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3)
2023(10443)
2022(9227)
2021(8791)
2020(7346)
2019(16986)
2018(17207)
2017(32805)
2016(18268)
2015(20683)
2014(20915)
2013(20385)
2012(18585)
2011(16584)
2010(16325)
2009(14785)
2008(14149)
2007(12198)
2006(10488)
2005(9006)
作者
(53133)
(44003)
(43703)
(41577)
(27904)
(21077)
(19838)
(17522)
(16815)
(15646)
(15174)
(14698)
(14024)
(13849)
(13509)
(13478)
(13274)
(13117)
(12540)
(12423)
(11069)
(10787)
(10613)
(9999)
(9869)
(9837)
(9820)
(9563)
(8911)
(8843)
学科
(65991)
经济(65907)
管理(50814)
(46790)
(39438)
企业(39438)
方法(31299)
数学(26822)
数学方法(26503)
(18104)
中国(17397)
(17187)
(16662)
业经(14758)
地方(13965)
(13025)
理论(12967)
农业(11707)
(11633)
(11103)
贸易(11099)
技术(10804)
教育(10769)
(10745)
环境(10679)
(10550)
财务(10480)
财务管理(10460)
(10215)
银行(10168)
机构
大学(251661)
学院(250217)
管理(100373)
(91377)
经济(89128)
理学(87315)
理学院(86314)
管理学(84743)
管理学院(84300)
研究(84140)
中国(60484)
科学(55424)
(54554)
(44405)
(42906)
(41411)
业大(41196)
研究所(39520)
中心(37719)
(35976)
农业(35142)
北京(34302)
(33739)
财经(33448)
师范(33365)
(31022)
(30417)
(29419)
技术(28940)
师范大学(26939)
基金
项目(178592)
科学(138426)
研究(129731)
基金(127225)
(111840)
国家(110894)
科学基金(94134)
社会(77989)
社会科(73644)
社会科学(73623)
(71004)
基金项目(68322)
自然(62898)
自然科(61385)
自然科学(61367)
自然科学基金(60231)
(59982)
教育(59492)
编号(54033)
资助(52359)
成果(44031)
重点(39686)
(38350)
(37457)
课题(37408)
(37071)
创新(34474)
科研(34332)
项目编号(33425)
计划(33214)
期刊
(98695)
经济(98695)
研究(71247)
中国(47155)
学报(44865)
(40345)
科学(39097)
管理(35854)
大学(32851)
教育(31619)
学学(30850)
(30206)
农业(28394)
技术(21838)
(18322)
金融(18322)
业经(16913)
财经(15204)
图书(15147)
经济研究(15086)
(14004)
科技(13260)
理论(12965)
(12773)
问题(12700)
(12353)
业大(12209)
实践(12172)
(12172)
技术经济(11235)
共检索到356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学军  林良斌  熊兴华  
近20年,油菜小孢子培养已得到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完善的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现综述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培养操作流程、影响因素及其转化体系等,指出了油菜小孢子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刘静  石凤岩  马钰莹  杨旸  冯辉  章云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是快速创制连州菜心双单倍体纯系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建立高效的连州菜心小孢子培养体系,应用于优势杂交育种实践,以引进的3个广东省连州市地方菜心品种迟熟连州菜心(17AY007)、连州尺寸心(17AY008)和连州尖叶迟菜心(17AY009)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薹素内酯,BR及噻苯隆,TDZ)对小孢子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并对获得的连州菜心小孢子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不同基因型连州菜心的小孢子胚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BR或TDZ可显著提高连州菜心小孢子胚胎发生率和直接成苗率,其中,当BR浓度为0.04mg·L-1时,17AY007和17AY009的胚诱导率和直接成苗率均达到最高(2.38胚·蕾-1,72.82%;2.83胚·蕾-1,54.62%);当TDZ浓度为0.1mg·L-1和0.2mg·L-1时,17AY007的胚诱导率和直接成苗率分别达到最高(2.67胚·蕾-1,57.76%);TDZ浓度为0.3mg·L-1时,17AY009的胚诱导率和直接成苗率均达到最高(2.42胚·蕾-1,57.36%);3种连州菜心再生植株的双单倍体率均在56%以上,其中,17AY007双单倍体率最高,为64.29%。综上,创制了双单倍体植株42株,为连州菜心优势杂交育种奠定了材料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米哲  李云昌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陈玉峰  胡琼  
对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的油菜育种材料进行小孢子产胚率鉴定,并以11种不同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供体材料,在武汉田间,分别于初花期和盛花期分离培养小孢子,研究基因型、生态条件、开花时间对小孢子产胚率的影响及秋水仙碱处理的加倍效果,通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孢子再生苗的DNA含量鉴定其倍性,并种植验证。结果表明:相同基因型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及不同基因型间产胚率差异很大,西宁春播种植产胚率显著高于武汉秋播种植;大田条件下,初花期分离的小孢子产胚率显著高于盛花期。不同基因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苗的自然加倍率也有差异,变异幅度为8.62%~20.88%。用50 mg/L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可以显著增加二倍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春林  阮颖  官春云  周小云  王学军  
针对 RAPD反应体系中 Taq聚合酶、d NTP和引物这 3个影响较大的因素 ,设计了一组 3因素 3水平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 ,筛选出了油菜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反应体系中 3因素的最佳浓度配比 ,即 Taq 1.6 U ,d NTP 0 .2 mm ol/ L ,引物 0 .3μm ol/ L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英  唐兵  付文苑  杨静  陶莲  吴康云  
以3个优良的地方品种(杂合体)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胚诱导、植株再生、倍性分析和单倍体加倍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创制优良DH系应用于育种实践中。在小孢子培养中,选取花蕾是小孢子培养成功的关键,花瓣长/花药长为3/4,花药为黄绿色可作为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选取花蕾的形态指标;供试3个品种都获得胚状体,但品种间出胚差异较大,MR-1共45个胚/皿,MR-2共198个胚/皿,MR-3共4个胚/皿;子叶形胚接种于再生培养基上成株率达98%,获得128株再生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出105株双单倍体,自然加倍率为82%,在组培苗期用0.1%的秋水仙素浸泡单倍体植株茎尖1h,加倍率为75%。从DH群体中筛选出4个优良DH系,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鉴选出1个耐抽薹DH系,4月上旬开始抽薹开花,叶柄宽大肥厚,产量高,适合鲜食加工,可补充当地春淡市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凤群  刘后利  傅丽霞  瞿波  
研究了培养基中激素种类和浓度以及蔗糖浓度对甘蓝型油菜小胚状体增大和形态的影响。在NLN培养基中,分别附加2,4-D、IAA、6-BA、Zt和GA3对小胚状体的进一步增大作用不大,用不含激素的NLN培养基效果最好。蔗糖浓度对小胚状体生长和发育影响显著,挽救球形、心形和畸形小胚,用含13%蔗糖和NLN培养基效果最佳,挽救鱼雷形小胚,蔗糖浓度可降至2%~8%。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国红  梁明祥  周诗雨  郑青松  刘兆普  
以甘蓝型油菜‘南盐油1号’下胚轴和具柄子叶为材料,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探讨不同预培养和分化培养的交叉组合对油菜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2,4-D、6-BA和AgNO3组合对外植体的分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分化出的芽苗均能生根,并生长成为植株。下胚轴在预培养(MS+0.5 mg.L-12,4-D+1.0 mg.L-16-BA)和分化培养(MS+3.0 mg.L-16-BA+0.1 mg.L-1NAA+5.0 mg.L-1AgNO3)条件下的分化率最高,达到95.23%;具柄子叶在预培养(MS+0.5 mg.L-12,4-D+1.0 mg.L-16-BA)和分化培养(MS+4.5 m...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储玉凡   陈野   付文苑   姚培杰   张志琪   兰凯   余长春   万正杰  
为探究不同芥菜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建立适合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的最佳方案,对芥菜8个不同变种的34份自交系进行了小孢子培养,比较不同热激时间、活性炭浓度、小孢子密度对出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基因型对芥菜小孢子培养成功与否影响较大,34份材料中11份材料成功培养出胚状体;不同材料间出胚率差异较大,其中,大头菜出胚率最高,可达23.85胚/蕾;芥菜小孢子出胚最佳条件为:32℃热激1~2 d,培养基含活性炭3~5 g/L,小孢子密度为1.5×10~5~2.0×10~5个/mL。染色体加倍试验结果显示,1 g/L秋水仙素溶液浸泡茎尖1 h的处理加倍效率高,形成嵌合体少,可应用于芥菜染色体的加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保明  蒋武生  张晓伟  原玉香  耿建峰  曹刚强  韩永平  赵珍  廉玉利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油菜基因型中有10个基因型可以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达90.9%,表明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油菜基因型范围比较宽,但各基因型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很大,每花蕾产胚量为0.08~3.53个,TR4和TR9两个基因型每花蕾产胚可达3.23,3.53个。以TR4和TR9两个基因型为试材,进一步改进培养基和培养方法,采用NLN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和活性炭方法,可大大提高产胚率,产胚量分别达到7.11和10.05个/蕾;接种后,小孢子经33℃高温预处理可显著影响产胚量。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美丽  付颖  郑鹏婧  冯辉  
为解决黄心春结球白菜小孢子胚诱导难的问题,以引自韩国和日本的12个黄心春结球白菜杂交种为试材,对影响小孢子胚发生和发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小孢子胚发生能力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对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不同;发现了花蕾低温密封预处理具有促进小孢子成胚的作用;MS培养基中添加0.1mg.L-1的NAA具有促进小孢子植株生根的作用。在优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黄心春结球白菜的游离小孢子高效培养体系,获得了11个黄心春结球白菜杂交种的445株小孢子植株,鉴定出362株双单倍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俊生  董育红  张改生  李殿荣  王灏  田建华  
【目的】为从分子水平理解油菜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对近年来油菜遗传图谱构建以及主要数量性状的QTL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分子标记种类、数量、比例、作图群体和作图方法等是影响遗传图谱质量的关键因素;油菜上一些较高质量的遗传图谱为其数量性状的初步定位奠定了基础,但还需要不同研究者的相互协作,最终形成统一的高质量遗传图谱;概括并比较了近年来油菜主要品质性状、产量性状及其他性状QTL定位的最新结果,为加快油菜育种提供了分子遗传理论依据;阐明了油菜数量性状QTL定位的现状、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结论】构建统一的、高质量的油菜遗传图谱,以更好地定位油菜的重要数量性状等,加快实现重要性状的标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雷  刘瑶  丁一娟  王雨  万华方  梅家琴  钱伟  
菌核病是危害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结合已有文献与本研究室的研究结果,文章就核盘菌的致病过程和致病机理、油菜菌核病抗病资源筛选、抗病育种现状、抗性遗传规律、抗病QTL定位及抗性基因发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光尧  王国槐  罗峰  
综述了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的发展和辐射诱变的方法及变异机理,介绍了通过辐射诱变创造的油菜新种质,探讨了当今油菜辐射诱变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辐射诱变、组培和分子标记相结合的复合育种的思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常乐  夏宜平  孙晓杰  
石蒜属是我国重要的观赏植物资源,其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对于解决种球繁育及种质创新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对石蒜属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但目前尚未建立成熟高效的再生体系,石蒜属的遗传转化也鲜有研究报道。本研究综述了我国近年来有关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外植体选择与处理、培养基激素配比与培养条件,以及再生体系建立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概述了百合、水仙等鳞茎类花卉的转基因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的石蒜遗传转化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爱松  冯翠  高兵  宋立晓  严继勇  
以20份类型丰富的F1及亲本甘蓝为试材,探讨了不同甘蓝类型、F1及其亲本材料、供体植株的生长温度、供体植株的花期、高温热激时间、NLN培养基pH值等因素对甘蓝小孢子胚胎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建立高效、完善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叶球类型与小孢子的产胚率无明显相关性,但不同栽培季节及熟性的甘蓝品种间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春秋类型的早、中熟甘蓝要明显好于晚熟的越冬甘蓝;用产胚能力强与产胚能力弱的材料分别做亲本杂交,所得杂交种的出胚率介于两亲本之间,表明小孢子产胚能力是一种受基因调控的遗传性状;供体植株的生长温度对于结球甘蓝胚状体的产生并无显著影响;从胚胎发生频率及胚胎质量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