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6)
2023(10413)
2022(8737)
2021(7985)
2020(6410)
2019(14374)
2018(14310)
2017(27007)
2016(15107)
2015(16812)
2014(17197)
2013(16549)
2012(15683)
2011(14500)
2010(15019)
2009(13787)
2008(13450)
2007(12455)
2006(11525)
2005(10697)
作者
(44879)
(37346)
(37031)
(35207)
(23758)
(17678)
(16738)
(14563)
(14351)
(13647)
(12736)
(12426)
(12210)
(12054)
(12048)
(11486)
(11031)
(10875)
(10805)
(10709)
(9722)
(9409)
(9117)
(8649)
(8554)
(8501)
(8429)
(8270)
(7714)
(7695)
学科
(61727)
经济(61647)
管理(39232)
(36778)
(26747)
企业(26747)
中国(23586)
地方(22372)
(21871)
方法(15455)
业经(15116)
农业(14503)
(14353)
(14155)
(13387)
(13158)
银行(13131)
(12864)
(12827)
数学(12812)
(12722)
金融(12714)
数学方法(12601)
地方经济(11559)
(11393)
(11018)
贸易(11006)
环境(10653)
(10560)
(10021)
机构
学院(211021)
大学(205401)
(85131)
经济(82948)
研究(82582)
管理(73860)
中国(63909)
理学(60595)
理学院(59810)
管理学(58740)
管理学院(58327)
科学(50264)
(45922)
(43399)
(42390)
(40027)
研究所(38838)
中心(37249)
(37042)
(31472)
师范(31124)
农业(30923)
财经(30809)
业大(30451)
(30393)
北京(30014)
(29179)
(29052)
(27643)
技术(25365)
基金
项目(131398)
科学(102099)
研究(100593)
基金(90023)
(78777)
国家(77997)
科学基金(64950)
社会(61006)
社会科(57580)
社会科学(57573)
(54719)
基金项目(46179)
(45420)
教育(45399)
编号(42787)
自然(39801)
自然科(38809)
自然科学(38797)
自然科学基金(38026)
资助(37087)
成果(36589)
(35041)
课题(32311)
重点(30226)
发展(28501)
(28025)
(27665)
(26870)
(26363)
(25781)
期刊
(111852)
经济(111852)
研究(70921)
中国(54752)
(39594)
学报(32449)
教育(31883)
(30916)
科学(30139)
管理(29592)
(27076)
金融(27076)
农业(26619)
大学(24324)
学学(22698)
业经(20479)
技术(19563)
经济研究(17392)
财经(14906)
问题(14104)
(13327)
(12955)
(11248)
(10878)
论坛(10878)
图书(10601)
(10491)
世界(10340)
国际(10219)
职业(10099)
共检索到355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志强  阮文易  
在介绍河西走廊城镇体系概况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河西走廊城镇体系发展的几项原则与对策,即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生态优先”原则;完善产业结构;突破工农、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合理选择城镇的发展规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任妙丹  王生林  
基于循环经济的"5R"原则,文章选取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减量投入、资源环境安全4类16个参评因子构建了循环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从2000-2010年河西走廊地区循环农业总体发展趋势是不断上升的;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减量投入指标因素;张掖市和河西走廊的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低于甘肃省和定西市,其中资源减量投入指标和资源环境安全指标是造成河西走廊和张掖市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从强化政府资金投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步伐;坚持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减少物质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金荣  谢晓蓉  
概述了河西走廊蔬菜产区的基本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 ,分析了河西走廊菜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菜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永治  林宏东  
从沙产业的地位与概念出发,通过对甘肃河西走廊沙区沙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分析,提出应以沙产业为依托,把沙产业理论和开发技术运用到河西走廊沙产业中去,把生态建设与沙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开发河西沙区资源的巨大潜力,使沙产业为沙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提高沙产业对沙区的经济贡献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金自学  
本文通过河西走廊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分析以及子系统间的生态耦合与相悖行为关系的研究,讨论了在河西走廊山地—绿洲—荒漠镶嵌复合型生态经济系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亮晶  曹瑾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实践形式,探究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的现实基础、绩效状况并审视其一体化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甘肃河西走廊为研究区域,利用构建的模型并对其旅游合作绩效水平与发展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是一个天然具备一体化合作现实基础的文化生态旅游区;河西五市间的旅游合作较好地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合作绩效水平相对较低,其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还处在合作启动实施阶段。本文针对阻碍区域内产业要素优化配置的主要因素,提出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龙爱华  徐中民  程国栋  樊胜岳  
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绿州城市化现状 ,认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是河西走廊绿洲城市化的主要限制因素 ,指出河西绿洲加速城市化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系统规划城市建设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水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雷定安  
发展河西走廊旅游业的两点建议雷定安地处古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的河西走廊,有着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丰富的文物、众多的景观和神奇的传说,是发展旅游业的理想地区。如何使该地旅游业能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个大的飞跃?笔者想根据自己的实地考察,并参考许多专家学者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左心平  
本文简述了河西走廊农业的现状,提出发展节水农业、季节性畜牧业,建立蔬菜基地、工业原料基地、果品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作为当地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晓英  石培基  吕蕊  张学斌  朱艳芬  周文霞  
运用因子分析、改进的引力模型、改进的潜力模型和空间点的吸引范围模型,基于六个时间断面的数据,分别从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城镇潜力值和城镇空间吸引范围的时空变化方面探讨了1990—2012年河西走廊县域城镇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城镇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总体加强,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大小主要受城镇综合实力、城镇行政地位和城镇地理位置的影响。嘉峪关市和肃州区表现出明显的同城效应和强烈的一体化趋势,金川区和凉州区受空间邻近效应影响明显。(2)河西走廊城镇潜力分布区域不均衡,空间分异和空间辐射的特征及演变规律显著,嘉峪关市和肃州区潜力值大且增长迅速,空间集聚能力强。(3)城镇空间吸引范围的变化,各层次的城镇存在差异。城镇综合实力、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域的面积是影响城镇空间吸引范围大小的三个主要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玲玲  李玉忠  
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农业区具有发展葡萄种植良好的光热、适宜的土壤、良好的技术等优势条件;广阔的土地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较高的比较效益,发展葡萄产业潜力巨大;以及水资源的短缺、自然灾害严重、市场风险较大、政策扶持不到位、龙头企业带动力弱等制约因素,对发展葡萄产业形成巨大的挑战。提出必须充分利用优势条件,不断开发潜力,科学应对各种挑战,从产业布局合理性,提高市场竞争力,调整葡萄产品结构,加强科学发展合力等方面,促进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金自学  
本文论述了河西走廊中段农业气候资源特点与该区农业结构的关系,重点研究了该区林农复合生态体系的结构功能、在改善系统微环境和系统外生态环境方面的特殊效应以及经济效益等,提出了在河西走郎绿洲灌溉区发展以林农为主的复合型生态农业是适合该区生态环境的模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金自学  
关于河西走廊资源开发型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甘肃省张掖师专金自学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来说,依托市场配置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农业市场体系的重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艳  王晓晖  
民国时期,在甘肃河西走廊水利事务中,因不同的利益希求而表现出国家权力、地方势力和普通民众等不同的权利团体,进而相互间又表现出管理与控制、合作与扩展、博弈与制衡等复杂的互动关系,深刻地影响着民国时期河西走廊以水利事务为特征的社会变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维博  
论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近于其饱和容量,发展节水灌溉,充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是保障和发展干旱区农业的根本出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