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6)
- 2023(14071)
- 2022(12258)
- 2021(11343)
- 2020(9404)
- 2019(21699)
- 2018(21558)
- 2017(40786)
- 2016(22569)
- 2015(25426)
- 2014(25438)
- 2013(25339)
- 2012(23751)
- 2011(21580)
- 2010(21644)
- 2009(19713)
- 2008(19086)
- 2007(16911)
- 2006(15019)
- 2005(13551)
- 学科
- 济(92663)
- 经济(92565)
- 管理(61203)
- 业(58988)
- 企(48061)
- 企业(48061)
- 方法(37338)
- 数学(31297)
- 数学方法(30918)
- 中国(27340)
- 农(25726)
- 地方(24508)
- 学(22846)
- 业经(21942)
- 财(19661)
- 农业(17500)
- 制(16081)
- 贸(15931)
- 贸易(15915)
- 理论(15571)
- 和(15520)
- 易(15337)
- 技术(14941)
- 环境(14833)
- 银(14628)
- 银行(14555)
- 融(14346)
- 金融(14345)
- 行(14035)
- 发(13567)
- 机构
- 大学(322508)
- 学院(320403)
- 管理(123120)
- 济(121721)
- 经济(118872)
- 研究(116577)
- 理学(105556)
- 理学院(104276)
- 管理学(102323)
- 管理学院(101777)
- 中国(85615)
- 科学(76325)
- 京(71923)
- 所(61100)
- 农(60059)
- 研究所(55854)
- 财(54557)
- 业大(52722)
- 中心(51319)
- 江(48694)
- 农业(47057)
- 北京(46187)
- 范(44481)
- 师范(43931)
- 院(43236)
- 财经(43011)
- 州(39756)
- 经(39100)
- 省(36804)
- 技术(36701)
- 基金
- 项目(219881)
- 科学(170375)
- 研究(157258)
- 基金(156302)
- 家(139030)
- 国家(137834)
- 科学基金(115820)
- 社会(95186)
- 社会科(89869)
- 社会科学(89844)
- 省(87432)
- 基金项目(83062)
- 自然(77629)
- 自然科(75760)
- 自然科学(75739)
- 自然科学基金(74372)
- 划(74264)
- 教育(71667)
- 资助(64955)
- 编号(64018)
- 成果(52653)
- 发(50722)
- 重点(49915)
- 部(46820)
- 课题(45723)
- 创(45427)
- 科研(42330)
- 创新(42326)
- 计划(41569)
- 大学(39685)
- 期刊
- 济(141544)
- 经济(141544)
- 研究(96853)
- 中国(67563)
- 学报(58132)
- 农(55267)
- 科学(52841)
- 管理(47400)
- 大学(43022)
- 教育(40694)
- 学学(40401)
- 财(39003)
- 农业(38472)
- 融(28151)
- 金融(28151)
- 技术(27953)
- 业经(24381)
- 经济研究(21850)
- 财经(20382)
- 业(19822)
- 图书(18760)
- 问题(18236)
- 经(17361)
- 科技(17324)
- 业大(15578)
- 理论(15564)
- 林业(15550)
- 版(15416)
- 技术经济(15203)
- 现代(14675)
共检索到485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鸿 胡正海
利用薄切片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油松茎皮层树脂道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内树脂滴和淀粉粒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在树脂道原始细胞阶段,树脂滴稀少,淀粉粒2—5个;树脂道形成期间,树脂滴数量逐渐增加,体积增大,淀粉粒也呈递增趋势,两者都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树脂道成熟阶段,上皮细胞内树脂滴明显减少,主要分布于靠近腔道一侧的细胞质中,淀粉粒数量变化不大,而体积明显减小,通常分布于远离腔道一侧的细胞质中。在树脂道发育过程中,鞘细胞中树脂滴和淀粉粒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油松,树脂道,树脂滴,淀粉粒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朔 于红 李琪
为探讨不同育性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主要供能物质的利用和变化差异,利用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AS染色)和油红O染色法对不同育性三倍体长牡蛎及二倍体长牡蛎性腺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增殖期,二倍体和三倍体长牡蛎性腺结缔组织中均含有大量糖原和脂质。随着性腺发育,二倍体和可育型三倍体(3nα型)长牡蛎性腺结缔组织中糖原含量明显下降,到成熟期几乎检测不到糖原,说明性腺结缔组织中的糖原为配子发生提供能量。脂质主要存在于性腺结缔组织和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说明脂质是卵细胞发育的重要组成物质。雌性二倍体和3nα型长牡蛎性腺结缔组织中的脂类含量随着性腺发育并未发生明显下降,推测糖原可能转化为脂质以满足性腺发育的物质需求。脂质在二倍体雄性长牡蛎的性腺发育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减少,说明脂类在雄性性腺发育中的主要功能可能是供能而不是结构组成。糖原和脂类作为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重要的供能和组成物质,在不育型三倍体(3nβ型)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含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与3nβ型配子发生受阻密切相关。推测3nβ型长牡蛎由于配子发育受阻,性腺发育初期积累的糖原和脂质并未分配至生殖细胞,而留在结缔组织中,从而使其在繁殖季节仍然能够保持快速生长。研究结果为牡蛎生殖发育调控机制及育性控制育种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
长牡蛎 三倍体 糖原 脂质 组织化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金良 徐汉卿 王庆亚 黄清渊
梅花药的壁层分化过程为基本型。成熟的药室内壁有较明显的纤维状加厚。腺质绒毡层的细胞内富含内质网等细胞器。在小孢子发育早期,绒毡层细胞的内切面出现乌氏体。乌氏体似有移向花粉粒的趋势。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胞质分裂,所形成的四分体呈四面体排列。2-细胞型花粉。孢原细胞、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以及绒毡层细胞内均含丰富的蛋白质,但缺乏淀粉粒;药室内壁和中层细胞内则含有大量淀粉粒,而蛋白质的含量却很少。随着花药的进一步发育,芽鳞片、萼片和花瓣中的淀粉粒相应依次减少。蛋白质和淀粉粒的分布和含量与细胞的分裂活动以及物质合成等生理活动状态有关。
关键词:
梅 花粉粒 绒毡层 组织化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爱民 王玉荣 吴鸿
利用半薄切片、超薄切片方法研究马尾松主要器官中树脂道的结构、分布、发生和发育过程,以及树脂道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树脂道是由一层上皮细胞围绕着伸长的胞间道而构成的,上皮细胞外又有1~2层鞘细胞。树脂道几乎分布于所有器官中,仅子叶中未观察到树脂道。树脂道以裂生方式形成,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原始细胞阶段,原始细胞中含较多的质体,质体中缺乏完整的膜结构,在质体外膜及内质网上可见到少量嗜锇滴。在形成阶段,上皮细胞内质体数量增多,质体外常见到内质网鞘包裹,各种细胞器的数量增加。在成熟阶段,上皮细胞内各细胞器的数量逐渐减少,但质体仍很多,嗜锇滴...
关键词:
马尾松 树脂道 发育 超微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海林 杨文云 高成杰 李昆 熊晖 杨发成
为确定高产脂云南松的早期选择指标,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海拔、不同产脂量云南松的针叶、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组成性树脂道特征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高产脂与低产脂云南松的针叶树脂道个数、树干木质部树脂道密度、韧皮部树脂道大小及单位长度树脂道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不同海拔之间无显著差异;高、低海拔高产脂云南松针叶树脂道数量分别比低产脂的高38.89%、30.34%,树干木质部树脂道密度分别高58.06%、48.48%,韧皮部树脂道大小分别高32.20%、29.73%,韧皮部单位长度树脂道数量分别高21.95%、38.51%。说明针叶树脂道数量、树干木质部树脂道密度及韧皮部树脂道大小3...
关键词:
云南松 树脂道 产脂力 解剖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戈 王健鑫 刘雪珠 王日昕
利用光镜技术对褐菖鮋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组织学研究表明:褐菖鮋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4部分组成。口咽腔较大,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并含有大量黏液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食道粗而短,上皮组织包括扁平上皮层区域和单层柱状上皮层区域,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粘膜层的固有膜中含有腺体;胃呈Y型,包括贲门、胃体和幽门3个区域,胃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在贲门和胃体部的粘膜层中有厚的结实层,上皮有大量的胃小凹和胃腺组织;胃幽门部括约肌明显,幽门上皮不含胃小凹;胃与肠相接处有8~9个指状幽门盲囊,其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前肠类似;肠道上皮由单层柱状上...
关键词:
褐菖鮋 消化道 组织学 组织化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殷江霞 张耀光 李萍 庹云
对8尾华鲮(Sinilabeo rendahli Kimurai)消化道的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消化道长是体长的11. 1倍。同一性别消化道长与体重、体长呈正相关,不同性别相近体重体长的 个体,雄性消化道长于雌性。整个消化道分为食道、前肠、中肠、后肠四部分。粘膜层由柱状上皮细胞和杯 状细胞构成,其下为基底层细胞。从前肠至后肠前段,杯状细胞的数量、肌肉层的厚度、皱褶的数量和高度 均逐渐减少。食道和前肠纹状缘明显,中肠以后各部分纹状缘不明显。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主要存在于前肠、 中肠和后肠前段,且由前至后分布呈递减趋势,以褶基部分布最多,褶顶端分布次之,其余部位零星分布。...
关键词:
消化道 组织学 嗜银细胞 华鲮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崔龙波 周雪莹 吕虹 刘爱民 马家好
为探讨大菱鲆的消化生理,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其消化系统进行了研究。胃黏膜上皮由柱状细胞组成,胃腺上皮由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构成,幽门盲囊与肠黏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数量不等的黏液细胞组成。胃黏膜柱状细胞呈现酸性磷酸酶和一定的脂酶活性;胃腺Ⅰ型细胞分泌黏液,Ⅱ型细胞呈现蛋白酶活性。幽门盲囊与肠黏膜柱状细胞呈现蛋白酶、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其游离端胞质和质膜还分别具有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肝细胞呈现蛋白酶活性,另有贮存糖原和脂肪等功能。胰腺仅显示较弱的脂酶及非特异性酯酶活性。
关键词:
大菱鲆 消化系统 组织学 组织化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新焰 杨维泽 杨绍兵 曩兴丽 杨竹雅 季鹏章 张金渝
【目的】对紫金龙各营养器官的组织显微结构和组织化学定位进行研究,明确紫金龙各器官的组织构造特点和4种化学成分的分布积累特征。【方法】分别制作紫金龙根、茎和叶片的横切片,运用显微镜观察并分析各营养器官的组织结构,利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黄酮、多糖、生物碱及皂苷等多类成分进行定位及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明确了紫金龙各器官的组织形态及构造特点;黄酮类成分主要分布在皮层基本薄壁组织、维管束、少数乳汁管及叶肉等组织细胞中。生物碱类成分主要分布在皮层基本薄壁组织、维管束及叶肉等组织细胞中。多糖及皂苷类成分则主要分布在皮层基本薄壁组织、维管束及叶肉和叶表皮等组织细胞中。4类物质在各器官的分布量为根>茎>叶。【结论】紫金龙各营养器官的显微构造特征可以作为原植物及药材的鉴别依据。根、茎、叶3种营养器官均有黄酮、生物碱、多糖及皂苷的分布,但各自分布的部位及组织细胞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可为紫金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紫金龙 器官 组织构造 组织化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卫平 黄荣韶 黄清渊 盛孝邦
为探索红小豆花、幼荚脱落的原因,应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红小豆胚囊的多糖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红小豆雌蕊发育早期,淀粉粒积累于子房壁,以后珠被中积累淀粉粒.胚囊成熟后,胚囊中不积累淀粉粒,只呈PAS正反应.胚珠合点端是营养进入胚囊的主要通道,胚囊营养不足可能是幼荚脱落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红小豆 胚囊 组织化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志强 吴孝兵
应用5种特异性哺乳动物胃肠激素抗血清,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鉴别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呈楔形、梭形或烧瓶形,少数呈圆形或椭圆形。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分别以胃幽门部和十二指肠、胃体部为最高,在食道和空肠处最低。胰高血糖素和胃泌素细胞均在直肠处密度最高,但分布型不同。血管活性肠肽细胞在胃幽门部密度最高,回肠未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赖世龙 侯浩 姜伟
松树脂溃疡病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作者除介绍此病的病原生物学特征外,重点从国际上的有关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即地理标准和管理标准、进入可能性、定殖可能性、定殖后扩散可能性、潜在经济影响等5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松树脂溃疡病对于中国的风险之评估,结论表明这种病害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此外,作者还认为加强进境检疫管理是目前各国抵御其传入风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有害生物 松树脂溃疡病 风险评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太林 李百胜 叶建仁 纪睿 吴翠萍 安榆林 陈建东
Fusarium circinatum, the causal agent of pitch canker disease, causes several serious diseases of pines. The pathogen infects a variety of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pine structur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maturity and produces a diversity of symptoms. Long distance spread of the disease occurs when...
关键词:
松树脂溃疡病菌 分子检测 巢式PCR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奚如春 邓小梅 马履一
为了描述油松木质部空穴化发生、发展和恢复特性,利用声发射技术对自然生长的油松树体进行声发射信号监测,通过声发射仪器探测、记录和分析其声发射信号,系统地研究了其树体木质部空穴化发生的声发射信号特征。结果表明:油松木质部空穴化发生的声发信号为突发性事件,其声发射信号频率在230~270kHz的频谱带上;声发信号在时间序列上,其日变化特征为06:00至17:00是声发信号的高峰期,18:00至次日06:00是低发期;其季节变化特征为6、8和10月的信号数量比12月要多而且幅度要大;在树体组织空间分布上,树体枝条和树干上部(靠近树梢)的信号多而密集,树干中、下部信号少而稀疏;在信号到达时间上,枝条首先...
关键词:
油松 声发射 木质部空穴化 信号特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章龙珍 杨金海 庄平 刘鉴毅 赵峰 田美平
应用4种兔抗胃肠激素抗体和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消化道中的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食道和胃中分布数量多,在幽门盲囊和肠道分布数量少;生长抑素(Som)细胞集中位于食道和胃部,数量多,幽门盲囊和肠道中未检出;神经肽Y(NPY)细胞在肠道有少量分布,其余各段均未检出;胃泌素(Gas)细胞在幽门盲囊和肠道有少量分布,食道和胃中均未检出。4种内分泌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并对其可能的生理作用进行了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