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8)
2023(8480)
2022(7709)
2021(7346)
2020(6138)
2019(14424)
2018(14495)
2017(28129)
2016(15469)
2015(17403)
2014(17436)
2013(17260)
2012(15657)
2011(13993)
2010(13710)
2009(12327)
2008(11711)
2007(9916)
2006(8461)
2005(7057)
作者
(44753)
(36848)
(36748)
(34881)
(23649)
(17911)
(16698)
(14730)
(14178)
(13125)
(12839)
(12291)
(11602)
(11517)
(11408)
(11402)
(11173)
(11060)
(10519)
(10323)
(9346)
(8906)
(8867)
(8367)
(8275)
(8232)
(8187)
(8102)
(7437)
(7428)
学科
(57933)
经济(57869)
管理(43341)
(40908)
(34699)
企业(34699)
方法(29416)
数学(25453)
数学方法(25175)
(14896)
中国(13885)
(13846)
(13725)
业经(12879)
地方(12020)
理论(10386)
(10167)
(10042)
贸易(10038)
农业(9996)
(9731)
技术(9628)
环境(9529)
(9178)
财务(9121)
财务管理(9107)
(8880)
企业财务(8628)
教育(8578)
(8361)
机构
大学(215537)
学院(213556)
管理(88930)
(78592)
理学(78334)
理学院(77485)
经济(76757)
管理学(76084)
管理学院(75723)
研究(68781)
中国(48237)
科学(46192)
(45824)
(35745)
业大(35209)
(34437)
(34021)
研究所(31969)
中心(30750)
(28978)
北京(28644)
财经(28305)
农业(28296)
(28151)
师范(27879)
(25788)
(25086)
(24268)
技术(23359)
师范大学(22653)
基金
项目(155665)
科学(121228)
研究(112260)
基金(112126)
(97859)
国家(97056)
科学基金(83332)
社会(67986)
社会科(64313)
社会科学(64295)
(61679)
基金项目(60906)
自然(56362)
自然科(55024)
自然科学(55010)
自然科学基金(53996)
(51674)
教育(51102)
编号(46324)
资助(46129)
成果(36874)
重点(34278)
(33527)
(32434)
(32424)
课题(31257)
创新(30133)
科研(29990)
项目编号(28870)
大学(28834)
期刊
(81481)
经济(81481)
研究(59325)
学报(37184)
中国(35250)
科学(33208)
(32233)
管理(31013)
大学(27446)
学学(25873)
(23819)
教育(23644)
农业(23395)
技术(18047)
业经(13901)
(13805)
金融(13805)
图书(12979)
财经(12617)
经济研究(12407)
科技(11677)
理论(11598)
(11422)
实践(11002)
(11002)
问题(10640)
(10500)
情报(10238)
业大(10088)
(10087)
共检索到291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盔  黄才斌  黄高山  刘仲华  
用毛油茶籽油和蔗糖经甲酯化与酯交换两步,合成了油茶籽油脂肪酸蔗糖酯,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前步反应条件(摩尔比5∶1,80℃,反应6h),甲酯得率为79%;用单因素法确定了后步反应条件(摩尔比为(1~2)∶1,先在110℃反应1.5h,再在135℃反应3h),蔗糖酯产率为45%.并对精制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谋成  刘志伟  
对蔗糖脂肪酸酯的水化法合成工艺作了正交设计试验,优选出蔗糖脂肪酸酯水化法合成工艺参数为:蔗糖∶脂肪酸甲脂=1∶0.45(摩尔数比),皂用量:15%,催化剂用量5%,反应温度155℃,反应时间2h。促进剂SE用量10%~13%。用此工艺参数可获得产率大于80%,单酯含量50%以上的高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HLB)为13-14的蔗糖脂肪酸酯产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敦军  蒋蘋  罗亚辉  许能  
测定来自不同产地的30个油茶籽样品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含量和高光谱反射率,分析油茶籽高光谱反射率与脂肪酸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与油茶籽脂肪酸成分含量相关性比较好的高光谱波段主要分布在400~500、600~630 nm以及900 nm左右,且敏感波段区高光谱反射率与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方学智  王开良  姚小华  王亚萍  
An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oil from oil-tea camellia seed(Camellia oleifera).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yield rate such as enzyme kind,addition methods,concentration of enzyme,enzymatic hydrolysis time and temperature,and ration of solid to liquid were investigated.T...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修烛  李志西  杜双奎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苹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共检出了 5种脂肪酸 ,其相对含量分别是棕榈酸 7.0 9%,硬脂酸 2 .37%,油酸 39.6 9%,亚油酸 4 9.6 4 %,花生酸 0 .91%。同时 ,对苹果籽的一些物理特性的分析结果作了报道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好  方学智  钟海雁  费学谦  罗凡  
通过油茶籽主要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了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转化及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茶籽成熟过程中,鲜籽含水率持续下降,鲜出籽率变化不大,鲜籽出仁率小幅上升,干出籽率和含油率不断上升。油茶籽油中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酸相对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8和-0.957。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积累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289),与可溶性淀粉(r=0.836)和可溶性蛋白(r=0.703)含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α-生育酚含量变化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子娟  李淑君  袁海舰  刘丽梅  刘志明  宋湛谦  
该文以无水碳酸钾为催化剂,低毒的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采用酯交换法在减压条件下高效合成了一类新型绿色杀虫剂——辛酸蔗糖酯,并针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初步的优化.通过单因子实验得到合成辛酸蔗糖酯最佳条件为:蔗糖与辛酸乙酯的投料摩尔比2∶1,反应温度95~100℃,反应时间5 h,催化剂用量(占辛酸乙酯质量分数)16%,反应绝对压力11 kPa,产率为79.11%.所得产物经柱色谱分离、质谱表征,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分离得到的为辛酸蔗糖单酯、二酯和三酯.合成的辛酸蔗糖酯、分离得到的单酯、二酯和三酯分别对舞毒蛾1龄幼虫进行杀虫实验,单酯的杀虫活性为最高;对农业害虫大豆蚜虫的室内防治实验,在施药5 d...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克华  吴艳  陈功锡  罗学兰  周国海  
为探明3种中药材籽油的开发利用价值,对用索氏法提取的木瓜、火棘和麦冬等3种中药材籽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和维生素E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比较了索氏法与冷浸法提取麦冬籽油成分效率差异.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及软脂酸,几乎不含亚麻酸;维生素E则以火棘中含量最高,达300mg/100g(油),麦冬籽油很低,仅0.18mg/100g(种子);索氏法与冷浸法提取麦冬籽油不仅提油效率有明显差异,而且油中的维生素E及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尤其是软脂酸)也明显受到不同提取方法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林强  李建科  
采用脲素包合法对华山松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进行了分离,并对其主要成分及降血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915.3g/kg,油酸60.7g/kg,亚麻酸4.0g/kg。华山松籽油不饱和脂肪酸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及动脉硬化指数(AI)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低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P<0.01);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或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韬  郑立章  龚中良  李立君  谢洁飞  马强  
为快速准确地测定茶油中脂肪酸含量,建立了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茶油中脂肪酸含量的方法。选取市售的156份茶油样品,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同时采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油样的光谱数据,并分析原始(R)光谱、SG平滑(SG)光谱和二阶导数变换(SD)光谱与茶油中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比较全光谱波段与显著性波段对建模精度的影响,优选出茶油中脂肪酸含量的定量检测模型。结果表明:茶油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高,分别为4.428%~10.931%、78.036%~84.621%、7.013%~9.863%;采集的茶油近红外光谱曲线特征变化较为明显,光谱特征峰的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谟彪  傅绍清  罗苹  
食用豆包括蚕豆、豌豆、绿豆、饭豆、菜豆等十多种豆科作物(大豆等油料豆科作物除外)。在我国食物中的地位仅次于禾谷类和大豆。食用豆具有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等特点,是人类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研究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探讨其营养价值,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傅翠贞等曾对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进行过研究,认为脂肪含量一般在0.5~2.5%范围,高者可达4%左右。脂肪酸以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但未报道各种脂肪酸的具体含量。其他文献对部分食用豆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作了报导。本文取材于全国十七个省、市、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研究课题的部分样品及四川省农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小华  王开良  黄勇  任华东  
以小果油茶全分布区的15个居群为试验材料,分析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12个性状的变异状况。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性状变异类型较为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不同性状的变异水平相差较大。除了西南地区5个居群外,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12个性状在其它居群的多重比较中呈显著差异。除了含油率在居群间的变异略大于居群内外,脂肪酸各组分性状主要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且居群内变异远大于居群间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综合得分值来评价居群品质水平,结果表明福建漳浦居群综合得分值最高,即品质水平最佳,其次为福建闽清,其余居群排序依次为江西宜春、广西融水、福建建宁、贵州黎平、广西龙胜、广西三江、湖南通道...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樊成奇  赵树明  田晓清  邵盛男  杨桥  陆亚男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营养成分。对海鞘(Aplidium constellatum)和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两种复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发现海鞘(A.constellatum)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9.5%和12.7%,大洋纵列海鞘油脂中EPA、DHA的含量分别为18.2%和7.73%。结果表明,两种海鞘油脂均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包文泉  陈俊兴  敖敦  包洪胜  王丽丽  张淑宁  张裕  白玉娥  
【目的】测定长柄扁桃发育期种子含油量和脂肪酸组分,解析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及脂肪酸组分转化规律。【方法】以长柄扁桃发育期种子为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仪法测定种子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确定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特点及脂肪酸组分转化规律。【结果】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呈“慢-快-慢”的变化模式,可将油脂累积期分为3个阶段,即油脂缓慢累积期(花后15至50 d)、油脂快速累积期(花后50至78 d)和油脂减缓累积期(花后78至106 d)。油脂累积过程中先后检测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和二十碳烯酸,随着种子发育硬脂酸、棕榈酸和二十碳烯酸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而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增长,成熟种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64%,其中油酸含量达到75.61%,亚油酸含量达到18.20%。相关性分析表明,长柄扁桃种子发育过程中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棕榈酸、硬脂酸和二十碳烯酸间呈显著正相关,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呈递减趋势;油酸和亚麻酸与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二十碳烯酸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长柄扁桃种子发育期约为100 d,种子油脂累积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模式,根据油脂含量的变化规律,将油脂形成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长柄扁桃种子油脂累积是复杂的脂肪酸组分转化过程,累积过程中先后出现7种脂肪酸组分。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柄扁桃种子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升长柄扁桃种子油脂产量、改善油脂品质和科学栽培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萍  周长富  姚小华  曹永庆  
[目地]研究普通油茶油脂成分形成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2条普通油茶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Cofad6和Cofad2-2,并对这两个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进行比较,对其基因表达量与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Cofad6基因C dNa编码区全长1 347 bp,编码448个氨基酸;Cofad2-2基因C dNa编码区全长1 152 bp,编码383个氨基酸。经比对,Co fad6蛋白与其余物种fad6蛋白有65.7%83.68%的氨基酸同源,Co fad2-2与浙江红花油茶fad2-2蛋白有99.22%的氨基酸同源,与其余物种的蛋白质78.5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