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41)
2023(4130)
2022(3391)
2021(3260)
2020(2938)
2019(6630)
2018(6667)
2017(12099)
2016(7529)
2015(8219)
2014(7990)
2013(7564)
2012(7318)
2011(6295)
2010(6386)
2009(5550)
2008(5547)
2007(4946)
2006(4269)
2005(3935)
作者
(22549)
(19044)
(19026)
(18239)
(12200)
(9191)
(8625)
(7383)
(7377)
(6962)
(6557)
(6486)
(6342)
(6309)
(6254)
(5970)
(5883)
(5883)
(5642)
(5430)
(5070)
(4988)
(4652)
(4453)
(4295)
(4224)
(4216)
(4152)
(4136)
(3978)
学科
(23589)
经济(23569)
管理(14837)
(14573)
(11834)
企业(11834)
方法(10433)
(9434)
数学(9177)
数学方法(9031)
中国(7584)
(7030)
(6260)
理论(6243)
(5430)
教育(5410)
结构(5260)
教学(5032)
地方(4572)
产业(4569)
业经(4340)
(4302)
(4221)
银行(4166)
(4154)
财务(4153)
财务管理(4140)
农业(4023)
(4023)
金融(4022)
机构
大学(96037)
学院(95722)
研究(39178)
(33575)
经济(32797)
科学(28269)
管理(27337)
中国(26956)
(25355)
理学(23353)
理学院(22961)
(22198)
管理学(22127)
管理学院(21966)
(21490)
研究所(20664)
农业(20171)
业大(20084)
中心(16433)
(16054)
(15909)
(14842)
技术(14619)
(13910)
(13658)
北京(13553)
师范(13358)
(13339)
农业大学(13082)
财经(12387)
基金
项目(68448)
科学(51315)
基金(47408)
研究(44905)
(44708)
国家(44394)
科学基金(35619)
(28749)
社会(25303)
自然(25166)
基金项目(24738)
自然科(24575)
自然科学(24560)
(24405)
自然科学基金(24130)
社会科(23910)
社会科学(23904)
教育(22814)
资助(20301)
编号(17180)
重点(16965)
计划(15270)
(14688)
科技(14631)
成果(14420)
(14297)
(14183)
课题(14053)
科研(13850)
创新(13388)
期刊
(35960)
经济(35960)
研究(28047)
学报(27410)
中国(23575)
(22977)
科学(20687)
大学(19639)
学学(18766)
教育(17310)
农业(15194)
(13237)
管理(10913)
技术(8616)
业大(8352)
(8331)
(7734)
金融(7734)
林业(7534)
财经(6834)
(6792)
经济研究(6679)
农业大学(6505)
(6018)
职业(5558)
科技(5281)
业经(5023)
问题(4928)
自然(4502)
中国农业(4155)
共检索到147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腰希申  
油橄榄(OleaeuropaeaL.)又称洋橄榄、木犀榄、棕榄树。常绿小乔木,高可达6.5m,小枝四角形。叶对生,近革质,披针形至矩圆形,长1.5~5cm,顶端稍钝,有小凸尖,上面深绿色,稍有银色皮屑状鳞毛,下面密布银色皮屑状鳞毛。边缘全缘,内卷,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娜  戴前莉  祁海红  王海东  李金花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是地中海地区传统而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现已有40多个国家引种栽植[1]。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规模化引种油橄榄,经过数十年努力,曾一度发展到了2 000万株,但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橄榄油的消费需求,而日益扩大的橄榄油市场供需缺口及科技发展和人们健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明全  
1988—1993年在湖北省郧县、四川省西昌、甘肃省武都县油橄榄试验园进行了丰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品种佛奥(Frantoio)、城固31号和32号(Chenggu,No.31&No.32)10~14 a即5 a的果实平均年产量为5 066.3 kg.hm-2,比对照区的产量提高2.6倍,并提出了油橄榄丰产稳产的土壤理化指标和相适应的水、肥及整形修剪的综合管理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属于木犀科(Oleaceae)木犀榄属(Olea L.)常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流域,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橄榄油素有“液体黄金”美誉,是世界公认的健康油品。橄榄油富含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组分,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减缓动脉硬化,预防冠心病的作用,特别是橄榄油富含大量多酚类物质,如羟基络醇、橄榄苦苷、山楂酸、角鲨烯等抗氧化物组分,这是橄榄油区别于其他植物油脂的根本特征和属性,在癌症的预防、防辐射、抗衰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功效。
关键词: 油橄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邵文豪  王兆山  张建国  
[目的]对我国甘肃武都油橄榄品种园主要栽培品种子代进行父本分析,鉴定真实父本,探讨品种亲和性,为品种园授粉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武都油橄榄品种园114份种质为候选父本,基于14对SSR荧光标记,利用Cervus 3.0软件检测亲本分析相关参数,对‘城固32’、‘豆果’、‘贺吉布兰克’和‘皮瓜尔’4个主要栽培品种子代进行真实父本鉴定。[结果]14个SSR位点多态性高,累积排除概率随位点数增加而增大。对于单亲已知类非父排除概率(NE-2P),14个位点的累积排除概率高达0.999。通过比较子代、母本和候选父本的基因型,计算出每个候选父本的似然对数比,即LOD值,对油橄榄4个品种部分子代真实父本进行鉴定,其中‘城固32’和‘皮瓜尔’子代的主要父本为‘豆果’,‘豆果’和‘贺吉布兰克’子代的主要父本为‘小苹果’。[结论]所选高多态性和高累积排除概率的SSR位点适用于对油橄榄品种子代进行父本分析,为4个品种部分子代鉴定出真实父本,其中仅‘城固32’具有一定的自交亲和性,这为品种建园时授粉品种的选择和配置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挺  
世界油橄榄生产福建省政府农业办公室黄挺油橄榄是世界闻名的亚热带常绿木本油料树种。果实含油率高达34.6%。栽培油橄榄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果实中的油脂,称橄榄油。另外,油橄榄树四季常青,树形美观,是良好的庭园绿化树种。本材纹理致密,可作雕刻和家具用料。树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中  王瑞勤  付慧杰  韩秋波  
应用SEM对兴安、长白、华北、新疆、日本落叶松10个种源种子种体、种翅的9个特定部位的表面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种的落叶松,其种子表面结构各具特点。②同种不同种源间,种子表面结构基本一致。③同一种子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面结构特征,选择同一部位才能进行种间比较。④在选定的9个特定部位,种子表面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⑤每种种于至少在2~3个位点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⑥种子表面结构的差异是由于其外表皮细胞特征及干燥时收缩状况不同造成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琦  郭晓强  庄国庆  颜军  何世勤  李锐  
【目的】油橄榄是重要的油果兼用经济林木,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油橄榄品种经济价值。影响含油率因素包括所处生态环境和遗传潜力。【方法】本文以引种到四川省3个不同生态区(达州、金堂和西昌)的油橄榄品种皮瓜尔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皮瓜尔原产地(西班牙地区)和引种栽培地(达州、金堂和西昌)的气候特点,结合含油率的测定结果(西昌皮瓜尔含油率最高),推测日照时数是影响含油率的关键生态因子。随后对克隆到的功能基因编码序列DNA片段进行SNP分析,发掘其中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和其编码的氨基酸变异位点。【结果】在花青素合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振家  姜成英  史艳虎  吴文俊  陈年来  
【目的】研究油橄榄库源关系改变后源叶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光合产物积累的长期响应特征及各项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以深化对果树库源关系改变中源叶光合作用调控机制的认识。【方法】以‘鄂植8号’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为试材,在初花期通过减源(摘叶)和缩库(疏花)措施处理,研究库源比改变对其产量和源叶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光合产物积累的长期影响。【结果】摘叶处理显著降低了油橄榄果实重量及坐果率;疏花处理明显提高了果实重量,但对坐果率的影响不大。库源比降低后,短期内(处理后7 d)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糖含量(NSC)显著增加;源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海霞   黄雯澜   王谢   李谨宵   王锐   杨育林   向成华   张建华  
【目的】掌握油橄榄果实感染炭疽病后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变化,为油橄榄炭疽病病原学研究和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以健康油橄榄果实、患炭疽病初期和后期油橄榄果实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果皮和果肉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结果】①在97%的相似度水平上平,从所有样品中获得1596个真菌非重复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分属于2门9纲17目21科25属,其中,果皮上有真菌939个OTU,果肉中有真菌921个OTU;②Chao指数和ACE指数对发病程度均无显著响应;③无论是果皮还是果肉,患病果实的真菌多样性皆显著少于健康果实;④在门、纲、目、科、属、种水平上,排名前5的真菌类群均对发病程度均有显著响应;⑤染病后,炭疽病病原菌取代原优势菌群(黑孢霉属和短梗霉属),成为优势菌群,发病初期和后期,病原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在果皮上的相对丰度分别为86.97%和70.02%,而果肉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72.31%和91.38%;⑥果皮中的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和核盘菌属(Sclerotinia),果肉中的黑孢霉属(Nigrospora)和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为炭疽病病原菌敏感菌,在染病后数量下降明显,也是健康油橄榄果的标志物种;⑦油橄榄果感染炭疽病后期,果皮中其它病原菌菌属,如Bisifusarium属、汉纳酵母属(Hannaella)、镰刀菌属(Fusarium)明显增加;⑧共生营养型真菌数量在发病后期显著回升,且显著高于健康果实(P<0.05)。【结论】炭疽病感染显著改变了油橄榄果真菌群落结构,炭疽病病原菌个体数量急剧增长,改变了菌群间相对丰富度,显著降低了群落多样性;同时,染病后期多种病原菌数量的增长,为炭疽病防治提出了综合防治的要求和方向;另外,炭疽病感染后期数量出现明显回升的共生营养型真菌,可作为炭疽病生防菌筛选的潜在对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嶒  戴立贤  刘永红  李红  李琦  王珺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凡纳对虾小触角的表面结构。结果发现 :小触角上广泛着生着 70 0根以上的羽状刚毛 ;外鞭片状隆起腹面平均约具 2 80根无顶孔但有细分支的化感刚毛 ,这类有分支的化感刚毛在其它十足目种类上未见有报道 ,而且其刚毛数也较其它种类少 ;内侧附肢前端与柄节上直立的羽状刚毛毛簇顶相接触 ,推测该结构可能对相邻的复眼具某种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源  韩华柏  李俊强  侯春霞  王永清  
采用RAPD技术对23个引种的油橄榄品种进行分类和鉴定研究。从80个10bp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共产生127条带,其中78条为多态性带,占61.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性带数为7.09条。4个品种具有特异的位点,可作为种质鉴定的依据。根据扩增结果构建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图,23个品种可划分为2大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华柏  罗洪平  廖明安  吴佐英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从光合生理、叶面营养吸收、果实生长状况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综述了国外对油橄榄水分的研究成果,对油橄榄的灌溉研究作一个比较系统的介绍和评价,以期为在节约水资源条件下实现对油橄榄的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房瑶瑶  王兵  牛香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树种叶片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滞纳能力在降水事件中的恢复特征。【方法】对颗粒物滞纳量达到饱和状态的核桃、刺槐、加拿大杨和银杏4个树种的叶片进行模拟降雨处理,降雨量设置为0,0.66,1.32,1.98和2.64MM,测定并计算单位面积叶片粒径2.0~8.0μM的颗粒物(PM2.0~8.0)和粒径小于2.0μM的颗粒物(PM2.0)的洗脱率,并观察叶片的微观结构,分析其对颗粒物洗脱作用的影响。【结果】单位面积叶片颗粒物饱和滞纳量最大的是核桃,其对PM2.0~8.0、PM2.0的饱和滞纳量分别为(37.05±2.54)和(5.30±0.74)μ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欣  张延龙  
【目的】明确百合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不同野生种与栽培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百合属5个野生种和7个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的定量特征,对这12个种和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种百合属植物的花粉形状呈超长球形或长球形,外壁纹饰均为单基柱网纹,单萌发沟,但在网脊宽度、网眼大小及内部突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卷瓣组的‘川百合’(Lilium davidii)和‘山丹’(Lilium pumilum)聚为第1类群;卷瓣组的‘卷丹’(Lilium lancifolium),百合组的‘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亚洲百合系的‘精粹’(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