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
2023(925)
2022(867)
2021(859)
2020(762)
2019(1515)
2018(1395)
2017(2021)
2016(1570)
2015(1816)
2014(1653)
2013(1901)
2012(1860)
2011(1727)
2010(1856)
2009(1644)
2008(1711)
2007(1492)
2006(1281)
2005(1164)
作者
(8251)
(6883)
(6852)
(6432)
(4680)
(3624)
(3123)
(2818)
(2745)
(2576)
(2560)
(2450)
(2410)
(2384)
(2285)
(2284)
(2155)
(2124)
(2089)
(2046)
(1977)
(1969)
(1874)
(1833)
(1623)
(1602)
(1600)
(1596)
(1589)
(1577)
学科
教育(4088)
(4006)
研究(3643)
研究生(3480)
(3141)
(2632)
(2430)
(2216)
(2210)
医疗(2202)
虫害(2180)
(2106)
制度(2103)
病虫(2047)
病虫害(2047)
服务(2022)
(1741)
生物(1537)
(1502)
经济(1500)
防治(1484)
(1482)
及其(1411)
管理(1098)
水产(1026)
病害(1025)
(1018)
(1011)
微生(1003)
微生物(1003)
机构
大学(26533)
学院(24101)
研究(14653)
(14313)
科学(11957)
农业(11716)
(9278)
业大(9251)
研究所(8733)
农业大学(7680)
(7505)
(7377)
中国(6782)
实验(6507)
(6416)
(6373)
实验室(6342)
重点(5979)
中心(5227)
技术(5204)
(5192)
科学院(5009)
(4854)
生物(4472)
(4451)
(4330)
(4094)
教育(4036)
科技(3771)
管理(3744)
基金
项目(18991)
(12812)
国家(12710)
科学(12397)
基金(11973)
(9421)
科学基金(8966)
研究(8786)
自然(7991)
自然科(7794)
自然科学(7778)
(7774)
自然科学基金(7624)
科技(6952)
计划(6396)
基金项目(6040)
(5489)
资助(5330)
专项(5103)
教育(5097)
重点(5033)
(4562)
农业(4303)
(4187)
(4147)
科研(4144)
创新(3959)
技术(3954)
课题(3558)
(3343)
期刊
学报(13673)
(13322)
中国(9686)
农业(9318)
大学(9033)
学学(8756)
科学(8446)
研究(7369)
(6623)
教育(6376)
(6320)
经济(6320)
业大(5212)
(4786)
农业大学(4749)
(3526)
卫生(3526)
(3331)
研究生(3097)
学位(3086)
自然(2981)
自然科(2935)
自然科学(2935)
中国农业(2785)
林业(2677)
农林(2289)
(2289)
科技(2082)
西南(1960)
科技大(1934)
共检索到37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国英  卢丽俐  刘君昂  李河  
从健康的油茶叶中分离得到内生细菌菌株156株,经平板对峙法初筛,筛选到油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有25株,再通过发酵法复筛,筛选到1株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Y13,其抑菌直径达10mm以上.对Y13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抗菌谱测定表明,该菌对黄瓜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油茶叶枯病菌等4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百文  刘伟  赵恬欢  叶乃兴  杨江帆  魏日凤  
从黄观音、茗科1号、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5个供试品种中分离到茶树内生细菌共79株,并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茶炭疽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茶树内生细菌5株,测定结果表明其对茶炭疽病平均抑制率达到60.09%.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目标菌株均可有效抑制茶炭疽病菌菌丝的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喻锦秀  何振  李密  邬颖  彭邵锋  钟杰  高必达  
[目的]探索解淀粉芽孢杆菌P-14对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拮抗物质,以期为油茶炭疽病的生物农药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酸沉淀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解淀粉芽孢杆菌P-14发酵液中的拮抗物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P-14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后的组分a对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成分为C15 bacillomycin D(杆菌霉素D)。此外,共分离得到3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相对抑菌率为(26.19±3.82)%,其中包含苯类物质(benzenes)10种、烷基类物质(alkyls)8种、醇类物质(alcohols)2种、酮类物质(ketones)11种、醛类物质(aldehydes)3种和1种酯类物质(esters)。[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P-14能产生对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的物质,并确定了其拮抗物质种类,为油茶炭疽病的生物农药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内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彧  周国英  宋光桃  刘君昂  董晓娜  苟志辉  
通过4年自然感病性调查和3年人工接种鉴定,从湖南常宁油茶基地筛选出抗病优良单株林大140,其自然感病率为0,人工接种果感病率为0,鲜出籽率53%,种仁含油率为54%.单株抗病的生化机制结果表明:果皮滤液孢子萌发率与感病性呈正相关;接种4d内,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提高幅度与抗病性呈正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下降幅度与抗病性呈正相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雷  刘君昂  周国英  张娜  何苑暤  
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CF17发酵液的抑菌谱,并通过离心、旋转蒸发浓缩、丙酮沉淀、固相萃取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抑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CF17发酵液对油茶炭疽病、油茶叶枯病、油茶软腐病、杉木炭疽病、核桃壳梭孢、降香黄檀炭疽病、檀香炭疽病等的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50%丙酮分离纯化效果优于乙醇沉淀法与乙酸乙酯沉淀法;在固相萃取中,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60%乙腈梯度洗柱样品中,最后经HPLC分离收集到一个有明显抑菌圈的样品.经质谱鉴定抑菌成分为Tetramycin 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光桃  周国英  
拮抗链霉菌菌株F10对油茶炭疽病菌有良好的拮抗效果。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菌株F10,以油茶炭疽病菌为指标,研究了菌株F10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菌株F10能影响菌丝正常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菌丝出现节间变短、变粗、扭曲变形、菌丝严重交联、细胞质聚集、外溢等现象;能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影响油茶炭疽病菌的细胞壁;并对水稻、蚕豆、白菜种子的萌发有促生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晓璐  刘慧娟  郭晓军  姚娜  李潞滨  
从毛乌素沙地采集的10份土样中共分离到细菌320株,将分离到的细菌菌株与兰花炭疽病病原菌胶胞炭疽菌进行生长对峙试验。初筛获得拮抗菌57株。复筛后得到筛选自毛乌素沙地土壤生物结皮样品的5A5-3对病原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5A5-3与Bacillus velezensis标准菌株(CR-502,AY603658)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100%,最终将菌株5A5-3鉴定为Bacillus velezensi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娟  刘丹梅  王东来  王鹏  宋洁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增贵  李天来  赵王月  陈捷  
从2~5叶期甜瓜根茎部共分离纯化了内生细菌81株,平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有6株内生细菌对甜瓜枯萎病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中Z46,Z53,Z54和Z56菌株的拮抗性较强。上述4株拮抗菌的5倍发酵滤液对镰刀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2.8%,66.8%,63.0%,64.7%。温室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Z56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效最高,200倍和400倍发酵液的防效分别为80.0%和60.0%,同时对寄主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说明Z56菌株具有潜在生防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星州  周国英  陈行钢  江玲玉  包安华  刘君昂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筛选分析果生刺盘孢效应子,并验证其功能,为其致病相关基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油茶病害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果生刺盘孢非侵染期(分生孢子)和侵染时期(油茶叶片病斑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BUSCA、Target P、big-PI Predictor和GO、KEGG、PHI数据库分析转录组数据,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效应子,再利用qRT-PCR技术对效应子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克隆候选效应子全长基因,通过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和DAB染色验证相应基因功能。【结果】1)转录组结果数据显示,侵染时期相对于非侵染时期有7 850个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的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分析,345个为经典分泌蛋白,占总数的4.39%。经典分泌蛋白氨基酸长度在各区间段分布较为均匀,而符合效应子筛选条件(<300和半胱氨酸残基数≥4为筛选条件,并过滤已经注释过功能的蛋白后,在果生刺盘孢中筛选出17个候选效应子。2)随机抽样选取9个候选效应子做qRTPCR分析,结果显示9个基因均为上调表达,与转录组数据结果相符。3)克隆出4个候选效应子,并通过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和DAB染色,验证出4个候选效应子均能引起植物细胞坏死。【结论】果生刺盘孢在侵染油茶时期有多个效应子表达,而在分生孢子时期此类蛋白多为不表达或少量表达,这验证了效应子是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学清  鄢凤娇  林玉  胡方平  
从葫芦科作物及空心菜的叶片、茎及花上共分离到95个菌株,采用抑菌圈法共筛选到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拮抗作用的菌株46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8.4%;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5株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其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为68.75%-93.24%.内生性测定结果表明这5株菌株均能在西瓜体内定殖,5株菌株经过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和一些生理生化测定,初步被确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攀婷  伍玉玲  何昊哲  蒙姣荣  罗慧  方中斌  李界秋  
【目的】筛选芒果炭疽病拮抗菌菌株,为芒果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芒果炭疽病菌优势种亚洲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sianum)为靶标,利用前期研究获得的37株芽胞杆菌(Bacillus spp.)进行对峙培养和离体接种防效试验,选择防效好的拮抗菌株种类,分析其拮抗机制。【结果】对峙试验结果显示,有10株拮抗菌对芒果亚洲炭疽菌的抑制率大于78.00%,其中菌株M12-5、L18-7、L19-3、 L17-3和M11-6的抑制率分别达96.24%、94.94%、94.10%、91.25%和90.00%。离体接种筛选获得对芒果亚洲炭疽菌具有明显防效的芽胞杆菌8株,其中菌株L18-7和L16-4的防效较佳,离体接种平均防效分别达83.00%和79.16%,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合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和基于rpo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将菌株L18-7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velezensis)。菌株L18-7能产生胞外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在LB(Luria-bertani)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NA)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等5种培养基中均可产生活性拮抗物,携带mycB、ituA、yndJ、fenB和bacA等产抗生素相关基因。【结论】芒果炭疽病拮抗菌菌株L18-7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该菌株在28℃下LB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能产生拮抗活性物质、胞外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携带mycB、ituA、yndJ、fenB和bacA等产抗生素相关基因,可作为生防菌的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利沙  蒋妮  张占江  蓝祖栽  白隆华  
【目的】筛选拮抗肿节风炭疽病病原菌的放线菌,为肿节风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从肿节风根系土壤分离获得放线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并采用离体叶片刺伤接种法测定筛选获得拮抗菌株对肿节风炭疽病的防效,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平板对峙和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自肿节风根系土壤的JT-2F菌株对肿节风炭疽病菌具有最强的拮抗作用,可使炭疽病菌菌丝膨大、畸变和扭曲,抑制率达86.75%,且对供试14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平均抑制率达81.50%。通过形态学特性和16S rDNA鉴定,JT-2F菌株为津岛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iyonensis)。离体防效试验结果显示,JT-2F菌株发酵原液对离体叶片上肿节风炭疽病的防效达87.32%。【结论】JT-2F菌株用作肿节风炭疽病菌的生物防治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应用潜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鹏翔  邱思鑫  陈航  赵秀丹  胡方平  
番茄、茄子、烟草和辣椒健康植株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结果表明,植物的不同种、品种及植物的不同部位,内生细菌数量有所不同.不同作物每克鲜重平均内生细菌数量为1180-11160 cfu;各作物植株不同部位均以果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最少,根和茎中的内生菌数量较多.拮抗测定表明,各植物体内均存在对番茄青枯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对番茄青枯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占总数的16.21%,而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占总数的28.53%.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3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对黄瓜枯萎病有20.83%-79.17%的防病效果,此3菌株对水稻白叶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向平  肖启明  罗宽  巢进  田慧  
为寻找防治烟草黑胫病新途径,2001至2003年,从湖南永州和宁乡等地烟草黑胫病发病严重的田块采集健株,共分离到内生细菌株120株,经测定,8株内生细菌菌株在室内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这8株内生细菌与烟草黑胫病菌共培结果显示,55y,NN-3,YN-4和YN-10对烟草黑胫病菌抑菌效果均在66%以上.根据内生细菌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性状,初步鉴定内生细菌55y为假单胞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NN-3为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YN-4,YN-10为芽孢杆菌属凝结芽孢杆菌,且这4菌株均为烟草内生细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