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8)
2023(1843)
2022(1643)
2021(1661)
2020(1430)
2019(3116)
2018(3228)
2017(5547)
2016(3469)
2015(4159)
2014(4266)
2013(4199)
2012(4270)
2011(3874)
2010(4077)
2009(4023)
2008(4242)
2007(4162)
2006(3712)
2005(3409)
作者
(13344)
(11388)
(10984)
(10621)
(7270)
(5610)
(5036)
(4400)
(4326)
(4281)
(3894)
(3793)
(3770)
(3753)
(3706)
(3646)
(3435)
(3433)
(3369)
(3263)
(3023)
(2962)
(2906)
(2699)
(2603)
(2553)
(2548)
(2524)
(2489)
(2436)
学科
(12581)
经济(12560)
管理(9975)
(8366)
(7594)
企业(7594)
方法(5299)
(5096)
数学(4024)
数学方法(3858)
中国(3513)
(3254)
(3171)
(3163)
理论(3158)
业经(2541)
教育(2366)
(2345)
(2334)
(2223)
(2209)
银行(2191)
(2180)
贸易(2176)
(2103)
(2071)
(2061)
教学(2059)
财务(2050)
财务管理(2039)
机构
大学(56716)
学院(55454)
研究(22228)
科学(17013)
管理(16545)
中国(16309)
(16265)
经济(15700)
(15548)
(13698)
理学(13549)
(13416)
理学院(13332)
管理学(12745)
管理学院(12665)
农业(12471)
研究所(12234)
业大(11914)
(10140)
中心(9865)
(9315)
北京(8677)
(8583)
技术(8277)
农业大学(8195)
(8014)
(7804)
(7736)
(7623)
师范(7569)
基金
项目(34131)
科学(24220)
基金(22521)
(21671)
国家(21464)
研究(20629)
科学基金(16524)
(14344)
自然(12328)
自然科(12057)
自然科学(12050)
(12008)
自然科学基金(11798)
基金项目(11407)
社会(10655)
资助(10591)
社会科(9915)
社会科学(9912)
教育(9860)
科技(8427)
重点(8154)
计划(8133)
编号(8043)
成果(7825)
科研(6751)
(6744)
(6596)
课题(6543)
(6438)
专项(6191)
期刊
(22288)
经济(22288)
学报(16504)
研究(16279)
(14598)
中国(14049)
科学(12453)
大学(11534)
学学(10911)
农业(9742)
教育(7955)
(7486)
管理(7225)
(5206)
业大(5146)
技术(4975)
(4562)
(4546)
金融(4546)
农业大学(4288)
林业(3820)
图书(3637)
统计(3574)
财经(3546)
科技(3316)
(3095)
经济研究(3003)
业经(2908)
(2903)
自然(2823)
共检索到92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金玲  杨志坚  陈世品  刘玉宝  陈辉  
为探讨油茶芽苗砧嫁接口和对照实生苗愈伤口的发育差异,在处理后的2-55 d对嫁接口和愈伤口间隔取样,检测苯丙烷代谢若干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嫁接口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极显著低于愈伤口;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嫁接后的第14-35天极显著高于愈伤口;苗木重量、纤维素含量、绿原酸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愈伤口无显著差异;各生理指标变化的拐点数量和所处时间与愈伤口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嫁接口的PPO活性与苗木重量,绿原酸含量与纤维素含量,绿原酸含量与苗木重量之间的相关性与愈伤口相当;绿原酸含量与PPO活性,绿原酸含量与POD活性,纤维素含量与苗木重量之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愈伤口;而P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陈隆升  彭邵锋  马力  杨小胡  
【目的】探讨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砧穗相关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油茶芽苗砧嫁接亲和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茶优良品种‘XL1’芽苗砧嫁接苗为材料,研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0~80d)砧木与接穗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砧木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趋势,为嫁接体接口愈合提供能量,接穗可溶性蛋白含量在31.94~40.39mg/g,变化幅度不大;在输导组织分化前,接穗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砧木可溶性糖含量保持平稳,且始终低于接穗;在形成贯通接穗和砧木的维管束桥时,砧木的POD活性较高,接穗的POD活性始终很低,维持在0.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冯金玲  杨志坚  陈辉  
为了探讨油茶芽苗砧嫁接体愈合过程中嫁接口和接穗是否发生基因变化,利用AFLP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油茶芽苗砧嫁接口,油茶芽苗砧愈伤口以及接穗母树、砧木和接穗萌发芽的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芽苗砧嫁接口发育过程中,条带数变化相对比较大,特别是在嫁接移栽后的第4、16、24、35天,愈伤口条带数的变化是在移栽后第0天至第18天间;接穗母树、接穗萌发芽和砧木存在13条特异带,10条在接穗萌发芽DNA中存在,其中5条为接穗萌发芽特有条带,5条在砧木茎中存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袁婷婷  钟秋平  丁少净  晏巢  袁雅琪  金苏蓉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制作石蜡切片以及光学显微观察系统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及嫁接苗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GGR6、IBA、芸苔素内酯能够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的分化形成、砧木和穗条愈伤组织的连接与延伸,进而加快嫁接苗的愈合过程,各处理愈伤比例均值较对照的增幅为28.01%,且比对照至少提前15 d完成愈合;GGR6、IBA、芸苔素内酯的不同浓度及不同施用方法浸基质、蘸根、喷叶对愈伤比例的形成以及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促进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的最佳处理方式为:0.03 g·L-1GGR6、0.2 g·L-1IBA及0.14~0.28 m L·L-1芸苔素内酯混合液500 m ...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金玲  杨志坚  陈辉  陈世品  刘玉宝  
通过对油茶芽苗砧嫁接体发育过程中的死亡率、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导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研究嫁接体的亲和性生理.结果表明,嫁接体与对照实生苗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很大.嫁接体的死亡率在嫁接后16 d达到最高;CAT活性峰值出现在嫁接后20 d,是对照的339%;POD活性在嫁接后18d达到最高,是对照的187%;SOD活性在嫁接后26 d达到最高,是对照的136%;可溶性糖含量在嫁接后24 d达到最高,是对照的118%;相对电导率在嫁接后6和24 d出现2个高峰,分别是对照的107%和121%.可见,嫁接后的前26 d是嫁接体发育的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湘南  王瑞  陈隆升  唐炜  彭映赫  彭邵锋  张震  陈永忠  
以4个油茶新品种为材料,开展了芽苗砧嫁接砧穗组合的亲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以‘朝霞’为接穗的4个组合中,砧木为‘晚霞’时,砧穗亲和性最高,嫁接成活率、抽梢率、苗高、地径及新梢长均达到最大值;以‘晚霞’为砧木的4个组合中,接穗为‘秋霞’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6.95%,接穗为‘朝霞’时,苗高、地径和新梢长仍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6.79 cm、3.51 mm和9.27 cm;以‘晚霞’为砧木时,砧穗亲和性最好,适合做砧木品种,‘秋霞’+‘晚霞’的组合嫁接成活率最高,‘朝霞’+‘晚霞’的组合苗木生长最旺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陈隆升  王湘南  彭邵锋  马力  杨小胡  
为继续优化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以‘湘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5种不同的基质类型、2种不同规格的容器杯、2种嫁接部位、2种接穗类型、砧木所保留根系的长度以及接穗叶片的保留程度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成活率与苗木长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以黄心土∶泥炭土∶河沙=2∶1∶1最适宜;容器杯规格以10 cm×12 cm最适宜;嫁接位置以胚芽最适宜;接穗类型以腋芽最适宜;叶片保留程度以留叶1/2最适宜。初步建立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体系,为提高芽苗砧嫁接成活率及新梢长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菊  董胜君  刘明国  吴月亮  安国杰  刘立新  王海青  
为探讨山杏良种芽接成活机理,丰富快繁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选育的"山杏1号"良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取芽部位的对比试验以及对芽接愈合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试验采用"T"字形芽接法,以枝条上部、中部及下部共3种不同取芽部位进行对比试验,嫁接高度10cm,芽片长度2cm,每处理嫁接200株,共设3次重复。嫁接第1,3,5,7,9天于13:30分进行采样,测定嫁接体愈合部位POD、CAT、PPO活性变化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粗淀粉含量,同时进行成活率调查。结果表明:上部取芽嫁接成活率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碧娟  苏丽芳  陈世品  陈辉  林文俊  何艺凡  
以100、200、300 mg·L-1的KT溶液浸泡油茶芽苗砧接穗,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研究KT处理后的油茶芽苗砧接穗对其嵌合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经KT处理后的嵌合体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100和200 mg·L-1浓度的KT溶液处理效果较好.嵌合体成活率与PPO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接穗经低浓度KT浸泡后再进行嫁接,有利于嵌合体的愈合及成活率的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华  董凤祥  曹炎生  徐迎春  
2004年在北京门头沟区科技开发实验基地研究了核桃子苗嫁接技术和核桃子苗砧嫁接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2 000 mg.L-1GA3浸泡种子、摘心处理能显著提高砧木茎粗度;愈合环境温度控制在26℃,锯末含水量控制在410 g.kg-1,箱上打孔,嫁接成活率可达80%以上;子苗展真叶1-10片时,IAA、GA3、ZR含量与IAA/ABA值相对较高;砧穗愈合过程中,砧木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与IAA/ABA值先降后升再降,PPO活性呈相反趋势,IAA、GA3、ZR含量先降后升,ABA含量一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瑞丹  俞玖  
用芽苗砧嫁接是梅花繁殖的一种新技术.1998年3~4月首次实验成功.通过初步实验,作者认为此种繁殖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红  王月  聂洪光  张恩平  谭福雷  詹林玉  
为了明确嫁接处理后茄子嫁接苗和自根创伤苗在愈合过程中的发育差异,确定茄子嫁接愈合的关键时期,在嫁接处理后2~14d对嫁接口和创伤口间隔取样,测量茄子嫁接愈合过程生长量的变化,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嫁接愈合过程中,与对照自根苗创伤口相比,嫁接苗嫁接口PAL活性和POd活性变化幅度较大;总体上嫁接口与创伤口的PPO活性变化波动不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Ad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在嫁接口和创伤口的愈合过程中均表现增加趋势,但创伤口增加趋势更明显;嫁接口PPO,POd酶活性均在嫁接后第12天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进  赵兰  刘娟  段永康  王淑媛  王振丽  盖甜甜  任志华  郭晓敏  胡冬南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油茶半同胞子代实生苗的耐低磷能力,筛选耐低磷性强的砧木以及可用来鉴定油茶耐低磷性的关键指标,为油茶良种繁育以及耐低磷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12个品种油茶的半同胞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进行盆苗试验,设定正常磷1 mmol·L-1 KH2PO4、低磷0 mmol·L-1 KH2PO4 2个浓度,测定生物量、叶形态、根系形态、全磷等14个指标,以耐低磷系数为衡量油茶耐低磷的依据,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判别耐低磷关键指标。[结果]低磷胁迫减少了大部分油茶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物量积累,增加了根冠比和总磷利用效率。主成分分析将14个指标转化为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90.398%。依据综合评价值(D),12个品种油茶半同胞子代聚类为3种类型,其中,GF20、CL3、84-3为相对不耐低磷类型;W1、CL53、GX48为中间型;G8、CL4、W2、CL40、CL18、83-4为相对耐低磷类型。PA(总磷积累量)、SPC(地上全磷)、TRA(总根表面积)、LW(叶宽)、RPC(根全磷)指标的回归模型为:D=-0.960+0.666PA+0.341SPC+0.379TRA+0.460LW+0.197RPC。[结论]低磷胁迫或许会抑制油茶的生长,但普遍增加根冠比和总磷利用效率。长林18、长林40、赣8、长林4、赣无2、赣石83-4相对耐低磷。总磷积累量、地上全磷、总根表面积、叶宽、根全磷可作为油茶耐低磷性的判断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玉惠  叶建仁  魏初奖  
1.5年生马尾松植株接种松材线虫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活性高峰通常出现在症状表现前夕,并在植株发病后下降。叶内PAL和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晚于茎,与叶部病害发展一致。茎中酚类物质的含量随着线虫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发病时达到高峰。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PAL、POD、PPO3种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松材线虫的侵染明显影响寄主植物的苯丙烷类代谢,由此可知,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松材线虫诱导感病寄主苯丙烷类代谢的异常变化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存斐  毕阳  王云飞  任亚琳  杨志敏  王毅  
【目的】探讨采后水杨酸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和苯丙烷代谢的增强作用。【方法】以‘玉金香’厚皮甜瓜为试材,用4 mmol.L-1水杨酸采后常温浸泡10 min,测定处理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roseum)损伤接种果实病斑直径和自然发病率的抑制,以及对果实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水杨酸处理不仅明显降低了果实损伤接种T.roseum的病斑直径,而且还显著减轻了常温贮藏期间果实的自然发病率。水杨酸处理明显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和肉桂酸羟化酶(C4H)的活性,处理后6 d,其C4H和4CL活性分别比对照高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