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09)
- 2023(2962)
- 2022(2634)
- 2021(2434)
- 2020(2181)
- 2019(4834)
- 2018(4689)
- 2017(8670)
- 2016(5257)
- 2015(5915)
- 2014(5842)
- 2013(5957)
- 2012(5867)
- 2011(5432)
- 2010(5353)
- 2009(4991)
- 2008(5045)
- 2007(4512)
- 2006(4111)
- 2005(3845)
- 学科
- 济(18122)
- 经济(18092)
- 管理(10384)
- 业(10370)
- 学(8699)
- 企(7958)
- 企业(7958)
- 方法(7835)
- 数学(6546)
- 数学方法(6398)
- 农(5326)
- 中国(4595)
- 地方(4433)
- 财(4403)
- 业经(3698)
- 贸(3665)
- 贸易(3664)
- 农业(3631)
- 易(3565)
- 制(3528)
- 融(3145)
- 金融(3141)
- 理论(3101)
- 和(3009)
- 银(2661)
- 及其(2632)
- 银行(2623)
- 教育(2587)
- 水产(2556)
- 行(2522)
- 机构
- 大学(79967)
- 学院(77397)
- 研究(36497)
- 科学(27770)
- 济(26113)
- 农(25538)
- 经济(25459)
- 中国(24475)
- 所(22445)
- 管理(22299)
- 研究所(20972)
- 农业(20940)
- 业大(19510)
- 京(18926)
- 理学(18567)
- 理学院(18229)
- 管理学(17574)
- 管理学院(17462)
- 省(15258)
- 中心(14882)
- 院(13608)
- 农业大学(13443)
- 室(13229)
- 江(12656)
- 北京(12439)
- 实验(12157)
- 财(12037)
- 南(11722)
- 业(11693)
- 实验室(11630)
- 基金
- 项目(55933)
- 科学(40395)
- 家(38931)
- 国家(38681)
- 基金(38531)
- 研究(32149)
- 科学基金(29170)
- 省(23098)
- 自然(22526)
- 自然科(21984)
- 自然科学(21968)
- 自然科学基金(21569)
- 划(20238)
- 基金项目(19852)
- 资助(17613)
- 社会(17364)
- 社会科(16219)
- 社会科学(16208)
- 计划(14718)
- 科技(14700)
- 教育(14534)
- 重点(14006)
- 发(12160)
- 科研(11799)
- 部(11326)
- 专项(11182)
- 创(10989)
- 编号(10806)
- 农(10724)
- 业(10680)
共检索到122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琼 王维有 孟景祥 刘灏 邢震 毛建丰 王晓茹 李悦
为从光合生理角度探究高山松是油松及云南松高世代杂交后代的证据,以油松、云南松、油松×云南松杂种子一代为材料,以天然高山松为对照,利用Li-6400光合仪对亲本、杂交后代和对照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它们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高山松以及油松×云南松杂种对光强的利用范围比油松、云南松更广;2)与亲本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相比,油松×云南松表现出杂种优势;3)与亲本相比,高山松和油松×云南松的气孔导度均偏低,且下降相对缓慢;4)油松×云南松的蒸腾速率受父本遗传影响明显,且与高山松表现相似。5)油松×云南松不同杂交组合的生长指标有一定幅度变异,但平均生...
关键词:
高山松 油松 云南松 种间杂种 光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剑峰 孟景祥 毛建丰 赵伟 刘灏 邢震 张华 王晓茹 李悦
在油松与云南松人工杂交并获得杂种的基础上,采用多杂交组合杂种、亲本种和高山松种子在高山松最适宜生境下(西藏林芝)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并通过苗期的适应性指标和生长指标来论证高山松及其亲本种间生态分化及杂种高海拔特殊生境适应性的来源。结果表明:1)多数适应性指标上,油松×云南松杂种苗木与高山松表现相似;2)油松×云南松不同杂交组合苗木间的适应性指标有一定幅度变异,一些群体有更高的封顶率和保存率;3)油松苗木的适应性指标最高,云南松最低,高山松适应性指标介于两者间;4)高山松生长指标最高,油松生长指标最低;5)与亲本不同,高山松与杂种苗木在第2年均有二次生长现象,且比率相似;6)最好杂交组合苗木生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晨璐 孙晓梅 张守攻
以采穗圃中的采穗母株为研究对象,对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及其杂种进行了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的测定,通过估算光合参数,比较了它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与日本落叶松相比,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光合能力等与光合效率正相关的参数都较低,光强和CO2的利用范围也更窄,暗呼吸速率却更高,而羧化效率和光呼吸速率没有差别。与长白落叶松相比,尽管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杂种的暗呼吸速率较低,但其表观量子效率更低,CO2补偿点更高,而羧化效率、光呼吸速率、光补偿点没有差别。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与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杂种相比,光呼吸速率和CO2补偿点稍高,羧化效率稍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琼 王维有 梁冬 李悦
以河北平泉、青海互助、北京松山、山西灵空山、陕西宁陕、内蒙古宁城、内蒙古呼市土默特、河南卢氏等8个种源的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生理指标,并结合生长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油松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型,"午休"现象明显,但第一次出现峰值时间不同;2)不同种源的光合生理指标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带差异性,其变异规律是经度偏东的北京、河北种源一般比偏西的陕西种源Pn高;3)8个种源油松种间苗期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等指标差异极显著;4)结合对生长性状的分析发现,具有较高Pn的种源有较大的苗冠高和地径;5)...
关键词:
油松 光合作用 生长性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小波 刘万德 苏建荣 李帅锋 郎学东
[目的]通过对云南松天然林内云南松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测定,分析揭示竞争强度在云南松群落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云南松种群的生态适应机制。[方法]在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设置样方进行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以云南松为对象木,定量分析林分、对象木、竞争木的竞争强度,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对象木胸径与林分、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的函数模型。[结果]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为80.16%和19.84%;云南松种内与主要伴生树种种间竞争强度大小顺序为:云南松种内>水红木>华山松>米饭花>大白花杜鹃>槲栎>马缨花>旱冬瓜;云南松与整个林分、伴生树种以及种...
关键词:
云南松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竞争指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娟 王健敏 陈晓鸣 杨子祥 梁军生
Diurnal changes of photosynthesis of Pinus yunnanensi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studied in dry seas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 dry season,the diurnal course of photosynthesis of P.yunnanensis occurred regularly with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change.The curve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
关键词:
云南松 光合日进程 叶面微气象因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沙 代剑峰 高琼 刘灏 张华 赵伟 毛建丰 李悦
为了检测高山松在高海拔生境下苗期适应性是否优于其亲本种(油松与云南松),阐明高山松相比于亲本种在其特有的高原生境下的苗期适应性特点,选择了代表高山松及其亲本种遗传变异的多个种群,在高海拔生境下对比分析了3个种13个苗期适应性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大部分苗期适应性性状指标在种间及种内群体间差异显著,主要变异存在于种间及种内群体间,并且10月保存率、10月封顶率和二次生长率等性状方差分量大部分居于种间,种内变异稳定,是体现种间苗期适应性差异的重要指标。高山松大多数的适应性指标居于亲本种之间,其出苗率、保存率高于云南松,低于油松;封顶期晚于油松30d左右,而云南松不封顶(2年生苗部分封顶);在苗木生长...
关键词:
高山松 油松 云南松 苗期适应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祁景良 王玉英
云南松梢蚧SonsaucoccusyunnansonsausYoungetHu是云南松叶的主要害虫,为防治这一害虫,研究了它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昆明一年发生一代,雌成虫发生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雄成虫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卵发生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蛹发生在4月上旬至5且中旬,蛹有聚集于隐蔽物下面的习性。对该虫的发生与降水量、气温、林型、寄生密度和天敌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降水量、低温与该云南松梢蚧若虫的死亡率成正相关,营造混交林是防治该虫的主要措施,同时结合保护天敌,提高天敌的自然寄生率,加强蛹期灭蛹,可将其虫口有效的控制下去。
关键词:
云南松梢蚧 生物学 云南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庆棠 袁嘉祖 陈志泊
该文根据气候变化以及马尾松和云南松的生物学特性,利用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模型,应用生态信息系统分别预测了两个树种的地理位移趋势.结果表明:到2050年,马尾松分布区的北界将可能由目前的34°N北移到40°N,海拔上限将可能由目前的800m升高到1130m,总面积可能减少260万hm2.云南松可能北移不显著,但可能有东移趋势,分布区的海拔上限将可能由目前的2800m升高到3077m,总面积可能减少221.77万hm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华 张弘 李文良 赵虹 张汝国 于连松
为寻找形态鉴定之外的方法进行活体云南松和思茅松的区分,对生长于云南省景东山区的云南松、思茅松活体枝叶的挥发物进行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并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加以检测.结果表明,思茅松挥发物中含有1%左右的长叶松烯而云南松挥发物中未发现该成分;云南松和思茅松的挥发物主要以萜烯类成分为主,其中β-蒎烯相对含量(云南松14.44%,思茅松41.68%)均高于α-蒎烯(云南松3.68%,思茅松9.72%),与云南松松脂和思茅松脂松节油中的含量相反.云南松和思茅松挥发物中均检测到约10%的苯系物对繖花烃,云南松挥发物中还检出其少量异构体邻繖花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剑中 卢南 牛建华 黄茵 崔永忠
本文对云南松毛虫蛹和成虫的化学成分组成进行分析比较。蛹的蛋白质和几丁质含量分别为581.5g/kg和74.7g/kg,明显低于成虫的683.0g/kg和178.3g/kg,而脂肪、总糖和灰分又远远高于成虫,存在极大的差异。蛹和成虫两种虫态都含15种氨基酸,总量分别是359.8g/kg和508.9g/kg。蛹期的总糖含量是成虫期的5.21倍,说明在蛹至羽化期间,有大量的糖原参与以上所提到的生命活动而被消耗。蛹的脂肪含量为225.2g/kg,是成虫的3.42倍。其中亚麻酸的变化尤为显著,从蛹的222.4g/kg减少至成虫的87.9g/kg,表明亚麻酸在蛹的羽化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云南松毛虫,蛹,成虫,化学成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健敏 刘娟 陈晓鸣 温庆忠 段兆尧 赖兴会
通过对云南省滇中地区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群落结构调查及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干扰较少的云南松天然林具有较为稳定、合理的群落结构,其乔木层优势种群具有较强的自然更新能力和长远的演替潜力,并且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干扰较少的云南松天然林的这些特性均优于干扰较大的云南松天然林,干扰较大的云南松天然林又优于人工林。随着森林起源过程中干扰(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程度的逐渐增加,云南松群落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协调平衡能力及自然修复能力相应下降;而入侵种紫茎泽兰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则相应上升,提示其或可作为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干扰程度和森林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
关键词:
云南松 天然林 人工林 干扰 群落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许晨璐 孙晓梅 张守攻 董健
以辽宁大孤家杂种实生采穗园中的采穗母株为研究材料,对3个不同母本与同一多父本混合花粉杂交组合家系及3个同一母本与不同单一父本杂交组合家系进行了光响应曲线及CO2响应曲线的测定,以分析父母本对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种光合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母本与同一多父本混合花粉杂交组合间的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羧化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光补偿点、CO2补偿点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表现出较强的母本效应;同一母本与不同父本杂交组合间只有暗呼吸速率差异极显著,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表现出较弱的父本效应。在高光效亲本选择时,应特别重视母本对杂种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原晓龙 王毅 罗婷 李云琴 毕玮 陈伟 李江
【目的】比较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和云南松P. yunnanensis转录组中表达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模式,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密码子实现思茅松基因异源表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Codon W 1.4.2软件分析思茅松不同组织和云南松转录组密码子碱基组成,同时统计和计算其他相关参数,推断其最优密码子并将其与其他物种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在云南松和思茅松根转录组密码子的碱基组成方面,云南松为GC12(0.50)> GC3s(0.47),思茅松根为GC12(0.51)> GC3s(0.32);在思茅松不同组织转录组的碱基组成方面,高产脂树皮为GC12(0.49)> GC3s(0.45),低产脂树皮为GC12(0.50)> GC3s(0.41),说明云南松和思茅松不同组织转录组的密码子在第3位上均偏好以AU结尾;它们的CAI值相较于被子植物均较低,这些均说明云南松和思茅松不同组织转录组密码子的偏好性均较弱;且其中性绘图分析和ENC-plot分析说明它们的使用模式均主要受到选择压力的影响;最优密码子分析显示云南松和思茅松根的最优密码子差异较小。通过对思茅松、拟南芥、构巢曲霉、酵母、毛果杨和云南松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比较,发现思茅松与云南松转录组的密码子偏好性极为相似,与构巢曲霉和拟南芥的相对接近,说明构巢曲霉真核表达系统更适合思茅松基因的异源表达。【结论】思茅松和云南松转录组编码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偏性以选择影响为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构巢曲霉是思茅松基因异源表达的最佳表达受体。该结论为今后开展思茅松转基因育种、特定基因的异源表达和生物合成中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皮文林 罗方书
对云南松10个地理种源的高径生长进行7年连续的观测.生长量统计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种源间年平均生长量的差异极显著;连年生长量呈递增趋势;苗期与7年生时的高、径生长相关均极显著,可作为优良种源早期选择的参考.
关键词:
云南松 地理种源 相关分析 年生长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