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60)
- 2023(3888)
- 2022(3437)
- 2021(3321)
- 2020(2910)
- 2019(6922)
- 2018(6979)
- 2017(13480)
- 2016(7411)
- 2015(8555)
- 2014(8443)
- 2013(8062)
- 2012(7095)
- 2011(6471)
- 2010(6727)
- 2009(6156)
- 2008(5849)
- 2007(4979)
- 2006(4311)
- 2005(3726)
- 学科
- 济(32175)
- 经济(32157)
- 业(19786)
- 管理(19648)
- 方法(19060)
- 数学(17711)
- 数学方法(17224)
- 企(15784)
- 企业(15784)
- 农(8197)
- 中国(6676)
- 理论(6431)
- 业经(6308)
- 学(5638)
- 农业(5199)
- 贸(5053)
- 贸易(5049)
- 财(4941)
- 易(4927)
- 地方(4747)
- 技术(4638)
- 教学(4580)
- 环境(4251)
- 和(4032)
- 划(4031)
- 策(3914)
- 制(3857)
- 银(3295)
- 银行(3288)
- 融(3200)
- 机构
- 学院(104377)
- 大学(102172)
- 管理(41412)
- 济(41046)
- 经济(40245)
- 理学(36403)
- 理学院(36039)
- 管理学(34907)
- 管理学院(34754)
- 研究(32982)
- 中国(23975)
- 科学(22206)
- 京(21642)
- 农(20777)
- 业大(18714)
- 所(17095)
- 农业(16724)
- 财(16195)
- 研究所(15813)
- 中心(15354)
- 江(15120)
- 北京(13302)
- 财经(13199)
- 技术(12870)
- 范(12374)
- 经济学(12268)
- 师范(12196)
- 州(12154)
- 经(12027)
- 院(11655)
- 基金
- 项目(74582)
- 科学(58458)
- 基金(53698)
- 研究(51030)
- 家(48077)
- 国家(47764)
- 科学基金(41035)
- 社会(31163)
- 省(30757)
- 社会科(29651)
- 社会科学(29641)
- 自然(28678)
- 自然科(28102)
- 自然科学(28099)
- 基金项目(27671)
- 自然科学基金(27578)
- 划(25685)
- 教育(25115)
- 资助(23716)
- 编号(20602)
- 重点(17236)
- 创(15955)
- 部(15821)
- 发(15795)
- 成果(15272)
- 计划(14929)
- 创新(14880)
- 课题(14556)
- 科研(14288)
- 大学(13594)
共检索到144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铁梅 曹凑贵 黄勇 林丰成 刘铁芳 刘安国
油菜物质生产与积累是由单位绿色叶面积和群体绿叶面积光合作用的结果,单位叶面积的光合作用采用负指数方程描述,群体则采用高斯积分法模拟每日油菜冠层总同化量。扣除呼吸消耗与物质转化损耗形成群体生物量。同时考虑了温度、生理年龄对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水分、CO2浓度、氮素丰缺对群体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采用不同播期、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试验对模型预测的地上部干物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相对误差小于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卫国 朱艳 荆奇 曹卫星
【目的】蛋白质含量是稻米的重要品质指标。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一个基于氮流生理过程的水稻籽粒蛋白质形成模拟模型,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籽粒蛋白质指标的动态预测和管理决策提供量化工具。【方法】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水稻生长模型,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生育进程的尺度,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动态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花前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花后氮素吸收与转运及籽粒蛋白质形成过程的模拟模型。【结果】利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类型和不同肥水条件下的大田试验资料对籽粒蛋白质形成模型进行了检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红 贺超兴 王怀松 张志斌 张显 伊鸿平 吴明珠
通过不同类型温室春、秋茬甜瓜栽培,基于有效积温、日温差积与甜瓜果实蔗糖、柠檬酸间关系的回归分析,建立了甜瓜果实蔗糖、柠檬酸及糖酸比及有效积温与日温差积的模拟模型。结果表明,甜瓜果实蔗糖、柠檬酸及糖酸比均随有效积温与日温差累积的增加呈logistic曲线函数变化,但不同栽培茬口函数模型的常数项有差异,它与日温差累积呈线性关系。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甜瓜果实蔗糖、柠檬酸积累过程与糖酸比变化,可精确预测甜瓜果实的成熟特性,因而在确定甜瓜优质采收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岳延滨 赵泽英 彭志良 黎瑞君 李莉婕 冯恩英 孙长青
【目的】研究辣椒叶面积增长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建立辣椒干物质生产模型,为辣椒数字化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试验资料构建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辣椒叶面积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干物质生产模型相结合,构建辣椒干物质生产动态模拟模型。【结果】利用完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辣椒叶面积模型的RMSE值在10%~20%,干物质生产模型的RMSE值在20%~30%。【结论】叶面积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干物质生产模型模拟效果一般,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辣椒 叶面积 光合作用 干物质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倪纪恒 罗卫红 李永秀 戴剑锋 金亮 徐国彬 陈永山 陈春宏 卜崇兴 徐刚
根据光温对作物叶面积的影响,提出了辐热积(product of the rma leffectiveness and PAR,TEP)的概念。根据试验资料构建了利用辐热积模拟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叶面积动态的数学模型,并将其与已有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模拟模型相结合,构建了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动态模型。利用不同品种、基质和地点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比叶面积法和有效积温法相比,辐热积法显著提高了温室番茄叶面积的预测精度,提高了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的模拟精度。辐热积法对番茄叶面积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决定系数R2和统计回归标准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兵林 曹卫星 周治国
【目的】通过分期模拟不同开花期棉铃干物质在铃壳、籽棉、纤维、种子上的积累和分配,建立比棉铃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单一综合模型更实用、预测效果更好的分期模拟模型。【方法】在系统分析不同基因型、不同施肥量、不同开花期棉铃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规律的基础上,以每日生理热效应为驱动变量,在综合考虑了氮素营养、水分胁迫、同化物供需比等对棉铃的生长发育主要影响因子的前提下,建立基于每日生理热效应的棉花单铃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分期动态模型。【结果】模拟检验结果显示,棉花四桃(伏前桃、伏桃、早秋桃、晚秋桃)单铃、籽棉、纤维干物质积累的模拟值与观察值之间的均方差根(RMSE)分别为0.1767~0.5659、0.07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汤亮 朱艳 刘铁梅 曹卫星
【目的】以油菜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通过定量分析油菜对温度(包括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的反应,构建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的油菜生育期模拟模型。【方法】每日生理发育时间由每日生理效应累积形成,而每日热效应、春化效应、光周期效应与品种灌浆速率互作共同决定每日生理效应大小。模型通过引入温度敏感性、生理春化时间、光周期敏感性和基本灌浆因子4个参数反应不同油菜品种的遗传差异,从而使得每个油菜品种达到特定生育时期所需生理发育时间恒定。利用不同地点、播期、品种和肥料处理的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校正和检验。【结果】播种到抽薹、初花、终花、成熟期的模拟值与预测值RMSE(根均方差)分别为1.37%、1.52%、2.6...
关键词:
油菜 生理发育时间 生育期 模拟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仁和 王博新 杨永红 杨晓军 马向峰 张兴华 郝引川 薛吉全
【目的】探明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栽培下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动态特征,为陕西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玉米品种陕单609为材料,设置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3个栽培处理,于2013—2015年在陕西灌溉春玉米试验站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玉米产量等级群体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叶面积指数与SPAD值、产量构成特性。【结果】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玉米籽粒平均产量分别为11.1、13.1和16.1 t·hm(-2),与普通大田栽培(对照)比,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籽粒产量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波浪 吴海华 罗佳 郝丽娜 盛建东 齐晓晨 赵库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肥料组合下立架露地栽培甜瓜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变化,揭示施肥对甜瓜的影响,试验采用Logistic生长函数模拟。结果表明,拟合效果均成"s"型曲线,立架甜瓜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快时刻在出苗后69~78 d,快速积累期为26~28 d,最大积累量平均为307.53 kg/d。氮、磷、钾养分吸收速率最快时刻分别在出苗后55~67、66~75、61~77 d,快速积累期分别为20~30、24~37、24~31 d,最大积累量分别为5.58、0.62、9.78 kg/d。当地化肥对甜瓜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的贡献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施肥对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强度影响较大。NPk...
关键词:
全立架露地栽培 甜瓜 干物质 养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群 杨雄 李敏 李国业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间物质生产积累特性之间的差异。【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的50个早熟晚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氮肥群体(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hm-2),得出各品种在这7个氮肥群体下出现的最高生产力及其对应施氮水平,将该最高生产力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根据各品种的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将50个供试材料分成4个生产力等级:低层水平(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9.00 t.hm-2)、中层水平(9.00 t.hm-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9.75 t.hm-2)、高层水平(9.75 t.hm-2≤氮肥群体最高生...
关键词:
水稻 生产力 氮肥 干物质积累 光合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嘉 朱金城 赵姣 郑志芳 王璞 廖树华
作物产量与干物质积累过程紧密相关,各种不同的栽培措施及环境条件会显著影响干物质积累过程进而影响产量。利用2007—2009年不同地区、年份和栽培管理措施的5组田间试验资料,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干物质积累过程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郑单958、中农大4号单株产量与其Logistic模型参数的关系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和0.993,标准误差分别为0.018和0.004。用独立验证试验对模型效果进行了t检验,郑单958和中农大4号的显著水平值分别为0.900和0.379,模型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差异均不显著,RMSE值分别为0.015和0.020。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干物质积累过程有关,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比拉力·艾力 孙婷 王冀川 张迪 张建芳 石元强
为构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滴灌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其分配模型,通过分析氮素调控的小区试验数据,采用统计模型技术建立基于相对生长度日(RDDT)的冬小麦群体和个体地上部相对干物质积累(RDMA)动态和基于分配指数的各器官物质分配动态的模拟模型,运用水分调控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滴灌冬小麦返青后干物质积累(DMA)呈典型的"S"型曲线变化趋势,增加水和氮供应量明显促进群体和个体干物质积累量,且灌水效应大于施氮效应,说明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极端干旱地区保证水分供应的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是促进小麦生长的关键。各处理DMA的变异系数群体为3.45%~5.19%,个体为2.03%~3.91%,表明群体效应大于个体效应。筛选并构建基于归一化的返青后以RDDT为变量的滴灌冬小麦群、个体RDMA预测模型(MMF):GRDMA_i=(0.001 2+1.003 2RDDT~(4.193 6))/(0.012 9+RDDT~(4.193 6))和SRDMA_i=(0.001 2+1.011 3RDDT~(4.691 1))/(0.018 9+RDDT~(4.691 1)),模拟准确度在0.988 4~1.027 4;以及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指数模型,模拟准确度为0.977 5~1.035 4,表明基于RDDT和分配指数的冬小麦群、个体干物质积累和分配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滴灌 冬小麦 干物质积累 分配指数 模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鸣 廖柏寒 秦普丰 娄敏 徐玲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讨模拟酸雨对白菜的生长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的质量浓度是影响白菜生长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因素;在生长中期,白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的量最多,然后开始下降,在收获时期达到最少.在相同质量浓度的氮肥条件下,模拟酸雨对白菜的生长、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pH4.5,pH5.6,pH3.5.根据相应的安全评价标准,在pH4.5条件下或在高质量浓度尿素条件下,收获期白菜中硝酸盐的含量达到二级标准.在pH4.5的酸雨条件下,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都接近或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在pH5.6模拟酸雨条件下,高质量浓度尿素增加白菜中亚硝酸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秋 张飞 张志鹏 朱凯 邹剑秋
分蘖是甜高粱重要的生物学性状,研究保留分蘖的利弊对甜高粱轻简栽培和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选取甜高粱辽甜1号、辽甜3号和辽甜11为试材,对去除分蘖(RT)与保留分蘖(KT)处理下甜高粱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物质分配和糖分积累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保留分蘖(KT)较去除分蘖(RT)处理会小幅度降低群体的株高;去除分蘖处理(RT)在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比保留分蘖处理(KT)分别降低1.70、1.78和1.65,去除分蘖处理较保留分蘖处理叶绿素有小幅度增加;保留分蘖(KT)较去除分蘖(RT)处理主茎光合速率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增加是造成光合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甜高粱 分蘖 光合 物质分配 糖分积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再强 罗卫红 陈发棣 顾俊杰 李向茂 丁琪峰 赵才标 陆亚凡
【目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是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外观品质形成的基础。本研究建立一个预测温室标准切花菊各器官干重和植株地上部分鲜重的模型,为温室标准切花菊外观品质的调控提供决策支持。【方法】根据光温对菊花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定植期和不同品种的试验,建立以生理辐热积(Physiological 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PTEP)为尺度的温室标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和分配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模型对温室标准切花菊的植株总干重、叶干重、茎干重、花干重和单株地上部分鲜重的模拟值...
关键词:
菊花 生理辐热积 干物质生产 干物质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