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
2023(122)
2022(134)
2021(122)
2020(122)
2019(249)
2018(256)
2017(347)
2016(323)
2015(366)
2014(327)
2013(403)
2012(356)
2011(375)
2010(333)
2009(303)
2008(357)
2007(293)
2006(230)
2005(223)
作者
(1818)
(1759)
(1749)
(1540)
(1073)
(859)
(714)
(657)
(641)
(590)
(576)
(576)
(541)
(535)
(527)
(520)
(506)
(501)
(486)
(485)
(471)
(467)
(461)
(455)
(439)
(438)
(401)
(400)
(381)
(378)
学科
(1335)
油菜(548)
(548)
(536)
(530)
(516)
油菜籽(512)
菜籽(512)
白菜(329)
产品(302)
市场(290)
农产(288)
农产品(288)
(285)
(281)
价格(280)
产品价格(279)
(278)
(267)
(264)
植物(262)
小麦(250)
(245)
(226)
(221)
经济(221)
虫害(221)
病虫(196)
病虫害(196)
(192)
机构
(5117)
学院(5110)
大学(4686)
农业(4388)
研究(3192)
业大(3013)
科学(2911)
农业大学(2803)
(2539)
(2460)
研究所(2313)
(1993)
科学院(1813)
(1679)
实验(1641)
实验室(1610)
重点(1541)
农业科学(1497)
(1320)
中心(1317)
中国(1253)
技术(1234)
作物(1101)
(998)
生物(962)
农学(896)
(869)
(862)
(861)
(855)
基金
项目(4363)
(3247)
国家(3222)
基金(2510)
科学(2497)
(2339)
科技(2128)
(2038)
(1966)
科学基金(1934)
计划(1877)
自然(1875)
自然科(1831)
自然科学(1829)
自然科学基金(1798)
农业(1685)
(1621)
专项(1428)
技术(1333)
基金项目(1320)
研究(1269)
资助(1163)
重点(1163)
(988)
(987)
创新(947)
产业(925)
科研(880)
(875)
(839)
期刊
(5293)
学报(4404)
农业(3762)
大学(2451)
学学(2451)
(2117)
科学(2087)
业大(1805)
农业大学(1645)
中国(1240)
中国农业(1059)
农学(926)
华北(926)
(886)
西南(831)
自然(827)
自然科(815)
自然科学(815)
农业科学(747)
(554)
经济(554)
(548)
农林(503)
(503)
华中(460)
中农(458)
林业(454)
科技(440)
科技大(426)
科技大学(426)
共检索到7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199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二系优质杂交种。春前苗期生长缓慢,春后随气温回升生长加快,初花期较迟,花期集中整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史敏   吴慧仪   罗建   刘雯  
首先对植物新品种价值的形成机制进行剖析,植物新品种价值形成路径包括实验室、中间试验、生产和销售4个环节,衍生出内在价值与外在经济价值,且内在价值对外在经济价值具有驱动作用。然后基于植物新品种价值构建了基于修正市场法的植物新品种价值评估模型。最后基于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的已有交易数据,以油菜新品种“宁杂127”为例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能够科学合理地支撑面向市场的新品种估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行寿  夏  
利用本地自选的高产、早熟非优质品系,与省外引进的双低品系进行常规杂交和多代定向选择,将田间的农艺性状选择与室内的品质测试选择相结合,育成产量高、品质优、熟期适中、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甘兰型双低油菜新品种川油18。该品种品质性状达到国家标准,芥酸含量0.6%,硫代葡萄糖甙含量15.66μmol/g,油酸60.47%,亚油酸24.04%。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社员  官春云  王国槐  李栒  刘忠松  
为适应优质油菜发展的需要,以湘油11号为母本,湘油10号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经多年选育,育成了高产高抗菌核病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5号.湖南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1878.9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5.7%,增产效果极显著.育成品种油中芥酸含量为0.52%,饼中硫苷含量为20.29μmol/g,种子含油量41%左右.该品种为目前推广的双低油菜品种中综合性状特别优良的品种之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光远  陈晓婷  余珠  付桂萍  张宗急  赵永国  
为了筛选鉴定适宜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新品种,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早熟组14份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并用GGE双标图方法探讨了这些品种在8个试验点的稳产性,同时还测定了代表性品种的越冬期生物学指标和光合参数,以期解释南方早熟油菜丰产性形成的气候和生理成因。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差异较大,其中S0013的平均产量居第一位(2 191.021 kg/hm~2),而282081的产量最低(1 328.512 kg/hm~2),仅为前者的60%。联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环境(E)的平方和占主导地位(82.27%),而来源于基因型(G)的平方和占比最小(4.93%);来源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G×E)虽然偏小(10.17%)但仍然达到极显著水平。利用AMMI模型可解释G×E互作平方和的92.63%。品种的丰产性主要受降雨量影响,而品种的稳定性主要与气温有关。14个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黔杂ZW9001>黔杂J9002> C868>05V11>黔杂J9001> WB203>川杂09NH014> S0013>云油杂2号>杂1613>08SH60>282081>荣华906>131(CK);其中,S0013、C868和WB203产量最高,而282081的产量最低。各试点鉴别力依次为:玉溪>保山>吉安>南昌(宜春)>桂林>长沙>安顺。阳光131在桂林试验点的越冬期单株鲜质量最高,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_2浓度(Ci)也较高并且与小区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表明较强的光合作用可促进丰产性的形成。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参试油菜品种和不同试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为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及试点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忠芬  王军  李德文  张太平  
黔黄油21号是甘蓝型油菜黄籽不育系2225A与高含油量双低恢复系ZW3115杂交、鉴选出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双低黄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在贵州省油菜区试中的平均产量为175.27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7.00%,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30.33kg/667m2。含油量为46.28%、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2.27%、芥酸含量为0.20%、硫甙含量为22.48μmol/g·饼。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北京科丰园艺育种场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繁育、经营各类蔬菜种子为主,集科研、繁育、经营为一体,新种子法实施后,被北京市批准为500万资质单位,可繁育、经营北京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场内现有农艺师及农艺师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13人,从事蔬菜品种的科研、生产、经营、服务工作,我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秋芳  段志红  周江霞  李宁辉  
本文系统阐述了我国油菜新品种的培育历程,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1987年以来油菜新品种在湖北省的审定与推广情况,根据1987—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新品种推广对湖北省油菜籽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油菜新品种推广在实现品种改善的同时,促进了油菜籽种植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间接提高了油菜种植户的生产效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意义,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油菜籽新品种培育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冰  闻凤英  王玉龙  宋连久  刘晓晖  张斌  
对影响青麻叶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体植株的基因型与小孢子胚胎发生密切相关;33℃,24h高温处理有助于小孢子转化成胚状体,每蕾成胚数比25℃恒温培养提高4 5倍;在培养基中加入外源激素和多种氨基酸可以提高胚状体的诱导效率,平均比对照增加59.64%;培养基的琼脂含量增加到12g/L能显著提高小孢子胚的成苗率,比含琼脂8g/L的高出40.5个百分点。通过对青麻叶大白菜小孢子胚的培养,获得二倍性的双单倍体植株,从中选出性状优良的纯系进行杂交组合的选配,培育出青麻叶大白菜的新品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喜林  曹寿椿  张蜀宁  张增翠  王建军  孙红霞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获得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以其为母本,苏州青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暑绿。其特点为:(1)优质:叶片与叶柄质量比为0.67,高于对照品种;维生素C含量211.4~219.0mg·kg-1,干物质6.18~6.64g·100g-1(鲜重),可溶性蛋白质0.39~0.41g·100g-1(鲜重),可溶性糖19.95~21.41g·100g-1(干重),均优于对照;粗纤维7.52~8.04g·100g-1(干重),低于对照。(2)抗病:对炭疽病、TuMV、霜霉病和黑斑病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5.98(HR)、17.20(R)、16.06(R)和13.9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明华  沈俊宝  白庆利  徐伟  
从1979年开始,用了约15年时间,采用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将黑龙江野鲤的耐低温、荷包红鲤耐高密度养殖和镜鲤生长快等优良性状综合到三杂交种中,建立了Ⅰ、Ⅱ两个选育系,再用它们与野鲤和镜鲤回交,从6个回交种中选出2个与Ⅰ、Ⅱ两个雌核发育系组合成合成系并系统选育到F7,育成了抗寒力达97.6%(H1IF6),生长速度比当地养殖鲤快近一倍的高寒鲤。研究中发现黑龙江野鲤的抗寒因子可以转移给杂种,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与野鲤回交可同时加强抗寒能力和提高生长速度,以及采用雌核发育技术与常规结合,可加速选育速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舜庆  
1960~1982年,经过育种材料的搜集、整理、亲本选择、遗传规律观察等工作,通过种内和种间的有性杂交,选出了高产型、观赏型、高产观赏兼用型、对锈病高抗型和免疫型的玫瑰。1989~1992年,选取5个不同类型,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两年对鲜花产量分析,均高于对照,最高较对照增产195.4%,出油率不低于对照,香气符合玫瑰香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