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7)
2023(2567)
2022(2202)
2021(2002)
2020(1778)
2019(3924)
2018(3821)
2017(6831)
2016(4077)
2015(4751)
2014(4542)
2013(4630)
2012(4488)
2011(4175)
2010(4143)
2009(3874)
2008(3912)
2007(3579)
2006(3088)
2005(2899)
作者
(16719)
(13818)
(13617)
(13040)
(8920)
(6871)
(6167)
(5450)
(5423)
(5002)
(4901)
(4781)
(4732)
(4731)
(4487)
(4389)
(4345)
(4270)
(4254)
(4040)
(3855)
(3682)
(3572)
(3275)
(3223)
(3155)
(3143)
(3097)
(3062)
(2986)
学科
(13167)
经济(13148)
管理(8839)
(7417)
(7082)
方法(6147)
(6046)
企业(6046)
数学(5304)
数学方法(5178)
中国(3390)
(3290)
(3243)
水产(2882)
业经(2640)
(2504)
动物(2502)
(2486)
理论(2372)
(2256)
贸易(2254)
(2197)
农业(2179)
地方(2120)
(2116)
动物学(2090)
及其(2070)
(1939)
金融(1938)
环境(1905)
机构
大学(63325)
学院(61463)
研究(28199)
科学(23244)
(22957)
中国(19550)
农业(18757)
(18281)
经济(17774)
(17423)
研究所(16253)
业大(16229)
管理(15610)
(14983)
理学(13081)
理学院(12823)
(12246)
管理学(12172)
管理学院(12113)
农业大学(12006)
中心(11742)
(11612)
实验(11391)
实验室(10967)
(10614)
(10533)
重点(10499)
(10460)
科学院(9632)
技术(9589)
基金
项目(44373)
科学(31779)
(31345)
国家(31139)
基金(30864)
科学基金(23669)
研究(23372)
自然(19224)
自然科(18749)
自然科学(18734)
自然科学基金(18366)
(18293)
(16487)
基金项目(15645)
资助(14087)
计划(12594)
科技(12484)
社会(12072)
社会科(11272)
社会科学(11267)
重点(11198)
教育(10623)
专项(9612)
(9604)
科研(9577)
(9179)
(8841)
(8755)
(8624)
创新(8343)
期刊
学报(23739)
(20843)
(20651)
经济(20651)
科学(16916)
大学(16159)
学学(15646)
研究(15585)
中国(15072)
农业(14152)
业大(7788)
(7674)
管理(6863)
农业大学(6591)
(6586)
(5822)
教育(5615)
林业(5033)
自然(4803)
科技(4524)
中国农业(4432)
自然科(4248)
自然科学(4248)
(4248)
金融(4248)
技术(4016)
财经(3426)
农林(3424)
(3424)
经济研究(3405)
共检索到95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华  周建平  廖晓燕  
通过对油茶籽仁的化学成分、壳仁质量比以及细胞形态结构进行测定和观察,以探讨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可行性.经测定,油茶籽仁中粗脂肪含量为39.63%~49.95%,粗蛋白含量为8.93%~10.12%,总糖含量为7.04%~10.65%;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成熟的油茶籽的子叶细胞形态、细胞大小与细胞壁厚度以及细胞中所含的脂体、淀粉等贮藏物因品种或产地而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方学智  王开良  姚小华  王亚萍  
An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oil from oil-tea camellia seed(Camellia oleifera).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yield rate such as enzyme kind,addition methods,concentration of enzyme,enzymatic hydrolysis time and temperature,and ration of solid to liquid were investigated.T...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亚萍  聂小安  姚小华  常侠  
研究了油茶籽残饼油制备生物柴油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动力学过程,探索了反应动力学因素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油茶籽残饼油酯交换反应的理想条件为:反应温度70℃,醇油物质的量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0.6%,反应时间90 min;此条件下生物柴油得率为94.43%。经权威机构检测,所制得生物柴油主要性能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T 20828—2007,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修烛  张莉  杜双奎  李志西  魏宗萍  
为了确定复合酶法提取苹果籽油的工艺条件,以秦冠苹果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法提取苹果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苹果籽破碎度≤0.6 mm,料液比1∶8,复合酶添加量0.8%(纤维素酶与酸性蛋白酶质量比1∶1),酶处理时间8 h,pH值4.6,常压蒸汽处理20 min,在该提取工艺条件下苹果籽出油率高达21.44%。与溶剂浸出法相比,复合酶法具有出油率高和油品质好等特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俊换  郭华  欧阳晶  
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arboxymethyl cellulase enzyme,CMCase)的酶活力作为响应值,用响应面法对康宁木霉利用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油茶籽壳预处理方法、氮源、起始pH、发酵时间、接种量、营养液体积对CMCase酶活力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培养时间、起始pH和营养液体积进行正交试验,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用碱法处理油茶籽壳较为适宜;油茶籽壳发酵产纤维素酶的适宜氮源为0.2%的(NH4)2SO4;其他适宜条件为接种量5%、初始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华  周建平  杨英  
从自然发酵的油茶籽提取废液中发现1种产乳酸的细菌.以一定时间内产乳酸量的多少和耐酸性强弱为指标,经分离纯化、鉴定后初步确定为乳酸杆菌属微小乳杆菌种变种.采用接种量3%,发酵时间48h,发酵温度38℃的发酵条件测试此菌种的发酵产酸量及活菌数,其48h产酸量可达2.02%,生长稳定期活菌密度达1011cfu/mL,为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优良乳酸菌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汤小红  李程懿  黄丹  徐玉恒  张宏  龚永健  
【目的】为将微波真空干燥应用到油茶籽干燥中提供理论依据,丰富油茶籽的干燥方式。【方法】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望城区雪峰山油茶基地所采油茶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油茶籽的微波真空干燥特性,探讨了微波功率、真空度和加载量对油茶籽微波真空干燥曲线和能耗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热风干燥、微波间歇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的效率差异。【结果】1)随着微波功率和真空度的增加及加载量的减少,油茶籽的干燥速度增加,干燥时间缩短。其中真空度对干燥速率、能耗的影响最大,微波功率和加载量次之。2)无论参数如何变化,油茶籽的微波真空干燥速率曲线都可分为加速干燥阶段、恒速干燥阶段和减速干燥阶段。加速干燥阶段,油茶籽干燥速度不断增加;恒速干燥阶段,油茶籽干燥速度变化较小;减速干燥阶段,油茶籽的干燥速度逐渐减小。3)热风干燥所需的时间最长,是微波真空干燥时间的4~32倍,且热风干燥的速度曲线只有加速干燥阶段和减速干燥阶段,没有恒速干燥阶段。微波间歇干燥的时间为微波真空干燥的3倍,但其干燥速度曲线波动较大。【结论】微波真空干燥具有速度快、能耗低和效果稳定等优点,微波真空干燥在油茶籽干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力  陈永忠  钟海雁  彭邵锋  李志钢  李美群  许彦明  张震  
以普通油茶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油茶籽在成熟过程中主要成分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油茶籽成熟过程中,9月份是油脂积累的最高峰,种仁含油率比8月份增加了33.18%;2)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单峰"变化趋势,淀粉含量一直增加;3)脂肪酸中,油酸含量不断增加,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不断降低,油酸分别与亚油酸及棕榈酸呈此消彼长的趋势;4)硬脂酸基本维持在1%~2%之间;5)活性成分角鲨烯含量呈上升-下降趋势,在采收前含量降到最低110μg/g,维生素E从7月底至10月上旬含量不断增长,在10月中下旬有所下降;6)综合考虑油脂及活性成分的保存率,建议普通油茶的采摘期在霜降节前后(10月23日左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聂明  杨水平  姚小华  方学智  王亚萍  
研究了CO2超临界萃取、低温压榨、普通螺旋榨3种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碘价、色泽以及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角鲨烯、β-谷甾醇、总磷、脂肪酸组成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普通螺旋榨油其酸值、过氧化值最高,显著高于另外两种方法。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以超临界萃取茶油最高,而总磷含量以低温压榨油最高,且与超临界萃取油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俊换  周建平  胡尧超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油茶籽壳的主要成分,并用不同方法处理油茶籽壳后测定其主要成分,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处理后油茶籽壳的细胞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油茶籽壳中水分占11.07%,灰分占1.02%,粗脂肪占2.53%,粗蛋白占2.70%,还原糖占1.59%,茶皂素占10.68%,半纤维素占22.00%,纤维素占17.32%,木质素占31.35%,油茶籽壳的成分处理前、后有所变化;油茶籽壳的细胞壁主要由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组成,且每部分都呈层状结构,半纤维素分布于细胞壁的内层,纤维素分布于细胞壁的中层,木质素分布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层状结构之间和细胞壁的外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玉霞  王华斌  
研究酶法提取海红果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及海红果黄酮粗提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纤维素酶、果胶酶、复合酶(不同质量比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及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液pH对海红果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运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优化酶法提取海红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采用MTT法探讨海红果黄酮粗提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参试因素对海红果中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酶的质量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经试验验证,0.25mg/mL的复合酶(质量比为2∶1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时间150min、酶解温度50℃、初始酶解液pH 6.0总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敦军  蒋蘋  罗亚辉  许能  
测定来自不同产地的30个油茶籽样品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含量和高光谱反射率,分析油茶籽高光谱反射率与脂肪酸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与油茶籽脂肪酸成分含量相关性比较好的高光谱波段主要分布在400~500、600~630 nm以及900 nm左右,且敏感波段区高光谱反射率与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上。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玲  陈昕露  范群艳  张怡  钟小花  郑宝东  
测定燕窝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唾液酸的含量,以了解燕窝的营养成分;运用正交试验研究木瓜蛋白酶酶解提取燕窝唾液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燕窝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特征活性物质——唾液酸的含量达13.47%;在酶解时间2.5 h、液料比30∶1、酶解温度45℃、p H 8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唾液酸的提取率为(9.98±0.05)%,比传统水提法的提取率提高了9.9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金涛  江敏  王俊南  
研究了超声波-纤维素酶法和水浸提法提取狐尾藻抑藻成分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以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阻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超声波-纤维素酶法提取狐尾藻化感物质的最优工艺条件:酶解时间为4 h,最适pH为3.0,温度为30℃,酶用量(纤维素酶质量/藻粉质量)为21%,超声波功率为120 W,超声时间为1 h。超声波-纤维素酶法所得狐尾藻提取液对藻细胞的生长阻碍率远远高于水浸提法,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佳佳  罗思源  丁春邦  陈涛  周莉君  
以油茶蒲为材料,采用响应面法结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热水法提取油茶蒲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提取时间、温度、液料比3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初步探究油茶蒲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150 min,提取温度85℃,液料比32 mL?g~(-1)时,多糖提取率最佳,为10.49±0.21%(n=4).在浓度0.6 mL?g~(-1)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到90%,总还原能力在1.4 mL?g~(-1)时与同浓度Vc效果相近,表明油茶蒲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