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5)
- 2023(7347)
- 2022(5908)
- 2021(5710)
- 2020(4475)
- 2019(10426)
- 2018(10183)
- 2017(19604)
- 2016(10493)
- 2015(11709)
- 2014(11692)
- 2013(11152)
- 2012(9625)
- 2011(8885)
- 2010(9087)
- 2009(8296)
- 2008(7976)
- 2007(7107)
- 2006(6316)
- 2005(5491)
- 学科
- 济(44938)
- 经济(44916)
- 管理(25703)
- 业(24957)
- 方法(22231)
- 企(20953)
- 企业(20953)
- 数学(18672)
- 数学方法(18140)
- 农(12392)
- 业经(11478)
- 中国(10273)
- 地方(10169)
- 理论(9744)
- 农业(8651)
- 学(8356)
- 贸(7308)
- 贸易(7304)
- 易(7087)
- 财(6818)
- 制(6683)
- 和(6294)
- 环境(6288)
- 划(5924)
- 技术(5901)
- 教学(5673)
- 发(5590)
- 策(5217)
- 银(5045)
- 银行(5033)
- 机构
- 学院(149926)
- 大学(143187)
- 管理(57139)
- 济(52732)
- 经济(51431)
- 理学(49405)
- 理学院(48864)
- 管理学(47560)
- 管理学院(47298)
- 研究(47130)
- 中国(34858)
- 科学(32523)
- 京(29910)
- 农(23848)
- 所(23699)
- 财(23473)
- 江(22857)
- 业大(22449)
- 研究所(21899)
- 范(21656)
- 中心(21434)
- 师范(21395)
- 北京(18921)
- 农业(18809)
- 财经(18774)
- 州(18646)
- 技术(18322)
- 院(17809)
- 经(16912)
- 师范大学(16832)
- 基金
- 项目(104211)
- 科学(81684)
- 研究(74799)
- 基金(72892)
- 家(64478)
- 国家(63965)
- 科学基金(54919)
- 社会(45776)
- 省(44751)
- 社会科(43481)
- 社会科学(43469)
- 基金项目(38459)
- 自然(36644)
- 划(36310)
- 自然科(35771)
- 自然科学(35763)
- 自然科学基金(35046)
- 教育(35008)
- 资助(31203)
- 编号(30854)
- 发(23848)
- 重点(23800)
- 成果(23402)
- 课题(22576)
- 创(21784)
- 部(20842)
- 创新(20241)
- 计划(19920)
- 科研(19625)
- 大学(18590)
共检索到209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邵秀英 张金瑞 邬超
竞合是区域旅游发展共赢的经济行为,客观存在的竞争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主观合作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河西走廊遗产廊道资源品质高,旅游市场潜力大,区域合作基础好,采用竞合模式发展旅游,有利于提升廊道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文章在对河西遗产廊道的旅游吸引物、旅游市场、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发展情况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点—轴"发展模式的河西遗产廊道旅游竞合空间结构,最后提出了河西遗产廊道旅游发展的竞合路径:整合资源,统一旅游规划,打造廊道精品旅游线路;联合宣传促销,塑造河西遗产廊道旅游竞合新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旅游竞合 河西走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世金 白永平 石惠春
近年,河西走廊地带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比起其他省区,差距却十分明显,原因之一就是其旅游资源在空间和经营管理上的分散,旅游资源和产品整体形象不够突出,产品线路以文化观光为主,结构较单一,开发思路及经营管理理念不能从整体考虑。如何有效整合河西走廊旅游资源,构建旅游精品片区,设计与之相协调的整合对策是关系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文章拟通过对河西旅游资源的概念性评价和资源整合条件分析,提出旅游整合开发的思路构想,以期对该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所裨益。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旅游资源 整合开发 思路构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芳
针对当前河西走廊旅游物流效率低下、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河西走廊旅游物流服务质量的策略,即转变观念、强化旅游物流服务观念,整合供应链、建立旅游物流服务质量管理体系,重视标准化、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关键词:
旅游物流 河西走廊 服务质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世金 何元庆 焦世泰 宋小頔
河西走廊地带是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也是甘肃旅游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走廊内旅游资源丰富,品味深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天然基础。然而,近年旅游发展比起东部旅游产业发达地区差距十分明显。目前,如何通过河西走廊旅游营销策划战略,提升河西走廊旅游整体形象,构建旅游精品片区,是关系甘肃省旅游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该文在河西旅游资源宏观性评价及现实必要性分析基础上,完善并充实了河西走廊旅游形象定位,最后提出了河西走廊旅游营销策划思路,具体如下:(1)实施整合旅游营销战略,提升河西旅游整体形象;(2)创建文化产业精品工程,促使旅游形象对外传播;(3)完善河西旅游信息系统,推进旅游要素联动发展;(4)运...
关键词:
旅游 旅游形象定位 营销策划 河西走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雷定安
发展河西走廊旅游业的两点建议雷定安地处古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的河西走廊,有着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丰富的文物、众多的景观和神奇的传说,是发展旅游业的理想地区。如何使该地旅游业能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个大的飞跃?笔者想根据自己的实地考察,并参考许多专家学者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龙 黄震方
遗产廊道是目前保护线性文化遗产的一种新趋势。我国拥有丰富的线性文化遗产,准确地评价其旅游价值,对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遗产廊道自身的特殊性和整体性,尝试从廊道资源条件、区域社会条件、廊道生境条件和旅游保障条件及发展潜力等方面建立遗产廊道旅游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从廊道整体效应出发评价其旅游价值。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非法(Delphi)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体系各因子的权重。并以古运河江苏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评价结果与古运河江苏段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柯彬彬 张镒
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开发的重要基础。旅游价值评价是进行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的前提。在分析影响遗产廊道旅游价值的因素基础上,构建了由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4个层次,共32个评价指标组成的遗产廊道旅游价值评价模型。然后以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旅游价值提升对策,希望能够实现遗产资源应有的经济价值,实现遗产廊道的整体保护和科学开发。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海上丝绸之路 旅游价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柯彬彬 张镒
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开发的重要基础。旅游价值评价是进行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的前提。在分析影响遗产廊道旅游价值的因素基础上,构建了由目标层、指标层、要素层和因子层4个层次,共32个评价指标组成的遗产廊道旅游价值评价模型。然后以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旅游价值提升对策,希望能够实现遗产资源应有的经济价值,实现遗产廊道的整体保护和科学开发。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海上丝绸之路 旅游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飞 宋金平 马继刚
在遗产旅游热潮迅速升温的背景下,在提出廊道遗产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廊道遗产旅游品牌价值、旅游品牌形成的动力机制、及其塑造过程中的关键维度和影响因子。研究廊道遗产旅游品牌区域营销的阻力和动力,总结出该营销与一般遗产旅游营销和普通商品营销的不同之处,并在区域营销组织、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三个方面提出廊道遗产旅游品牌区域营销建议,以期对廊道遗产旅游的发展能够有所贡献。
关键词:
廊道遗产 旅游品牌 区域营销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小波
三峡工程淹没区的文物多达1200余处,三峡文物的保护和抢救性发掘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文物工程。目前,135米蓄水区的文物考古成果已经全面验收。众多的考古成果不仅为认识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三峡旅游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以考古学新证据揭示三峡文化的深层结构,提出了考古成果向旅游产品的转化途径,对新三峡遗产廊道的时空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三峡 文物 旅游产品 转化途径 遗产廊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宏亮
[目的]通过测度河西走廊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及竞争态势,以准确把握河西走廊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方法]以2012—2016年为时间节点,采用区位熵及产业集聚竞争态模型从县域角度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20个县(区)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分析。[结果](1)河西走廊每个县(区)乡村旅游业集聚度和竞争态势具有一定的差异,总体包括优势区、潜力区和劣势区3种;(2)乡村旅游产业属优势区的县(区)占河西走廊县(区)总数量的50%,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以张掖市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优势区逐步形成;(3)乡村旅游产业属潜力区的县(区)占河西走廊县(区)总数量的15%,产业竞争态势不断增强,但仍具有一定不稳定性;(4)乡村旅游产业属劣势区的县(区)占河西走廊县(区)总数量的35%,其中以武威市最多。[结论]河西走廊每个县(区)乡村旅游业集聚度和竞争态势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县(区)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度差异明显,以张掖市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优势区逐步形成,但其他地域乡村旅游产业不稳定性依旧较高,需政府给予关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亮晶 曹瑾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实践形式,探究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的现实基础、绩效状况并审视其一体化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甘肃河西走廊为研究区域,利用构建的模型并对其旅游合作绩效水平与发展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是一个天然具备一体化合作现实基础的文化生态旅游区;河西五市间的旅游合作较好地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合作绩效水平相对较低,其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还处在合作启动实施阶段。本文针对阻碍区域内产业要素优化配置的主要因素,提出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柳文华
在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短缺的水资源条件约束下,促进水资源农转非是适应西北干旱区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迫切需要。论文以黑河流域张掖市为例,针对张掖市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低、第二三产业用水比重低、用水经济效益低、社会经济用水总量受限等问题,设计了城乡用水联动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生态环境约束下干旱区城乡用水联动的5种主要模式,即:退耕稳粮给水模式、农业科技进步供水模式、农业产业化促水流转模式、城市中水农用模式、水资源农转非补偿模式。通过5种模式的联合运用,旨在为张掖市及西北干旱区创新水资源管理并促进城乡协调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龚道德 袁晓园 张青萍
首先从模式的管理框架、管理目标、行动策略、运行保障机制四方面对美国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运作机理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然后,将保护工作本身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从保护技术、组织管理、精神理念三层面分别论述了运河国家遗产廊道模式对我国大型线性遗产保护的启示。最后,对我国"遗产保护文化"建设提出呼吁。
关键词:
遗产廊道 线性遗产 运作机理 保护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定青 王海荣 曹象明
遗产廊道是源于美国的一种针对线性遗产区域保护的方法,追求遗产保护和自然保护以及开发利用的共赢。我国拥有大量线性遗产有待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保护,遗产廊道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从基础性研究、专项研究及应用研究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遗产廊道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遗产廊道的不同类型,总结不同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重点关注遗产廊道构建和保护规划的探讨,为今后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遗产廊道 遗产保护 研究进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