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89)
- 2023(17215)
- 2022(15003)
- 2021(13722)
- 2020(11571)
- 2019(26119)
- 2018(25960)
- 2017(49851)
- 2016(27604)
- 2015(30728)
- 2014(30444)
- 2013(30011)
- 2012(27779)
- 2011(25069)
- 2010(25090)
- 2009(23430)
- 2008(22966)
- 2007(20202)
- 2006(18107)
- 2005(16329)
- 学科
- 济(108362)
- 经济(108204)
- 管理(84954)
- 业(77422)
- 企(65311)
- 企业(65311)
- 方法(48907)
- 数学(41335)
- 数学方法(40886)
- 财(31089)
- 农(30171)
- 中国(28306)
- 业经(25719)
- 学(25422)
- 制(24788)
- 地方(22247)
- 环境(21110)
- 农业(19804)
- 贸(19178)
- 务(19177)
- 贸易(19165)
- 财务(19101)
- 财务管理(19062)
- 易(18606)
- 理论(18135)
- 和(18130)
- 企业财务(18077)
- 银(17683)
- 银行(17613)
- 体(17138)
- 机构
- 大学(394059)
- 学院(391538)
- 济(154038)
- 管理(151734)
- 经济(150627)
- 研究(133843)
- 理学(131077)
- 理学院(129609)
- 管理学(127344)
- 管理学院(126657)
- 中国(100129)
- 科学(84609)
- 京(84162)
- 财(74291)
- 农(70526)
- 所(68368)
- 业大(62472)
- 研究所(62241)
- 中心(60850)
- 江(58809)
- 财经(58504)
- 农业(55471)
- 北京(53005)
- 经(52997)
- 范(50570)
- 师范(49958)
- 院(48226)
- 州(47159)
- 经济学(46284)
- 财经大学(43319)
- 基金
- 项目(268997)
- 科学(209980)
- 基金(194991)
- 研究(191949)
- 家(172391)
- 国家(170932)
- 科学基金(145371)
- 社会(121692)
- 社会科(115127)
- 社会科学(115095)
- 省(105120)
- 基金项目(103469)
- 自然(95780)
- 自然科(93453)
- 自然科学(93426)
- 自然科学基金(91743)
- 划(88916)
- 教育(87349)
- 资助(79973)
- 编号(76637)
- 成果(62338)
- 重点(60659)
- 部(58793)
- 发(56767)
- 创(55733)
- 课题(53290)
- 创新(52183)
- 科研(51749)
- 国家社会(50164)
- 制(50143)
- 期刊
- 济(170606)
- 经济(170606)
- 研究(116239)
- 中国(76622)
- 学报(69624)
- 农(64111)
- 科学(60755)
- 财(57652)
- 管理(55381)
- 大学(51937)
- 学学(49033)
- 农业(43071)
- 教育(41070)
- 融(34914)
- 金融(34914)
- 技术(31627)
- 财经(28803)
- 业经(27556)
- 经济研究(26860)
- 经(24550)
- 问题(22462)
- 业(21912)
- 版(20307)
- 图书(20241)
- 科技(19762)
- 理论(18711)
- 技术经济(18450)
- 业大(18166)
- 资源(17235)
- 实践(17016)
共检索到578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彩云
本文采用SBI方法,选择中国101个重点城市2006—2015年的经济和环境数据核算绿色生产率,以河长制的实施作为环境治理责任联动机制的政策冲击,采用多期DID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并验证河长制对绿色生产率的影响,分析环境治理责任联动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及内在机理。结果显示,河长制并未明显提升绿色生产率,而环保被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后,河长制对绿色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其中,“遵循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均发挥了作用,后者起到了主导作用。这意味着环境治理责任联动机制需以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顶层设计,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对环境治理责任联动机制的落实至关重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桂峰 欧阳令南 侯守礼
煤电价格的矛盾导致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出台,本文对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建立科学的电煤价格信息系统及指标体系,建立成本预算体系、合理核定电价、与电煤价格相衔接,降低两个比重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煤电价格 联动机制 竞价上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艳琴
基于环境成本和技术创新两个视角,文章对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以及现行的环境规制政策,提出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完善政府环境规制职能和采用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的建议,以期能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中国工业沿着持续、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振清 谷文姗 成晓斐
当前碳交易已成为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战略,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文章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碳交易政策实施下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了评估,且通过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对其稳健性进行了检验,最后通过机制分析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较为显著,且通过PSM-DID进一步评估后结果并无明显差异;在动态性检验过程中可以看出,碳交易试点开展后短期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无明显提升反而有所下降,从2016年开始呈显著提升状态,表明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时效性;机制分析验证了碳交易通过驱动低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源结构清洁化、资源要素替代等效应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及碳交易全国推广的背景下,探讨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问题,对推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增长、碳市场的完善和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碳交易 绿色全要素 双重差分 机制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和旺 左文婷
文章以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2003—2011年我国省级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于面板模型分析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随着市场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会提升,但是,到一定程度后,这种作用会逐渐减弱,即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2)严格适宜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激发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与生产率的"双赢",由此验证了"波特假说"。(3)使用不同的环境规制变量,并用环保人数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工具变量来克服反向因果关系所引起的内生性问题,命令控制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明上述结论具有稳健性,但这一作用弱于市场型环境规制,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作用则还未显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梅 严乐乐 胡绪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引入GML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改进Super-SBM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向增长,其驱动力来自绿色技术进步;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差异显著;命令控制型及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为正向线性关系;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创新路径不显著。进一步提出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梅 严乐乐 胡绪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引入GML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改进Super-SBM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向增长,其驱动力来自绿色技术进步;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差异显著;命令控制型及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为正向线性关系;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创新路径不显著。进一步提出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海英 谢建政 张纯洪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内含了环境规制因素,二者之间并不必然存在短期抑制、长期促进生产率增长的"波特假说"。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所引致的污染治理成本和排放成本并不相同。如果污染治理成本相对小于污染排放成本,则环境规制实施当期就能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否则会使之恶化。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其在污染治理和污染物排放两方面,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效应的相对强弱。在有效环境规制工具选择问题研究上,提出从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众多因素中"剥离"出环境规制的研究路径,通过"剔除"环境规制变量前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识别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明亮 刘芳毅 王欢 孙威
文章利用黄河流域65个重点城市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L指数,测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区位、时期差异特征,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①2001—2010年,上游城市增长动力源于绿色技术效率,中下游城市源于绿色技术进步,2011年以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普遍呈现增长趋势。②从全样本回归结果看,FDI全时段、第二阶段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第一阶段正向影响源于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阶段的影响系数略小,且对绿色技术效率的影响为负。③上游城市FDI在全时段、第一阶段影响为正,中下游城市在全时段、第二阶段影响为负,环境规制有正向影响,绿色技术效率提升仍是短板。相应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优化要素配置,注重规模效应,着力提升绿色技术效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制定差异化引资战略,提高FDI质量和水平;健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同监控机制,保障经济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加强绿色科技研发、提高投资成效和金融服务水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韬
我国从2015年开始全面实行中期财政规划与三年滚动投资计划,为未来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中期预算进行前期探索。然而,目前实行的中期财政规划与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由于都没有得到立法机关的具体授权,实际上只是由财政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领衔编制的"专项规划"。国内外学术界对中期预算与年度预算之间的关系尚存争议,加之部门间权力边界的模糊,必然导致中期财政规划与三年滚动投资计划规划在编制与执行过程中面临严重障碍。只有明确中期预算与各种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关系,才能为中期财政规划与三年滚动投资计划过渡到中期预算创造基础条件。只有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何雪平
长期以来,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完全割裂,形成企业审计活动与评价活动难以协同创造价值的局面。本文通过联动流程再造,从管理层面建立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的信息传递及反馈机制,使审计活动与评价活动切实转化为增加价值、改善组织运营的增值行为,发挥部门间优势互补、协同促进优势,提升风险管控,增加企业价值。
关键词:
内部审计 绩效评价 联动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春平
推动专员办转型向纵深发展,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专员办深入转型后将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项职能日益丰富完善,作用发挥更为充分,更好推动财政政策和资金落实。另一方面,专员办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传统的工作思路、方式越来越不适应转型需要。实践证明,全面嵌入财政主体业务,全覆盖监管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单靠专员办目前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开拓创新,联合各方,加强联动,共同监管。建立预算监管联动机制,有利于解决专员办人少事多的矛盾,凝聚合力,强化管理,保证政策执行到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春平
推动专员办转型向纵深发展,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专员办深入转型后将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项职能日益丰富完善,作用发挥更为充分,更好推动财政政策和资金落实。另一方面,专员办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传统的工作思路、方式越来越不适应转型需要。实践证明,全面嵌入财政主体业务,全覆盖监管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单靠专员办目前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开拓创新,联合各方,加强联动,共同监管。建立预算监管联动机制,有利于解决专员办人少事多的矛盾,凝聚合力,强化管理,保证政策执行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