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03)
2023(14965)
2022(12938)
2021(12155)
2020(10027)
2019(23012)
2018(23091)
2017(43313)
2016(24221)
2015(27421)
2014(27894)
2013(27189)
2012(25685)
2011(23269)
2010(23457)
2009(21489)
2008(21040)
2007(18822)
2006(16764)
2005(14990)
作者
(73357)
(60737)
(60331)
(57211)
(38825)
(29309)
(27478)
(24015)
(23294)
(22007)
(20879)
(20638)
(19555)
(19541)
(18990)
(18535)
(18097)
(18047)
(17494)
(17280)
(15395)
(15265)
(14913)
(13908)
(13734)
(13698)
(13594)
(13412)
(12483)
(12235)
学科
(96870)
经济(96756)
管理(66191)
(62083)
(50328)
企业(50328)
方法(38211)
数学(32054)
数学方法(31601)
中国(29466)
(27462)
地方(25521)
(24173)
业经(22453)
(21955)
(19106)
农业(18273)
理论(17410)
(16910)
贸易(16897)
(16722)
银行(16660)
(16281)
(16214)
(16090)
金融(16082)
(16042)
环境(15610)
技术(15400)
教育(14718)
机构
大学(343211)
学院(342770)
管理(129415)
(128391)
经济(125184)
研究(123572)
理学(110229)
理学院(108816)
管理学(106693)
管理学院(106076)
中国(92307)
科学(80302)
(76808)
(65017)
(62798)
(59557)
研究所(59168)
中心(55346)
业大(54181)
(53169)
北京(49318)
农业(49153)
(48765)
师范(48209)
财经(46367)
(45192)
(43312)
(41913)
技术(40281)
(39240)
基金
项目(230082)
科学(178046)
研究(167268)
基金(162244)
(143211)
国家(141941)
科学基金(119384)
社会(100477)
社会科(94800)
社会科学(94775)
(91675)
基金项目(86020)
自然(78728)
(77607)
自然科(76847)
自然科学(76829)
教育(76758)
自然科学基金(75399)
编号(69668)
资助(67248)
成果(57750)
(52525)
重点(52146)
课题(49561)
(49055)
(47083)
创新(43874)
科研(43767)
计划(42602)
项目编号(42168)
期刊
(152109)
经济(152109)
研究(103743)
中国(75166)
学报(60535)
(58303)
科学(54289)
管理(49532)
教育(46901)
大学(44549)
(44226)
学学(41642)
农业(40379)
(31327)
金融(31327)
技术(30970)
业经(26058)
经济研究(23139)
财经(22067)
(20829)
图书(20645)
问题(19302)
(18796)
科技(17639)
(16891)
理论(16670)
资源(16191)
技术经济(15970)
业大(15794)
现代(15378)
共检索到527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国平  黄群策  秦广雍  
对油杉小孢子发生、花粉形成和花粉萌发过程中淀粉粒的消长动态作了详细观察。油杉于1月后旬形成花粉母细胞,2月上旬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小孢子,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于2月底形成5细胞型的成熟花粉粒,3月初油杉开始传粉。油杉花粉个体发育中淀粉粒有明显的消长规律,存在2次淀粉粒积累高峰:一次是花粉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之前,另一次是小孢子进行有丝分裂之前。花粉个体发育中淀粉粒的分布也具规律性:在减I中期淀粉粒逐渐呈赤道区聚积,在减I后期淀粉粒均匀地移向二子核周围,最终淀粉粒平均分配在4个子细胞内;花粉成熟发育期间,淀粉粒聚集在核的周围,散粉前一天成熟花粉中的淀粉粒全部消失,初步鉴定认为,淀粉粒转变为脂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国平  黄群策  
应用常规压片法和整体染色透明法对油杉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传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油杉小孢子母细胞在1月26日—2月5日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多为左右对称型;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于2月底形成5-细胞型的成熟花粉粒,成熟花粉由两个原叶细胞、一个不育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管细胞组成,其中两个原叶细胞在花粉成熟时已退化;经TCC法检验,花粉生活力为92·6%;3月1日—8日为油杉传粉期,3日—5日为传粉高峰;在传粉期间,胚珠珠孔端无传粉滴产生,珠孔端耳状结构边缘粘附有花粉。虽然花粉母细胞发育表现出不同步现象,产生少数具3...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平  陈俊  吴媛媛  周健  郑文寅  张文明  姚大年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小麦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形态和成熟胚乳中的A、B型淀粉粒进行观察。电子显微镜扫描结果显示,花后5~10d,糯小麦胚乳中可见到一些体积较小的A型淀粉粒,10~15d以A型淀粉粒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为主;B型淀粉粒在花后15d已经形成,但此时B型淀粉粒的数量少;花后20d—成熟前B型淀粉粒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长。糯小麦成熟籽粒胚乳中淀粉粒的直径分布为0.96~34.92μm。与普通小麦相比,糯小麦A型淀粉粒的形状较扁平;表面没有普通小麦光滑;B型淀粉粒的形状比普通小麦更无规则,且更容易发生聚集现象。另外,发现在A型淀粉粒上有许多孔洞;在5 000倍数下观察,发现这些孔洞结构从A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戴忠民  尹燕枰  王振林  
【目的】以2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小麦胚乳中淀粉粒的分布特征和变化特点。【方法】选用鲁麦21(弱筋)和济南17(强筋)两个小麦品种,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研究其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积累动态。【结果】花后不同时期小麦胚乳淀粉粒数目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0.5~1.1μm。花后7d,A-型淀粉粒已经出现,最大直径20μm;花后10d,淀粉粒直径范围扩大到30μm;至花后14d,B-型淀粉粒开始产生;花后21d又产生了一个新淀粉粒群体,即C-型淀粉粒;花后24~28d,籽粒中新淀粉粒的产生仍在继续;花后35d,主要是最小粒径淀粉粒直径的扩大。与强筋小麦济南17相比较,花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树燕  刘国华  丁雨龙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异叶苦竹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部分切片用PAS染色观察胚乳发育过程中的淀粉积累分布动态。结果表明:异叶苦竹合子的休眠期为5天,胚的发育经过二细胞原胚、多细胞原胚、梨形原胚、分化胚和成熟胚阶段,发育类型为禾本型,成熟胚具有胚根、胚芽、盾片、胚芽鞘、胚根鞘、外胚叶等典型禾本科植物成熟胚的结构。胚乳发育包括游离核、细胞化和生长成熟3个阶段,发育类型为核型。授粉后16天左右,淀粉粒开始在细胞核周围积累,以后逐渐增多,充满整个胚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平  黄群策  秦广雍  
油杉为我国特有易危树种.为探究油杉花粉发育过程,其花粉样品经荧光染料曙红和Hoechst33342双染并以冬青油透明后,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单核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形成5-细胞型花粉粒,成熟花粉由2个退化的原叶细胞、1个精原细胞(体细胞)、1个不育细胞(柄细胞)和1个管细胞组成.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结合荧光染色技术能更清晰地显示出油杉花粉发育过程中的核相变化,观察效果远较常规的醋酸洋红染色法理想.此技术可用于其他花粉发育阶段的鉴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川梅  高欣  汤定钦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的高科技产品,主要是采用激光作为光源,在荧光显微镜的基础上添加了激光扫描装置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等,通过对观察样品进行光学断层扫描及三维结构重建等,可得到细胞或组织内部细微结构的荧光图像,同时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还是活细胞动态观察、多重免疫荧光标记和Ca2+荧光观察(Chen et al.,2009)的有力工具,目前已在花粉(Fang et al.,2008)和花粉管发育(Chen et al.,2008;Wu et al.,2008)、蛋白质功能(Zheng et...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晓庆  詹延廷  王月  王萍  殷诗凯  韩彩霞  董学会  
为了探究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籽粒充实过程的影响,利用胚乳细胞数目计数、淀粉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玉米自交系B73籽粒的发育过程进行了探究。主要探讨了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以及吐丝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籽粒灌浆过程、胚乳细胞发育以及淀粉粒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喷施乙烯利之后在DAP 20灌浆速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7. 7%,在DAP 44玉米籽粒百粒质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约11. 3%。在DAP 12,乙烯利处理之后的胚乳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22. 9%,且淀粉粒在胚乳细胞面积为IV、V和VI范围内的胚乳细胞内的数目显著减少。在授粉后不同时期乙烯利处理组(处理B)中的淀粉粒直径的分布范围与对照组中淀粉粒直径的分布范围显著差异。在吐丝期搭配使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E)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粒分布与处理B结果差异不显著。搭配使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C)或者6-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处理D)后,与处理B相比提高了百粒质量、籽粒灌浆速率、淀粉粒的直径分布范围以及胚乳细胞内的淀粉粒数目,其中处理D中玉米百粒质量和淀粉粒数目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该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调节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庆成  刘霞  李宗新  刘开昌  
【目的】阐明种植密度对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30000株/公顷(低密度)和90000株/公顷(高密度)两种种植密度下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规律。【结果】随着籽粒的发育,内珠被中的细胞质首先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解体,形成珠被绒毡层;珠被绒毡层退化消失的同时,子房壁细胞也离散解体,最终使子房壁和内珠被愈合在一起,形成种皮。胚乳内淀粉粒的积累是由内向外进行的,胚乳第二层细胞内淀粉粒的发育要早于胚乳最外层细胞。授粉后10~15d是胚乳淀粉粒发育的质变关键时期(由无到有);而授粉后20~25d是淀粉粒发育的量变关键时期(由少到多)。高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向玉勇  郭晓军  张帆  李子忠  罗晨  
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条件对北方地区B型烟粉虱在黄瓜(北京202)上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18℃时,烟粉虱从卵到成虫羽化需要33.6 d,而在33℃时仅需14.4 d。烟粉虱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7~33℃,其总的存活率以27℃时最高,低温和高温对烟粉虱的发育和存活均有抑制作用;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从18℃时的41.3 d降低到36℃时的10.4 d,产卵量亦随之减少。烟粉虱卵及各龄期若虫在75%相对湿度下存活率最高,总存活率达到77.8%。在27℃,相对湿度为55%,75%和95%条件下,烟粉虱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7.5,31.2和15.7 d,单雌产卵量分别达到264.3粒,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纯厚  钟振如  陈敏  
斑节对虾个体发育早期的同工酶变化李纯厚,钟振如,陈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关键词斑节对虾,个体发育,酯酶同工酶ISOZYMECHANGESDURINGEARLYONTOGENYOFPENAEUSMONODON¥LiCh...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树彪  尚勇进  王景雪  
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法,在光学水平观察了淀粉在大麦胚珠发育中的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淀粉粒的聚积出现三次高峰,即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受精之前和种子成熟时期。认为淀粉的积累预示着活跃的代谢活动。珠心中具贮藏淀粉,说明短命珠心不仅作为转运组织,而且在一定时期具贮藏功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涛  谢碧霞  
为深入研究石栎属植物淀粉的理化特性,有效地开发野生石栎属淀粉资源,采用显微观察、X-射线衍射和碘电位滴定等方法,对石栎属植物淀粉粒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石栎属植物淀粉粒较小,形状较为规则,具有明显的偏光黑十字,淀粉粒的结晶结构都属于C型.石栎属植物淀粉的糊化温度较高,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而支链化程度较高.淀粉粒的溶解度和膨胀度较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银永安  齐军仓  李卫华  曹连莆  王自布  
【目的】研究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对其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4个小麦品种籽粒发育不同时期自然断面和分离提纯的A、B型淀粉粒进行观察;用直链、支链淀粉试剂盒对籽粒不同发育时期胚乳中A、B型淀粉粒的直链、支链淀粉含量进行测定;成熟籽粒A、B型淀粉粒膨胀势依据McCormick的方法进行了测定。【结果】小麦胚乳淀粉粒形态出现规则形状和反常态,胚乳淀粉粒中直链淀粉形成早于支链淀粉,但最终积累量支链淀粉大于直链淀粉。供试的4个品种中,B型淀粉粒膨胀势均大于各自A型淀粉粒的膨胀势。【结论】小麦胚乳A型和B型淀粉粒从形态上分为常规型和反常型。成熟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中,支链淀粉的含量大于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璐婷  李秀红  刘栗君  叶发银  赵国华  
【目的】大麦籽粒是一类重要的谷物原料,在啤酒酿造、禽畜喂饲、药食保健等领域的用途十分广泛。研究表明,籽粒中的淀粉颗粒大小及淀粉组成结构决定其用途。通过研究不同品种大麦不同粒径淀粉颗粒的组成结构及物化性质,为大麦淀粉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西引2号(Xiyin-2)、京辛1号(Jingxin-1)、苏啤6号(Supi-6)3种不同用途的大麦品种籽粒为原料,采用沉降分离法得到大、中、小3个粒径的淀粉颗粒,研究颗粒显微形态、淀粉晶体结构、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侧链分布以及淀粉颗粒热特性、水合性质、糊化特性和消化特性与粒径的关系。【结果】大颗粒大麦淀粉多呈盘状,中颗粒淀粉呈扁圆形或椭球形,小颗粒淀粉呈球形或多角形。在偏振光显微镜下,所有大麦淀粉颗粒具有典型的偏光十字,且偏振光亮斑随粒径增加而增强。大麦淀粉的大颗粒占比最高(87.62%—89.48%),其次为中颗粒(8.97%—9.42%)和小颗粒(1.55%—3.29%)。大麦淀粉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为19.12—30.63 g/100 g,粒径对其含量的影响缺乏规律性。所有样品均为A型结晶,相对结晶度随着粒径增大而增加。大麦支链淀粉的侧链分布呈现双峰模式,主峰在DP 12处,次峰在DP 38处,大麦支链淀粉以B1链含量最高(34.34%—44.76%),其次是A链(25.12%—34.52%),大麦支链淀粉的平均链长为DP 22.86—25.00。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颗粒大麦淀粉的糊化温度区间(?T)最大,糊化焓(?H)则随着粒径增加而增大。大麦淀粉的膨胀力表现出品种差异,京辛1号大麦淀粉所有粒径颗粒均具有较高的膨胀力。糊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颗粒淀粉的峰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比中颗粒和小颗粒淀粉更高。消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麦淀粉颗粒快消化淀粉(RDS)含量随着粒径减小而增加,而粒径对其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的影响缺乏规律。【结论】粒径对大麦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精细结构、相对结晶度等结构特征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大麦淀粉的热特性、糊化特性及消化特性等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