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51)
- 2023(5628)
- 2022(5070)
- 2021(4707)
- 2020(4371)
- 2019(10248)
- 2018(10151)
- 2017(19552)
- 2016(11336)
- 2015(13002)
- 2014(13434)
- 2013(13582)
- 2012(13043)
- 2011(12010)
- 2010(12359)
- 2009(11501)
- 2008(11984)
- 2007(11053)
- 2006(9434)
- 2005(8378)
- 学科
- 济(48325)
- 经济(48274)
- 管理(28245)
- 业(28139)
- 方法(25328)
- 数学(22560)
- 数学方法(22322)
- 企(21810)
- 企业(21810)
- 农(13579)
- 学(12911)
- 财(11825)
- 中国(10976)
- 贸(10238)
- 贸易(10238)
- 易(9935)
- 地方(9051)
- 农业(8863)
- 业经(8732)
- 制(8193)
- 和(7678)
- 务(7226)
- 财务(7211)
- 财务管理(7186)
- 理论(7071)
- 银(7018)
- 银行(6966)
- 融(6927)
- 金融(6921)
- 环境(6794)
- 机构
- 大学(178376)
- 学院(175654)
- 济(68544)
- 经济(67051)
- 研究(63321)
- 管理(62010)
- 理学(53607)
- 理学院(52892)
- 管理学(51647)
- 管理学院(51327)
- 中国(45203)
- 科学(43483)
- 农(40523)
- 京(38314)
- 所(35308)
- 研究所(32655)
- 农业(32639)
- 业大(32081)
- 财(30902)
- 中心(28429)
- 江(27353)
- 财经(24992)
- 范(23851)
- 北京(23782)
- 师范(23527)
- 经(22557)
- 院(21646)
- 经济学(21609)
- 农业大学(21426)
- 州(21251)
- 基金
- 项目(116489)
- 科学(88774)
- 基金(83097)
- 研究(79045)
- 家(74646)
- 国家(74077)
- 科学基金(60580)
- 社会(47557)
- 省(46355)
- 社会科(44905)
- 社会科学(44886)
- 基金项目(44326)
- 自然(41176)
- 自然科(40196)
- 自然科学(40174)
- 划(39691)
- 自然科学基金(39460)
- 教育(37084)
- 资助(34950)
- 编号(31749)
- 重点(27134)
- 成果(27011)
- 部(25934)
- 发(25046)
- 计划(23970)
- 创(23417)
- 科研(23191)
- 课题(22514)
- 创新(22064)
- 科技(21862)
共检索到251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楠 罗凡 费学谦 钟海雁
[目的]研究前处理对油茶籽的抗氧化性影响。[方法]采用红外加热对油茶籽进行不同时间与温度的处理,并测定处理前后油茶籽和油茶籽仁中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结果]研究发现随加热时间的延长,美拉德反应产物5-羟甲基糠醛、丙酮醛、乙二醛、3-脱氧奥苏糖的生成量逐渐增多;在150℃下反应120 min后,油茶籽中5-羟甲基糠醛、丙酮醛、乙二醛、3-脱氧奥苏糖的含量分别为10.929、34.620、11.054和36.627μg·g~(-1),油茶籽仁中其含量分别为16.950、55.217、20.216和72.390μg·g~(-1),后者分别是前者的1.55、1.59、1.8和1.97倍,说明美拉德反应主要在油茶籽仁中发生。对美拉德反应产物氧化活性的测试数据表明,油茶籽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在150℃下反应120 min时,油茶籽仁和油茶籽清除DPPH自由基与抗氧化活性均达到最高,前者分别为99.18%和81.47%,后者分别为97.44%和74.97%。[结论]比较发生美拉德反应的油茶籽仁与油茶籽的DPPH清除率与抗氧化活性发现,油茶籽仁抗氧化活性强于油茶籽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油茶籽 美拉德反应 抗氧化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凡 陈志吉 蓝丽丽 杜孟浩 王超
【目的】研究不同热处理后,油茶籽内部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为探索加工过程中油茶籽理化变化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油茶籽油加工工艺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热风、红外辐射和微波辐射3种方式对油茶籽加热,测定分析油茶籽油及饼粕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3种方式加热的油茶籽压榨后的油茶籽油中多酚及其抗氧化性变化规律相似,较低温度(热风和红外条件中90和120℃,245、420和560 W微波)加热后,油茶籽油中总酚含量变化不大,经高温(热风和红外中150℃和700 W微波)加热一段时间后,油茶籽油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开始升高。3种方式加热处理,多酚含量分别达26. 84、94. 34和84. 51μg·g~(-1),比初始提高2. 8、12. 4和11. 0倍; 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清除率也分别达48. 91%、96. 29%和97. 01%,比初始提高6. 11,13. 0和13. 1倍。油茶饼粕中多酚的变化规律与茶油中相似,低温加热(热风和红外90和120℃,245、420和560 W微波)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性变化不大,高温加热(热风和红外150℃,700 W微波)一段时间后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性升高,加热结束时,总酚含量分别初始增加14. 4%、42. 5%和34. 45%,ABTS~(·+)清除率分别比初始增加27. 9%、46. 2%和32. 1%。油茶饼粕中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在不同的红外加热温度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但均与其多酚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加热后油茶饼粕中多酚含量升高可能是因为加热导致细胞壁水解,增加酚类溶出,或者释放结合态酚等,而ABTS~(·+)清除率提高可能也包括加热引发的美拉德产物等其他极性(甲醇/水提取)抗氧化物质的贡献。【结论】对油茶籽高温加热可提高油茶籽油及饼粕中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性,3种加热工艺中热效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微波>红外>热风,生产实践中可采用红外短时高温加热以提高茶油中的酚含量。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油茶饼粕 加热 多酚 抗氧化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楠 罗凡 费学谦 钟海雁
为了研究前处理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性影响,采用红外辐射对油茶籽进行不同时间与温度的处理,并测定处理前后油茶籽油和油茶籽仁油中美拉德产物抗氧化性及其含量。美拉德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的测试数据表明:1)在150℃下反应120 min时油茶籽仁油和油茶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分别为82.02%和79.59%;氧化稳定时间分别为11.92 h和7.51 h,说明油茶籽油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2)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美拉德产物丙酮醛的生成量逐渐增多,乙二醛和3-脱氧奥苏糖在150℃下才产生,乙二醛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含量略微增加;在150℃下反应120 min后,油茶籽油中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的含量分别为7.94μg/g和29.7μg/g;油茶籽仁油中的含量分别为14.15μg/g和51.94μg/g,后者分别是前者的1.78和1.94倍,说明美拉德反应主要在油茶籽仁中发生。3)比较发生美拉德反应的油茶籽仁油与油茶籽油的DPPH清除率与氧化稳定性发现,油茶籽仁油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油茶籽油抗氧化活性。因此,油茶籽油中起到抗氧化作用的美拉德产物为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曾少葵 蓝海明 章超桦 洪鹏志
以罗非鱼鳞为原料,提取酸溶胶原蛋白(acid-soluble collagen,ASC)和酶促酸溶胶原蛋白(pepsin-soluble collagen,PSC),并对PSC的理化性质及其酶解产物抗氧化性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0.1 mol/L HCl提取ASC和PSC的得率分别为3.52%和14.88%;PSC氨基酸组成中,每1000个氨基酸残基甘氨酸为351个,亚氨基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为180;PSC强吸收峰在205 nm处,磷酸盐缓冲液检测PSC的性质,与I型胶原蛋白相符。PSC经胃蛋白酶水解3 h,过氧化抑制率达到82.8%,抗氧化效果略优于等量的Vc。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红艳 李雨浩 岑浩彬
以湖南安化天尖、茯砖及广西六堡3种黑茶为考察对象,研究黑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及抗氧化性能。针对超声波不同提取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黑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的能力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热水复合浸提法提取黑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提取功率250 W,提取固液比1∶25,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45min,茯砖黑茶中茶多酚的提取率5.21%;同时测得茯砖黑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但与
关键词:
黑茶 茶多酚 提取 抗氧化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符晨星 贺建华 侯德兴
采用Folin-Ciocalteu法对荷叶、枳实和水皂角3种中草药提取物的多酚定量,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评估。结果表明,经过粗提后,多酚含量最高的是枳实提取物,多酚含量为(462.5±19.28)mg/g,其次是荷叶和水皂角提取物,分别含多酚(293.8±78.57)和(270.3±28.53)mg/g。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的是水皂角提取物,其次是荷叶和枳实提取物,IC50值分别为(0.021±0.003)、(0.037±0.007)和(0.061±0.010)mg/mL。抗氧化性测定结果显示,3种中草药的抗氧化性与其酚类物质含量并不呈正相关。
关键词:
中草药 抗氧化性 多酚含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肖朋 隋 勇 关亚飞 褚乾梅 孙智达 谢笔钧
以莲原花青素低聚体(lotus oligomeric proantho cyanidins,LSOPC)为添加物,研究其在菜籽油中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0.02%的原花青素低聚体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性相当于0.02%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其含量增至0.10%时,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性仍明显小于0.02%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iary butylhydroquinone,TBHQ);油脂在氧化过程中,酸价从0.99升至1.19;类胡萝卜素含量(β-胡萝卜素当量)从 48.4 μg/g降至0.99 μg/g;油脂的白度由24.5...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宇旌 李新华 张勇 冯冲
将紫花苜蓿黄酮粗提物以0.02%,0.05%,0.2%,0.5%,1%的比例加入到猪油中,70℃恒温保藏,定期取样用Na2S2O3-I2滴定法测定POV值,并与0.02%BHT、0.05%VC的抗氧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苜蓿黄酮粗提物对猪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以添加0.2%者抗氧化效果最佳,但不如BHT和VC效果好;另外VC和VE等对苜蓿黄酮粗提物具有明显的协同抗氧化作用,效果优于单独添加0.2%黄酮粗提物和VC、BHT。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黄酮粗提物 猪油 抗氧化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天瑶 苌淑敏 李少华 张晓艳 康玉凡
为阐明萌发对豌豆种子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以3个豌豆品种(‘16WDS017’、‘16WDS018’和‘16WDS021’)为材料,研究其萌发过程中不同生长期的生长特性(苗长、茎粗、根粗和根长等)、酚类(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ABTS自由基清除力和FRAP亚铁还原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6WDS017’豌豆芽苗菜的生物产量(127.06 g/100株)及可食部分鲜重(38.93 g/100株)最高;与未萌发的种子相比,萌发显著提高芽苗菜的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性,且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16WDS021’豌豆芽苗菜相比于其他2个品种,其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性更高。此外,苗长与根长、酚类含量及抗氧化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综上所述,豌豆萌发时间越长,越有利于酚类物质的积累及增强抗氧化性。
关键词:
豌豆 萌发 生长特性 酚类含量 抗氧化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华 李放 李航宇 葛军勇 徐东旭 康玉凡
为探明硒对蚕豆籽粒产量、硒含量、营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影响,以"崇礼蚕豆"和"凤豆6号"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5个土壤施硒水平(Na2SeO3,以Se计0、3.1、6.2、12.4和24.8mg/kg)对硒在蚕豆籽粒中的富集规律、营养物质含量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硒浓度能够提高蚕豆籽粒产量,而高浓度硒则降低蚕豆产量;施硒能够显著提高蚕豆籽粒硒含量(崇礼蚕豆和凤豆6号分别较对照提高21.3~35.8和4.97~7.60倍),籽粒硒含量与施硒浓度之间呈对数关系;硒同时可以影响籽粒中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和单宁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瑶 彭增起 邵斌 万可慧 石金明 张雅玮 王复龙 惠腾
【目的】探讨市售常见香辛料的抗氧化性对酱牛肉中致癌、致突变性杂环胺种类和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福林-酚法和ABTS法测定20种香辛料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从中选出总酚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较强的5种添加到酱牛肉的加工中,用HPLC法测定杂环胺含量。【结果】在只用蒸馏水煮的空白牛肉中检测出1-甲基-9H-吡啶并[3,4-b]吲哚(Harman)和9H-吡啶并[3,4-b]吲哚(Norharman)两种杂环胺,而且含量很低;在用盐、白砂糖、酱油煮的对照牛肉中,除Harman和Norharman外还检测到了2-氨基-3,7,8-三甲基咪唑并[4,5-f]喹喔啉(7,8-DiMeIQx)、3-氨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欧阳杰 赵昕源 马田田
虾青素由于结构稳定性较差,在高温条件下易降解和异构化。为了掌握南极磷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含量、结构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虾青素在各加工阶段的含量及结构变化,对比虾青素在各加工阶段的抗氧化性差异,分析虾青素结构与功能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南极磷虾原料中虾青素含量为110.6 mg/kg,其中全反式结构虾青素占比90.7%,13-顺式虾青素和9-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4.7%和4.6%,经过蒸煮和干燥后,虾青素含量分别为88.7和52.1 mg/kg,全反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76.2%和72.2%,13-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19.9%和21.9%,9-顺式虾青素占比分别为3.9%和5.9%。南极磷虾原料中虾青素的3S, 3′S,3S, 3′R和3R, 3′R三种光学异构体含量分别为16.8、17.9和72.1 mg/kg,蒸煮后分别为12.0、25.5和55.3 mg/kg,干燥后分别为2.8、8.1和12.4 mg/kg。各阶段虾青素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显著强于Vc,在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中,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抗氧化能力强于原料中的虾青素,在FRAP铁离子还原实验中,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也表现出了更高的还原能力。研究表明,在虾粉加工过程中,虾青素的几何异构主要发生在蒸煮阶段,光学异构主要发生在干燥阶段,相对于磷虾原料,经蒸煮和干燥后的虾青素抗氧化能力增强。本研究可为南极磷虾粉加工工艺优化及虾青素提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志西 李元瑞 葛蕾 司翔宇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苹果渣多酚化合物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影响显著,其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超声功率225W,提取时间20min。苹果渣多酚提取物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与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苹果渣多酚提取物对清除羟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均有较强的作用,清除率和抑制率分别达到91.1%和93.4%。
关键词:
苹果渣 超声提取 多酚 抗氧化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艳萍
从苦荞叶中提取抗氧化性物质,用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及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作用,并采用碘量法研究了苦荞叶提取物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及与其他物质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苦荞叶中总黄酮含量为57g/kg;苦荞叶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有效延缓油脂脂质过氧化反应;随着苦荞叶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抗氧化作用增强,最有效的添加量为2g/kg;VC、VE和柠檬酸对苦荞叶提取物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增效次序为VC>VE>柠檬酸;苦荞叶提取物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关键词:
苦荞叶 黄酮 抗氧化作用 协同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