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4)
2023(11412)
2022(10249)
2021(9504)
2020(8103)
2019(18663)
2018(18621)
2017(35882)
2016(19889)
2015(22361)
2014(22191)
2013(22193)
2012(20267)
2011(18334)
2010(18046)
2009(16387)
2008(15740)
2007(13548)
2006(11856)
2005(10258)
作者
(60451)
(49886)
(49720)
(47034)
(31597)
(24049)
(22433)
(19881)
(19062)
(17735)
(17165)
(16770)
(15846)
(15727)
(15442)
(15438)
(15313)
(14912)
(14263)
(14165)
(12716)
(12134)
(12105)
(11397)
(11240)
(11121)
(11094)
(10798)
(10139)
(10076)
学科
(77342)
经济(77252)
管理(54350)
(51701)
(42950)
企业(42950)
方法(38162)
数学(33163)
数学方法(32789)
(20514)
(20165)
中国(18794)
(17885)
业经(16816)
地方(16157)
农业(13902)
(13484)
贸易(13479)
理论(13418)
(13004)
(12636)
环境(12588)
(12401)
技术(12002)
(11205)
财务(11146)
财务管理(11125)
教育(10953)
(10795)
企业财务(10555)
机构
大学(283064)
学院(279731)
管理(110697)
(104771)
经济(102379)
研究(97121)
理学(96908)
理学院(95746)
管理学(93872)
管理学院(93417)
中国(68689)
科学(65574)
(61093)
(53433)
(50788)
业大(48260)
研究所(47076)
(45338)
中心(42672)
农业(42590)
(39648)
北京(38392)
(37678)
师范(37201)
财经(37048)
(35329)
(33747)
(32560)
技术(30842)
师范大学(30261)
基金
项目(201273)
科学(156776)
基金(145186)
研究(141348)
(129337)
国家(128271)
科学基金(108526)
社会(86207)
社会科(81516)
社会科学(81490)
(79765)
基金项目(78125)
自然(74233)
自然科(72450)
自然科学(72428)
自然科学基金(71126)
(67990)
教育(64513)
资助(60098)
编号(56831)
重点(45514)
成果(45513)
(43369)
(42730)
(41699)
课题(39564)
科研(39354)
计划(39217)
创新(38836)
大学(36609)
期刊
(111057)
经济(111057)
研究(78779)
学报(53307)
中国(51570)
(47317)
科学(47032)
管理(39154)
大学(38804)
学学(36588)
农业(33198)
(32154)
教育(31286)
技术(23047)
(18987)
金融(18987)
业经(18184)
经济研究(17498)
财经(17248)
(17030)
图书(15851)
科技(14994)
(14602)
业大(14555)
问题(14297)
(14162)
理论(13753)
资源(13367)
技术经济(13260)
实践(12785)
共检索到395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桂梅  鲍宝龙  
从中国有毒河鲀的种类和分布、河鲀体内的河鲀毒素的来源、河鲀对河鲀毒素的耐受性、人工养殖河鲀的河鲀毒性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河鲀与河鲀毒素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关于河鲀体内的河鲀毒素来源的新观点,认为河鲀体内的河鲀毒素可能是河鲀以细菌产生的河鲀毒素类似物为前体,生物合成而成的。养殖河鲀的毒性控制,需同时考虑食物链和河鲀本身的因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娜  韦芬  鲍宝龙  
从福建东山县附近海域捕获3尾野生星点东方鲀(Takifugu niphobles),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了其组织及从组织分离到的细菌发酵产物的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含量,结果显示星点东方鲀卵巢、肝脏和肌肉组织的TTX含量分别是56.247、0.380和0.118μg/g。根据16S r DNA测序的结果,从星点东方鲀的肠道中分离到一株鳗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 sp.)细菌,从肝脏中分离到两种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细菌,从肌肉中分离到一株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清发  孙振中  戚隽渊  孙建华  黄德凤  张玉平  刘琴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河鲀鱼中河鲀毒素的分析方法。河鲀鱼肉用2%乙酸甲醇溶液提取出河鲀毒素,石油醚脱脂,浓缩蒸干,然后用强碱将河鲀毒素水解成2-氨基-8-羟基-6-羟甲基-喹唑啉(C9生物碱),水解液经过MCX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BSTFA衍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全扫描方式定性分析,定性离子376,392,407,选择离子扫描方式定量分析,定量离子392。河鲀毒素在0.05~5.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7 5,样品添加浓度为0.02、0.10、0.50mg/kg,测定6次,方法回收率为64.0%~92.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4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静  杨桂梅  鲍宝龙  
多种进化关系并不密切的细菌均能合成河鲀毒素,揭示了产河鲀毒素细菌间可能存在水平基因转移现象,但通过何种途径并不清楚。为调查产河鲀毒素的气单胞菌(Aeromonas sp.)质粒中是否存在与水平基因转移相关的元件,通过PCR扩增分别发现该质粒中存在tra,rum及vird4基因,扩增出的906 bp的tra,681bp的rum及1 319 bp的vird4,分别与多种菌株的转座酶、松弛酶和Ⅳ型分泌系统中的ATP酶基因具有高度的序列同源性,并具有这些酶的保守结构域,结果表明产河鲀毒素的气单胞菌具有通过接合转移和转座方式转移基因的能力,同时具有转移河鲀毒素至宿主的能力。对于进一步了解产河鲀毒素细菌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华元渝  顾志峰  丁正峰  顾伟  赵洁明  
以 13~ 2 2g体重的ICR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用不同浓度的河毒素 (TTX)溶液注射小鼠后 ,观察其中毒过程 ,探讨了小鼠死亡时间与性别、质量、注射的河毒素溶液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对有效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ICR小鼠从中毒到死亡均出现呼吸困难和挣扎的中毒症状 ;中毒程度与小鼠的性别、质量差异无显著相关 ,而与其所注射的河毒素溶液浓度密切相关 ,毒素溶液浓度是引起小鼠中毒的关键因子。该结论采用经验方程Y =e(a/x -b) 进行了验证 ,在此基础上 ,对常规的小鼠生物法定量检测程序进行了改进 ,改进后的检测方法提高了检测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可作基层的水产品安全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毛婕  龚小玲  鲍宝龙  
检查了东海区283尾野生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样本,发现具有河鲀毒素的黄鳍东方鲀也受到线虫的感染。11月份黄鳍东方鲀体内异尖线虫感染情况最严重。通过形态学特征和线粒体DNA鉴定,黄鳍东方鲀组织内寄生的线虫为派氏异尖线虫(Anisakis pegreffii)。免疫组学分析发现异尖线虫体内含有河鲀毒素,进一步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异尖线虫体内河鲀毒素含量为425ng/g。这是首次发现寄生在东方鲀体内的线虫具有河鲀毒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叶雅萍  伍和星  滕飞  鲍宝龙  龚小玲  
为探究参与河鲀肝脏和皮肤累积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过程及相关调控基因,按每克体质量河鲀0.25 μg TTX剂量尾部肌肉注射人工繁育的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以下简称“河鲀”),发现肝脏中TTX质量浓度在注射后4 h时最高(19.12 ng/g),24 h下降到8.92 ng/g,TTX主要在肝实质细胞中累积;皮肤中TTX含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4 h为13.70 ng/g,24 h为22.91 ng/g;TTX主要在皮肤表皮层、基底层细胞中累积。比较对照组和注射24 h后肝脏和皮肤转录组,发现TTX注射导致肝脏组织338个基因上调,350个基因下调;而皮肤组织有598个基因受到上调,同时有595个基因下调;RT-qPCR验证slc2a12、 slc5a7、 slc25a22、 slc25a15、slc35a3、arap1、ugt2a2、ggt5、psbp2等膜转运蛋白相关基因在注射TTX后的肝脏和皮肤中都显著上调(P<0.05),可能与TTX累积过程有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马廷龙  龚小玲  管哲成  鲍宝龙  
我国曾发生多起食用虾虎鱼的中毒事件。从发生中毒事件的广东湛江徐闻县西连镇采集了有毒虾虎鱼,经形态学鉴定为云斑裸颊虾虎鱼(Yongeichthys criniger),其体内含河鲀毒素。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云斑裸颊虾虎鱼各组织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的含量,结果显示每千克组织的TTX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脏(69.954 mg)、卵巢(9.510 mg)、皮肤(8.937 mg)、肌肉(5.181 mg)、眼睛(3.321 mg)。比野生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相应组织TTX含量均要高,毒性强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岑剑伟  李来好  杨贤庆  魏涯  刁石强  辛少平  周婉君  石红  
以鲀科鱼类为研究材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C18-WCX联用固相萃取纯化,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测定水产品中河鲀毒素含量,通过探索提取方法和色谱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确定和优化色谱分离和紫外检测条件,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测定水产品中河鲀毒素的方法。该检测方法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加标回收率在75%~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检出限达到0.02mg/kg。与现行河鲀毒素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对仪器要求低、操作简便的特点,易于推广应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兆新  郭萌萌  杨守国  邢丽红  谭志军  
蛤毒素是由有毒甲藻产生的脂溶性毒素,已经确认的同系物有14种。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贝类中蛤毒素组成特征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蛤毒素的小鼠腹腔注射毒性大于经口毒性。目前,国际上蛤毒素的食用安全限量标准尚不统一。蛤毒素的总量可用生物法测定,每种蛤毒素组分的含量可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试。蛤毒素的酶联免疫测定方法正在研究阶段。我国关于蛤毒素的研究较少,建议加强对毒素的生物学特征及代谢规律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斌  叶建仁  包宏  
从毒素化学、毒素作用机理、毒素的遗传基础、毒素在林木病害防治上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些年林木病原菌毒素研究的成果。指出林木病原菌毒素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 ,而且在林木病害防治上也有广阔的前景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丽  王小鲁  梁奋飞  尹绍武  钱晓明  卢玉平  
渗透压调节与鱼类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近年来,广盐性鱼类复杂的渗透压调节机制逐渐成为国内外鱼类生理学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国际上对硬骨鱼类盐度调控的相关研究更多的偏重于渗透压调节机理,研究层次虽广,但深度不够。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作为典型的广盐性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本文从渗透压调节分子(离子转运体如Na~+,k~+-aTPase)、细胞(氯细胞)、组织器官(鳃、肾、肠)、系统的水平上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暗纹东方鲀渗透压调节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综述可为全面了解暗纹东方鲀渗透压调节的研究进展及对广盐性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爱峰  韩刚  于仁成  
近年来,欧洲沿海地区频繁出现一种新毒素Azaspiracid(AZA)导致的中毒事件,给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对这类新型毒素的毒性及致毒机理还不清楚,缺少相应的贝类毒素检测方法。为此,本文对有关AZA毒素的来源、理化性质、毒性、致毒机理、检测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建议中国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以期帮助人们认识这一新型毒素,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计成  
霉菌毒素的高毒性和强致癌性严重威胁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每年给畜牧业和食品工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物理和化学去毒方法存在诸多应用缺陷,故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方法,霉菌毒素生物降解法备受关注。本文对霉菌毒素毒性的作用机制、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目前生物降解研究存在的困难提出策略和建议,为饲料和食品中霉菌毒素的生物解毒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爱波  赵纯森  瞿波  廖玉才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小麦赤霉菌主要致病菌种禾谷镰刀菌毒素的形成与致病力的关系、毒素生 物检测及免疫化学检测方法、脱毒技术及毒素代谢途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