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9)
- 2023(6976)
- 2022(5754)
- 2021(4913)
- 2020(3794)
- 2019(8568)
- 2018(8379)
- 2017(15136)
- 2016(8444)
- 2015(9466)
- 2014(9526)
- 2013(9479)
- 2012(9325)
- 2011(8656)
- 2010(8892)
- 2009(8132)
- 2008(8062)
- 2007(7434)
- 2006(6904)
- 2005(6580)
- 学科
- 济(43072)
- 经济(43037)
- 业(20860)
- 管理(20789)
- 地方(16834)
- 中国(15445)
- 企(14539)
- 企业(14539)
- 农(12966)
- 方法(11224)
- 业经(10587)
- 地方经济(9710)
- 学(9606)
- 发(9532)
- 环境(9302)
- 数学(9183)
- 农业(9046)
- 数学方法(8958)
- 融(8345)
- 金融(8344)
- 银(8027)
- 银行(8002)
- 行(7888)
- 技术(7221)
- 发展(6837)
- 展(6813)
- 贸(6683)
- 贸易(6672)
- 和(6515)
- 制(6495)
- 机构
- 学院(127481)
- 大学(123953)
- 研究(51888)
- 济(50617)
- 经济(49418)
- 管理(42920)
- 中国(38758)
- 理学(35259)
- 理学院(34749)
- 管理学(33915)
- 科学(33787)
- 管理学院(33693)
- 京(28755)
- 农(28439)
- 所(28368)
- 研究所(25578)
- 中心(22839)
- 农业(22334)
- 财(22249)
- 江(21640)
- 业大(21376)
- 北京(18900)
- 省(18836)
- 范(18721)
- 院(18657)
- 师范(18487)
- 州(17676)
- 科学院(16662)
- 财经(16612)
- 技术(16412)
- 基金
- 项目(80495)
- 科学(62042)
- 研究(57435)
- 基金(54868)
- 家(48980)
- 国家(48508)
- 科学基金(40349)
- 社会(35095)
- 省(34478)
- 社会科(33286)
- 社会科学(33278)
- 划(28445)
- 基金项目(27959)
- 自然(25691)
- 教育(25076)
- 自然科(25072)
- 自然科学(25062)
- 自然科学基金(24559)
- 发(24520)
- 编号(23028)
- 资助(22917)
- 发展(19417)
- 成果(19101)
- 展(19041)
- 重点(18886)
- 课题(17843)
- 创(16860)
- 计划(15980)
- 创新(15853)
- 部(15843)
共检索到213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赢 刘显军 官春云 刘淑艳 刘忠松
利用香草醛与原花色素生成有色物质的原理,创建了一种简单、快捷、可靠的油菜种皮颜色鉴定方法,在授粉后15 d能准确鉴定芥菜型和甘蓝型油菜种子的种皮颜色,利于在油菜开花结束前进行黄籽性状选择。
关键词:
油菜 种皮颜色 香草醛染色 快速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志文 毛玮 周芳彬 傅廷栋
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结合经典遗传学方法对甘蓝型黄籽油菜No.2127-17与黑籽油菜99Yu42和恢5148-2杂交组合的6个世代(P1,F1,P2,B1,B2和F2)群体的种子种皮颜色进行联合分析。经典遗传学表明,种皮颜色受部分显性核基因控制,并具有母体遗传特点。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1)控制,主基因对种皮颜色的表现起主要作用。其中,组合No.2127-17/99Yu42中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分别为7.58和2.48,而多基因则分别为1.91和1.33。在B1,B2和F2群体中种皮颜色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5.34%,63.27%和6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原玉香 张晓伟 蒋武生 姚秋菊 张强 赵艳艳 耿建峰
利用已构建的包括457个标记位点的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采用多QTL复合作图方法(MQM),通过目测和利用色差计测量两种方法对种皮颜色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和分析。结果表明,共得到种皮颜色的QTLs 9个,其中最重要的QTLs位于A6上,命名为Sc-1,与利用色差计测量法检测到的控制种皮颜色性状L值QTL(ScL-2)和b值(Scb-2)位置完全相同,解释80.4%~100%的表型变异。
关键词:
大白菜 种皮颜色 QTL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毅 冯西博 马跃峰 唐敬芹 王建林
为研究有色大麦种质物理指标与种子活力的关系,采用发芽试验和计算机图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测定44份有色大麦种子萌发期生理指标和种子物理指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有色大麦种子物理指标与种子活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这些物理指标与有色大麦种子活力关系不明显,种皮颜色Y值(黄色)与有色大麦种子活力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各颜色指标均与有色大麦种子活力呈负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种皮颜色对有色大麦种子活力的影响大于种子粒长、粒宽和粒厚,影响有色大麦种子活力的主要颜色指标是H(色相)值和a(从洋红色至绿色的范围)值,且成负相关;此外,IOD(光密度)值与粒长和粒宽达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霞 杜娟 杨晓梦 普晓英 杨加珍 杨涛 李玉萍 曾亚文
【目的】红米种质‘rm257’在籽粒总黄酮和抗性淀粉含量方面表现突出,分析该材料种皮颜色遗传模式,将为其在实际育种应用中奠定基础。同时探究‘rm257’种皮颜色性状与Rc之间的关系并开发对应功能标记,为云南红米品种的辅助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育种效率。【方法】利用红米种质rm257与9份云南地方白米品种构建测交组合及F_(2)分离群体,通过统计测交当代和对应F_(2)分离群体种皮颜色和分离比,推测其遗传模式;同时依据已报导Rc基因缺失变异位点序列开发功能标记RCGX,对9个F_(2)分离群体单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并将基因型与对应单株表型进行成对分析,进而判断红米种质rm257种皮颜色与Rc基因的关系。同时利用云南96份地方种对功能标记RCGX的通用性进行检验,评估该功能标记在红米种皮颜色判定中的准确性。【结果】遗传模式分析表明,红米种质‘rm257’的种皮颜色在7个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在2个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2个基因位点的控制与影响。这与前人研究报导的红米种皮颜色性状受1对或2对基因控制的结论基本一致。F_(2)分离群体Rc功能标记验证表明,Rc基因极有可能为控制rm257种皮颜色的目标基因。功能标记RCGX通用性实验结果显示,云南地区地方白米品种大都存在Rc基因的缺失变异。【结论】红米种质‘rm257’的种皮颜色性状,在不同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或受2个基因位点的控制及影响。同时实验结果表明Rc基因极有可能为控制rm257种皮颜色的目标基因,且云南地区多数白米地方种其种皮颜色变化都是由Rc基因缺失变异导致的。
关键词:
红米 种皮颜色 遗传模式 功能标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钢 张秀英 张振乾 官春云
以授粉后27d的种子mRNA为目标群体,授粉后7d的种子mRNA为对照,构建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期基因差异表达文库.文库包括560个克隆,经菌落PCR检测,456个菌落含有插入片段,占全部克隆的91.2%,片段大小200~600bp.对PCR阳性克隆进行斑点杂交,得到201个上调的阳性斑点杂交阳性克隆,对其进行测序,得到有效ESTs序列198个.BLASTN结果显示,134个ESTs序列没有同源序列,可能是新基因,另外64个ESTs序列在油菜或拟南芥核酸数据库中存在同源序列.这64个ESTs序列和已知功能(主要是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基因调控、衰老及抗性等)的蛋白有高度相似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喜文 陈德富
以油菜为材料,研究线粒体nad6基因在种子发育中的表达。结果表明,nad6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很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各阶段均有较高表达,并随种子发育进程而有加强的趋势。推测线粒体nad6基因可能除与呼吸作用有关外还有其他功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勇 刘英 杨鸯鸯 甘莉
设计了1种从油菜种子中分离高质量总RNA的方法,有效的排除了种子中富含的多酚、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的污染。分离的总RNA经甲醛变性凝胶电泳和紫外光检测,可见28S和18S rRNA的2条清晰的带型,完整无降解,其A260/A280在1.8~2.0之间。研究结果证明,利用本方法提取的油菜种子总RNA具有很高的质量和纯度,且得率高,完全能满足后续的RT-PCR、全长基因的克隆和Northern blotting分析等分子生物学研究。
关键词:
油菜种子 RNA提取 多酚 多糖 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海岩 涂美艳 廖明安 陈栋 李靖 孙淑霞 徐子鸿 刘春阳 江国良
【目的】探讨猕猴桃果肉颜色差异的生理机制,为猕猴桃果肉颜色定向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6个猕猴桃主栽品种为试材,选择果实发育代表性时期采样,测试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总酸、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淀粉、总酚、类黄酮和主要色素含量,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研究了各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与果肉颜色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品种果实发育期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红实2号’和‘金实1号’整个果实发育期保持着较高总酚、Vc和总酸含量,且在DPPH、ABTS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上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果实采收前期,‘红阳’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5个品种、且酸含量最低,‘翠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各相关生理指标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类黄酮含量与各品种果实色素含量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羟自由基清除率、Vc含量以及可滴定酸含量与多个品种果实色素含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各品种果肉色素含量相关性没有一致性。【结论】猕猴桃果肉呈色差异与部分生理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选育种时可通过父母本果肉颜色相关生理指标测试,选择与目标性状相匹配的亲本配置组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萍 鲜孟筑 胡立勇 徐正华
以7个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光照培养箱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观察油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对照条件下各品种发芽出苗进程基本一致,品种间差异不大,随着温度降低,各品种发芽及出苗进程变缓,圣光77、德油8号、丰油730受低温影响较大;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9.5%~99.5%、8.7%~97.5%,平均发芽时间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延长,15℃(光照12h)/10℃(黑暗12h)下延长0.5~4.0d,10℃/5℃下延长4.6~12.0d;随着温度的降低,苗高、根长、总长逐渐降低,其中沣油823受低温影响较小,德油8号、圣光77受低温影响较大,10...
关键词:
油菜 低温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敏 陈青云 陈光良 杨思泽
利用自制新型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对生菜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电压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对生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电压的等离子体处理对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效果不同。其中,5610和5950 V处理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有所提高,而6290~7310 V处理则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且电压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同时,等离子体处理种子α-淀粉酶活性提高,电导率降低,幼苗地上部鲜干质量、地下部鲜干质量、根体积、根活力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电压的等离子体处理促进了生菜定植后的生长发育,产量最高比CK提高12.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志涛 赵永国 LENKA Havlickova HE Zhesi REA L Harper IAN Bancroft 邹锡玲 张学昆 陆光远
【目的】探索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种子和角果皮硫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转录组关联分析解析控制硫苷含量变异的遗传机制。【方法】在由113个油菜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发育时期油菜种子及角果皮中的硫苷含量。提取油菜幼嫩叶片m RNA并进行m RNA-Seq测序,开发了355 53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和116 098个基因表达量标记(GEM)。将开发的SNPs和GEMs分别导入到混合线性模型(MLM)和回归分析模型中进行关联分析,获得与油菜硫苷表型变异显著相关的遗传位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璇 杨倩 张海清 贺记外 闫韫韬 鞠灏
以黄籽油菜‘410’‘456’‘552’和黑籽油菜‘492’为试验材料,采用花期标记、定期采样、形态和生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种子胎萌发生时期、环境对胎萌的影响以及胎萌与种子的形态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种子胎萌发生在种胚充实阶段(花后27~36 d左右),初始胎萌率为2.44%~3.90%,胎萌发生时期越早的品种的胎萌率越高;种子千粒质量与胎萌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为0.84~0.97),含水量与胎萌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为–0.93~–0.98);种胚充实初期高温高湿的外部环境、较薄的种皮及相对较高的脂肪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呼吸强度均易导致种子胎萌的发生,而种子电导率、总糖含量与胎萌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镇 杨瑞阁 徐爱遐 李建宏 鲁瑞文 罗鹏
【目的】了解白菜型、甘蓝型和芥菜型油菜的耐盐性,为油菜耐盐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5种质量浓度(0.75,1.7,2.7,3.7,5.0g/L)的NaCl溶液,对上述3大类型油菜的30份种子材料(每个类型10份)处理后进行发芽比较试验。应用砂培法培养经过3.7g/LNaCl溶液处理的3大类型油菜幼苗,观测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种子发芽率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白菜型油菜的种子萌发率最高,甘蓝型油菜次之,芥菜型油菜最差。甘蓝型油菜的苗长、根长、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均大于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但是在苗长、鲜质量、叶绿素含量上甘蓝型油菜受盐胁迫程度最大,其耐盐性较白菜型油菜和芥...
关键词:
油菜 盐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璇 杨倩 张海清 贺记外 闫韫韬 鞠灏
以黄籽油菜‘410’‘456’‘552’和黑籽油菜‘492’为试验材料,采用花期标记、定期采样、形态和生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种子胎萌发生时期、环境对胎萌的影响以及胎萌与种子的形态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种子胎萌发生在种胚充实阶段(花后27~36 d左右),初始胎萌率为2.44%~3.90%,胎萌发生时期越早的品种的胎萌率越高;种子千粒质量与胎萌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为0.84~0.97),含水量与胎萌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为–0.93~–0.98);种胚充实初期高温高湿的外部环境、较薄的种皮及相对较高的脂肪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呼吸强度均易导致种子胎萌的发生,而种子电导率、总糖含量与胎萌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