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19)
2023(9672)
2022(8701)
2021(8259)
2020(6985)
2019(16205)
2018(16275)
2017(31328)
2016(17317)
2015(19469)
2014(19469)
2013(19366)
2012(17607)
2011(15707)
2010(15440)
2009(13962)
2008(13427)
2007(11439)
2006(9810)
2005(8299)
作者
(51318)
(42614)
(42341)
(40106)
(26937)
(20537)
(19198)
(17060)
(16363)
(15217)
(14612)
(14216)
(13506)
(13344)
(13033)
(13025)
(13011)
(12795)
(12123)
(12064)
(10773)
(10357)
(10303)
(9595)
(9540)
(9419)
(9362)
(9199)
(8638)
(8490)
学科
(65206)
经济(65129)
管理(48176)
(45463)
(38683)
企业(38683)
方法(33115)
数学(28731)
数学方法(28396)
(16867)
(16330)
中国(16066)
(15665)
业经(14091)
地方(13187)
(11572)
贸易(11568)
理论(11540)
(11224)
(11179)
农业(10967)
技术(10511)
环境(10418)
(10326)
(10213)
财务(10155)
财务管理(10138)
企业财务(9625)
教育(9198)
(9184)
机构
大学(243894)
学院(240869)
管理(97633)
(88414)
经济(86357)
理学(85691)
理学院(84690)
管理学(83021)
管理学院(82611)
研究(81355)
中国(57051)
科学(54827)
(52476)
(42226)
(41864)
业大(41194)
研究所(38894)
(38706)
中心(35676)
(33411)
农业(33405)
北京(33064)
财经(32064)
(31858)
师范(31540)
(30272)
(29246)
(27680)
技术(26240)
师范大学(25649)
基金
项目(175421)
科学(136002)
基金(126345)
研究(123818)
(112054)
国家(111142)
科学基金(94268)
社会(75094)
社会科(70946)
社会科学(70926)
(68782)
基金项目(68261)
自然(64463)
自然科(62920)
自然科学(62907)
自然科学基金(61779)
(58393)
教育(56334)
资助(52337)
编号(50068)
成果(40075)
重点(39062)
(37597)
(36447)
(36247)
课题(34414)
科研(34323)
创新(33743)
计划(33258)
大学(32066)
期刊
(92190)
经济(92190)
研究(67385)
学报(45031)
中国(41012)
科学(40234)
(37522)
管理(34480)
大学(33104)
学学(31296)
(27429)
农业(26400)
教育(26049)
技术(19859)
(15885)
金融(15885)
业经(15444)
财经(14708)
经济研究(14387)
图书(14007)
(13413)
科技(13386)
林业(13209)
理论(12430)
(12310)
业大(12235)
问题(11926)
(11806)
实践(11695)
(11695)
共检索到334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幼菊  柳维波  吴京科  沈应柏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14#无性系的针叶精油做了GC-MS定性、GLC定量分析和统计检验。最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和β-石竹烯。F检验的结果表明,叶龄萜烯各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大于树冠朝向;一年生针叶中单萜和倍半萜的相对含量随季节波动不显著;当年生针叶中仅树冠南向的含量波动显著,其中β-蒎烯的波动是造成单萜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对一些同分异构体的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作了比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幼菊  吴京科  孙福  邓文红   王洪举  孙文成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的油松针叶油进行了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付立叶红外光谱(GC-FTIR)及气相色谱(GC)分析,利用Kovats指数,部分标样和标准谱图鉴定出44个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有33个组分为该种植物中首次报导),并与国外部分两针叶松的萜烯组成进行了比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兆林  王骏  周金池  
为探索研究油松的新方法,该文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油松针叶为材料萃取萜烯类化合物,以α蒎烯、β石竹烯为研究的重点,采用单因子变化的实验方法,通过GC和GCMS监测,改变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找到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40℃和萃取时间20min,是从油松针叶中萃取以α蒎烯和β石竹烯为代表的萜烯类化合物得率较高的萃取条件.与水蒸气蒸馏相比,该实验方法省时且样品收率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京科  邓文红  金幼菊  
单萜是广泛存在于针叶树内的一类化合物,本文用气相色谱/付氏红光外谱(GC/ZX)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相结合对我国特有树种油松中针叶的单萜成分进行分析测试,共鉴定出单萜成分11个,其主要成分为:a-蒎烯、柠檬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镇宇  王燕  陈华盛  冯强  李凯  
通过对受赤松毛虫危害和未受危害的小油松1 年生和2 年生针叶化学成分以及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测定分析,发现受害小油松2 年生针叶在失叶50 % 条件下,与未受害2 年生针叶相比,针叶内化学成分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单宁、生物碱含量增加,脂肪酸、酚酸、水溶性总糖含量及糖/ 氨基酸比例上升,用之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减轻,死亡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受害小油松1 年生针叶失去80 % 后,1 年生针叶与未受害油松1 年生针叶相比,多数化学成分有相反变化趋势,用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时发现其不具滞后诱导抗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云跃  肖绍东  李佩瑜  王巨生  彭志成  
以12年生的种源林为取材对象,在1991年4月30日、7月30日、10月30日及1992年1月30日同时采当年和1年生针叶,测定N、P、K、Ca和Mg浓度。结果表明,除K外,其它矿质元素浓度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地理变异呈纬向渐变型。极端温度与元素地理差异有密切关系,并构成主导自然选择压。元素浓度的季节动态与针叶生长节律循环相伴。南、北华山松已分化成两个营养能力显著不同的地理种群,但动态模式基本相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紫菱  崔震海  秦萍  曹松屹  张立军  周广柱  
以辽宁省沈阳地区(41°82’N,123°56’E)深冬季节(1月末)油松小枝基部和顶部针叶为材料,测定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探讨油松针叶在深冬低温下对过剩光能的耗散和光氧化保护机制。结果表明:深冬季节油松针叶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降低,仅达到0.11~0.12,单位横截面积捕获的光能(ABS/CS)和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密度(RC/CS)减少,热耗散成为过剩光能消耗的主要途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处于很低水平;相对电导率达到78%~85%,但丙二醛、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曦  陈彬丽  周晨  郑彩霞  
针对华北地区常绿树种油松耐严寒酷暑的特性,测定生长季针叶叶绿素荧光随短时温度胁迫的变化规律,以探讨油松光合机构对异常温度波动的响应特性。结果显示:在30和35℃常见高温下,随温度升高,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逐渐上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最大量子产额(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逐渐下降,变化的幅度较平稳,表明夏季常见高温可影响油松针叶PSⅡ的活性,但造成的损伤不大;而40℃以上的高温胁迫,F0、qN上升与Yield、ETR下降的幅度明显增大,Fv/Fm降低到0.8以下,表明针叶的光合机构受损严重。在零上低温(0~15℃范围)胁迫下,随温度降低各参数变化不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佟丽丽  严善春  金虎  石蕾  张健  
研究不同种类落叶松结实量与其抗性的关系,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在不同结实等级情况下针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兴安和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虽然苯丙氨酸在2种落叶松内均为优势氨基酸,但2种落叶松针叶内的多种与抗性相关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兴安落叶松针叶内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在不同结实等级间存在较大差异,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在不同结实等级间存在较大差异;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天门冬氨酸含量显著小于其在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含量;当结实较少时,2种落叶松针叶内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琴  杨莉  胡永建  陈华君  金幼菊  李镇宇  
脱落酸(ABA)是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内源激素,也是伤害反应信号转导中的重要组分.2004和2005年在江西对马尾松针叶进行接虫咬食危害处理后,通过GC/MS分析了损伤叶片及其邻枝不同时间序列中脱落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马尾松虫害后1 h损伤叶片中ABA含量即升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3.14%和15.85%,72 h后ABA含量升至最高;邻近枝条ABA含量也均高于对照.证明马尾松受到虫害后,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并诱导邻枝产生抗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文红  沈应柏  李镇宇  
以马尾松为试验材料,采用邻苯二甲醛-9-芴基甲基氯甲酸酯(OPA-FMO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地检测马尾松毛虫取食、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和萜烯混合物处理4h后损伤针叶、姊妹针叶(处理对枝)、系统上枝(处理上枝)针叶和系统下枝(处理下枝)针叶内γ-氨基丁酸(GABA)和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受害方式对马尾松苗木体内GABA和17种游离氨基酸的系统性变化有不同的影响。虫害、10μmol·L-1茉莉酸甲酯和10μmol·L-1萜烯混合物熏蒸,损伤枝、姊妹枝和系统枝中GABA含量明显升高;虫害和10μmol·L-1茉莉酸甲酯熏蒸使马尾松损伤枝、姊妹枝和系统枝...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昭军  周永泉  严善春  金虎  胡晓  
为明确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落叶松防御物质单宁的诱导作用,利用喷雾处理和香草醛比色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2年生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诱导作用,及对其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喷施茉莉酮(ZJ)、茉莉酸甲酯(MJA)和茉莉酸(JA)后,2种树体针叶内单宁含量增加或减少波动明显,诱导作用可持续10~20天。茉莉酮对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较茉莉酸甲酯和茉莉酸显著;但3种茉莉酸类化合物均明显影响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变化。0.01mmol·L-1茉莉酮、茉莉酸甲酯和1mmol·L-1茉莉酸诱导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明显变化;0.01mmol·L-1茉莉酸甲酯和1m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欣欣  冯志恒  林熙  李赛楠  黄少伟  
[目的]建立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为选育高生物活性成分火炬松良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02个火炬松单株的针叶为试验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测定其儿茶素含量。使用近红外成分分析仪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对采集的光谱信息采用不同的方式(一阶导数(FD)、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SNV)、平滑算法、乘积分散校正法(MSC)和标准化预处理以及FD+SNV、MSC+FD)进行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回归模型参数,选择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FD+SNV为最佳的近红外光谱信息预处理方法;建立了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的主成分数为14,校正集相关系数(R_C)为0.969 6,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_C)为1.308 4,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_V)为0.8171,交互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_V)为3.1052。经过外部验证,验证集火炬松针叶样品的儿茶素含量实测值与预测值有显著相关性(R=0.880 7)。[结论]建立了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准确、高效地预测火炬松针叶的儿茶素含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欣欣  冯志恒  林熙  李赛楠  黄少伟  
[目的]建立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为选育高生物活性成分火炬松良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02个火炬松单株的针叶为试验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测定其儿茶素含量。使用近红外成分分析仪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对采集的光谱信息采用不同的方式(一阶导数(FD)、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SNV)、平滑算法、乘积分散校正法(MSC)和标准化预处理以及FD+SNV、MSC+FD)进行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回归模型参数,选择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FD+SNV为最佳的近红外光谱信息预处理方法;建立了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的主成分数为14,校正集相关系数(R_C)为0.969 6,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_C)为1.308 4,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_V)为0.8171,交互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_V)为3.1052。经过外部验证,验证集火炬松针叶样品的儿茶素含量实测值与预测值有显著相关性(R=0.880 7)。[结论]建立了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准确、高效地预测火炬松针叶的儿茶素含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丽萍  鲁涤非  于志熙  武慧贞  
通过对古珊瑚朴叶营养元素不同季节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N、P、K含量在生长季节中呈下降趋势,Ca、Mg含量呈递增趋势;N/P比值在生长初期较低,枝条迅速生长期较高,以后呈F降趋势,而P/K的比值季节变化与N/P却相反;K/Ca、K/Mg的比值随季节变化呈下降趋势。根据研究结果初步确定了古珊瑚叶分析的最适来样期,并对合理施肥问题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