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30)
2023(2726)
2022(2244)
2021(1919)
2020(1603)
2019(3574)
2018(3249)
2017(5977)
2016(3392)
2015(3627)
2014(3421)
2013(3489)
2012(3119)
2011(2945)
2010(2755)
2009(2433)
2008(2376)
2007(2225)
2006(1886)
2005(1583)
作者
(11963)
(10212)
(10136)
(9670)
(6373)
(4908)
(4360)
(3879)
(3808)
(3711)
(3594)
(3380)
(3347)
(3327)
(3306)
(3170)
(3025)
(3022)
(2967)
(2928)
(2776)
(2591)
(2495)
(2390)
(2198)
(2173)
(2154)
(2151)
(2124)
(2114)
学科
(12286)
经济(12273)
(9683)
管理(9009)
(7143)
企业(7143)
方法(6262)
数学(5769)
数学方法(5723)
(5021)
(4872)
(4013)
(3586)
财务(3584)
财务管理(3583)
企业财务(3505)
(2956)
森林(2956)
农业(2936)
(2916)
中国(2884)
(2741)
贸易(2740)
业经(2680)
(2658)
环境(2634)
生态(2067)
地方(2047)
技术(1957)
(1886)
机构
学院(50142)
大学(49797)
(19563)
经济(19256)
研究(19048)
管理(17225)
理学(15233)
理学院(15073)
(15018)
管理学(14716)
管理学院(14646)
科学(14631)
中国(13169)
业大(12663)
农业(11438)
(10724)
(10672)
研究所(10218)
(8675)
中心(8418)
(7819)
农业大学(7670)
林业(7608)
(7604)
(7410)
财经(7383)
(6913)
(6899)
北京(6867)
(6824)
基金
项目(40352)
科学(30479)
基金(29443)
(28839)
国家(28686)
研究(23533)
科学基金(23073)
自然(16820)
自然科(16407)
自然科学(16398)
自然科学基金(16102)
(16007)
基金项目(15836)
社会(15060)
社会科(14428)
社会科学(14425)
(13749)
资助(12155)
教育(10055)
重点(9885)
计划(9617)
科技(9328)
科研(8598)
(8532)
(8173)
(7850)
创新(7480)
专项(7477)
编号(7434)
(6989)
期刊
(18392)
经济(18392)
学报(16066)
(12912)
科学(11944)
大学(11817)
学学(11736)
研究(11558)
农业(8533)
林业(7855)
中国(6876)
(6644)
业大(5121)
管理(4975)
(4919)
业经(4173)
科技(3877)
(3765)
财经(3728)
(3508)
金融(3508)
农业大学(3424)
经济研究(3239)
(3227)
自然(3147)
问题(3130)
科技大(2914)
科技大学(2914)
技术(2901)
资源(2889)
共检索到67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宏达   李建安   廖科   熊利   张乐   张雯琪   周乃富  
【目的】在全国大力推进油茶低产林改造的背景下,提高剩余物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以及减少剩余物处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探索剩余物保水、保肥功能性轻型育苗基质的育苗效果。【方法】以油茶木屑、泥炭、珍珠岩、SAP 4种轻型基质材料,按L~9(3~4)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表以不同比例(体积比)混合配置出轻型育苗基质培育3年生油茶容器苗,并分析基质的保水保肥性能,筛选出最优的基质配方。【结果】从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分析来看,处理T1、T5、T9(总孔隙度> 60%,通气孔隙度15%~30%,持水孔隙度45%~60%,容重0.2~0.5 g/cm~3,pH值4.0~6.5,EC值0.1~2.0 mS/cm,总养分(N+P_2O_5+K_2O)≥1.0%),完全符合林木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标准;保水保肥性试验发现,随着因素B(泥炭)、C(珍珠岩)、D(SAP)在混配基质配方中所占比例的提高,基质的保水保肥性能也逐渐上升。育苗试验发现处理T1、T5、T9的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叶片增量、成活率均显著优于其他6个处理,并且在混配基质的理化性质、保水保肥性能上得到了相似的规律。综合评分后得出最优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剩余物的轻型育苗基质配方组合为A_2∶B_2∶C_1∶D_1。【结论】基于油茶低产林改造剩余物发酵后的混配基质,在理化性质、保水保肥性、育苗生长等各项指标上均有较好的表现,因此在实际育苗生产中可以降低泥炭的使用量,甚至完全替代泥炭培育油茶苗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卫星  李贵雨  吕琳  
【目的】农林废弃物具有种类多、易获取且含有一定养分等优点,开发其作为林木育苗基质,以替代不可再生的草炭基质。本文通过对不同基质组成的保水保肥效应研究,寻找出最适宜的育苗基质。【方法】以木耳废弃菌棒、玉米腐熟秸秆、玉米腐熟穗芯为主要组分酒己以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虫至石再添加不同比例的保水剂组成不同配比的育苗基质,分析其理化性质和保水保肥性及实际育苗效果。【结果】1)以农林废弃物为主要成分的基质pH值、容重、总孔隙度均达到了理想栽培基质的要求与以草炭土为主要组成的基质没有显著差异。2)不添加保水剂的木耳废弃菌棒混合基质(T_1)、玉米腐熟秸秆混合基质(T_2)、玉米腐熟穗芯混合基质(T_3)与对照草...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玲燕  赵稳祥  虞小莹  董聪勇  金贞福  
竹材加工剩余物是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且在培肥土壤、改善土壤微量元素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制备高吸水保水材料,不仅使天然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还可以降低高吸水保水材料的成本,增加材料的复合功能。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为原材料,接枝丙烯酸、丙烯酰胺单体制备耐盐性高吸水性树脂。以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通过将单体丙烯酸(AA)在一定条件下接枝到竹纤维上的共聚反应合成吸水性树脂,研究单体中和度、竹粉加入与否、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碱液种类等对接枝共聚产物吸水树脂的吸水率的影响。碱液种类选取300.00 g·kg-1氢氧化钠水溶液、丙烯酸中和度为60.0%,引发剂用量为0.04 g,引发剂与单体丙烯酸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熊年康  吴孔雄  陈祥平  高学琴  邹示炎  
1986~1993年在闽侯桐口林场完成油茶低产林嫁接无性系改造面积30.13hm2。本文对1986年首批改造的0.13hm2低产林的改造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1994年平均产油量261.756kg/hm2,比改造前增产6.76倍;比对照增产5.98倍。结合嫁接无性系改造进行的无性系测定,新筛选出闽15,闽75—8,闽75—7,闽84四个优良无性系,其平均年产油量567.000~716.400kg/hm2,果油率7.26%~9.22%;比参试平均值增产23.28%~55.76%;而且没有发现炭疽病危害果实。据对10个无性系间可配性测定结果表明:平均成果率21.1%,比对照成果率16....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伟民  
福建省油茶低产改造的探讨蔡伟民一、福建省油茶低产改造的客观条件分析一、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南与与台湾隔海相望;东北与浙江省连接;北部与西北部和江西接壤;西南与广东毗邻。气候、土壤条件都适宜油茶的生长,是油茶的中心产区之一。建国以来,福建油茶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尹春梅  谢小立  谭云峰  
本文从油茶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简述了湖南省油茶产业概况;分析了湖南省低产油茶林的成因,即缺乏优化经营管理,致使人工经济林向自然混交林演化;生态系统构建水平低,品种良莠不齐,林龄老化;重短期经济效益轻油茶林生态系统。提出了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品种优化的技术框架,规范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区域经济林"经济效益、生态服务功能"双向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计算油茶林系统的价值,推进油茶产业化发展等对策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瑞强  何宗明  黄志群  范少辉  万晓华  杜婷  苏慧琴  
利用福建省南平市峡阳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炼山、收获采伐剩余物和地被层、全树收获、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以及加倍采伐剩余物)下0~40 cm土层土壤δ15N 15年的监测数据和造林后第15年叶片δ15N、氮磷含量和氮磷比数据,探讨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氮循环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取样年份(造林后第3,6,9,12和15年),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土壤δ15N均无显著影响;0~10 cm土层土壤δ15N与凋落物量显著正相关,与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造林后第15年,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叶片δ15N、叶片δ15N富集指数(δ15Nfoli...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庭生  李红  王芳  高霞  蒋光明  占强  
培肥减流是南方丘陵红壤地区新垦油茶幼林地需要解决的两大任务,林下间种是解决这两大问题普遍采用的种植模式,它既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促进幼树生长。在油茶幼林地间种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科研成果,合理组装间种技术,以期达到最大化培肥减流的目的。为此,在湖南省衡南县油子岭低山丘陵区选取全垦成梯的红壤油茶幼林地为研究对象,设间种夏季、冬季绿肥、(牧草)+新技术应用(代号iswf+nt)、间种夏季冬季绿肥(牧草)(代号iswf)、间种冬季绿肥(代号iwf)、清耕(代号CK)等4个处理,采用田间小区实验,研究间种绿肥(牧草)的培肥减流效应。结果表明:1)间种3 a后,iswf+nt、iswf、iwf处理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31.67、21.75、15.32 g/kg,比清耕(8.97 g/kg)提高22.7、12.78、6.35 g/kg,分别提高了253.1%、142.5%、70.8%,差异极显著。2)间种3 a后,iswf+nt、iswf、iwf处理比清耕减流109.9%、56.1%、20.6%,减少了136.9%、66.2%、29.2%;因而,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均值iswf+nt、iswf、iwf处理分别比CK处理减少0.12、0.05、0.02 g/cm~3,减少7.9%、3.1%、1.2%,其中,iswf+nt处理差异显著。3)间种3 a后,iswf+nt处理比清耕,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流失量分别减少80.9%、75.1%、82.7%、81.6%;0~20 cm土层,无论是有机质、全量养分还是速效养分都属"丰富级"(我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由试验前的"严重缺乏"连跨3级(缺乏级、轻度缺乏级、基本不缺级)。4)间种绿肥(牧草)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技术,iswf+nt处理改种一季绿肥(牧草)为种两季绿肥(牧草)、改种单一绿肥(牧草)品种为种绿肥(牧草)品种组合、改部分使用新技术为全面使用新技术,是该技术的3个创新点,也是这种新方法的技术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彦  左旭  王道龙  毕于运  
文中将林木剩余物归纳为林木采伐与造材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竹子采伐及其加工剩余物、林木抚育间伐物和废旧木材五大类。通过对已有估算方法的发展,系统地给出了各类林木剩余物数量估算方法,进而,通过文献考证,给出了各类林木剩余物数量估算所必须的参数值,包括商品材出材率(81.27%)、经济材出材率(77.17%)、非立木剩余物数量相当于立木材积量的比重(50%)、木材加工剩余物比重(60%)、竹枝叶重量相当于竹材重量的比重(38.07%)、竹材加工剩余物比重(62%)、废旧木质品回收率(65%),以及平均木材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尹欢宇  赵匡记  刘彦青  纪福利  刘彦文  贾忠奎  
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间伐剩余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剩余物堆腐处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共设置5种处理:处理1(清除)、处理2(带状堆放)、处理3(平铺)、处理4(粉碎)、处理5(堆腐)。研究结果表明:(1)处理1.5年后,堆腐处理的剩余物分解速率最高为18.75%,是其他处理的1.02~1.48倍。(2)堆腐处理的土壤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饱和蓄水量变化量最高,分别为10.15%、8.84%和3534.63 t/hm2,比其他处理的高9.04%~10.52%、2.53%~18.44%和474.26~1030.19 t/hm2;堆腐处理的非毛管孔隙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文东  李凯  何宗明  陈清山  范少辉  翁贤权  林文清  
为探究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设置固定试验地,皆伐后开展5种不同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22年生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立木蓄积量表现为BL2(仅收获树干和树皮,保留采伐剩余物)>BL3(采伐剩余物加倍保留)>BL1(地上部分全树收获)>BL0(地上部分全部清理)>SB(收获树干和树皮,火烧采伐剩余物),其中BL2具有最大立木蓄积量528.96 m~3·hm~(-2),且比相同位置上种植的前茬(第1代29年生杉木)林立木蓄积量大1.44 m~3·hm~(-2),其平均胸径23.95cm,平均树高21.04 m,平均单株材积0.433 8 m~3,地位指数22.60.BL0和SB处理表现最差,其立木蓄积量分别为486.27和492.02 m~3·hm~(-2),是BL2立木蓄积量的91.92%和93.01%,但各处理间生长量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表明不同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焕章  吴振和  王恒  
到1990年止,大兴安岭林区共完成抚育作业面积66.74万ha。据统计,抚育间伐剩余物每公顷可达25t左右,影响了林内卫生,提高了火险等级。为此,先后在松岭、呼中、十八站、库伦斯林业局和呼玛县林业局的国营林场进行了抚育间伐剩余物火烧处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试验方法 (一)试验条件的选择初步试验在松岭和呼中林业局的部分林场进行。选择天然中幼龄林的兴安落叶松纯林,落叶松与白桦混交林,林龄Ⅱ、Ⅲ龄级,平均树高8-12m,平均胸径6-12cm,郁闭度≥0.7。标准地面积采用正方形33×33m,剩余物按2m×1m×1.5m、2m×1m×1m、2m×1m×0.5m堆放。剩余物按抚育后的3、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方  吕世凡  吕成群  黄宝灵  董必珍  
【目的】研究接种益生菌对巨尾桉人工林采伐剩余物生物量及养分归还影响,为林木合理施肥和防止地力衰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固氮菌N1、解钾菌40 K、解磷菌P13种菌株分别接种巨尾桉广林9组培苗。造林后,测定3.5年生林木的生长量和叶、枝、根、皮等采伐剩余物的数量以及N、P、K等养分含量。【结果】供试的3种益生菌接种巨尾桉广林9号对林木生长、采伐剩余物数量和养分归还量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接种40 K菌株的效果最好,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增长14.7%、23.9%和70.9%;采伐剩余物达到8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振宏  范少辉  黄志群  何宗明  余再鹏  王民煌  翁贤权  
对中国亚热带地区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收获采伐剩余物和地被层、全树收获、仅收获树干和树皮、采伐剩余物加倍以及炼山)下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5年后5种采伐剩余物管理措施对杉木林全年和不同季节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以及土壤湿度均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呈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6月(3.09μmolCO2·m-2s-1,5种处理平均值),最低值则出现在2012年2月(0.69μmolCO2·m-2s-1);土壤呼吸速率主要受土壤温度的驱动,土壤温度能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55.8%~72.6%;5种处理样地之间土壤呼吸Q10值和年通量差异均不显著,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智铭  宁晨  林先滢  许煜东  张正  刘四黑  李建安  
【目的】油茶作为中国南方脱贫的“摇钱树”,其增产增量对当地经济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我国粮油储备需求的激增,对低产低效油茶老林的改造迫在眉睫,但改造过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尚不清楚。皆伐后重新种植的林地,改变了凋落物和根际沉积物的组成并对土壤性质产生了的影响。通过进行转化前后土壤的对比,厘清调控林分土壤养分的关键因子,对低产油茶林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油茶老林,以及老林皆伐后新生油茶幼林、马尾松林、杉木林4种不同林分的土壤比对分析,测定了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以及真菌丛枝菌群落多样性等13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筛选修订最小数据集,构建该地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土壤养分中pH值、全碳、全钾、镁、铁、锰、硝态氮在转化前后出现了显著差异。重新种植的马尾松林在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P)、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glucosaminidase,NAG)、β-葡糖苷酶的活性(β-glucosidase,BG)中的活性均高于其他3种林分。通过PCA和MDS分析法筛选出该地区油茶土壤肥力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为硝态氮、全钾、速效钾、NAG、全氮、pH值、有机碳和全磷以及真菌多样性(Shannon),并证明通过林分转化能提高土壤质量。【结论】酸性土壤环境有助于油茶的生长,除了氮、磷、钾、镁之外针对油茶林还应关注铁、锰等微量矿物质含量。油茶作为菌根依赖性木本油料科植物,施肥时可考虑菌肥的使用,本研究可为今后该地区的土壤管理和精准施肥提供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