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3)
- 2023(6293)
- 2022(5253)
- 2021(4778)
- 2020(3995)
- 2019(8758)
- 2018(8334)
- 2017(15335)
- 2016(8816)
- 2015(9447)
- 2014(9027)
- 2013(8825)
- 2012(7981)
- 2011(7291)
- 2010(6963)
- 2009(6494)
- 2008(6302)
- 2007(5543)
- 2006(4696)
- 2005(3961)
- 学科
- 济(29808)
- 经济(29776)
- 业(23029)
- 管理(22530)
- 企(17325)
- 企业(17325)
- 方法(14364)
- 数学(12878)
- 数学方法(12778)
- 农(10287)
- 学(8650)
- 财(8216)
- 贸(8108)
- 贸易(8108)
- 易(7909)
- 中国(7858)
- 业经(7022)
- 农业(6898)
- 技术(5597)
- 环境(5296)
- 制(5234)
- 务(5227)
- 财务(5224)
- 财务管理(5218)
- 地方(5059)
- 企业财务(4986)
- 银(4748)
- 银行(4706)
- 行(4447)
- 产业(4424)
- 机构
- 大学(124724)
- 学院(124342)
- 济(47699)
- 研究(47163)
- 经济(46852)
- 管理(45381)
- 理学(40366)
- 理学院(39870)
- 管理学(39055)
- 管理学院(38868)
- 农(37958)
- 科学(34288)
- 中国(32607)
- 农业(30631)
- 业大(30024)
- 所(26942)
- 京(26818)
- 研究所(25399)
- 中心(20809)
- 农业大学(20541)
- 财(18820)
- 江(18113)
- 省(17651)
- 院(17042)
- 北京(16408)
- 业(16291)
- 科学院(15982)
- 室(15871)
- 财经(15847)
- 实验(14869)
- 基金
- 项目(95709)
- 科学(72794)
- 基金(69220)
- 家(66417)
- 国家(65876)
- 研究(58900)
- 科学基金(53333)
- 省(38444)
- 自然(38378)
- 自然科(37494)
- 自然科学(37479)
- 基金项目(37472)
- 社会(37150)
- 自然科学基金(36873)
- 社会科(35223)
- 社会科学(35213)
- 划(33257)
- 资助(27682)
- 教育(26148)
- 重点(22299)
- 计划(22272)
- 编号(21056)
- 科技(20844)
- 发(20304)
- 创(20135)
- 部(19885)
- 科研(19575)
- 业(19110)
- 创新(18915)
- 农(17798)
共检索到169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伟 叶川 肖国滨 陈明 李亚贞 黄天宝 肖小军 刘小三 朱昌兰
[目的]研究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南方三熟制地区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为材料,设置油稻共生期12 d、10 d、7 d、5 d、3 d、0 d(CK)6个处理,于2012—2014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1)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较长的共生期导致油菜密度后期急剧下降,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成苗率和成株率随共生期延长先增加后下降。油菜成熟期密度以共生5 d处理最大,与0 d(CK)处理相比,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提高0.97%和5.98%,而12 d共生期处理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下降19.20%、19.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蒯婕 李真 汪波 刘芳 叶俊 周广生
【目的】研究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甘蓝型油菜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缩小产量差,明确密植油菜产量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2016—2017年选用华杂62(常规株型,简称HZ62)、2017—2018年选用华杂62和品系1301(紧凑株型)设置密度15×10~4(D1)、30×10~4(D2)和45×10~4株/hm~2(D3)为主区,行距15(R15)、25(R25)和35 cm(R35)为副区,研究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下,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和分配、茎秆和叶片碳氮代谢、根系活力和成熟期产量的变化。【结果】增加密度后,油菜个体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成熟期根颈粗、根干重、地上部干重以及株高均降低,有效分枝数减少,同一密度下缩小行距后降幅减小,D1、D2和D3密度条件下,在行距R25、R15和R15时各指标均表现最佳。与传统的密度行距配置(D1R25)相比,增加密度缩小行距(D3R15)后,2017—2018年,HZ62和1301两品种单株产量分别降低了57.14%和55.73%,但群体产量增加了21.55%和30.9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期叶片干物质分配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茎秆和根系干物质分配率与群体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苗期各器官生长指标发现,密度增加后,苗期叶片SPAD值、单株根系生物量、伤流量、根系活力均显著降低,而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和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同一密度下,通过调节行距、减小株行距差异时,单株油菜叶片SPAD值、叶片和茎秆C/N、群体LAI及根系生物量增加,为成熟期产量奠定了基础。2017—2018年,与D1R25相比,D3R15处理下,HZ62茎秆C/N下降了22.95%,单株根系生物量、伤流量和活力分别降低了35.60%、16.07%和15.51%,叶片C/N和群体根系生物量则分别增加了16.11%和83.44%;1301茎秆C/N下降了19.71%、单株根系生物量、伤流量和活力分别降低了30.87%、22.63%和22.85%,叶片C/N和群体根系生物量则分别增加了14.84%和108.21%。【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与传统密度行距配置相比,不同株型油菜参试品种在增加密度缩小行距后均能通过促进苗期单株叶片氮代谢,同时增加了苗期叶片SPAD值、群体光合叶面积、群体根系生物量,提高了根系活力实现增产。
关键词:
油菜 密度 行距 苗期性状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伟 肖国滨 肖小军 李亚贞 陈明 刘小三 黄天宝 吴艳 叶川 朱昌兰
【目的】在晚稻-油菜套种模式下,稻茬高度对套种油菜田土壤蓄水保墒、套种油菜出苗及生长发育均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求适宜套播油菜出苗、生长发育及高产的晚稻机收留茬高度,为实现农艺、农机高效有机结合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2014—2016年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江西省红壤研究所进行,以丰油73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4个稻茬高度(20、30、40、50 cm)。通过测定套播油菜成苗率、成株率、越冬期和盛花期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产量及构成因素,比较分析晚稻不同留茬高度对套播油菜生长发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鲲娇 任涛 陆志峰 鲁剑巍
【目的】阐明不同的镁供应对油菜生长的影响,为油菜科学施用镁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培试验设置了12个镁供应浓度,对比不同供镁浓度对油菜苗期生长、养分积累、光合特性、同化物运输及离子平衡等的影响,分析适宜油菜生长的镁临界浓度。【结果】随着镁供应浓度的增加,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供镁浓度在1.0 mmol·L-1时,地上部生物量最大,以最大生物量的95%为标准,确定了水培条件下,满足油菜苗期生长的适宜地上部镁含量为0.4%—0.7%。适宜的镁营养供应可以促进油菜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供镁不足显著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Rubisco酶活性、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最大羧化速率等生理功能,抑制叶片糖类物质的转运和植株生长;供镁浓度过高会破坏钾、钙与镁离子平衡,显著降低叶片钾含量和钙含量,进而限制油菜的生长。【结论】适宜的镁营养能增加叶片同化物的合成、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与分配、保障离子平衡,进而促进油菜的生长,这对保障油菜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磊 姜存仓 董肖昌 吴秀文 Muhammad Riaz 卢晓佩
以油菜品种Cao22116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山梨醇(S)、山梨醇-硼(SB)、甘露醇(M)、甘露醇-硼(MB)、丙三醇(G)、丙三醇-硼(GB)、硼酸(BA)、缺硼(B0)等不同硼处理对油菜农艺性状、根系活力、色素含量以及各部位硼的吸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添加有机多元醇处理(S、M和G)的油菜幼苗各项形态和生理特性(株高、地上部干鲜质量、色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与缺硼处理无差异,而有机多元醇和硼酸络合后各指标均提高,说明有机多元醇与硼酸形成的有机多元醇络合硼对油菜幼苗生长起促进作用。有机多元
关键词:
油菜 硼肥 硼酸 多元醇络合硼 生理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琦 耿明建 张志江 周文兵 朱端卫
采用营养液培养技术研究锰毒害对油菜苗期生长发育、Mn、Fe、Ca含量及POD和CAT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锰毒害使油菜体内各部位Mn含量显著升高 ,生物量降低 ,根、茎、上部叶片中Ca含量显著降低 ,茎、上部及下部叶片中Fe含量显著降低 ,各部位Ca/Mn和Fe/Mn也明显降低。锰毒害还使苗期油菜功能叶中CAT活性显著降低 ,POD活性显著增加。
关键词:
油菜 锰毒害 Ca Fe 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灵 韩配配 张钰钦 代晶 李银水 顾炽明 沈欣杰 谢立华 秦璐 廖星
为探究氮、镁胁迫对油菜苗期养分累积及氮同化途径的影响,以油菜品种中双11为材料,通过营养液设置正常对照(CK)、低氮(-N)、低镁(-Mg)和低氮低镁(-N-Mg)4个处理,分析氮、镁胁迫对油菜苗期氮、镁吸收累积及氮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氮、镁缺乏显著抑制油菜苗期地上部生长,与对照相比,-N、-Mg和-N-Mg 3种处理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68.49%,35.49%,69.71%。-N处理刺激根系生长,根冠比显著增加;-Mg处理抑制根系生长,根冠比显著降低。并且氮、镁交互对油菜氮、镁吸收累积均有显著影响,-N处理油菜根部镁含量及累积量显著增加,而-Mg处理油菜地上部氮含量及累积量显著降低;缺镁会导致油菜NH_4~+含量显著提升,并且-N-Mg对油菜氮、镁吸收累积影响的主要效应来自氮的缺乏。进一步比较不同处理下氮同化关键酶活发现,与对照相比,-N处理油菜新叶、老叶中NR、GS活性均显著降低,根部NR、GS和GOGAT活性均显著降低;-Mg处理GS活性也显著下降,但是降幅小于-N处理,而NR和GOGAT活性显著升高。综上所述,氮、镁缺乏对油菜苗期氮、镁积累存在交互作用,低氮胁迫会降低油菜苗期氮的吸收积累继而抑制植株氮同化;低镁胁迫可以通过提高铵态氮、NR和GOGAT活性来促进氮在无机氮间以及无机氮向有机氮的同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效琴 李卓 刘永红 李伟
【目的】分析播期和覆膜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西南旱地油菜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川油36为材料,采用7个播期(9月20日、9月30日、10月10日、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和2种覆膜方式(覆膜和不覆膜)研究播期和覆膜对直播冬油菜土壤温度、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覆膜能有效提高0~25 cm土层温度、油菜干物质量、株高、主序长和有效角果数,使油菜产量增加3.61%~44.47%。随播期推迟,增产效果越明显,但推迟至11月10日时,油菜干物质量和农艺性状较9月30日显著下降。回归方程表明,油菜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与播期呈显著多项式关系,且油菜最适播期为10月10日,分别较9月30日、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提高了2.13%、47.97%、74.19%和136.64%。此外,播期推迟有效降低了油菜亚麻酸、芥酸和硫苷含量,同时也降低了含油率,但覆膜能有效降低因播期推迟而造成油菜品质的差异。【结论】9月30日至10月10日是西南旱地直播油菜获得高产的适宜播期,且此播期内适当推迟结合覆膜技术更有利于实现该区油菜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标。
关键词:
油菜 播期 覆膜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卫芬 刘发万 林丽飞 秦荣 李帆 赵丹丹
选用4种不同的芥菜品种进行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试验,在不同体积分数的PEG6000胁迫下对这些品种的幼苗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相对含水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用10%PEG处理芥菜后,幼苗叶片丙二醛、脯氨酸、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相对含水量、最大光化学效率等含量在品种间的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这6个指标可用于测定芥菜的耐旱性。综合上述指标,4个品种抗旱性为M100>M8>M133>M94。
关键词:
芥菜 苗期 抗旱性 PEG模拟 干旱胁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熊洁 邹小云 陈伦林 李书宇 邹晓芬 宋来强
【目的】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于长江以南区域,该区域铝毒害较为严重,铝毒害已成为限制中国南方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油菜苗期耐铝性评判方法,筛选耐铝基因型,以便减少和防止铝毒对油菜的危害。【方法】以浙油50、中油杂12号、南油杂1号等23个江西省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考查铝胁迫处理和对照的株高、根长、根茎粗、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叶和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叶和根中脯氨酸含量、SPAD等性状,以各性状的耐铝系数作为衡量耐铝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不同基因型油菜进行耐铝性综合评价。【结果】在铝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永成 徐亚丽 彭海浪 李壮 牛应泽
本文于2010-2011年在四川雅安(盆周山区)、射洪(川中丘陵区)和邛崃(成都平原区)3个不同试验地点,研究了播种期、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油菜不同试验地点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播期是影响直播油菜株高、一次分枝数和产量的主要因素;种植密度则是影响直播油菜分枝部位的主要因素。株高、分枝部位和一次分枝数均随播期推迟而降低或减少;株高和一次分枝数则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直播油菜籽粒产量和油产量都随播期推迟而呈降低趋势,但油菜产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并无显著差异。播期、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籽粒含油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基于上述结果,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强 陈跃华 林萍 贾东海 顾元国
为了探索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最佳播期,完善高产配套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越冬率、干物质积累相应降低。株高、茎粗、全株有效角果数和主序有效角果数都相应减少;不同播期处理间株高、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主序有效长度、主序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茎粗、角果长均达到显著水平;单株产量和全株有效角果数存在一定关系,不同播种期间产量存在差异。因此,在乌鲁木齐及其周边地区冬油菜适宜播期在9月5日~15日。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楚锋 王天一 廖世鹏 张东彦 谢静 张建
无人机遥感作为卫星和航空遥感平台的有力补充,在低空遥感观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农作物长势监测而言,选择合适的光谱波段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反映作物长势情况.该研究借助水稻—油菜氮素养分试验,针对其油菜季开展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消费级相机油菜苗期长势监测最优波段选取问题研究.试验采用经红外改造后的消费级相机,逐次搭配lp680、lp720、lp850 3种近红外长通滤波片和RGB红外截止滤波片来获取不同光谱位置的近红外波段影像和可见光波段影像.在此基础上计算多波段影像的多种植被指数,同时结合油菜地面冠层高光谱数据和滤波片光谱响应特性模拟计算相同的植被指数.结果表明,使用可见光波段影像计算的归一化差指数(NDI)与地面实测归一化差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相关性最高,其R2达到0.945,该结果与基于油菜地面冠层高光谱数据所得结果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该NDI值与油菜氮素养分试验中不同氮素施用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也较好,其R2达0.963.该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常规消费级相机可见光波段也能准确地获取作物长势信息,为其用于作物长势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最佳波段 无人机 油菜氮素营养 植被指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小玉 张霞 张兵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苗期的抗旱性,为甘蓝型油菜抗旱种质的筛选提供可借鉴的指标、方法,同时为抗旱育种、栽培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在遮雨网室对油菜苗期进行干旱胁迫,于胁迫的第0、5、10、15、20、25天分别取样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等的变化。采用综合抗旱系数、抗旱指数、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不同类型种质抗旱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被考查的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程度各异,其中脯氨酸含量、POD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迟钝,而叶片相对含水量反应敏感;根据抗旱性量度值(D值)的聚类结果,将10个油菜种质划分为抗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学昆 范其新 陈洁 李加纳 王汉中
目的试图阐明不同耐湿基因型甘蓝型油菜苗期对缺氧胁迫的生理差异响应。方法试验采用不同耐湿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材料,对发芽种子和幼苗(3叶期)缺氧处理,测定种子发芽性状和幼苗可溶性糖、脯氨酸、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耐湿与不耐湿基因型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缺氧处理后耐湿材料发芽种子具有较高的相对发芽率、相对苗长、根长、苗重和活力指数,而相对电导率较低。3叶期幼苗缺氧处理后,耐湿材料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提高幅度显著高于不耐湿材料,MDA和相对电导率则显著较低;耐湿基因型POD活性显著提高,CAT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