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27)
- 2023(4271)
- 2022(3763)
- 2021(3397)
- 2020(3008)
- 2019(6761)
- 2018(6702)
- 2017(12571)
- 2016(7168)
- 2015(8173)
- 2014(7967)
- 2013(8138)
- 2012(7572)
- 2011(6984)
- 2010(6873)
- 2009(6255)
- 2008(6164)
- 2007(5478)
- 2006(4867)
- 2005(4275)
- 学科
- 济(29594)
- 经济(29562)
- 管理(17872)
- 业(17562)
- 方法(16083)
- 数学(14437)
- 数学方法(14294)
- 企(14125)
- 企业(14125)
- 学(9212)
- 农(7428)
- 中国(6635)
- 财(6183)
- 贸(5571)
- 贸易(5570)
- 业经(5522)
- 易(5372)
- 农业(5026)
- 地方(4943)
- 制(4648)
- 环境(4453)
- 理论(4451)
- 技术(3913)
- 划(3885)
- 和(3754)
- 务(3546)
- 财务(3540)
- 财务管理(3529)
- 融(3487)
- 金融(3487)
- 机构
- 大学(109781)
- 学院(107176)
- 研究(43137)
- 济(39963)
- 经济(39105)
- 管理(36662)
- 理学(32344)
- 农(31861)
- 理学院(31861)
- 科学(31684)
- 管理学(30916)
- 管理学院(30767)
- 中国(29448)
- 农业(25815)
- 所(24796)
- 业大(24360)
- 京(23932)
- 研究所(23228)
- 中心(18242)
- 农业大学(17041)
- 江(16692)
- 财(16320)
- 省(15754)
- 院(15325)
- 室(15029)
- 北京(14725)
- 科学院(14081)
- 业(13869)
- 实验(13726)
- 范(13562)
- 基金
- 项目(78402)
- 科学(59719)
- 基金(56913)
- 家(54181)
- 国家(53764)
- 研究(47305)
- 科学基金(43504)
- 自然(32042)
- 省(31532)
- 自然科(31317)
- 自然科学(31300)
- 自然科学基金(30792)
- 基金项目(30370)
- 社会(28989)
- 划(27585)
- 社会科(27426)
- 社会科学(27417)
- 资助(24077)
- 教育(22216)
- 重点(18635)
- 计划(18534)
- 科技(17255)
- 部(16660)
- 发(16590)
- 编号(16345)
- 创(16235)
- 科研(16157)
- 创新(15222)
- 业(15153)
- 农(14210)
共检索到155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光道 段琳 束庆龙 黄长春
研究不同油茶品种果皮花青素含量、糖含量和PAL酶活性与油茶炭疽病抗性关系。结果表明:花青素含量与油茶炭疽病的抗病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溶性总糖含量和PAL酶活性与油茶炭疽病发病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花青素与可溶性总糖含量、PAL酶活性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在油茶抗炭疽病品种选育中,果皮颜色(花青素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和PAL酶活性可作为抗性参考指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展坤 崔延春 徐庆国 毛东海
花青素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培育富含花青素的功能性水稻品种是未来绿色健康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然而目前与水稻果皮花青素含量相关的基因资源还十分有限,不利于有色稻米品种的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为了全面发掘水稻果皮花青素的基因资源,本研究结合花青素无损伤检测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以533份水稻种质作为供试材料,检测到了13个果皮花青素含量关联QTL位点,这些QTL位点中包含了除Rc、Rd、Rb及OsMYB3已知与花青素相关的基因外,还包括17个候选基因。通过对候选基因同源性及表达模式分析,初步确定8个MYB基因与1个bHLH基因为新的水稻果皮花青素的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首次全面剖析了水稻果皮花青素的遗传基础,为健康功能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基因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爱琴 祝军 生吉萍 申琳 生兆江
通过对新红星、乔纳金、红富士和新国光4个品种在果实着色过程中花青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发现三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果实着色期间,随着本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增加,花青素含量增加。着色前期本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基本上呈直线增加,后期较平稳;而蛋白质含量则随花青素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花青素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蛋白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玲玲 马雪蕾 张昂 吕晓彤 王凯 王琴 房玉林
【目的】探究不同因素对葡萄果实理化性质及果皮中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为改善葡萄原料品质及酿酒工艺中花色苷的浸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果实为原料,以未处理葡萄果粒为对照,测定温度(20,30,40℃)、pH(2.2,3.0,4.0,5.0,6.0,7.0,8.0)及脱水处理(用质量分数5%的食盐溶液分别脱水0.5,1,1.5,2,3,4,6,9,12H)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pH等理化性质指标及果皮花色苷(可浸提花色苷、不可浸提花色苷、总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相比,20~30℃处理48H可使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4.12~6.52°Brix,总酸质量浓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凌云 王小艺 曹一博
为了探讨油茶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关键酶活性变化及其与油脂积累之间存在的关系,对油茶‘湘林11’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上述指标与油脂积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初期可溶性糖含量较低,随果实发育升高,于6月中旬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8月中旬又略有回升;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在7月中旬到9月中旬呈现较高水平;酸性转化酶(AI)活性在果实发育早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同细胞壁酸性转化酶(CAI)变化趋势相反,液泡酸性转化酶(SAI)活性在果实发育后期明显高于前期,显示此时蔗糖在液泡中贮藏转化功能的活跃;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酶(SPS)变化趋势...
关键词:
油茶 果实 糖代谢 酶活性 油脂积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婷婷 符卫蒙 余景 奉保华 李光彦 符冠富 陶龙兴
【目的】近年来,彩色稻因其独特的外观和特殊的营养价值在观光农业和专用营养大米产业中快速发展。本研究旨在阐明彩色稻叶片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机理。【方法】以4个叶色不同的水稻品种,包括深紫叶(deep purple,DP),淡绿叶(pale green,PG),深绿叶/常规叶色(dark green,DG)及淡紫叶(pale purple,PP)为材料,研究不同叶色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特征,并揭示其作用机制。【结果】深紫叶水稻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其次分别是深绿叶及淡紫叶水稻品种,而淡绿叶水稻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淡绿叶水稻叶片实际光量子效率(PSⅡ)、净光合速率、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活性和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但其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叶色水稻品种。深紫叶与深绿叶水稻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深紫叶水稻叶片PSⅠ和PSⅡ实际荧光量子效率、净光合速率、Rubisco活性均显著高于深绿叶水稻。相应地,深紫叶水稻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深绿叶水稻,但其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深绿叶水稻,推测与深紫叶水稻叶片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深绿叶水稻有关。外源喷施花青素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个假设,即外源花青素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过氧化氢含量,提高叶片光合速率。【结论】花青素可减轻自然条件下光量子过剩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研究结果可为水稻高光效育种及彩色稻产量、品质协同提高栽培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雒珺瑜 崔金杰 王春义 辛惠江 张帅 吕丽敏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机制及组建绿盲蝽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田间筛选出的31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不同棉花品种(系)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存在差异;苗期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蕾期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蕾期棉花叶片中花青素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结论】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蕾期叶片中...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雅飞 段文军 曹志华 胡娟娟 吴炜 汪玲 束庆龙
于油茶炭疽病发生盛期,在没有进行任何防治的油茶纯林中,选取每个果实类型的植株20棵,在每样株树冠外围中上部,从东、南、西、北4个方向分别抽查果实25个,统计病果数,计算其发病率,并采集每样株未感病的果实30个,测定其形态学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油茶果实形态学性状和生理特性与炭疽病发病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发病率与果实颜色和p H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56和0.0170),与相对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70),与花青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负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0764和-0.6466).(2)果实颜色、相对电导率、PA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利芬 夏仁学 周开兵
以不同地点的纽荷尔脐橙为材料,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成熟果实的外观色泽。结果表明:不同地点对果皮单一色素含量动态变化趋势和各时期单一色素含量的高低都有明显的影响,在果实膨大期,在各时期果皮间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总量”比值的变化趋势相同,并且分别无显著的差异。果皮着色主要决定于“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总量”比值高低,而与单一色素含量无直接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惠聪 黄旭明 胡桂兵 黄辉白
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研究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中花青苷含量及其生物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儿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的酶活性变化,同时研究套袋和生长调节剂对花青苷合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酶中只有UFGT活性与荔枝果皮花青苷合成关系密切。UFGT活性的变化与花青苷含量的变化趋势吻合;随着‘妃子笑’果皮中UFGT活性的增加,花青苷含量上升;套袋处理抑制UFGT活性的同时也抑制花青苷的合成,除袋后UFGT活性和花青苷含量都迅速增加;6-BA处理抑制UFGT酶活性的同时也抑制花青苷合成,ABA和茉莉酸处理提高了UFGT...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学善 王平 吴翠平 屈会娟 黄钢 宋霞 陈尚洪 陈红琳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地区对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统一繁育种薯,并在盆周山地、平坝浅丘、盆地平原设3个不同光照试验点,种植‘黑美人’、‘川芋彩1号’和‘蓉芋紫5号’等3个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品种,测定其花青素含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结果】小金县(海拔3000 m)繁育的紫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生产种薯,在金堂县(海拔452 m)种植后,商品薯的花青素含量降低11.62%33.66%;而马铃薯品种‘川芋彩1号’同一批原种分别在小金县和新都区(海拔472 m)种植,所繁育的生产种薯块颜色
关键词:
光照 海拔 基因型 马铃薯 花青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运丽 侯喜林 李志强 白红彤 石雷 姜闯道
研究了不同光强对紫罗勒花青素含量、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反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光下紫罗勒叶片较厚,而弱光下叶片较薄。与弱光下生长的紫罗勒相比,强光下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花青素含量较高、叶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升高、表观量子效率下降、净光合速率(Pn)明显提高、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系统II性能参数(PI)增大,同时,天线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升高,而非光化学猝灭(NPQ)降低;叶片光化学反射指数(PRI)下调幅度较小。由此,可以认为光强通过影响紫罗勒叶片厚度、比叶面积、色素含量、光系统II性能从而改变其光合能力;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贵元 夏仁学 曾祥国 吴强盛
以红肉脐橙为试材,于果实着色前对其进行DMSO喷布处理,研究了处理对果皮主要色素和糖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对处理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着色前DMSO处理不影响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但处理加快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延缓了成熟期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上升;处理基本不改变果皮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但处理加快了果皮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的上升,极显著降低了果皮蔗糖含量;处理和对照果皮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与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蔗糖含量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汉中 刘后利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甘蓝型油菜3对黄—黑籽近等基因系成熟前期种子皮壳中的花色素、多酚、苯丙烯酸的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结果表明,黄籽皮壳中的花色素、多酚和它们的共同合成前体———反式苯丙烯酸的含量都极显著低于黑籽的。因此,黑色素和花色素含量的多少都影响甘蓝型油菜籽色的变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雷 刘君昂 周国英 张娜 何苑暤
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CF17发酵液的抑菌谱,并通过离心、旋转蒸发浓缩、丙酮沉淀、固相萃取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抑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CF17发酵液对油茶炭疽病、油茶叶枯病、油茶软腐病、杉木炭疽病、核桃壳梭孢、降香黄檀炭疽病、檀香炭疽病等的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50%丙酮分离纯化效果优于乙醇沉淀法与乙酸乙酯沉淀法;在固相萃取中,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60%乙腈梯度洗柱样品中,最后经HPLC分离收集到一个有明显抑菌圈的样品.经质谱鉴定抑菌成分为Tetramycin A.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