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50)
2023(13194)
2022(11563)
2021(11061)
2020(9225)
2019(20992)
2018(21183)
2017(39639)
2016(22221)
2015(24963)
2014(24821)
2013(23808)
2012(21606)
2011(19322)
2010(19282)
2009(17680)
2008(16682)
2007(14384)
2006(12413)
2005(10585)
作者
(62921)
(51939)
(51876)
(49312)
(33022)
(24986)
(23548)
(20614)
(19943)
(18574)
(17679)
(17403)
(16501)
(16340)
(16100)
(15977)
(15928)
(15630)
(14964)
(14704)
(13199)
(12976)
(12541)
(11953)
(11707)
(11665)
(11618)
(11330)
(10575)
(10360)
学科
(76556)
经济(76459)
管理(59531)
(54087)
(45574)
企业(45574)
方法(34577)
数学(29352)
数学方法(28931)
(22317)
(21375)
中国(21287)
(19910)
业经(17410)
理论(17347)
地方(15500)
(15053)
教育(14331)
农业(13877)
(13346)
贸易(13339)
(13335)
(12915)
(12821)
财务(12746)
财务管理(12726)
技术(12636)
环境(12169)
(12047)
企业财务(12009)
机构
学院(298651)
大学(298337)
管理(114376)
(106807)
经济(104154)
研究(99807)
理学(99009)
理学院(97859)
管理学(95850)
管理学院(95336)
中国(71208)
科学(66031)
(64094)
(51957)
(50885)
(49095)
业大(48633)
研究所(46851)
中心(44572)
(43988)
(41937)
师范(41478)
农业(40978)
北京(40225)
财经(39548)
(36977)
技术(36545)
(35893)
(35845)
师范大学(33055)
基金
项目(209882)
科学(162122)
研究(153640)
基金(147556)
(129800)
国家(128683)
科学基金(108884)
社会(91627)
社会科(86397)
社会科学(86373)
(84660)
基金项目(78592)
教育(72587)
自然(72298)
(71117)
自然科(70555)
自然科学(70536)
自然科学基金(69215)
编号(64947)
资助(60770)
成果(53323)
重点(47251)
课题(45768)
(44672)
(44091)
(43737)
创新(40652)
科研(40390)
项目编号(40076)
大学(38980)
期刊
(117261)
经济(117261)
研究(85223)
中国(58734)
学报(53621)
(47416)
科学(46504)
教育(44779)
管理(41095)
大学(39469)
学学(36893)
(36827)
农业(33046)
技术(27012)
(21227)
金融(21227)
业经(20713)
经济研究(18651)
图书(18326)
财经(18325)
(16725)
(15558)
科技(15420)
(14997)
问题(14640)
业大(14226)
理论(14167)
林业(13794)
实践(13200)
(13200)
共检索到430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勤  李凤兰  谭丽婷  
油松针叶束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的整个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愈伤组织的起源与形成;根原基的发生和不定根的形成;芽的萌动与生长。发生在针叶束切口上的愈伤组织起源于形成层和韧皮部的薄壁细胞,经脱分化恢复分生组织的生理机能,并进行分裂活动形成愈伤组织。根原基主要是从愈伤组织内发生,属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在愈伤组织内分化出来的分生组织结节和维管组织结节,经单向极性分裂活动形成根原基,并继续生长突破愈伤组织成为不定根。芽在愈伤组织出现后起动,生长锥进行缓慢的分裂活动,由扁圆形芽体变为长圆形,并形成初生叶原基与幼叶紧包生长锥。移植后芽生长迅速,长出数枚窄条状初生叶,不久即抽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幼菊  吴京科  孙福  邓文红   王洪举  孙文成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的油松针叶油进行了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付立叶红外光谱(GC-FTIR)及气相色谱(GC)分析,利用Kovats指数,部分标样和标准谱图鉴定出44个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有33个组分为该种植物中首次报导),并与国外部分两针叶松的萜烯组成进行了比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京科  邓文红  金幼菊  
单萜是广泛存在于针叶树内的一类化合物,本文用气相色谱/付氏红光外谱(GC/ZX)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相结合对我国特有树种油松中针叶的单萜成分进行分析测试,共鉴定出单萜成分11个,其主要成分为:a-蒎烯、柠檬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詹亚光  杨传平  王玉成  
The calli formation and organ regeneration from different explants in vitro of Betula platyphylla were discribed.The calli of stem and petiole mainly originated from cortex parenchymatous cells in wound, and that of leaf produced from epidermis and the parenchymatous cells under it. Th...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敏  张唯  宫再欣  郑彩霞  
为了准确掌握油松大孢子叶球发生发育过程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胚珠生长的解剖学特征,建立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发育的对应关系,本研究采用形态观测和石蜡切片法,在2013—2016年对北京地区油松大孢子叶球,从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的过程进行了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北京地区油松的花芽在第1年8月初分化,9月底大孢子叶球原基形成。原基在冬季休眠,至第2年春季继续发育。大孢子叶球在4月初从形态学上可辨,到4月10日左右,胚珠进行细胞分化,此时,大孢子叶球纵径约为5.0 mm。大孢子母细胞在4月20日左右形成,随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嶒  刘希彬  吴峻岩  李琦  谢从新  杨春  
应用铸型技术等方法研究了黄鳝排尿器官的解剖学结构。结果见到 ,黄鳝 2条中肾管在中肾末端与所谓退化性腺 (亦即膀胱 )相连 ,并与该“退化性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通道关系 ,而“退化性腺”直接通于尿孔。此外 ,组织学的研究也支持了解剖学结果 ,并证实中肾管在“退化性腺”中存在着 2种开口类型 :单口型和双口型。研究结果为作者先前提出的有关黄鳝“退化性腺”是膀胱的结论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刘大庸  
探索人体解剖学跨学科培养博士生模式钟世镇徐达传刘大庸科学发展的规律,既是高度分化又是高度综合。学科的发展总是走向边缘、走向交叉,不断出现新兴学科。近期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置和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规定中,充分表达了鼓励学科间横向联合,促进新兴学科发展的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曦  陈彬丽  周晨  郑彩霞  
针对华北地区常绿树种油松耐严寒酷暑的特性,测定生长季针叶叶绿素荧光随短时温度胁迫的变化规律,以探讨油松光合机构对异常温度波动的响应特性。结果显示:在30和35℃常见高温下,随温度升高,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逐渐上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最大量子产额(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逐渐下降,变化的幅度较平稳,表明夏季常见高温可影响油松针叶PSⅡ的活性,但造成的损伤不大;而40℃以上的高温胁迫,F0、qN上升与Yield、ETR下降的幅度明显增大,Fv/Fm降低到0.8以下,表明针叶的光合机构受损严重。在零上低温(0~15℃范围)胁迫下,随温度降低各参数变化不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幼菊  柳维波  吴京科  沈应柏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14#无性系的针叶精油做了GC-MS定性、GLC定量分析和统计检验。最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和β-石竹烯。F检验的结果表明,叶龄萜烯各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大于树冠朝向;一年生针叶中单萜和倍半萜的相对含量随季节波动不显著;当年生针叶中仅树冠南向的含量波动显著,其中β-蒎烯的波动是造成单萜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对一些同分异构体的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作了比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刁军  国红  卢军  雷相东  唐守正  
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基于河北木兰围场实测油松数据,通过winSEEDLE种子和针叶图像分析系统获得油松522个单个针叶的表面积LA、针叶长度L、针叶宽W、针叶周长P,分别建立了以针叶长、针叶宽、针叶周长等形状属性为自变量的叶面积估计模型和以针叶干质量为自变量的叶面积估计模型。用总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均方根误差、预估精度5个统计量来检验模型的误差和拟合优度,经检验模型LA=-2.761+0.464 L+6.608 W和LA=1.345+0.501 X分别为这两种模型中最好,X为针叶干质量。通过对算术平均法、比估计法、最小二乘法3种方法的比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紫菱  崔震海  秦萍  曹松屹  张立军  周广柱  
以辽宁省沈阳地区(41°82’N,123°56’E)深冬季节(1月末)油松小枝基部和顶部针叶为材料,测定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探讨油松针叶在深冬低温下对过剩光能的耗散和光氧化保护机制。结果表明:深冬季节油松针叶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降低,仅达到0.11~0.12,单位横截面积捕获的光能(ABS/CS)和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密度(RC/CS)减少,热耗散成为过剩光能消耗的主要途径;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处于很低水平;相对电导率达到78%~85%,但丙二醛、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兆林  王骏  周金池  
为探索研究油松的新方法,该文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油松针叶为材料萃取萜烯类化合物,以α蒎烯、β石竹烯为研究的重点,采用单因子变化的实验方法,通过GC和GCMS监测,改变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找到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40℃和萃取时间20min,是从油松针叶中萃取以α蒎烯和β石竹烯为代表的萜烯类化合物得率较高的萃取条件.与水蒸气蒸馏相比,该实验方法省时且样品收率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雷桂林  刘云龙  刘雪峰  冯志伟  
按分离→接种→再分离的柯赫原则对昆明市人工栽培雪松上的一种新病害进行研究,根据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鉴定为极细枝孢(CladosporiumtenuissinumCooke)。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为:生长的最佳C源为葡萄糖,对N源和维生素均不能很好地利用,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最佳温度为25℃,最佳pH值为4,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为100%才萌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娟旭  刘玲  王静  余义勋  
The regenerated plantlets of Acacia auriculiformis were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re-differentiation of the callus from the hypocotyls explants.The effects of plant regulator compositions on the induction of callus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dventitious buds in vitro culture were studied.The optimu...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月  高国平  黄荣雁  石凤莲  
对辽宁地区油松枯萎病的病原菌及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广泛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确定油松上5种病害。接种试验证明松落针病[Lophoderm ium conigenum(B runaud)H ilitz]、松赤枯病(Pestalotia funereaDesm.)和松叶枯病(Sphaeropsissp)3种病原有明显致病性。3种病原菌在36h时孢子萌发率达到99%以上。菌丝的最佳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最佳碳源是果糖和蔗糖,最佳pH值6~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