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7)
2023(16054)
2022(13538)
2021(12610)
2020(10400)
2019(23996)
2018(23462)
2017(44495)
2016(23930)
2015(27334)
2014(27156)
2013(27379)
2012(26254)
2011(24183)
2010(24276)
2009(22583)
2008(22348)
2007(19932)
2006(17835)
2005(16481)
作者
(71432)
(59972)
(59613)
(56725)
(38331)
(28838)
(27266)
(23296)
(22817)
(21293)
(20563)
(20065)
(19276)
(19144)
(18687)
(18548)
(17723)
(17644)
(17239)
(17213)
(15225)
(14727)
(14447)
(13853)
(13565)
(13450)
(13203)
(13101)
(12098)
(11931)
学科
(122782)
经济(122675)
管理(62482)
(58245)
方法(44139)
(42928)
企业(42928)
数学(38994)
数学方法(38713)
中国(35337)
地方(32718)
(32676)
业经(24517)
(23648)
(23252)
农业(22347)
(22054)
贸易(22038)
(21278)
(20312)
环境(18997)
(18145)
金融(18142)
地方经济(18109)
(17822)
银行(17793)
(17258)
(17169)
(16847)
技术(14592)
机构
大学(353884)
学院(353230)
(159285)
经济(156129)
研究(133516)
管理(128922)
理学(109265)
理学院(107838)
管理学(106217)
管理学院(105523)
中国(102224)
科学(79803)
(77070)
(69904)
(69084)
研究所(62509)
(61180)
中心(59942)
财经(55002)
(54775)
经济学(50525)
(49807)
业大(49715)
北京(49643)
(49434)
师范(49022)
(47725)
农业(47590)
经济学院(45403)
(43362)
基金
项目(228302)
科学(179439)
研究(168987)
基金(164752)
(143809)
国家(142609)
科学基金(120472)
社会(109194)
社会科(103471)
社会科学(103442)
(88895)
基金项目(86770)
教育(75737)
(74792)
自然(74393)
自然科(72505)
自然科学(72480)
自然科学基金(71185)
编号(67772)
资助(67220)
成果(55472)
(55415)
重点(52176)
(51326)
课题(47838)
(46717)
国家社会(46044)
发展(45038)
(44330)
创新(43930)
期刊
(187232)
经济(187232)
研究(112070)
中国(76946)
(56577)
学报(54197)
(52387)
科学(51337)
管理(46869)
大学(40280)
农业(38711)
学学(37440)
教育(36923)
(35557)
金融(35557)
经济研究(30634)
技术(30590)
业经(28842)
财经(27825)
问题(25026)
(24238)
(21723)
(21189)
资源(19527)
世界(19305)
技术经济(19133)
国际(18845)
图书(18386)
统计(16803)
商业(15979)
共检索到555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健  焦兵  
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富集的油气资源没有推动西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居于全国中下水平,如何将油气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全国油气资源富集省份—陕西省为例,通过对油气资源开发活动所产生的投入产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油气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分析了西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活动与当地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西部油气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完善油气资源开发产业链条以规避“资源诅咒”困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英  
文章指出,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陕西省地处内陆,在经济发展中积极响应和实施开发开放政策,以促进境内外各种要素资源流动和整合来推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眼于区域未来,陕西构建我国西部内陆型开发开放高地对于地区经济顺利转型,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地区工业化和市场化深入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哲  张蕾  
以陕西和甘肃两省为例 ,对种植业区域分工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两省种植业区域分工均与本省的农业经济增长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因此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以农业区域分工和专业化布局为核心 ,通过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 ,逐步提高各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靖学青  
西部大开发中 ,东西部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是生产领域里生产要素的区域流动和重新配置、优化组合 ,其特点主要是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经济信息、经济管理知识经验等向西部移动 ,与西部极其丰富的土地、自然资源及其初加工品、劳动力相结合。这种经济合作可以增加和提高整个生产要素的总产出和收益率 ,可以取得多种经济效应 ,既有利于东部地区也有利于西部地区 ,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中央和东西部各级政府及经济主体应积极推动和参与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晁博  杨忠直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借鉴欧洲统计局物质流账户的分类体系,在整理各类统计年鉴分散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以陕西省为例的区域物质流状况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从物质的输入、输出、消耗三个层面核算了2000-2013年陕西省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规模、结构、强度、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陕西省经济发展对资源,尤其是化石能源及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伴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生态环境压力也在持续加大,"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变,积极有效实行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循环经济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晁博  杨忠直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借鉴欧洲统计局物质流账户的分类体系,在整理各类统计年鉴分散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以陕西省为例的区域物质流状况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从物质的输入、输出、消耗三个层面核算了2000-2013年陕西省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规模、结构、强度、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陕西省经济发展对资源,尤其是化石能源及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伴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生态环境压力也在持续加大,"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变,积极有效实行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循环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实现陕西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晓玲  张宝山  胡得佳  
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流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流动态势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趋势相耦合。文章以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为例,分析迁移对省内各地级市的经济地区差距的影响。通过运用泰尔指数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证明了迁移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建立的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计量模型的结果显示:1991-2004年期间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使区域经济呈现出速度大于3%的条件收敛。并且人口迁移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卫海燕  黄静  
文章借用气候突变原理,采用Mann-Kendall方法判定了陕西省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从四个主题出发,构建了包含37个指标的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主题层内部采用权重积(WP)方法构建四个主题子指数,采用欧式距离法计算研究区1989~2006年的综合环境生态指数并对其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导可持续发展变化的主导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效应是研究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人类胁迫和社会响应通过间接的作用对研究区可持续能力造成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汉权  徐春铭  
本文选取陕西省作为西部地区的代表,比较了西部欠发达地的陕西省和东部发达地区的江苏省在乡村工业竞争力方面的状况,并从乡村工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入手,着重分析了制约陕西省农村工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西部农村工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慧  
本文提出“综合效益协调度”和“综合效益协同度”两个新指数。分别用来衡量综合效益发展水平及发展过程的协调程度。同时,选取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指标群,对陕西省各地市“八五”期间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水平、综合效益协调程度、综合效益递增幅度及递增过程中的协同程度等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彦龙  李同昇  李梦雪  陈云莎  王昭  赵新政  
探讨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为中度协调耦合,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胜军  路征  邓翔  
分析和评价了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新疆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CAREC)、云南和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GMS)的经济效应,发现CAREC和GMS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内贸易扩大的促进作用显著,西部地区与中亚和南亚的经贸联系愈加紧密。提出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丽娜  陆迁  
近年来,虽然陕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地位,而且其内部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选取三大区域的10个地级城市,构建了由10个指标组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评价体系,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比较,将三大区域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结果是陕北经济发展最快,有取代关中领头羊地位之势,陕南经济发展滞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立涛  沈镭  张艳  
能源"四荒"、"拉闸限电"以及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特大冰雪灾害,为中国区域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证实了中国区域能源安全问题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本文在明晰区域能源安全概念,辨识区域能源安全与国家能源安全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中国区域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广东与陕西作为能源输入与输出区代表,在借助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对1995年-2008年两省能源安全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①陕西能源供应稳定性不断提升,而广东则日趋恶化,陕西能源供应稳定性显著优于广东;陕西能源使用安全性先升后降,而广东呈平稳发展态势,广东在能源使用安全性方面具明显优势;②煤炭对外依存度、煤炭产消比、运输风险指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光华  于鹏  丁艳萍  
分别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三大地带(关中、陕南、陕北)、地级行政区域和县级行政区域3个不同层次的陕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1978~2004年间,不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陕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都呈逐年扩大的变化态势,并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而且区域空间划分得越小(地域空间单元越小),所体现出的差异程度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