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9)
- 2023(6222)
- 2022(5170)
- 2021(4505)
- 2020(3812)
- 2019(8121)
- 2018(7626)
- 2017(13971)
- 2016(8010)
- 2015(8397)
- 2014(7906)
- 2013(7664)
- 2012(6939)
- 2011(6215)
- 2010(5997)
- 2009(5379)
- 2008(5265)
- 2007(4397)
- 2006(3787)
- 2005(3063)
- 学科
- 济(27993)
- 经济(27963)
- 业(20694)
- 管理(20675)
- 企(15750)
- 企业(15750)
- 方法(14263)
- 数学(13076)
- 数学方法(12976)
- 农(8563)
- 学(8179)
- 财(7322)
- 贸(7145)
- 贸易(7145)
- 易(6987)
- 中国(6769)
- 业经(6651)
- 农业(6093)
- 技术(5334)
- 环境(5249)
- 务(4623)
- 财务(4622)
- 财务管理(4617)
- 产业(4508)
- 企业财务(4416)
- 制(4232)
- 地方(4213)
- 划(4184)
- 银(3927)
- 银行(3861)
- 机构
- 大学(114605)
- 学院(113942)
- 济(43076)
- 经济(42397)
- 研究(42273)
- 管理(40307)
- 理学(36483)
- 理学院(36015)
- 管理学(35169)
- 农(35052)
- 管理学院(35000)
- 科学(32050)
- 业大(28498)
- 农业(28461)
- 中国(28425)
- 所(23938)
- 京(23890)
- 研究所(22782)
- 农业大学(19718)
- 中心(18068)
- 财(16762)
- 江(15933)
- 室(15636)
- 省(15397)
- 院(15281)
- 实验(14956)
- 业(14542)
- 财经(14478)
- 科学院(14397)
- 实验室(14307)
- 基金
- 项目(90206)
- 科学(69077)
- 基金(66504)
- 家(63902)
- 国家(63416)
- 研究(53379)
- 科学基金(51917)
- 自然(37712)
- 自然科(36893)
- 自然科学(36875)
- 自然科学基金(36263)
- 省(36104)
- 基金项目(36050)
- 社会(34695)
- 社会科(33003)
- 社会科学(32992)
- 划(31231)
- 资助(26055)
- 教育(24202)
- 计划(21276)
- 重点(21005)
- 科技(19930)
- 创(19241)
- 发(18767)
- 科研(18725)
- 部(18451)
- 创新(18105)
- 编号(18068)
- 业(17957)
- 农(16354)
共检索到148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宁 陈丽华 杨苑君
植物根系的抗拉特性是影响边坡稳定性最重要的因素。为探究根系的基本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选取不同直径、保存时间的油松、华北落叶松根系在不同标距、拉伸速率下进行室内拉伸试验,并运用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数学统计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华北落叶松根系抗拉力与直径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而抗拉强度与直径无明显关系;标距、拉伸速率均对根系抗拉力、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并且与根系抗拉力、抗拉强度均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标距下2个树种根系的抗拉力、抗拉强度均表现为50 mm>100 mm>150mm>200 mm,不同拉伸速率下2个树种根系的抗拉力、抗拉强度均表现为10 mm/min>...
关键词:
根系 抗拉力 抗拉强度 影响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晓龙 陶莉 马国强 卫书平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对华北落叶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水杨酸在华北落叶松育苗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A浸种和外施2种方式,设置0.1,0.5和1.0mmol/L 3个SA浓度处理华北落叶松种子,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在25℃培养条件下分析SA对华北落叶松种子萌发和幼苗SOD、POD活性及MDA、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并比较培养温度为25,30和35℃时,各处理幼苗POD、SOD活性以及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结果】SA浸种可以显著提高华北落叶松种子的发芽率,以0.1mmol/L处理最高,发芽率为87.22%,0.5mmol/L处理次之,对照发芽率仅为54.0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庆梅 刘艳 陈怀梁 马风云 侯龙鱼
采用室温硅胶干燥法,研究了超干处理和加速老化(50℃,30d)对华北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种子活力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对2种落叶松不同含水量种子老化前后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电导率、脱氢酶活性和异柠檬酸裂解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含水量50~28g/kg的华北落叶松和含水量48~28g/kg的日本落叶松种子老化前后均能维持较高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酶活性,说明2种落叶松种子的超干保存是可行的。老化前后,含水量28g/kg的2种落叶松种子各项指标均最好,表现出很强的抗老化能力,说明该含水量可以作为华北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种子超干贮藏的可选含水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登媛 李旦 赵健 李慧 张金凤
以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用完全随机、正交设计等试验方法加之组培技术来研究影响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几种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过程中的最佳灭菌方式为2%Na-ClO灭菌30 min,剥皮、去胚乳处理。其中污染率和NaClO的灭菌时间呈负相关:NaClO灭菌时间越长,污染率越低。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琼脂浓度为4 g·L-1,且过高和过低的琼脂浓度不仅降低了其诱导率,提高了愈伤组织的褐化水平,也影响了外植体的发育形态。外源激素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2,4-D是主要影响因子,对诱导率的影响显著,其次是KT,最后是6-BA。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琰 刘勇 李国雷 胡嘉伟 娄军山 万芳芳
以2种规格的硬塑料容器和2种规格的无纺布容器为试验材料,培育华北落叶松容器苗,采用嵌套实验设计,并用底部渗灌技术为苗木提供水分,通过比较苗木形态指标和营养元素,研究容器类型及规格对底部渗灌下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硬塑料容器苗木的苗高、地径及单株生物量较无纺布容器高出31%、39%及71%,根和茎中的氮含量是无纺布容器的4倍和3.7倍;长规格容器仅明显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根生物量和根氮含量较短规格容器分别高出36%和25%。因此,在底部渗灌下培育华北落叶松容器苗,保水保肥性强的硬塑料容器可培育出高质量苗木;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短规格容器可应用于底部渗灌下一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培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宇 魏曦 梁文俊 刘子琦 李福明 赵怡 冯泳翰
[目的]明确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下天然更新现状,探究林隙大小对更新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查不同林隙下华北落叶松幼苗幼树密度、生长现状及林隙下幼苗幼树空间分布,应用K2函数进行点格局分析,了解林隙下幼苗幼树的空间格局。[结果](1)华北落叶松更新密度和生长指标随林隙面积的升高呈现正显著影响(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运红 李建亮 王利东 邹金龙 刘彦清 陆景星 赵婉凝 贾忠奎
【目的】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凋落物的分解及其伴随的养分释放和土壤有机物结构的变化是森林生态系统运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凋落物分解,对于加快养分归还、促进林木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中4种间伐强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布设凋落物,分别测定0(CK)、15%、20%、30%4种间伐强度下(以下分别简称为CK、15%、20%、30%)凋落物、有机质、全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的残留率等8项物理和化学养分指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结果】(1)间伐显著降低了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残留率,到2015年9月,残留率大小分别为:CK> 30%> 20%> 15%;(2)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凋落物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15%> 30%> 20%> CK,其中,30%和20%间伐强度下分解速率差异不大。(3)间伐强度和时间发生对有机质、C、N、P残留率有交互作用,且影响极显著,而K残留率几乎不受间伐强度影响。华北落叶松凋落物中的N、P残留率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凋落物 间伐 分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雄宾 余新晓 徐成立 谷建才 周彬 范敏锐 贾国栋 吕锡芝
通过对实施间伐后4种保留密度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植被进行调查,以正态分布、理查德、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5种曲线为基础,利用距林缘距离为自变量、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为因变量建立边缘效应模型,分析不同间伐方式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距林缘50m内,密度为5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未显示出边缘效应;在900和1300株/hm2密度下,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在林缘附近表现平稳,随距林缘距离增加,表现出先急剧减小,后又变得稳定的变化趋势;在2500株/hm2密度下,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随着距林缘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小,超过5.92m后变得平稳,变化曲线为"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瑞恒 李国雷 刘勇 贾黎明 江萍 林娜
采用凋落袋法,研究2种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基质质量、分解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拔与坡度是造成2种立地(地位级Ⅲ,Ⅳ)差异的主要因子,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季节失质量率均表现出双峰曲线,且在秋季失质量率最高。2种立地条件下,叶凋落物半衰期分别为2.57,2.67年,完全分解分别需要11.09,11.24年。叶凋落物年平均失质量率、分解速率及初始无机养分含量均表现出立地Ⅲ高于立地Ⅳ。与立地Ⅳ相比,在立地Ⅲ下,C/N均值、木质素含量均值更有利于凋落物分解。经t检验分析,2种立地条件下叶凋落物初始无机养分含量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性,而有机养分中木质素含量、有机碳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新生 王笑山
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树种,然而由于采用不同的性状进行分类,它们种间关系问题一直在争论着。国外研究人员如OstenfeldandLarsen(1930)等认为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为兴安落叶松的2个变种,而我国科学家则把它们视为两个单独的种,并且还认为长白落叶松有3个变种存在,而华北落叶松有1个变种存在。因此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华北落叶松3个种间遗传进化关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潜势预测。至今植物分类研究所采用的性状已包括有表型形态、生殖、生化、蛋白质(同功酶)到RNA和DNA的分子标记等,进行综合性状分类比较。由于这些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范慧涛 陈立标 陈忠震 谷建才
为探索冀北山地油松与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选取承德围场地区立地条件相似的油松与落叶松2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二者的生长规律,并结合该地区降水与气温2个主要气象因子,研究气象因子对油松、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冀北山地油松、落叶松2个树种生长与气温和降水都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2、3月份的气温与油松径向生长呈显著正相关,而6月份则呈显著负相关;2)上年12月份的降水与其显著负相关,当年6月的降水与其显著正相关;3)落叶松方面,2、5、6月这3个月份的气温与落叶松径向生长呈显著负相关,上一年11月、当年的3、8、9月的气温与落叶松径向生长呈正相关,但不显著;4)该地区降水与落叶松径向生长总体呈正相关,其中3、5、6、7月份的降水与落叶松径向生长呈显著正相关;5)松径向生长与上一年12月份至当年4月份的气温总体呈正相关,与5—10月份的气温整体呈负相关,与上一年10—12月份的降水呈负相关,与当年4—10月份降水呈正相关;6)落叶松对气象因子响应程度略大于油松,落叶松与降水因子整体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说明该区域内气温是落叶松径向生长的限制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梅 张秋良
【目的】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研究,探明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生长季碳、水、热交换特征和变异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为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碳源/汇的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林龄为100~120年的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内建立观测点,采用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进行生长季兴安落叶松-大气之间的CO2通量、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以及降雨量、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气温、光合有效辐射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连续观测,并进行了兴安落叶松林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兴安落叶松林CO2通量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从06:00开始为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褚江依 王斯栋 江京辉 王朝晖
【目的】探究不同机械预处理方法对于落叶松原木常规干燥的干燥速率、干燥质量、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出一种较佳的干燥工艺,为原木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取4株落叶松,截取24段1 m长、径级14~16 cm间的原木。其中,12段原木去皮,12段原木不去皮,分别做单切口、双切口、中心钻孔和蜂窝式钻小孔的机械预处理,对处理后的原木常规干燥。【结果】4种机械处理后原木干燥速度相差不大,单切口处理试样速率最快为0.052%·h~(-1),双切口速率为0.044%·h~(-1),两种切口处理方式相较于两种钻孔处理提速0.014%·h~(-1)。其中,中心钻孔速率0.032%·h~(-1),钻小孔速率0.036%·h~(-1)。中心钻孔和双切口处理在减少端表裂数量和长度效果明显,其中双切口处理的表裂总长度为81.25 cm,相较于单切口处理的总长227.9 cm减少了64.3%。双切口相较于单切口表裂数量降低了35.3%,双切口处理对长表裂的减少尤为明显,降低75%;钻小孔干燥缺陷严重,表裂总长536.9 cm为双切口的3.4倍。中心钻孔处理原木虽然去除了部分心材,但对原木结构破坏小,抗压强度没有明显下降;而单切口和双切口处理的原木抗压强度均低于中心钻孔材。【结论】对于切口处理,增加切口数量可以降低含水率梯度,减少开裂的数量和长度。中心钻孔处理增大了与干燥介质接触面积,应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显著减少了端裂。钻小孔处理对原木结构破坏过大,干燥质量差,该工艺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力生 伍家华 刘佳权 陶钧 刘嘉诚
【目的】研究孔的位置和直径对落叶松板材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兴安落叶松无缺陷木材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抗弯试验方法测试一批试件的弹性模量与静曲强度,建立其静曲强度与弹性模量的数学模型;接着对其他试件采用同样的方法(荷载只加到破坏荷载的约3/7)测试其弹性模量,利用前述数学模型推算其静曲强度;然后对其进行钻孔,并测定各试件钻孔后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比较各试件钻孔前后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值,求取孔所引起的静曲强度削弱率和弹性模量削弱率,分析孔对试件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孔与试件下表面或上表面相切,孔径与厚度之比为0.2时,板材静曲强度削弱率(平均值)达38.84%或27.02%;试件的下表面或上表面有半孔时,静曲强度削弱率为21.55%或7.99%;孔位于试件厚度中心层下方且与之相切时,静曲强度削弱率仅为0.85%;对于孔相切于抗拉侧、孔径与厚度之比为0.2的试件,孔位于支承点到加载点的中间位置时,其静曲强度削弱率为21.44%,相比孔在加载点位置时的38.84%,下降了约45%;对于加载点下方与试件下表面相切的孔,孔径与厚度之比由0.2增大到0.5时,静曲强度削弱率由38.84%增大到82.08%;钻孔试件的弹性模量所对应的静曲强度值具有显著的离散性。【结论】1)对于板材长度方向,孔位于加载点下方时的静曲强度削弱率最大;随着孔远离加载点其静曲强度削弱率减小。2)对于板材厚度方向,孔越靠近板面其静曲强度削弱率越大,且受压侧的强度削弱率大于受拉侧;孔与板面相切时其静曲强度削弱率最大,且孔位于受拉侧时更大;孔位于中心层稍偏下时其静曲强度削弱率最小。3)处于板面的半孔,对板材静曲强度的削弱也很显著,且受拉侧的影响更大。4)孔径对板材静曲强度的影响显著,随着径厚比的增大,静曲强度削弱率呈直线递增。5)孔对板材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基本上与对静曲强度的影响相同,但其影响程度远不及对静曲强度的影响。当径厚比为1/5时,其弹性模量削弱率最大不超过12%。6)钻孔板材的静曲强度不适合通过其弹性模量来推测。
关键词:
落叶松 孔 静曲强度 弹性模量 数学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国蕊 徐丽宏 于澎涛 王彦辉 张酉婷 胡振华 刘泽彬 李佳梅
[目的 ]探究不同密度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径向生长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准确评估和预测未来区域尺度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木径向生长和森林动态、实现可持续管理与多功能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宁夏六盘山南部香水河小流域,设置4种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样地,使用树木生长尺对华北落叶松年内径向生长过程进行监测,并同步监测气象因子、土壤温度和湿度。[结果 ]表明:(1)在生长季时间尺度,华北落叶松径向变化呈“S”型,径向变化呈相对稳定、快速增大、涨缩波动3个阶段的时间格局,快速增大阶段主要发生在6月初—7月下旬,DOY152—210。(2)在544、742、999和1 020株·hm~(-2)的密度下,生长季节内华北落叶松林平均累积径向生长量分别为1 070±230μm、775±181μm、518±214μm和494±124μm;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华北落叶松年内累积径向生长量呈下降趋势,其快速增大阶段缩短;(3)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土壤水分和平均气温控制,但林分密度和生长时期对年内径向生长也有显著影响;同时考虑林分密度、生长时期、树木大小以及气象因子等变量的模型可解释72.0%的方差,但排除林分密度和生长时期因素后,树木大小和气象因子共同仅能解释46.4%的方差。[结论 ]超过2/3的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发生在快速生长期;华北落叶松平均累积径向生长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林分密度、生长时期、树木大小和气象因子共同调控树木的年内径向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