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75)
2023(2686)
2022(2209)
2021(1907)
2020(1582)
2019(3562)
2018(3320)
2017(5597)
2016(3295)
2015(3493)
2014(3368)
2013(3441)
2012(3178)
2011(2828)
2010(2758)
2009(2466)
2008(2347)
2007(2118)
2006(1803)
2005(1529)
作者
(11358)
(9558)
(9477)
(9083)
(5981)
(4668)
(4256)
(3829)
(3670)
(3388)
(3321)
(3220)
(3145)
(3137)
(3121)
(2984)
(2979)
(2824)
(2815)
(2754)
(2543)
(2352)
(2333)
(2295)
(2197)
(2110)
(2046)
(2045)
(2013)
(1977)
学科
(12130)
经济(12119)
管理(7430)
(6402)
方法(5483)
数学(5005)
数学方法(4942)
(4876)
企业(4876)
(3583)
中国(3560)
地方(3518)
(3487)
业经(2795)
(2540)
农业(2464)
环境(2356)
(2006)
(1927)
贸易(1924)
(1879)
(1845)
(1790)
资源(1682)
(1649)
地方经济(1648)
(1648)
金融(1648)
技术(1492)
生态(1470)
机构
大学(45658)
学院(45493)
研究(19224)
(16569)
经济(16181)
管理(15175)
科学(14527)
理学(13203)
中国(13094)
理学院(12974)
(12924)
管理学(12534)
管理学院(12467)
(10799)
农业(10459)
研究所(10196)
业大(10004)
(9869)
中心(8421)
(7647)
(7207)
(7144)
(7126)
(6845)
农业大学(6715)
科学院(6601)
(6584)
师范(6495)
实验(6371)
北京(6118)
基金
项目(35842)
科学(27870)
基金(26293)
(25400)
国家(25267)
研究(21353)
科学基金(20726)
自然(15350)
自然科(15009)
自然科学(14998)
自然科学基金(14704)
(14600)
基金项目(14295)
社会(13271)
(12740)
社会科(12695)
社会科学(12692)
资助(10449)
教育(9549)
重点(9039)
计划(8686)
科技(8132)
(8001)
科研(7396)
(7339)
(7304)
编号(7037)
创新(7005)
专项(6589)
(6193)
期刊
(17317)
经济(17317)
学报(12169)
研究(11777)
(11394)
科学(10118)
中国(9843)
大学(8190)
农业(8108)
学学(7993)
(5266)
管理(5219)
(4989)
资源(3832)
教育(3770)
业大(3570)
林业(3440)
技术(3376)
(2966)
科技(2910)
统计(2897)
(2880)
金融(2880)
农业大学(2869)
(2728)
经济研究(2721)
中国农业(2580)
自然(2567)
决策(2424)
业经(2377)
共检索到67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俊萍  喻苏琴  游璐  连鲁楠  王翰琨  曾进  程离  秦健  刘小平  胡冬南  
[目的]为了解不同施钾水平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细根时空分布动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动态监测技术,以2011年种植的油茶林为试材,在等养分条件下,2015年设置不施钾K0(N_(92)P_(48)K_0)、低钾K1(N_(92)P_(48)K_(135))、高钾K2(N_(92)P_(48)K_(270)) 3个处理,2016年6月起对林地0~40 cm土壤剖面的油茶细根的时空分布动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K1、K2处理增大了油茶细根根尖数、平均直径、总根长以及总表面积,并且施钾有利于油茶根长密度及净生长速率的增大。不施钾处理(K0)下的油茶细根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低钾(K1)处理极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细根的根尖数、根表面积及根长密度,而高钾(K2)处理对上层土的细根无显著促进作用。K0处理的总根长、总根尖数、总表面积以及根长密度在2016年秋季出现下降趋势,而K1、K2处理明显减缓了其秋季细根形态指标降低的趋势;油茶的平均直径在整个生育期内变化幅度较大,各处理都在2017年3月出现峰值,K0、K1、K2三个处理下的平均直径峰值分别为0.631、0.750、0.788 mm;总根长、总根尖数、总表面积以及根长密度都在2017年5月出现峰值;K1处理下的净生长速率在2017年3月—2017年5月达到峰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结论]油茶细根的季节生长节律为春季较高的单峰型,细根直径范围为0.5~0.8 mm;合理适量施钾肥有助于油茶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根系活力,增大细根的吸收面积;施钾肥能够促进光合产物向根系分配,有助于实现养分的高效循环利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俊萍  左继林  秦健  闫梦  程离  王翰琨  王振丽  胡冬南  
为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细根时空分布动态的影响,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动态监测技术,以‘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材,设置了黑地膜、油茶壳、花生秆+稻草、生态膜以及对照(无覆盖)5种处理,对林地0~40 cm土壤剖面的油茶细根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结果表明:3月和6—7月为油茶细根的生长高峰期,油茶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在黑地膜处理下于3月出现最大值,而在花生秆+稻草处理下于7月出现最大值。花生秆+稻草处理增加了总根尖数、总根长以及根总表面积在10~20 cm土层和20~30 cm土层的比例,生态膜处理增大了细根现存量分布在0~10 cm土层比例。花生秆+稻草处理显著增大油茶细根现存量的作用均体现在每个土层中,生态膜处理对0~10 cm土层的细根现存量促进作用相对其它土层较大,而黑地膜处理对10~40 cm土层的细根现存量有较大的促进作用。0~10 cm土层中的油茶细根直径经4种覆盖处理下都较对照处理有所减小。3月和6—7月是油茶细根生长旺期,花生秆+稻草处理对油茶细根现存量的促进作用最佳,黑地膜次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延国  董芳宇  吕爽  王键铭  井家林  李景文  
以额济纳胡杨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用Minirhizotron方法对胡杨细根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0~20 cm土层中胡杨细根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最大,且与其他各层存在显著差异(P<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谢明明  郭素娟  宋影  张丽  孙慧娟  
为探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细根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以河北省迁西县北京林业大学经济林(板栗)育种与栽培实践基地6年生板栗树为研究对象,生长季内(4-10月),采用连续根钻法(内径为8 cm),分别在距树干50 cm和100 cm设取样点,各个样点处垂直方向分3层(020,2040和4060 cm)钻取土芯。研究了板栗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的月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生长过程中板栗细根季节变化差异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俊萍  左继林  秦健  闫梦  程离  王翰琨  周增亮  胡冬南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细根生长、死亡的影响,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根管动态监测技术,以"长林4号"油茶林为试材,设置了黑地膜、油茶壳、花生秆+稻草、生态膜以及对照(无覆盖)5种处理,对林地0~40 cm土壤剖面的油茶细根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花生秆+稻草处理和黑地膜处理显著增大了油茶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其中以花生秆+稻草处理最优;但对活细根平均直径的促进作用却以黑地膜最为显著。4种覆盖处理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均大于对照;与对照处理相比,4种覆盖处理都有助于减小死细根的直径,且差异显著。油茶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在3月和6—7月出现峰值;而死细根的总根长、总根尖数以及总表面积在春季变化较平缓,而后缓慢上升。油茶细根的净生长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5—6月出现峰值。花生秆+稻草处理和黑地膜处理显著提高了油茶细根的年净(根长)生产力,其中花生秆+稻草处理作用最为明显。[结论]夏季为油茶细根生长和死亡的高峰期,花生秆+稻草处理对促进油茶活细根根量和年净(根长)生产力的作用最显著,黑地膜处理对促进油茶活细根直径的增大效果最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犇  金光泽  
以择伐40年后的阔叶红松林过伐林(以下简称为择伐林)和未砍伐的典型阔叶红松林(以下为原始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择伐对细根生物量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原始林和择伐林死细根生物量、活细根生物量和总细根年平均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总细根生物量以及活细根在6月以及9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死细根在5月、7月以及8月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方  何柏  
油茶立地分类即是在其栽培分布区各类生境对油茶适生程度的分类 ,是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油茶生产 ,进行宏观调控的科学依据。立地类型划分是油茶宜林地选择的技术方法。本项研究是在 1981年开始 ,历时 2 0a的相关研究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证明油茶栽培分布主要在北纬 2 3°30′~ 31°0 0′ ,东经 10 4°30′~ 12 1°2 5′。属中亚热带东段湿润季风区 ,包括湖南等 11省 (区、市 )的全部或部分。在分布区内共划分出 32个立地区 ,今后我国发展油茶应限制在立地区内。并根据地貌、坡度、土层厚度进一步划分出 36个不同的立地类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汪雁楠  赖国桢  黄建建  刘丽婷  余良森  温强  龚春  
【目的】预测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潜在分布范围,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浙江红花油茶保护利用及引种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浙江红花油茶在中国区域内55个分布点的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当前及未来3种RCPs气候变化情景下浙江红花油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影响浙江红花油菜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冷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土壤类型,其中最冷季度降水量贡献率最高,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土壤类型次之。当代潜在适生区集中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其中,核心分布区主要位于江西、福建和浙江。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总体适生区范围较当前有不同程度地扩展,总体呈现由华东向西南方向显著扩张的趋势。【结论】浙江红花油茶潜在适生区主要受降水、气温和土壤影响,受海拔影响较小,在中国南方地区有较广泛的适生性,具有引种栽培推广潜力。图2表2参4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曰林  李广德  席本野  戴腾飞  贾黎明  
【目的】三倍体毛白杨作为华北平原重要的速生丰产树种之一,是我国木材战略储备的重要资源。滴灌水氮耦合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林培育,掌握该栽培技术下毛白杨幼林细根生长、分布及形态特征,明确影响细根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对精准水氮耦合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砂壤土立地条件下2年生毛白杨为研究对象,设置由-20 kPa(W20)、-33 kPa(W33)、-45 kPa(W45)3个灌溉水平和0(N0)、80 kg/(hm~2·a)(N80)、150 kg/(hm~2·a)(N150)、220kg/(hm~2·a)(N220)4个施氮水平组成的12个水氮耦合处理,并设置无灌溉施肥的对照处理,监测特定水氮耦合处理下(W20N220、W20N80、W20N0、W45N220、W45N0)幼林细根生长、分布及形态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对应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及土壤含水率与细根生长的关系。【结果】(1)滴灌水氮耦合及土层深度对细根生长及形态指标有显著影响(P 硝态氮>铵态氮。【结论】W20滴灌施肥处理能显著促进表土层细根生长,不同施氮量对细根性状无明显影响;三倍体毛白杨优先改变细根生物量在不同土层的分配及部分形态特征,而非改变细根总生物量以适应水氮资源的异质性;滴灌水氮耦合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应采取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方式对0~30 cm细根集中分布土层及时补充水氮资源,提高资源的吸收利用效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运煜   游璐   胡冬南   程离   苏文娟   程钦华   刘娟   左静   郭圣茂  
【目的】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油茶缺钾胁迫下的养分响应差异,为油茶钾素养分管理及耐低钾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前主栽的赣无1(G1)、赣石83-4(G83-4)、赣无11(G11)2年生油茶苗作为试验材料,设置缺钾(K0)及施钾(K1、K2)3个钾水平处理,探究生长过程中叶片养分含量变化及收获期各器官养分含量、生物量差异。【结果】缺钾胁迫明显影响各品种叶片对钾养分的积累,G1叶片7月氮含量显著高于施钾处理18.13%以上,而8月磷含量和9月钠含量下降,G83-4和G11叶片氮、磷、钠含量对缺钾响应则不明显。缺钾使收获期G83-4根氮含量显著低于施钾处理33.48%以上,各组织品种间氮积累量差异显著;G1根磷含量、积累量高于施钾处理,且分别是K2处理2.17、2.12倍,G83-4叶磷含量较K2提升78.73%;各品种钾含量、积累量降低,品种间钠含量、积累量差异增大。缺钾胁迫使G83-4的氮养分利用率显著提高,且较K2处理显著提升78.73%,G11叶磷分配量高于另外两个品种,G1的磷养分利用率降低,且显著低于K2处理34.16%;G1、G83-4钾养分分配规律相似,各品种钾养分利用率显著提高。缺钾胁迫对钠元素的吸收与分配受影响最大,而对G83-4钠养分利用率影响不明显。缺钾使G1、G83-4茎、叶组织生物量减少,而G11更高,但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缺钾胁迫使2年生油茶钾养分利用率提高,并使钠代替部分钾营养功能;树体的氮、磷含量、积累量以及各组织生物量对缺钾胁迫的响应因品种存在差异,G11低钾条件下能积累更多养分和生物量,更耐低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丛飞  罗汉东  胡冬南  徐晓凤  王书丽  张令  郭晓敏  牛德奎  李碧霞  
探究不同磷水平施肥对油茶林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施磷水平为油茶植株营养生长和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设定了每年每株植株氮最佳用量69 g和钾最佳用量99.57 g,并设置了单株年施入磷肥量:0、300、600、900、1 200 g共5个梯度,研究不同磷水平下油茶林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对于土壤养分而言,有效磷含量呈上升趋势,在P4磷水平呈最大值;有机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P3磷水平时达到最大值;而碱解氮及速效钾呈下降趋势;对于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玲   丁礼婷  
文章首先通过梳理区域科技创新的内涵,从投入、产出、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20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度各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最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法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全国及四大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发展的时空演化及分布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各省份的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梯度下降分布,且空间聚集性明显,同时,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各省份之间的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差距逐渐扩大,呈现分化趋势,东北地区虽然未出现分化现象,但发展严重滞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帅  钟秋平  葛晓宁  曹林青  郭红艳  袁雅琪  袁婷婷  晏巢  
[目的]研究施肥配比对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掌握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油茶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8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L_9(3~4)进行施肥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在试验水平范围内,适量加施氮、钾肥有利于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N_(222.22)P_(81.83)K_(240.24)。在油茶花芽生理分化期,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花芽内源激素ABA含量;施氮、磷肥可提高花芽内源激素ZR和IAA含量,而ABA含量与花芽分化率呈中等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ZR、IAA和GA_3与花芽分化率相关性不显著。在油茶花芽形态分化期,施氮、钾肥能提高花芽内源激素ZR、IAA和GA_3含量,降低花芽内源激素ABA含量。[结论]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可能通过影响油茶花芽分化相关内源激素的含量水平,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芽分化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雨轩  李晓跃  张林平  林宇岚  吴斐  张扬  胡冬南  
【目的】探究油茶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 AM)真菌群落对不同季节、土层和品种的响应,为油茶菌根生物技术的研发和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的油茶为研究对象,采集3个季节2个土层5个品种的油茶根际土,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油茶根际AM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结果】在集约化经营模式下,油茶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对油茶的侵染率受季节和油茶品种的影响。油茶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4目8科9属AM真菌,相对丰度最高的为球囊霉属Glomus(58.50%),其次是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19.43%)和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3.28%)。秋季油茶根际AM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且春季最低;0~20 cm土层油茶根际AM真菌丰富度高于20~40 cm土层,而其多样性低于20~40 cm土层。品种对油茶根际AM真菌的丰富度没有显著影响,对AM真菌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有显著影响。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季节对AM真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影响,土层和品种显著影响AM真菌群落结构。除HS和GW1、GW1和GW2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2个品种之间油茶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RDA分析表明,NH_4~+与优势属Glomus、Paraglomus丰度呈正相关,NH_4~+和pH值是影响油茶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结论】季节、土层和品种对AM真菌α多样性有显著影响,不同季节AM真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差异,油茶品种和土层深度显著影响油茶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NH_4~+和pH值是主要影响因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叶立鹏  周运超  周玮  罗振东  黄琨  
对12年生马尾松林进行施肥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单位体积土壤中的细根生物量、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及根尖数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响应,从而实现人为调控根系的生长发育。结果表明:施用N肥时,除总根长随施肥量的增加生长量降低外,其他指标的生长量都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P肥对所有指标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并且促进作用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K肥时,细根生物量、表面积及根尖数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总根长却随之增加而增加,根体积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NPK以不同的方式混合施用时,对细根的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N1P2K1效果最好。此外,施肥还能改变细根的生长时间,使其生长峰值推迟出现,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