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3)
2023(4140)
2022(3529)
2021(3308)
2020(2757)
2019(6287)
2018(6435)
2017(11624)
2016(7086)
2015(8239)
2014(8530)
2013(7903)
2012(7400)
2011(6620)
2010(6836)
2009(6089)
2008(5733)
2007(5386)
2006(4758)
2005(4266)
作者
(21980)
(18579)
(18210)
(17640)
(11850)
(8829)
(8322)
(7240)
(7163)
(6802)
(6410)
(6328)
(6301)
(6184)
(6160)
(5688)
(5583)
(5515)
(5484)
(5282)
(5053)
(4902)
(4693)
(4328)
(4287)
(4245)
(4195)
(4099)
(4049)
(3949)
学科
(23122)
经济(23091)
管理(14542)
(12750)
方法(8862)
(8606)
企业(8606)
中国(7968)
(7873)
数学(7852)
数学方法(7761)
(7631)
理论(6925)
地方(6471)
教育(6296)
(6285)
(5973)
教学(5802)
(5793)
农业(5208)
(4607)
银行(4566)
(4495)
金融(4488)
(4413)
(4322)
地方经济(4226)
税收(4189)
(4169)
业经(4071)
机构
学院(93938)
大学(91550)
研究(38329)
(32928)
经济(32014)
管理(27534)
中国(26787)
科学(25880)
(24773)
理学(22665)
理学院(22362)
管理学(21729)
(21726)
管理学院(21579)
(20518)
研究所(19907)
农业(19726)
业大(17970)
(17191)
(16557)
中心(16423)
技术(15965)
(15130)
(14596)
(13205)
(12945)
师范(12913)
北京(12796)
农业大学(12285)
财经(12196)
基金
项目(62585)
科学(45673)
研究(44755)
基金(40224)
(37661)
国家(37341)
科学基金(28902)
(27840)
社会(24441)
社会科(22903)
社会科学(22900)
(22874)
教育(22630)
基金项目(20625)
编号(19029)
自然(18840)
自然科(18375)
自然科学(18360)
自然科学基金(17990)
资助(17450)
成果(16484)
课题(15714)
重点(15397)
(14173)
计划(13276)
(13035)
科技(13034)
(12892)
(12630)
(12522)
期刊
(39259)
经济(39259)
研究(28987)
中国(27028)
学报(23116)
(22948)
教育(20418)
科学(17106)
大学(16186)
农业(15546)
学学(15336)
(13699)
管理(10912)
技术(10228)
(8359)
(7576)
金融(7576)
职业(7403)
业大(6776)
经济研究(6603)
业经(6452)
财经(6307)
(6083)
农业大学(5753)
(5565)
问题(5195)
林业(5027)
技术教育(4766)
职业技术(4766)
职业技术教育(4766)
共检索到153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陈隆升  马力  罗健  杨小胡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湘林1号"的茎段为外植体培养的无菌苗为材料,开展了无菌苗增殖培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及外源激素均对油茶无菌苗增殖培养产生重要作用,以WPM为基本培养基,激素组合为6-BA5.0 mg/L+NAA0.01 mg/L+生物素1.0 mg/L时,增殖系数达最高值3.90;以MS为基本培养基,激素组合为6-BA1.0 mg/L+NAA0.01 mg/L+生物素0.5 mg/L时,新梢生长量达2.01 c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施琼  胡峰  黄烈健  詹妮  
以马大杂种相思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最佳的增殖培养基,调整增殖时间,探讨芽体长度、继代次数对增殖的影响,增殖培养对生根的影响,建立马大杂种相思腋芽高效组培增殖体系。结果表明:将健壮的初代培养无菌芽剪成含1个腋芽的茎段,接入最佳增殖培养基(改良MS+6-BA1.5 mg·L-1+NAA0.1 mg·L-1+Ac0.04g·L-1,添加蔗糖3%和琼脂7 g·L-1)中连续培养7代,7次继代的平均增殖倍数为2.52,增殖时间为35天,单株平均繁殖系数为14.99,且7次继代增殖倍数变化小、增殖芽质量好。将增殖芽的茎段(含2~3个腋芽)接入1/2MS+IBA1.0 mg·L-1+NAA0.5 m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裕  程智慧  李娟  周文安  王新华  
 以"二细一粗"银条茎尖、叶片、茎段组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其不定芽诱导与增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条叶片组织未能再生;茎尖、茎段组织直接诱导较大不定芽的再生率较低,平均每个外植体最多可诱导不定芽5~7个。而通过茎段先诱导出不定芽芽团,再进行芽的伸长这一途径,每个外植体诱导的不定芽数平均可提高到14.3个,且芽团经5次继代后,增殖再生能力无衰退表现,且再生植株生产潜力非常巨大,是一条较优的再生途径。茎段不定芽芽团诱导培养基以添加6-BA5.0mg/L的MS培养基效果较好;增殖培养基以MS+6-BA4.5mg/L+GA31.0mg/L效果较好;不定芽伸长培养基以MS+6-BA1.5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春莲  陈耀锋  亢福仁  郭东伟  宋运贤  任惠丽  付建熙  高蓝  
 对库拉索芦荟试管苗增殖技术体系改良及壮苗定植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KT1.0mg/L+6-BA1.0mg/L+NAA0.5mg/L培养基中,用食糖代替蔗糖、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库拉索试管苗芽增殖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附加1.0mg/LNAA的1/2MB培养基是库拉索芦荟试管苗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供试的3种移植介质中,库拉索芦荟试管苗的定植成活率均达到83%以上,沙土介质定植成活率最高,达到91.3%。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英姿  王平  王晓明  王丽萍  
为了筛选蚬壳花椒组培苗增殖的最优培养方案,对影响组培苗增殖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1.0mg/L6-BA,0.05~0.1mg/LNAA和使用添加物D对增殖影响显著,但不同浓度差异不显著.对各单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MS+0.5mg/L6-BA+0.05mg/LNAA+添加物D1.0mg/L为蚬壳花椒增殖的最适培养基,增殖系数可达到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尚瑀琪  杨模华  段润梅  徐萌  张钰  陈艺  李亚婧  
【目的】针叶树器官发生组培快繁是对针叶树良种选育成果扩繁利用的有效途径,诱导出高质量的不定芽是建立针叶树高效组培体系中应重点考虑的内容。【方法】以马尾松二代种子园优良家系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WPM为基本培养基,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6-BA(6-苄氨基嘌呤)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马尾松成熟胚不定芽诱导、茎段腋芽增殖、茎段芽伸长以及生根诱导的优化探讨。【结果】诱导培养基中的6-BA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成熟胚不定芽诱导的数量和芽长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交互效应。在特定的诱导时长(2~32 d)内,随着6-BA浓度的升高,诱导的不定芽数也随之增加(增殖系数从0增加到7.78);而在特定的6-BA浓度水平(4.4、11.1、44.4μmol·L-1)内,诱导不定芽数则随诱导时长(2~32d)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均以16 d诱导时长时其不定芽诱导数最高,且芽生长正常;而不定芽的芽长则随6-BA的浓度或诱导时长的增加而逐渐变矮;6-BA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茎段腋芽诱导与增殖也有显著性影响,单个茎段腋芽增殖数平均在10左右,最高可达36~40个;低铵硝比(0.2~0.4)的WPM培养基有助于茎段腋芽的伸长培养;1/2WPM培养基中添加9.8μmol·L-1IBA,生根率在45.83%左右,其诱导产生的不定根其根系发达,侧根数量多,生长状态良好,生根芽苗移栽可长成正常植株。【结论】不同6-BA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马尾松不定芽诱导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马尾松组培体系构建中,为诱导获得高质量的不定芽或腋芽,不仅应重点考虑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也需同时考虑该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于外植体的诱导时长这一重要影响因子。本研究构建了一套马尾松优良家系成熟胚高质量芽诱导的组培快繁植株再生体系,为扩繁利用紧缺的马尾松优良抗性育种材料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史昆  杨模华  李志辉  张冬林  王茜  丁贵杰  
本研究利用马尾松未成熟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首次建立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实验中定期对细胞生长参数沉淀细胞体积(SCV)、细胞活力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初始接种量,继代细胞密度对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建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接种量、继代转接细胞密度显著地影响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的效果;在悬浮培育过程中,胚性细胞的生长周期曲线呈"S"型,细胞活力呈现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本研究建立的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增殖培养体系为:在30 mL的培养基中,初始接种1.0 g胚性细胞(平均增殖系数达12.097),继代培育以1/6作为继代细胞密度,且继代周期为8~12 d为宜。本研究为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正波  高书宝  李春莲  郭月霞  郭东伟  陈耀锋  任慧莉  
 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种类及外源激素对食用仙人掌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MB基本培养基较MS基本培养基有较高的芽增殖效果。6-BA对食用仙人掌芽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KT对芽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6-BA与KT,6-BA与NAA配合能稳定促进食用仙人掌的芽增殖和进一步发育,获得增殖率高;食用仙人掌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B+6-BA1.0mg/L+NAA0.5mg/L。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旭东  苏晓华  张冰玉  褚延广  黄秦军  张伟溪  刘勃洋  
与白杨派树种相比,黑杨派树种一直因组培再生困难而限制了其在林木基因工程研究中的应用。本文以欧美杨优良新品种———渤丰1号为试验材料,以其再生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铜离子浓度、光照强度、卡那霉素选择压等方面为切入点开展研究,建立了渤丰1号杨高效组培再生体系。使用该再生体系时,外植体的分化率和生根率均达100%,叶片的平均分化芽数多达20个以上,组培苗移植成活率可达98%,40 mg.L-1卡那霉素可以抑制渤丰1号杨叶片的诱导与分化,20 mg.L-1卡那霉素可以抑制渤丰1号杨不定芽的生根;同时发现铜(Cu)元素是渤丰1号杨外植体分化再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增加Cu2+浓度能显著促进不定芽的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亦轩  赵健  付双彬  董明亮  杨硕  李珊珊  Kong Lisheng  张金凤  
【目的】大量具有活性的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可为油松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和植株再生提供充足的材料,锥形瓶悬浮培养体系下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率低且易酸化坏死,建立气动生物反应器油松胚性愈伤增殖体系可促进油松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方法】本研究以油松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了生物反应器中愈伤接种量、新旧培养基的配比和激素浓度3个因素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建立了增殖体系。而后在相同条件下与锥形瓶悬浮培养进行对比。【结果】结果表明:气动生物反应器中每100 mL液体培养基内接种胚性愈伤10 g,2,4-D 0.2 mg/L,保留20%的旧培养基时能使胚性愈伤增殖率达到最高,可达216.18%;【结论】与锥形瓶悬浮培养体系相比,ALB系统在一周内胚性愈伤生长速度更快,为锥形瓶悬浮培养体系的3.15倍;显微观察显示增殖的胚性愈伤组织稳定且优质。该研究为基于油松体胚体系的大规模扩繁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胤  姚瑞玲  
【目的】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生态建设和造林用材的主要树种,受种苗良种化限制,人工林生产力水平整体不高,产业发展缓慢。因此,构建高效马尾松优良种质繁育技术体系对推动良种推广利用,加快产业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很有必要。【方法】以马尾松骨干育种资源桐棉种源为研究对象,未成熟球果合子胚为外植体,通过体胚发生技术获取成熟胚状体作为本试验供试材料,针对马尾松体胚萌发率低、芽苗活性差、生根成苗困难等技术瓶颈,系统分析了活性炭(AC)、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对体胚萌发及萌发体胚芽苗复壮与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1)AC能显著提升成熟胚状体萌发培养效果,但过高浓度AC会导致培养效果减弱,其中以0.83 mol/L AC效果最佳。在附加AC基础上,利用高N、低NH_4~+/NO_3~-比,K、Ca量适中的1/2MMS基本培养基能进一步提升萌发效果,萌发率可达94.1%。(2)0.42 mol/L AC能有效促进萌发体胚芽苗伸长,在4μmol/L TDZ作用下,腋芽诱导效果好,有效芽增殖系数5.6/35 d,芽高9.2 cm/50 d。(3)经1.2μmol/L NAA+2μmol/L PBZ处理60 d,单芽生根率达94.3%、根条数6.4,移栽3个月后成活率为95.8%。【结论】本研究首次通过体胚发生与器官发生途径相结合的技术构建了高效组培繁育体系,可用于马尾松优良种质的快速繁殖以及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为马尾松良种产业化以及进一步开展基因工程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萍  成仿云  张颖星  
牡丹组培中褐化现象的发生,影响了组培苗的生长、增殖和组培过程的进行。该文研究了活性炭、硝酸银、PVPP和维生素C 4种防褐剂对牡丹品种‘乌龙捧盛’组培中褐化控制的作用及对组培苗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化集中发生在转接后4 d内。活性炭能有效控制褐化,但长时间处理会抑制组培苗的生长和增殖;继代培养初期在含活性炭2.0 g/L的培养基中进行4 d短期处理,不仅能有效控制褐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组培苗的生长和增殖。硝酸银1.0~8.0 mg/L能明显减轻褐化,其中2.0 mg/L的效果最好并能显著促进增殖;8.0 mg/L时组培苗生长量最大。PVPP能部分控制褐化,1.0 g/L效果较好;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伟聪  张晨星  赵汗青  刘欣茹  庞晓明  李颖岳  
【目的】以四倍体酸枣组培苗为材料,优化其组织培养体系并构建适宜的四倍体酸枣叶片离体再生体系,为该种质的保存、推广以及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秋水仙素加倍获得的酸枣同源四倍体种质为材料,设计试验,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索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对于四倍体酸枣的增殖、生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情况;并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叶片不定芽再生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1)当四倍体酸枣以带顶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时,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IBA 0.2 mg/L+TDZ 0.5 mg/L+蔗糖30.0 g/L+琼脂5.9 g/L,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8 mg/L+蔗糖30.0 g/L+琼脂5.9 g/L。生根苗经炼苗后移栽至大田,成活率可达93.33%。(2)诱导四倍体酸枣叶片离体再生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WPM+TDZ 1.0 mg/L+IBA 0.3 mg/L+蔗糖30.0 g/L+琼脂5.9 g/L,在该培养基上叶片可通过直接再生途径再生出不定芽。(3)再生不定芽主要起源于叶脉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在预培养8~12 d时,分生细胞的分裂能力最强且未出现分化现象。【结论】本研究优化了四倍体酸枣组培体系,并成功建立了四倍体酸枣叶片离体再生体系,同时对叶片不定芽的再生过程进行组织学研究,为酸枣多倍体培养体系完善以及后续多倍体种质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帅  曹福祥  彭继庆  胥文  胡双喜  彭滟钞  
为建立一个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野生小果油茶ISSR-PCR反应体系,以提取的野生小果油茶总DNA为供试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设计L16(45)和方差分析对DNA模板的量,引物浓度,dNTPs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的量5个影响ISSR-PCR反应体系的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确定野生小果油茶ISSRPCR最优反应体系为: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DNA模板为30 ng,引物浓度为0.7μmol/L,dNTPs浓度为0.25mmol/L,Mg2+浓度为2.0 mmol/L,Taq DNA聚合酶的量为1.75 U。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因素对体系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英  曾炳山  尹光天  
试验结果表明,黄藤组培生长健壮、形态正常的不同高度繁殖体,在继代增殖培养和成苗培养过程中,其间存在显著差异;母芽和子芽增殖培养过程中,亦存在着显著差异。高度为1.1~2.0cm的子芽为继代增殖培养的最适繁殖体;高度在2.1~4.0cm的未展叶芽体为伸长培养的理想繁殖体,4cm以上的繁殖体最适于生根诱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