授治学制度的内部条件,同时,还需要政府简政放权,为教授治学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彭阳红  
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在内涵上有重要区别。教授治学从属于教授治校,教授治校是教授治学的前提与基础,并且裹挟着强烈的价值诉求,更有利于推动变革。当前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权力配置失衡,学术权力缺乏实质性的话语权,改革的关键在于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与决策中的权威地位,构建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治理结构,实施教授治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骅  
一在中国,"教授治校"(Professorial governance)长期以来是一个遭忌讳的提法。它曾经被指责为"以反对外行领导内行为名,行摆脱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之实",罪莫大焉。但人们注意到,一些非西方人士,特别是那些有过在西方游学经历的东方学者,每每将西方大学以自治为特征的管理模式称为"教授治校"。这种概括虽然有些粗率和笼统,但在欧洲高教史上,"教授治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骅  
大学校长最重要的素质当属治校理念 ,如何将治校理念贯穿于权力的行使之中 ,并与治校风格、治校艺术统一起来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治校的成败。我国高校办学大都缺乏特色 ,原因之一是不少高校领导人缺乏治校理念。目前亟需培植适宜大教育家成长的土壤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克利  
“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的结合是治校、治教理念的发展。我们要推进“依法治校”,以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以德治校”,以提高学校品位和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意忠  眭依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世定  
1935年18岁的杨纪琬考入国立上海商学院会计系,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家安绍芸教授。第二年就在上海《新闻报》经济常识版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1939年大学毕业,由于成绩优异留校任教,与此同时考取了庚子赔款基金资助的在职研究生。此后,被上海东吴、之江、大夏、光华等多所大学聘为教授。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发表有关经济、会计和审计的论文约200万字。令人痛心的是,这些能反映杨老学术思想发展脉络的宝贵资料,在十年浩劫期间全部被焚,未能留下只言片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明  
"教授治学"源自"教授治校",同步发生于大学诞生。我国高校学术管理的"教授治学"包含了对教学、学科、学术活动以及学风的决策与规制。推进"教授治学",需要克服高等教育行政化,健全教授委员会机制。教授自身素质与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是影响"教授治学"实施的重要因素,故应着力于提高学术权力的行使质量,严格教授委员会成员的遴选标准和程序,健全"教授治学"的相关法律法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世定  
1935年18岁的杨纪琬考入国立上海商学院会计系,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家安绍芸教授。第二年就在上海《新闻报》经济常识版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1939年大学毕业,由于成绩优异留校任教,与此同时考取了庚子赔款基金资助的在职研究生。此后,被上海东吴、之江、大夏、光华等多所大学聘为教授。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发表有关经济、会计和审计的论文约200万字。令人痛心的是,这些能反映杨老学术思想发展脉络的宝贵资料,在十年浩劫期间全部被焚,未能留下只言片语。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子堂  
依法治校,既彰显了和谐社会中高等教育办学管理上"民生法治"的精神和理念,又是现代高校突出办学特色、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经之路。依法治校是高等教育领域中"民生法治"的具体体现。和谐社会以民生为本,现代法治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近年来,作为社会民生问题之一,高等教育领域的"民生法治"问题日益突出。高等教育管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克瑞  
教授治校是西方高等教育的基本传统,也是尊重学术权力、完善大学治理的基本途径。其实质在于确立学者在大学中的立法者地位,而非形而上学地步入领导岗位。教授治校的具体途径应是通过评议会方式实现政策的民主立法,从而与中国高校党委会的决策职能及校长行政工作形成管理上的三权分立,最终达到高校管理的善治境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