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0)
2023(10259)
2022(9210)
2021(8688)
2020(7337)
2019(17120)
2018(17036)
2017(32612)
2016(18164)
2015(20453)
2014(20438)
2013(20318)
2012(18703)
2011(16820)
2010(16548)
2009(14891)
2008(14278)
2007(12296)
2006(10623)
2005(9123)
作者
(56218)
(46382)
(46311)
(43814)
(29728)
(22581)
(20901)
(18437)
(17926)
(16579)
(16024)
(15721)
(14940)
(14743)
(14567)
(14441)
(14258)
(14001)
(13317)
(13299)
(11969)
(11374)
(11261)
(10579)
(10487)
(10444)
(10351)
(10178)
(9509)
(9396)
学科
(66867)
经济(66788)
管理(48795)
(45866)
(38538)
企业(38538)
方法(32959)
数学(28468)
数学方法(28111)
(19139)
(17362)
中国(16568)
(16015)
业经(14605)
地方(13511)
理论(11868)
(11777)
贸易(11772)
农业(11714)
(11698)
(11416)
环境(11169)
(10919)
技术(10731)
(10290)
财务(10232)
财务管理(10213)
企业财务(9683)
教育(9665)
(9518)
机构
大学(257249)
学院(253965)
管理(98854)
(91840)
研究(90604)
经济(89683)
理学(86434)
理学院(85383)
管理学(83633)
管理学院(83216)
中国(63828)
科学(63187)
(56433)
(51274)
(48157)
业大(45817)
研究所(44836)
农业(40979)
(39886)
中心(39549)
(36315)
北京(35551)
(33536)
(33445)
师范(32950)
财经(32617)
(29763)
(29593)
技术(29359)
(27897)
基金
项目(185313)
科学(142242)
基金(132576)
研究(127479)
(119791)
国家(118852)
科学基金(99109)
社会(75678)
(73298)
社会科(71430)
社会科学(71405)
基金项目(71256)
自然(69378)
自然科(67684)
自然科学(67661)
自然科学基金(66424)
(63165)
教育(57632)
资助(55431)
编号(51166)
重点(42384)
成果(40902)
(39372)
(39362)
(38280)
计划(37715)
科研(36607)
课题(35776)
创新(35748)
科技(34231)
期刊
(97132)
经济(97132)
研究(70709)
学报(52475)
中国(45942)
(45691)
科学(45368)
大学(37438)
学学(35510)
管理(35457)
农业(32256)
(28359)
教育(27259)
技术(20382)
(17237)
金融(17237)
(16751)
业经(15709)
经济研究(15228)
财经(15004)
业大(14644)
图书(14502)
科技(14371)
(13374)
林业(13329)
理论(12674)
(12637)
问题(12487)
资源(12264)
实践(11867)
共检索到358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永忠  肖志红  彭邵锋  杨小胡  李党训  王湘南  段玮  
通过对油茶主要良种的标定植株进行果实生长和含油量分析研究,探索油茶果实油脂形成与转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果实体积生长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油茶果实质量的增加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两个高峰期,其质量增加值超过油茶果实总质量的2/3。油茶种仁含油率、鲜籽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均随果实生长逐渐增加,年周期内存在两个增长高峰期,为8月中旬至9月初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油茶鲜果含油率在9月20日至10月20日的高峰期的增幅达鲜果总含油量的68.9%,指出霜降籽油茶果实不宜提前采收,否则会对产油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永庆  姚小华  任华东  王开良  
以油茶良种‘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53号’为试材,探讨油茶果实发育后期脂肪酸合成积累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品种种实发育进程存在差异性,种子中油脂含量在果实发育后期显著提升,并且种子油脂脂肪酸组分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0.996 1);油茶种子中油脂的积累和氮、钾元素的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 3和-0.979 7,磷元素则影响了油茶油脂成分的组成,其含量与种子油脂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51 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凌云  王小艺  曹一博  
为了探讨油茶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关键酶活性变化及其与油脂积累之间存在的关系,对油茶‘湘林11’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上述指标与油脂积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初期可溶性糖含量较低,随果实发育升高,于6月中旬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8月中旬又略有回升;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在7月中旬到9月中旬呈现较高水平;酸性转化酶(AI)活性在果实发育早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同细胞壁酸性转化酶(CAI)变化趋势相反,液泡酸性转化酶(SAI)活性在果实发育后期明显高于前期,显示此时蔗糖在液泡中贮藏转化功能的活跃;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酶(SPS)变化趋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志娜  谭晓风  袁军  叶思成  李泽  
以6年生普通油茶‘湘林210’为试材,研究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当年生叶片、2年生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油脂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结果表明: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当年生和2年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均呈双峰型,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三峰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在当年生叶片、2年生叶片和果实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三峰型;果实中油脂含量从7月底开始逐渐增加直至果实成熟时达到最高值;当年生和2年生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91),当年生和2年生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9),果实与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柴静瑜  王开良  姚小华  滕建华  林萍  
[目的]为选配油茶杂交育种最优亲本和最佳亲本组合,探索种间杂交策略,提升育种效率,获得最大遗传增益。[方法]以巢式交配的种内、种间杂交子代林为试材,测定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脂肪酸成分含量等11个经济性状,分析母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和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解析各性状的遗传控制模式。[结果]11个经济性状在12个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变异主要来源于父本效应(P<0.01),母本效应仅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亲本主要经济性状的GCA与SCA表明,普通油茶种内杂交组合4×23在以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等性状为育种目标时可作为优选杂交组合。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种间杂交组合53×小3可在单果质量、棕榈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育种中加以利用;组合53×小2在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上具有育种优势。遗传效应分析表明,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主要受加性遗传控制,其余8个经济性状的非加性遗传方差显著高于加性遗传方差。11个经济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大于家系遗传力,油茶杂交育种中应采用全同胞家系内选择优良单株的育种策略。[结论]油茶成林的经济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小。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棕榈酸、棕榈烯酸、α-亚麻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含量等8个性状均以非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程度较低。在开展种间杂交工作时,双亲的SCA评估应放在首位。本研究首次以油茶杂交子代成林为材料,探索了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种间杂交的亲本配置及遗传效应规律,对指导油茶种间杂交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好  方学智  钟海雁  费学谦  罗凡  
通过油茶籽主要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了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转化及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茶籽成熟过程中,鲜籽含水率持续下降,鲜出籽率变化不大,鲜籽出仁率小幅上升,干出籽率和含油率不断上升。油茶籽油中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酸相对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8和-0.957。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积累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289),与可溶性淀粉(r=0.836)和可溶性蛋白(r=0.703)含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α-生育酚含量变化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永庆  姚小华  任华东  王开良  
为了探明油茶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主要矿质元素的变化特征,以我国南方广泛栽培的普通油茶良种‘长林4号’为试材,对其果实发育后期成熟过程中内源激素ABA、IAA、GA3、ZR和矿质元素氮、磷、钾、锰含量进行了测定,明确其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油茶果实发育和种子油脂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茶果实发育后期果实质量的增长呈现‘S’型曲线,种子油脂的积累进程发生在果实迅速膨大生长之后。油茶果实中ABA和IAA含量较高,ZR和GA3的含量较低。盛花后255 d之前,种子中的内源激素ABA、IAA和GA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果皮中内源激素ABA、IAA和GA的含量则明显高于种子,而且其变化特征与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云  陈守一  柏自琴  李向林  彭志军  李金强  
为了解牛肉红朱橘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Vc、糖、酸含量变化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发育过程中的果实进行了可溶性糖、有机酸和Vc含量的测定,并分析了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牛肉红朱橘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随果实的成熟持续升高,果实发育前期至中期糖积累较缓慢,至果实临近成熟时糖含量迅速增加,可溶性糖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果糖和葡萄糖,为蔗糖积累型,果糖和葡萄糖在各个时期含量差异不显著,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最高时为67.99、1.42和1.19 mg/g;果实中有机酸主要是柠檬酸,为柠檬酸积累型,柠檬酸在果实发育中期含量上升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至果实成熟时降至最低,柠檬酸含量显著高于奎宁酸、苹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方学智  王开良  姚小华  王亚萍  
An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oil from oil-tea camellia seed(Camellia oleifera).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yield rate such as enzyme kind,addition methods,concentration of enzyme,enzymatic hydrolysis time and temperature,and ration of solid to liquid were investigated.T...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凤珠  彭宏祥  朱建华  李冬波  徐宁  陆贵峰  黎光旺  
以荔枝新品种贵妃红为试材,观测果实、种核、果肉的生长全过程,测定果实成熟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贵妃红荔枝从雌花盛开到果实完全成熟历经88 d左右,开花后40 d前纵径增长快,开花40 d后横径增长快;花后70 d左右种皮转为红褐色,种皮萎缩,约46%的种子种皮萎缩成为焦核;花后40 d左右开始出现果肉,历经21 d左右果肉包满种子,之后果实果蒂开始转红,成熟时果皮为鲜红色;成熟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分积累达到最高,之后较快出现"退糖"现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友勇  王家金  梁名志  刘本英  田易萍  孙雪梅  包云秀  徐丕忠  蒋会兵  周萌  
以云南省勐海县、昌宁县和思茅区茶树品种园的7个茶树品种1芽4叶为试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弄清云南不同茶树品种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大叶茶树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上述地区7个茶树品种中氟含量均值为62.07~113.50 mg/kg,除思茅区外均以云抗10号氟平均含量最低,均值差异为最不显著。LSD多重比较表明,在地区内品种间和品种内地区间氟的含量均值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品种内尤以勐海县茶树品种中氟的含量均值差异为最不显著居多。因此,云抗10号可作为云南大叶种茶树对氟富集特征研究和大叶种茶树低氟选育工作的模式材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申巍  杨水平  姚小华  王开良  费学谦  
研究施肥对25年生油茶生长和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肥和有机肥(腐熟鸡粪)混合施用对油茶生长和结实量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处理3(冬季施用有机肥5 kg.株-1,夏季施用复合肥0.5 kg.株-1)对油茶冠幅乘积、春梢长度、直径、产量都有显著的提高;施肥对出籽率、含水率影响不大,但施用有机肥对出油率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易传辉  陈晓鸣  史军义  周成理  
为系统了解柑橘凤蝶(Papilioxuthus L.)滞育特性,利用蒽酮比色法和重量法,测定了滞育蛹在滞育期间不同时期海藻糖、糖原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整个滞育期间,海藻糖含量在11.9033~41.8243mg/g,糖原含量在17.6807~36.652mg/g,脂肪含量在18.257~32.1995mg/g,变化幅度较大,分析表明,不同时期海藻糖、糖原和脂肪含量差异显著。海藻糖和糖原代谢与气温和滞育发育阶段有关。海藻糖、糖原和脂肪含量变化表明,三者一方面作为能量物质参与滞育期间能量代谢,另一方面则作为贮备物质参与滞育解除后各项生命活动。滞育初期存在海藻糖、糖原和脂肪积累。滞育期间海藻糖与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邵文豪  刁松锋  董汝湘  孙洪刚  姜景民  肖可青  徐金良  
对无患子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果肉内含物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患子果实纵径、横径、侧径、鲜质量等性状发育进程呈现明显的S型生长曲线特征;以果实生长发育时期为横轴(x),分别以果实纵径、横径、侧径、鲜质量的均值为纵轴(y),构建的果实生长发育数学模型表明,无患子果实生长各性状与果实发育时期高度相关,数学模型可以正确地反映无患子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规律。对无患子果实脱落规律、果肉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皂苷含量变化规律等综合分析表明,10月下旬,无患子果实发育成熟,生长性状趋于稳定,果肉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从峰值下降至相对较低水平,而果肉皂苷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提出该时期为无患子果实采摘的适宜时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盔  黄才斌  黄高山  刘仲华  
用毛油茶籽油和蔗糖经甲酯化与酯交换两步,合成了油茶籽油脂肪酸蔗糖酯,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前步反应条件(摩尔比5∶1,80℃,反应6h),甲酯得率为79%;用单因素法确定了后步反应条件(摩尔比为(1~2)∶1,先在110℃反应1.5h,再在135℃反应3h),蔗糖酯产率为45%.并对精制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