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6)
- 2023(8951)
- 2022(8098)
- 2021(7730)
- 2020(6518)
- 2019(15241)
- 2018(15316)
- 2017(29708)
- 2016(16322)
- 2015(18394)
- 2014(18321)
- 2013(18139)
- 2012(16520)
- 2011(14612)
- 2010(14314)
- 2009(12867)
- 2008(12197)
- 2007(10348)
- 2006(8831)
- 2005(7397)
- 学科
- 济(61253)
- 经济(61186)
- 管理(45020)
- 业(43080)
- 企(36639)
- 企业(36639)
- 方法(31274)
- 数学(27235)
- 数学方法(26944)
- 农(15777)
- 学(15125)
- 中国(14558)
- 财(14476)
- 业经(13289)
- 地方(12297)
- 理论(10852)
- 贸(10653)
- 贸易(10648)
- 和(10387)
- 农业(10345)
- 易(10337)
- 技术(9940)
- 环境(9754)
- 务(9690)
- 财务(9633)
- 财务管理(9619)
- 制(9274)
- 企业财务(9123)
- 教育(8773)
- 划(8574)
- 机构
- 大学(226154)
- 学院(224061)
- 管理(92309)
- 济(83316)
- 经济(81424)
- 理学(81253)
- 理学院(80376)
- 管理学(78901)
- 管理学院(78518)
- 研究(72656)
- 中国(51450)
- 科学(48597)
- 京(47800)
- 农(37989)
- 业大(37080)
- 所(36520)
- 财(36139)
- 研究所(33891)
- 中心(32743)
- 江(30762)
- 财经(30029)
- 农业(29992)
- 北京(29894)
- 范(29192)
- 师范(28869)
- 经(27416)
- 院(26580)
- 州(25382)
- 技术(24512)
- 经济学(23864)
- 基金
- 项目(163424)
- 科学(126975)
- 基金(117745)
- 研究(117098)
- 家(103278)
- 国家(102431)
- 科学基金(87603)
- 社会(71146)
- 社会科(67321)
- 社会科学(67301)
- 省(64521)
- 基金项目(63811)
- 自然(59353)
- 自然科(57949)
- 自然科学(57931)
- 自然科学基金(56861)
- 划(54398)
- 教育(53439)
- 资助(48811)
- 编号(48114)
- 成果(38290)
- 重点(36256)
- 部(35339)
- 发(34171)
- 创(34036)
- 课题(32563)
- 科研(31728)
- 创新(31668)
- 计划(30518)
- 大学(30474)
共检索到307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立君 周健
油茶作为中国的特产,其深加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测定了油茶蒲水份含量75%左右,油茶籽的水份含量56%左右,油茶果的比热容为2.1~2.5J/g℃。探讨了在微波作用下,油茶蒲裂纹的主要形式有十字型、近1200分开型等,并计算了其临界断裂强度因子与刚度的关系。理论和实践证明,自然形状导致油茶蒲裂纹的位置是在油茶籽最凸起处,因为纤维组织最薄弱,微波作用下油茶果的最初裂开点是其自然采摘最下端。
关键词:
油茶 微波 爆壳 裂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汤小红 李程懿 黄丹 徐玉恒 张宏 龚永健
【目的】为将微波真空干燥应用到油茶籽干燥中提供理论依据,丰富油茶籽的干燥方式。【方法】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望城区雪峰山油茶基地所采油茶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油茶籽的微波真空干燥特性,探讨了微波功率、真空度和加载量对油茶籽微波真空干燥曲线和能耗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热风干燥、微波间歇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的效率差异。【结果】1)随着微波功率和真空度的增加及加载量的减少,油茶籽的干燥速度增加,干燥时间缩短。其中真空度对干燥速率、能耗的影响最大,微波功率和加载量次之。2)无论参数如何变化,油茶籽的微波真空干燥速率曲线都可分为加速干燥阶段、恒速干燥阶段和减速干燥阶段。加速干燥阶段,油茶籽干燥速度不断增加;恒速干燥阶段,油茶籽干燥速度变化较小;减速干燥阶段,油茶籽的干燥速度逐渐减小。3)热风干燥所需的时间最长,是微波真空干燥时间的4~32倍,且热风干燥的速度曲线只有加速干燥阶段和减速干燥阶段,没有恒速干燥阶段。微波间歇干燥的时间为微波真空干燥的3倍,但其干燥速度曲线波动较大。【结论】微波真空干燥具有速度快、能耗低和效果稳定等优点,微波真空干燥在油茶籽干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油茶籽 微波真空干燥 干燥特性 正交试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湘 谢方平 李旭 刘大为 王修善 毛利成
为提高油茶果脱壳率和降低茶籽破损率,采用撞击、搓擦原理,设计了一种油茶果脱壳装置。该装置由喂料斗、脱壳装置、动力传输部件、机架等构成,通过立式甩盘的撞击以及脱壳室内齿圈的搓擦进行脱壳,能适用含水率在65%以下的油茶鲜果脱壳。确立了影响脱壳的主要因素是甩盘转速和喂料量,并进行了脱壳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甩盘转速的增大,脱壳率及破损率显著增加,而随着喂料量的增大,脱壳率先增加后降低,破损率变化相对较小。该脱壳装置适宜的工作参数为:甩盘转速为700 r/min左右;喂料量控制在500 kg/h左右,在此条件下,脱壳率能达到85.3%,破损率为6.5%左右。
关键词:
油茶果 脱壳装置 离心式撞击 搓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林颖 钟应富 马强 邬秀宏 张莹 邓敏 杨娟 敬廷桃
杀青和干燥是针形绿名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将微波技术应用于茶叶杀青和干燥有利于提高其品质。为了提高针形绿名茶品质,本文对比研究了微波杀青、滚筒杀青、汽-热组合杀青和汽-热-微波组合等4种杀青方式、微波干燥和传统烘干等2种干燥方式、以及微波和常规2种加工工艺对针形绿名茶品质(感官品质和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杀青方式来看,以汽-热-微波组合杀青效果最好,微波杀青比其它3种杀青方式更有利于提高针形绿名茶外形色泽和叶底,会有损于其香气和滋味,但微波与汽-热组合后杀青能提升针形绿名茶的感官品质;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维C和叶绿素等主要内含成份保留量以微波杀青针形绿名茶为最高。从干燥方式来看,微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萍 倪德江 郭大勇 舒思美
以茶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微波萃取茶叶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组合为料液比1∶20、微波萃取时间3min、微波萃取次数2次。微波萃取茶叶有效成分具有萃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产品提取率高的优点,为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茶叶 微波萃取 有效成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志军 李延军 张璧光 刘智
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微波干燥速度、温度梯度和含水率梯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连续干燥过程明显分为加速段、等速段和减速段3个阶段,等速段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占的比例最大。微波干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大致分为初期升温,等温和后期升温3个阶段,初期升温和等温阶段木材内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后期升温阶段木材内的温差逐渐增大。微波干燥过程中,在整个横断面上,木材初含水率梯度没有被加大,而是被均匀化,甚至还出现木材表面含水率提高的情况。图6参1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娟娟 程裕东 金银哲
在2 450 MHz频率功率为500、700、900 W的微波处理条件下,分别对铺料厚度为2、4、6 mm的红枣浆样品进行干燥处理,考察了红枣浆粉体化过程中的微波干燥特性。并与100、110、120℃下各相同红枣浆样品的热风干燥结果进行了比较。采用指数模型(Lewis)、单项扩散模型(Hustrulid and Flikke,HF)和Page模型分别对红枣浆样品的水分比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微波干燥的红枣浆样品升温快速,可有效地提高干燥速率,节约干燥时间和干燥能耗,但是热风干燥较好地保持了物料的固有结构,且干燥后的红枣粉吸湿性较好,色差较小。Page模型对于红枣浆样品的热风、微波薄层干燥过程均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配 全腊珍 肖旭 杨思远 李岑 胡跃腾
针对撞击式油茶果破壳装置破壳率低和碎籽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破壳装置。该装置由破壳组件、加料装置、动力及驱动装置、机架等组成。破壳组件主要包括外壳体、转子、叶轮,三者同轴安装,形成破壳空腔,利用转子和叶轮的高速旋转,使油茶果与转子及外壳体内壁发生撞击完成破壳。在运动过程中确保足够大的撞击力从而提高破壳率,采用圆弧面导料板可有效降低碎籽率。以油茶果含水率、主轴转速和导料板安装角度为影响因素,以破壳率和碎籽率为评价指标,对破壳装置进行L_9(3~4)正交试验,结果,当油茶果含水率约为60%、主轴转速为425 r/min、导料板安装角度为75°时,破壳率可达95.37%,碎籽率可降至4.27%。
关键词:
油茶果破壳装置 撞击 破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本贵 赖曲芳 胡淑芬 刘木华 邓勇杰 张庐陵 刘斌
针对机械破壳后油茶果果壳破开不规则而导致果壳和茶籽难以分选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锥形针的油茶果裂瓣破壳方法:锥形针插入油茶果壳的顶部,油茶果壳沿生物裂瓣裂开,形成裂口,裂口逐渐增大(裂口长度达到5 mm以上视为破开),随后锥形针上移回位,完成油茶果的破壳。对比分析油茶果破壳穿刺预试验结果,选取锥形针锥角角度(30°、45°、60°)、锥形针插入果壳的深度(5、8、11 mm)和采摘后存放时间(2、5、8 d)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油茶果的破壳力和裂口长度,结果随着锥形针锥角角度和插入深度的增大,油茶果破壳力和裂口长度也随之增大;随着存放时间的增长,破壳力减小,裂口长度增大。以油茶果裂口长度和破壳力为评价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锥形针锥角角度为60°、锥形针插入果壳深度为11 mm、存放时间为8 d时,油茶果裂口长度平均为5.4 mm,破壳力平均为83.8 N。
关键词:
油茶果 锥形针 破壳 破壳性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本贵 赖曲芳 胡淑芬 刘木华 邓勇杰 张庐陵 刘斌
针对机械破壳后油茶果果壳破开不规则而导致果壳和茶籽难以分选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锥形针的油茶果裂瓣破壳方法:锥形针插入油茶果壳的顶部,油茶果壳沿生物裂瓣裂开,形成裂口,裂口逐渐增大(裂口长度达到5 mm以上视为破开),随后锥形针上移回位,完成油茶果的破壳。对比分析油茶果破壳穿刺预试验结果,选取锥形针锥角角度(30°、45°、60°)、锥形针插入果壳的深度(5、8、11 mm)和采摘后存放时间(2、5、8 d)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油茶果的破壳力和裂口长度,结果随着锥形针锥角角度和插入深度的增大,油茶果破壳力和裂口长度也随之增大;随着存放时间的增长,破壳力减小,裂口长度增大。以油茶果裂口长度和破壳力为评价指标,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锥形针锥角角度为60°、锥形针插入果壳深度为11 mm、存放时间为8 d时,油茶果裂口长度平均为5.4 mm,破壳力平均为83.8 N。
关键词:
油茶果 锥形针 破壳 破壳性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宁芯 程学勋 赵思明 张声华
采用2450 MHz微波处理大米淀粉,观察微波对大米淀粉颗粒微观结构、分子质量分布、润胀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可导致淀粉物化特性发生变化,且淀粉的微波效应与微波强度有关;微波处理后淀粉颗粒破裂,淀粉分子链断裂,支链淀粉和中间级分含量下降,直链淀粉含量上升,淀粉的润胀性和溶解率下降,消化性能提高。
关键词:
淀粉 微波 物化特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涛 时思全 宛晓春
采用L9( 34)正交试验 ,得到微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时间 3 5min ,茶样粉碎度 2 4~ 4 0目 ,茶水比 1∶10 0 ;超声波最佳浸提工艺参数 :功率 2 5 0W ,温度 6 0℃ ,时间 4 0min。研究了不同浸提方式对茶汤香气品质和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浸出的影响。结果显示 ,微波和超声波浸提茶汤中香气精油总量和香气组分均高于常规浸提茶汤 ,分别为18 82 8、 17 0 85、 16 343和 6 0、 5 2、 4 0种 ,香气指数分别达到常规浸提法的 1 6 7倍和 1 80倍 ;微波和超声波浸提可提高茶叶中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浸出量。感官评审表明 ,微波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玉洁 姚小华
以92个普通油茶和46个小果油茶无性系为试材,从果实开裂时间及开裂高峰期差异性、果实粒径分级处理、最终开裂率和果型指数的相关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油茶果鲜果脱壳技术和设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综合普通油茶果实开裂时间、开裂率及剩余籽粒率,无性系2、8、10、13、14、44、50、53、78、110、117、125、130号的性状优于其它无性系;小果油茶中136、143、176号在前3天全部开裂;籽粒性状方面,普通油茶4、12、13、25、28、29、126、129号、小果油茶146、157、162、171、172号较优良,籽粒质量范围分别为1.54~4.96 g、0.92~1.33 g;对开裂速度和剩余籽粒率2个指标聚类分析,性状最优良的第3类其前15 d开裂率和剩余籽粒率均值分别为77.18%和3.48%;未来油茶专用工业脱壳设备的孔隙可大致设置成半径分别为26、30、34 mm;当果型指数在0.95~1.05范围内时,果实最终开裂率较高,基本均高于90%;果实最终开裂率和果型指数的相关性极低,也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林颖 高飞虎 钟应富 邬秀宏 邓敏 张莹 敬廷桃
为提高茶多酚提取率及纯度,减少有机溶剂用量,选择粉碎粒度为80目的绿茶粉,利用水为提取剂,微波辅助提取,超滤分离、大孔树脂纯化提取茶多酚。研究确定茶多酚提取工艺流程为:微波功率在600W,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7min,浸提次数为2次效果最好,其浸提率达84.73%。采用中空纤维膜超滤,膜孔径在0.0015~0.02μm,操作压力0.10~0.12 Mpa。选择4号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茶多酚,上样浓度0.46 mg/mL,上样流速1.4 mL/min,溶液pH值3.0。上样体积600 mL,洗脱剂80%(体积比)食用乙醇,洗脱流速为2.0 mL/min,洗脱剂用量为520 mL。低压下抽...
关键词:
茶多酚 提取 分离 纯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