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4)
2023(9067)
2022(8199)
2021(7804)
2020(6453)
2019(15127)
2018(15156)
2017(29233)
2016(16099)
2015(18195)
2014(18118)
2013(18005)
2012(16361)
2011(14713)
2010(14322)
2009(12982)
2008(12386)
2007(10642)
2006(9173)
2005(7611)
作者
(47789)
(39416)
(39252)
(37292)
(25129)
(19087)
(17793)
(15765)
(15121)
(14002)
(13706)
(13258)
(12467)
(12405)
(12203)
(12165)
(12060)
(11757)
(11271)
(11172)
(10018)
(9555)
(9474)
(8872)
(8851)
(8798)
(8658)
(8595)
(8039)
(7877)
学科
(59769)
经济(59705)
管理(44818)
(41912)
(35354)
企业(35354)
方法(30216)
数学(26156)
数学方法(25854)
(16170)
(15705)
中国(14259)
(14051)
业经(13266)
地方(12451)
(11046)
理论(10675)
环境(10624)
农业(10549)
(10310)
贸易(10306)
(10000)
技术(9868)
(9396)
财务(9338)
财务管理(9323)
(9066)
企业财务(8839)
教育(8712)
(8562)
机构
大学(225713)
学院(223842)
管理(92038)
(81768)
理学(80707)
经济(79853)
理学院(79833)
管理学(78389)
管理学院(78009)
研究(74279)
中国(51982)
科学(50607)
(48586)
(39791)
业大(38878)
(37791)
研究所(35208)
(35076)
中心(33083)
农业(31144)
(30782)
北京(30721)
(29273)
财经(29131)
师范(28949)
(27729)
(26522)
(25607)
技术(24631)
师范大学(23461)
基金
项目(164028)
科学(126768)
基金(117240)
研究(116763)
(103808)
国家(102984)
科学基金(87190)
社会(70011)
社会科(66201)
社会科学(66182)
(65173)
基金项目(63678)
自然(59501)
自然科(58031)
自然科学(58014)
自然科学基金(56945)
(54962)
教育(52733)
资助(48468)
编号(47742)
成果(37763)
重点(36579)
(34848)
(34508)
(33973)
课题(32573)
科研(32021)
创新(31641)
计划(31258)
大学(30002)
期刊
(85649)
经济(85649)
研究(61469)
学报(41503)
科学(36652)
中国(36611)
(35275)
管理(31777)
大学(30407)
学学(28805)
农业(25089)
(24537)
教育(24166)
技术(18793)
业经(15325)
(14265)
金融(14265)
林业(13618)
图书(13139)
科技(13016)
财经(12940)
经济研究(12800)
(12776)
理论(11750)
问题(11480)
业大(11221)
实践(11141)
(11141)
(10898)
(10787)
共检索到307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方  王义强  吕芳德  张才学  朱承忠  
对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幼龄期至盛果期油茶林生物量逐步积累,盛果期生物量达到16.139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为1.798t/hm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分的生产力不同,盛果期油茶林太阳能利用率最高,为0.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光合产物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不同;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系统大量元素(N、P、K、Ca、Mg)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及输出量不同。并提出了油茶林系统施肥的监界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大平  杨曾奖  何其轩  
5年生和6年生马占相思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是65.0和77.3t/hm2。5~6年生马占相思地上部分净生产力为19.9t/hm2。5年生和6年生时,树木地上部分、林下植物和地表凋落物的N总积累量分别为525.45kg/hm2和590.24kg/hm2。P和K的积累量在5年生时为24.50和263.10kg/hm2;在6年生时为23.87和309.66kg/hm2。在2年3个月的观测期内,年平均凋落物量为4.87t/hm2。在5~6年生时,N、P、K、Ca和Mg的循环速率分别是60.5%,233.0%,44.6%,60.7%和47.5%。研究结果表明P缺乏是马占相思中龄林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大平  曾育田  李伟雄  
论述了2~3年生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长、生物量积累和生物量在树木各器官及各径阶中的分配,林分净生产量,树木各器官及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和林分的养分循环。2年生时林分的生物量为22.9t/hm2,其中干材占60.2%,皮占8.9%,枝占14.7%,叶占16.2%。3年生时林分生物量为40t/hm2,其中干材占63.6%,皮占7.7%,枝占14.1%,叶占14.6%。年净生产量为20.5t/hm2,约50%为树干生物量的增长,凋落物仅占16.7%。2年生时林分N、P、K、Ca、Mg,Si、Mn、Zn、Cu和B的积累量(kg/hm2)为157.6、5.42、59.3、23.97、9.27、14.16、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潇  徐奇刚  雷相东  
[目的 ]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为区域尺度生物量的估算提供模型和依据。[方法 ]以东北和华北地区7个省份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第8次一类清查固定样地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和稳健回归方法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筛选气候变量,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包括地上生物量A_(GB)和总生物量T_(GB))。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评价模型。将各因子的解释率分解为独立解释和共变部分,量化不同因子的解释率。[结果 ](1)最优基础模型形式为变量直接引入,最优A_(GB)和T_(GB)模型R~2分别为0.967、0.953,地上部分的大于总量。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稳健回归结果类似,稳健回归稍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基于稳健回归的最优A_(GB)模型的RMSE、rRMSE要比对应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别低0.046 t·hm~(-2)、0.085%,对于T_(GB)则分别低0.059 t·hm~(-2)、0.081%。(2)A_(GB)和T_(GB)与湿热指数(AHM)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350和-0.363,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一步提升了的模型预测效果,A_(GB)的R~2提高了0.41%,而RMSE和r RMSE降低了6.85%;T_(GB)的R~2提高了0.63%,误差统计量降低了6.79%。(3)A_(GB)和T_(GB)的林分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87.37%、82.32%,气候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0.40%、0.60%,共变部分分别为9.33%、9.98%,林分因子的解释率远大于气候因子,共变部分较大。[结论 ]当林分生物量模型的建模数据质量较高时,稳健回归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模型差异不大,但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需要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行生物量估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潇  徐奇刚  雷相东  
[目的 ]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为区域尺度生物量的估算提供模型和依据。[方法 ]以东北和华北地区7个省份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第8次一类清查固定样地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和稳健回归方法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筛选气候变量,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包括地上生物量A_(GB)和总生物量T_(GB))。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评价模型。将各因子的解释率分解为独立解释和共变部分,量化不同因子的解释率。[结果 ](1)最优基础模型形式为变量直接引入,最优A_(GB)和T_(GB)模型R~2分别为0.967、0.953,地上部分的大于总量。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稳健回归结果类似,稳健回归稍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基于稳健回归的最优A_(GB)模型的RMSE、rRMSE要比对应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别低0.046 t·hm~(-2)、0.085%,对于T_(GB)则分别低0.059 t·hm~(-2)、0.081%。(2)A_(GB)和T_(GB)与湿热指数(AHM)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350和-0.363,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一步提升了的模型预测效果,A_(GB)的R~2提高了0.41%,而RMSE和r RMSE降低了6.85%;T_(GB)的R~2提高了0.63%,误差统计量降低了6.79%。(3)A_(GB)和T_(GB)的林分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87.37%、82.32%,气候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0.40%、0.60%,共变部分分别为9.33%、9.98%,林分因子的解释率远大于气候因子,共变部分较大。[结论 ]当林分生物量模型的建模数据质量较高时,稳健回归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模型差异不大,但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需要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行生物量估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之洲  宁晨  闫文德  倪晓薇  陈毅  宁晓波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3种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数据,对各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含量以及碳储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天然林、马尾松人工林和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乔木生物量分别为103.46、140.55、164.15 t/hm2;林下植被及死地被物层生物量分别为7.762、6.994、8.622 t/hm2。林木各器官含碳量:马尾松天然林0.4270.530 g C/g、马尾松人工林0.4430.574 g C/g、湿地松人工林0.4440.466g C/g。3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华伟平  丘甜  江希钿  盖新敏  黄烺增  
为解决给大面积林分生物量估算提供估算模型、减少外业工作量等问题,以黄山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兼容性林分生物量模型及全林分收获模型,采用混合蛙跳算法结合交叉建模和检验技术求解林分生物量模型参数,并确定全林分收获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建立的兼容性林分生物量模型的平均系统误差(2.381%)、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7.964%)均在在±10%内、拟合效果较好,基于立地质量等级为哑变量的地位指数曲线模型、断面积模型、林分蓄积量模型等拟合效果较好、适用。与常规全林分经验收获模型相比,研究先建立可变密度林分模型,再经相对密度模型确定林分平均收获量,并编制黄山松林分生物量经验收获表。研究内容在监测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制定节能减排和造林计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骆期邦  曾伟生  贺东北  包拓华  林文端  
根据杉木、马尾松、阔叶树3个树种(组)的样本资料,研究提出了一套建立立木生物量模型及其在区域性森林生物量资源清查中应用的有效方法,解决了总量与各维量间相兼容和生物量估计与森林蓄积量清查的立木材积估计相兼容的问题,而且使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相对于传统的二元立木生物量模型有明显提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世利  刘健  余坤勇  
林分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是进行林分生物量估测的主要手段.以往所构建模型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即各分量模型与总量模型之间不相容.本研究根据闽江流域杉木林分的生物量实测数据,从模型相容性的定义出发,分析各分量的代数关系,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构建了林分各分量的相容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能够快速地构建各种林分非线性模型;本研究所构建的相容性林分生物量非线性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中,且所采用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砚秋  苏志尧  李佩瑗  李文斌  
摘 要:选取 3 个天然林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 3 种包含不同计量参数的生物量碳计量模型,即生物量因子法、异速生长方程法及材积源生物量法,分别计算林分碳储量并比较分析各模型计量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 : 生物量因子法与材积源生物量法计算所得林分平均碳密度相近,分别为 155.56 和 152.82 Mg·hm-2,异速生长方程法的结果偏低,为 118.44 Mg·hm-2,生物量因子法计算的不同群落的林分碳储量比异速生长方程法的高 22.11% ~43.02%;各群落的立木结构及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均方根误差分析显示生物量因子法对群落碳密度的差异反应最为敏感,计量精度最高;各方法计量结果均显...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斯金平  姚荣明  陈德标  吴长辉  
本文对浙江景宁高演林场19年生的厚朴人工林进行了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为71.16t/hm~2,平均净生产量为4.02t/hm~2·a。其中乔木层总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62.78t/hm~2·a和3.30t/hm~2·a;树皮生物量为6.64t/hm~2,净生产量为0.35t/hm~2·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宗武  谭芳林  肖祥希  陈林生  卓开发  
Forkienia hodginsii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e species in south of China. However, the natrual forest of Forkienia hodginsii nearly does not exist now in China because of disorderly cut and bad management. For this reason, a large area of plantation of Forkienia hodginsii was plante...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海平  李恒  张金生  
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元宝枫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为64.34t/hm~2,净生产量为3.38t/hm~2·a;下木层生物量为2.75t/hm~2;草本层为1.64t/hm~2;枯落物层为4.86t/hm~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杜连海  李秀军  
该文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40年生洋槐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坡洋槐人工林的生物量为104.29t/hm~2,北坡洋槐人工林的生物量为114.55t/hm~2,北坡高于南坡.乔木层的净生产量,南坡为4.63t/hm~2·a,北坡为4.06t/hm~2·a,南坡的生产力又高于北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光益  曾庆波  林明献  陈步峰  李意德  吴仲民  
本文测定并分析了海南尖峰岭地区30年生的热带乡土树种海南木莲人工林生物量及其估算模型,论述了生物量及其养分分配规律。指出:海南木莲各器官及整株生物量模型以幂函数模型W=a(D2H)b比较理想;全林分的总生物量为144.066t/hm2,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89.935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78.81%,林下植物层占21.19%;在乔木层中,树干、树叶、树枝、树皮和树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4.127%、2.354%、7.762%、9.370%和26.388%;乔木层中,各器官的养分含量,除Ca外,都是叶比其它器官(枝、皮、干、根)的养分含量高许多,N、P、K、Ca、Mg5个常量养分元素在海南木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