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73)
- 2023(4116)
- 2022(3545)
- 2021(3381)
- 2020(3110)
- 2019(7031)
- 2018(7093)
- 2017(12159)
- 2016(7876)
- 2015(9137)
- 2014(9214)
- 2013(8643)
- 2012(7989)
- 2011(7217)
- 2010(7343)
- 2009(6559)
- 2008(6364)
- 2007(5658)
- 2006(4809)
- 2005(4083)
- 学科
- 济(24827)
- 经济(24804)
- 管理(17177)
- 方法(15482)
- 业(15209)
- 数学(14090)
- 数学方法(13704)
- 企(12671)
- 企业(12671)
- 学(9011)
- 理论(7591)
- 中国(6720)
- 农(6284)
- 教学(5833)
- 教育(5609)
- 财(4929)
- 技术(4101)
- 学法(4063)
- 教学法(4063)
- 业经(4030)
- 地方(3925)
- 农业(3750)
- 环境(3743)
- 和(3728)
- 银(3692)
- 银行(3655)
- 学理(3623)
- 学理论(3623)
- 划(3552)
- 制(3514)
- 机构
- 学院(104858)
- 大学(102978)
- 研究(39334)
- 管理(33403)
- 济(31770)
- 经济(30879)
- 科学(30256)
- 农(28983)
- 理学(28862)
- 理学院(28457)
- 管理学(27193)
- 管理学院(27051)
- 中国(26423)
- 农业(23472)
- 业大(23049)
- 所(22991)
- 京(22918)
- 研究所(21455)
- 技术(17920)
- 中心(17163)
- 江(16947)
- 省(15218)
- 农业大学(15112)
- 室(14967)
- 院(14489)
- 北京(14342)
- 财(14253)
- 范(14151)
- 师范(13855)
- 州(13763)
- 基金
- 项目(75983)
- 科学(56682)
- 基金(51064)
- 研究(49040)
- 家(48020)
- 国家(47661)
- 科学基金(38514)
- 省(33973)
- 自然(28627)
- 划(28565)
- 自然科(28008)
- 自然科学(27993)
- 自然科学基金(27451)
- 基金项目(26100)
- 社会(25769)
- 教育(25629)
- 社会科(24261)
- 社会科学(24257)
- 资助(23027)
- 编号(19621)
- 重点(18481)
- 计划(18100)
- 科技(17378)
- 课题(16369)
- 成果(16083)
- 创(16012)
- 发(15639)
- 科研(15461)
- 部(15071)
- 创新(14949)
共检索到154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宏波 刘忠松 官春云 陈社员 刘显军 杨晔宇
对13个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培育的甘蓝型油菜渐渗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2年鉴定,获得4个矮杆渐渗系,3个多分枝渐渗系,5个角果多渐渗系,4个双低渐渗系,2个高油分渐渗系.这些新的优异种质资源的获得为培育抗倒高产高油分双低油菜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卓 李健 李栒 官春云
采用蕾期剥蕾授粉的方法,研究了新疆野生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亲和性.属间杂种F1植株形态表现一致,介于双亲之间,并且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从新疆野生油菜×湘油15号F1群体中选取9株进行RAPD分析,扩增出的带型完全一致,并且是父母本随机扩增DNA片段的综合,说明这9株全为真杂种.试验结果表明,蕾期授粉可以克服新疆野生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的不亲和性,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远缘杂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金陵 甘莉 程必芳
从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和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中,分别获得了稳定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NE398和JN223。NE398在恢保关系上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趋向一致,部分材料对低温较敏感。JN223的遗传基础显然不同于NE398,它除了具芥菜型油菜的细胞质外,还对低温不敏感。对这两类材料已分别转育出双低雄性不育系,不育度多在90%以上。讨论了通过种间杂交创造新的不育系,拓宽甘蓝型油菜不育胞质类型的重要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淑婕 郭诗芬 彭雅雯 刘忠松
根据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与甘蓝型油菜‘中双11’杂交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研究芥甘杂种后代中染色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3、A~n08、A~n09、A~n10、C~n03、C~n09等6条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03、A~j10染色体在BC_1F_1群体中未见丢失,但B~j07染色体丢失频率最高,达62.83%;F_2群体中,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B~j基因组染色体比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C~n基因组染色体丢失多,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8、C~n03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B~j08染色体丢失少,分别为1.36%、1.36%和0.90%,而B~j07染色体丢失多,达56.56%;BC_1F_1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0,最高达5.31,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1.95,最高达12.85;F_2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6,最高达17.70,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2.18,最高达23.05。综上,芥甘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比甘蓝型油菜亲本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丢失,要将芥菜型油菜优异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创制优质种质,需在油菜芥甘杂交育种的早期世代促进其染色体重组配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淑婕 郭诗芬 彭雅雯 刘忠松
根据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与甘蓝型油菜‘中双11’杂交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研究芥甘杂种后代中染色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3、A~n08、A~n09、A~n10、C~n03、C~n09等6条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03、A~j10染色体在BC_1F_1群体中未见丢失,但B~j07染色体丢失频率最高,达62.83%;F_2群体中,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B~j基因组染色体比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C~n基因组染色体丢失多,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8、C~n03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B~j08染色体丢失少,分别为1.36%、1.36%和0.90%,而B~j07染色体丢失多,达56.56%;BC_1F_1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0,最高达5.31,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1.95,最高达12.85;F_2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6,最高达17.70,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2.18,最高达23.05。综上,芥甘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比甘蓝型油菜亲本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丢失,要将芥菜型油菜优异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创制优质种质,需在油菜芥甘杂交育种的早期世代促进其染色体重组配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坤存 刘淑艳 郭家保 刘忠松
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是当前油菜育种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但甘蓝型油菜中缺乏黄籽基因资源.利用芥菜型黄籽地方品种四川黄籽作为基因供体,与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在BC1F2代发现黄籽单株,经过3个世代的自交纯化,已获得高油分、双低或单低的黄籽甘蓝型油菜新种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红美 徐跃进 万正杰
采用新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源(Eru CMS)为材料,通过杂交与胚抢救技术,获得甘蓝型油菜与甘蓝的种间杂种,对杂种进行鉴定并对杂种性状进行研究。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计数鉴定后发现,真杂种的DNA含量为两亲本的中间值,并且染色体数目均为28条。通过对真杂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植株幼苗形态都介于亲本之间,生长后期则偏向甘蓝型油菜,具有超亲本的杂种优势;花叶杂种的叶片结构出现了变异,而绿叶杂种的叶片结构介于亲本之间;杂种的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量、初花期和花器官形态也都介于亲本之间;杂种具有自身特异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杂种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花粉无活力,以甘蓝为轮回亲本与杂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雅 袁德义 邹锋 朱周俊 李艳民 张默涵
【目的】探究油茶杂交F1代叶片表型性状的分离规律和遗传变异特征。【方法】运用杂交F1代叶片质量性状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分析、数量性状离散描述及其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法分析了攸县油茶×普通油茶‘华硕’种间杂交F1代47个单株的叶片表型(4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效应。【结果】1)叶表型的4个质量性状中,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871,其中叶缘形态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254;新叶颜色最低,为0.691。其中,叶形和叶背腺点有偏向母本的遗传趋势,而叶缘形态有偏离母本的遗传趋向。新叶颜色是绿色和红色趋近1︰1,分别是53.19%和46.81%,与母本相同的新叶颜色占46.8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2)12个叶片表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17.75%,范围为9.55%~26.07%,经正态性检验后,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正态分布趋势,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12个叶表型数量性状在F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30.15%~25.93%。叶干质量、比叶重、叶型指数、叶长、叶面积和叶厚的中亲优势率为正,其中叶型指数和比叶重的平均值高于高亲值,叶鲜质量、叶宽、叶柄长、叶片含水率和叶顶角的中亲优势均为负,这些性状的平均值小于中亲值,其中叶鲜质量、叶宽和叶柄长趋中变异明显,存在于双亲之间,而叶片含水率和叶顶角的平均值小于低亲亲本,呈现出明显的趋小变异。3)16个叶片性状呈现错综复杂的相关性。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结果充分反映了各类群的综合特征。油茶种间杂交F1代在遗传距离为20.00处将其分为Ⅰ和Ⅱ类群。在遗传距离为10.0处,第Ⅰ大类群分为Ⅰ-a亚类和Ⅰ-b亚类。第Ⅰ大类群38个单株与母本攸县油茶聚在一起,形态表现与母本相似度更高,为偏母型。【结论】油茶种间杂交F1代叶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其中12个数量性状表现出比较广泛的分离特征,4个质量性状均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这为下一步育种材料的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曲亮 陈卫江 李莓 王同华
利用简化的SSR标记技术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丰油701、丰油730和湘杂油4号的制种样进行纯度分析,并将丰油701收获样各单株的SSR分析结果与其育性表现进行了比对.结果筛选了38对SSR引物,其中引物Na10-D09在3个品种的不育系与恢复系间的扩增片段大小均存在差异.种植鉴定和SSR鉴定的纯度比较分析表明,SSR技术得到的纯度鉴定结果较种植鉴定的结果更为可靠.
关键词:
油菜 杂交种 纯度鉴定 微卫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玉琴 汤洁 涂伟凤 戴兴临 李书宇 张弢
通过远缘杂交将蔊菜的抗逆性状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对油菜种质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生产上应用的抗旱性存在差异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15份与蔊菜属间杂交产生的甘蓝型油菜新材料进行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苗期干旱胁迫严重抑制油菜植株生长,使得苗高变矮,全展叶数和绿叶数减少,叶片萎蔫,生物量下降;干旱对植株鲜重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苗高和叶片萎蔫程度。2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将全展叶数、绿叶率、未萎蔫叶片率、苗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植株总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和植株总干重等11个性状指标值转化成单一的综合评价值(D值),客观、科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雁成 张书芬 王建平 任乐见 栗根义 张晓伟
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合成了24个甘蓝型油菜品系。这些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都与它们的双亲尤其是母本甘蓝相似。合成的品系中79%自交不亲和、34%品系抗寒、96%的品系耐热、8%品系抗病毒病。84%的品系抗油菜霜霉病、78%避开了菌核病。3个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是41A的理想保持系,其后代不育性彻底而且稳定。从合成的甘蓝型油菜与双低品系的正反交后代中获得了一个不育性彻底的核不育材料。合成品系与双低品系正反交后代中自交不亲和组合仍高达80%,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居中亲值。这些正反后代中3个组合抗寒,大多数组合晚熟、耐热、抗病毒病、油菜霜霉病和避开了菌核病。它们的千粒重和含油量普遍高于...
关键词:
种间杂交 甘蓝型油菜 甘蓝 大白菜 合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萍 张赛群
以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甘蓝型油菜与青花菜的种间杂种为母本,以青花菜为父本进行回交,给开花后不同天数的柱头一次性授以成熟花粉。结果表明:开花时间越长的柱头授粉后结角率越低,以花开1~3d的结角率较高,达90%以上。但受精指数仍然较低,很难获得回交种子。总之,回交系和性很低,回交后代败育严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子记 李静婷 杨衍 曹振木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热辣3号辣椒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从8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0对引物在热辣3号亲本间表现明显的多态性,均为共显性标记。为了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选用位于辣椒不同染色体上的3对共显性标记对热辣3号辣椒进行纯度检测,种子纯度为99.49%。分子标记鉴定与表型鉴定比较分析表明,2种鉴定结果高度一致。研究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可以用于热辣3号辣椒杂交种纯度的快速、准确检测。
关键词:
辣椒 杂交种 SSR标记 纯度检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纪鹏 李生强 刘显军 却志群
【目的】探明植物杂种后代减数分裂异常与花粉败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甘蓝型油菜与黑芥种间杂交和基因组加倍,获得芸薹属三基因组双倍体,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三基因组双倍体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规律。【结果】与单倍体相比,双倍体花粉育性得到一定恢复,但可育花粉的比例较低,只有10%~20%。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双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以形成同源二价体为主,但也有部分染色体形成四价体或六价体。四价体有3种形式:B基因组染色体形成的四价体、AC基因组染色体形成的四价体及B与AC基因组之间形成的异配四价体。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均等分离的细胞占总数的70%左右,在第2次减数分裂期也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