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
2023(629)
2022(548)
2021(547)
2020(562)
2019(974)
2018(987)
2017(1588)
2016(1094)
2015(1145)
2014(1202)
2013(1132)
2012(1185)
2011(1050)
2010(1074)
2009(1056)
2008(1033)
2007(936)
2006(850)
2005(792)
作者
(4980)
(4106)
(4054)
(3809)
(2645)
(2061)
(1837)
(1666)
(1618)
(1548)
(1538)
(1530)
(1509)
(1388)
(1338)
(1326)
(1257)
(1256)
(1222)
(1202)
(1174)
(1162)
(1078)
(1002)
(990)
(989)
(977)
(945)
(918)
(892)
学科
(2204)
(1911)
(1771)
(1712)
管理(1678)
虫害(1502)
防治(1350)
(1349)
(1346)
及其(1323)
(1274)
经济(1274)
病虫(1163)
病虫害(1163)
(1113)
企业(1113)
(1047)
银行(1037)
(973)
(970)
森林(970)
(967)
(960)
(955)
(940)
(724)
金融(723)
中国(681)
(676)
制度(667)
机构
大学(15205)
学院(14826)
研究(7889)
(7086)
科学(7079)
中国(5879)
业大(5874)
(5471)
农业(5433)
研究所(5113)
(4621)
林业(4480)
(4289)
(3992)
实验(3800)
农业大学(3622)
实验室(3595)
重点(3412)
(3381)
(3243)
中心(3217)
(3123)
研究院(2880)
管理(2837)
(2829)
北京(2808)
(2795)
技术(2782)
经济(2678)
科学研究(2674)
基金
项目(11599)
(8433)
国家(8388)
科学(7618)
基金(7508)
科学基金(5834)
研究(5371)
自然(5132)
自然科(4996)
自然科学(4992)
(4951)
自然科学基金(4899)
(4104)
科技(4004)
基金项目(3911)
资助(3451)
计划(3389)
专项(3006)
重点(2947)
科研(2688)
教育(2341)
(2323)
(2260)
技术(2125)
社会(1997)
(1993)
(1990)
创新(1927)
课题(1869)
社会科(1828)
期刊
学报(8122)
(6474)
大学(6045)
科学(5995)
学学(5991)
林业(4536)
农业(4300)
中国(4056)
研究(3695)
(3660)
经济(3660)
业大(3398)
农业大学(2270)
(2118)
(2014)
金融(2014)
(1780)
(1671)
(1660)
教育(1569)
科技(1560)
自然(1483)
自然科(1386)
自然科学(1386)
科技大(1380)
科技大学(1380)
农林(1363)
(1363)
中国农业(1305)
管理(1194)
共检索到25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镇宇  陈华盛  袁小环  许志春  王燕  
对受赤松毛虫为害与未受害油松的二年生针叶及用这两种油松的完整针叶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植株受害后针叶异亮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含量增加,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水溶性总糖、粗脂肪、单宁、生物碱含量及总糖/氨基酸比例上升;脂肪酸、酚类、萜烯、矿质元素均有较大幅度变化,用受害后油松针叶饲养的幼虫摄食量减少335%,死亡率升高10%,产卵量减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镇宇  王燕  陈华盛  许志春  路永波  
对当年受赤松毛虫危害和未受危害的油松新长出的一年生针叶化学成份以及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的发育情况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受害油松新长出的一年生针叶化学成份仍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水溶性总糖、粗脂肪、生物碱含量及总糖/ 氨基酸比例上升;脂肪酸、单宁、酚类化合物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减轻、死亡率比对照高19-2 % 。油松对赤松毛虫的滞后诱导抗性至少在半年以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章义  李景辉  
本文研究了不同失叶量、不同季节失叶、不同叶龄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叶的光合、蒸腾、叶绿素、淀粉、可溶性糖及油松生长与抗性的影响,还研究了油松的贮藏营养物质。结果表明:30%失叶量能提高树势与对赤松毛虫的抗性;油松的贮藏营养是脂肪,主要贮存于叶内,新叶的营养制造与贮存大于老叶;油松失新叶后所抽的梢比失老叶后的短,光合、蒸腾及树势与抗性更弱;为增强树势与抗性,新叶是应重点保护的对象;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幼龄幼虫主要危害新叶,取食新叶死亡率低,体重增长率大,为保护新叶与树势,应抓紧对幼龄幼虫的防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镇宇  王燕  陈华盛  冯强  李凯  
通过对受赤松毛虫危害和未受危害的小油松1 年生和2 年生针叶化学成分以及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测定分析,发现受害小油松2 年生针叶在失叶50 % 条件下,与未受害2 年生针叶相比,针叶内化学成分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单宁、生物碱含量增加,脂肪酸、酚酸、水溶性总糖含量及糖/ 氨基酸比例上升,用之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减轻,死亡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受害小油松1 年生针叶失去80 % 后,1 年生针叶与未受害油松1 年生针叶相比,多数化学成分有相反变化趋势,用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时发现其不具滞后诱导抗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秀军  孙士学  李向军  
对燕山东部浅山区赤松毛虫世代内种群数量动态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各虫期死亡原因及死亡率的变异程度,并对影响种群世代内总死亡率高低的关键虫期和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赤松毛虫世代内种群数量动态模拟模型。对于进行世代内赤松毛虫种群数量动态预测,油松受害程度估测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雄帅  周国娜  高宝嘉  
植物与植食性昆虫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既复杂又微妙的关系。以往关于植物对昆虫的防御反应及机制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关于昆虫对植物抗性的反防御反应近年来才受到关注,尤其是昆虫对植物诱导抗性反应的研究已有明显进展(Mainguet et al.,2008;Zeng et al.,2008)。当植物产生防御物质时昆虫能利用自身代谢系统对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解毒和排毒,大大削弱了植物的诱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钱华  吴蓉  柴希民  左小明  赵小立  
报道了苏云金杆菌注射处理马尾松毛虫5龄幼虫后对血淋巴抗菌物质的诱导效果、诱导动力学、抗菌物质的活性、抗菌的种类。结果表明,通过注射法可诱导马尾松毛虫幼虫产生抗菌物质,其活力高峰出现在诱导后42h。诱导后60h的血淋巴稀释100倍,对苏云金杆菌的溶菌活力仍达142×10-9mol·s-1。其抗菌物质对苏云金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镇宇  李凯  周青  王会强  阎佩林  李加纯  马茂林  张国林  
1985年从辽宁省章古台引种2年生樟子松苗到秦皇岛地区.经1996年调查,13年生樟子松高生长3.02m、胸径4.17cm,与当地同龄油松高生长2.63m、胸径3.45cm相比,长势要好,并优于北京山地及内蒙古红花尔基等地,证明秦皇岛地区引种是成功的.利用樟子松、油松针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2年生针叶饲养成活率相差42.8%,证明樟子松对赤松毛虫的抗虫能力大于油松.对针叶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樟子松和油松在精油萜烯、脂肪酸、酚酸含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车锡冰  夏乃斌  屠泉洪  陆鼎煌  宋长义  
用昆虫雷达对油松毛虫成虫自然种群的观测资料与影响成虫迁飞气象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油松毛虫成虫迁飞的虫口密度与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海拔高度、风向和风速等因子均有相关关系,其中以风速和风向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成虫迁飞过程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成虫迁飞的最适气温为22.6℃,最适海拔高度为1010m左右,在这样的条件下,成虫可以受到风的辐合作用,具有飞行一定距离的能力。根据统计结果,油松毛虫成虫迁飞活动时间一般在每日19:00~23: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志春  李凯  李镇宇  周青  
采取人工模拟松毛虫取食的方法,摘去油松部分2,3年生针叶,发现油松失去部分针叶后光合强度有所提高,并对当年新叶生长量没有影响.这表明油松受害后,其光合产量的增加是通过提高光合强度实现的.通过对组建的失叶率与初级产量关系模型分析,求出了不同失叶水平下的补偿点和超补偿点.当失叶率为25%时,其初级产量不受当年新叶量多少的影响,始终高于对照组,其超补偿的表现相对稳定;当失叶率为50%时,其补偿量随当年新生叶量而变化,表现出超补偿、补偿、准补偿,使“油松允许失叶量在50%左右”有了一个可信的解释,为进一步研究油松被害后的补偿与超补偿机制提供了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镇宇  陈华盛  丛秀玉  韩义生  乔秀荣  
油松经人工模拟失去一定量的1年生针叶后对第2年高生长、针叶长度有明显的影响:失叶越多,影响越大,经2a后其高生长虽仍有差异,但均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而失去少量2~3年生针叶后的油松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失去1年生针叶后油松不具有补偿和超补偿效应。在松毛虫大发生年份,油松失去95%以上1、2年生针叶后,3a后在立地条件好的松林可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在立地条件差的干旱阳坡,仍未恢复到原有的生长状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志春  李镇宇  李凯  黄冬辉  张香  
为弄清油松对松毛虫危害有无自控能力,利用植物的生态控制力防治松毛虫,减少浓药的用量,采用蒽酮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失叶强度下油松干基糖分含量,结果表明:在人工模拟摘叶和松毛虫自然危害条件下,油松具有补偿和超补偿能力;在2—3年生针叶失叶较多的情况下,油松可将干部贮藏的营养物质供一年生针叶的正常生长。即使在连续三年2—3年生针叶失叶较多的情况下,油松也不致死亡,仍能正常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礅  孟昭军  严善春  
为明确茉莉酸甲酯局部处理林木对落叶松毛虫解毒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3种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 JA,0.01、0.10和1.00 mmol/L)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苗的侧枝,分析不同处理对取食其针叶的落叶松毛虫35龄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3个浓度的Me JA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对松毛虫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酶活变化趋势一致,但未呈浓度依赖关系。各处理组幼虫体内的SOD和POD活性均在第4龄显著高于CK(P0.05);而ACP、AKP和GSTs活性先在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琪  严善春  徐波  
为了探讨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幼虫的生存策略差异及与寄主红松化学防御的相互关系,研究1,3,5龄冷杉梢斑螟、赤松梢斑螟幼虫中肠解毒酶、保护酶的活性,同时分析相应生长发育期红松健康、受害球果及主梢内多种防御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健康红松球果及主梢中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与其生长发育时期有关。梢斑螟幼虫的取食可诱导红松球果及主梢内5种防御酶活性显著提高,寄主不同部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与该龄期幼虫取食有关。不同生存策略的2种梢斑螟幼虫体内解毒酶、保护酶活性有差异。冷杉梢斑螟幼虫专食红松球果,其体内谷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乃斌  屠泉洪  李湛东  
本文在测定油松毛虫经济阈值的基础上,对4种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4点:(1)以概率分布为基础的序贯抽样模型为:d_0=27.35043N-570.3982,d_1=27.35043N+570.3982;(2)Iwao(1975)的序贯抽样模型为:(3)Kuno(1968)的序贯抽样模型为:(4)高春先(1983)的复序贯抽样:以Iwao方法为基础,同时结合Kuno方法作出判断.当经济阈值m_0=30,D_0=0.20时,以概率分布为基础的序贯抽样的最大抽样数为复序贯抽样的10倍,Iwao的序贯抽样为复序贯抽样的3.75倍.由此说明复序贯抽样可以进一步减少样本单元数,提高判别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