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24)
- 2023(3783)
- 2022(2993)
- 2021(2756)
- 2020(2162)
- 2019(4608)
- 2018(4476)
- 2017(7952)
- 2016(4696)
- 2015(5038)
- 2014(4957)
- 2013(4923)
- 2012(4523)
- 2011(4071)
- 2010(4034)
- 2009(3520)
- 2008(3339)
- 2007(3078)
- 2006(2811)
- 2005(2358)
- 学科
- 济(21168)
- 经济(21157)
- 地方(11369)
- 管理(11050)
- 环境(8976)
- 地方经济(7285)
- 学(7019)
- 业(6485)
- 农(5888)
- 生态(5840)
- 方法(5755)
- 数学(4979)
- 数学方法(4926)
- 资源(4665)
- 中国(4553)
- 农业(4305)
- 和(4177)
- 企(4092)
- 企业(4092)
- 划(4047)
- 业经(3993)
- 域(3820)
- 区域(3815)
- 发(3522)
- 规划(3522)
- 环境规划(3444)
- 融(2559)
- 金融(2558)
- 财(2538)
- 区域环境(2332)
- 机构
- 学院(64657)
- 大学(62206)
- 研究(26197)
- 济(22157)
- 经济(21559)
- 管理(21183)
- 科学(20419)
- 中国(18437)
- 理学(18106)
- 理学院(17758)
- 管理学(17294)
- 管理学院(17196)
- 农(14594)
- 所(14365)
- 京(13548)
- 研究所(13528)
- 业大(12282)
- 中心(11881)
- 农业(11559)
- 江(11008)
- 范(10605)
- 师范(10453)
- 院(10011)
- 省(9847)
- 科学院(9315)
- 室(9042)
- 财(8887)
- 州(8462)
- 北京(8451)
- 河(8343)
- 基金
- 项目(50335)
- 科学(40203)
- 基金(35690)
- 研究(34319)
- 家(32944)
- 国家(32722)
- 科学基金(27365)
- 省(22484)
- 社会(21022)
- 社会科(19928)
- 社会科学(19924)
- 基金项目(19806)
- 自然(18836)
- 划(18681)
- 自然科(18197)
- 自然科学(18193)
- 自然科学基金(17788)
- 教育(13869)
- 发(13275)
- 编号(12985)
- 资助(12877)
- 重点(12508)
- 计划(11346)
- 科技(10514)
- 创(10356)
- 发展(10220)
- 展(10061)
- 课题(9846)
- 创新(9824)
- 科研(9669)
共检索到94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月文
通过解析生态环境及生态地域民居现状,追溯基础生态用材与建筑之间的来源联系,正确认识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与地域建筑之间的起始因果;通过大量地域生态建筑元素的溯源,认知创新与转变之间存在的合理化因素,转变河西本土建筑设计符号语言的创新契机。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生态 地域建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永欢 董朝阳 周立华 王正文 马章顺
河西走廊地区的农垦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驾马车。本文通过对农垦企业的典型调查,分析了政策因素、农业资源条件和运费因素对农垦布局的影响,并讨论了农垦企业的发展特征。重点阐述了农垦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化经营的难度、企业办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过高的企业负债率、人才结构不合理、未享受到正常的国民待遇以及与所在区域难以实现协调发展。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协调农垦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机制。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农垦企业 特征 问题 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常兆丰 刘世增 张德魁 段晓峰 王强强 张剑挥
戈壁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戈壁所占面积较大,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推进戈壁研究与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的协调发展,文章运用查阅文献与实地考察等方法,从戈壁的分类、戈壁地表辐射与能量传输、戈壁风沙流、戈壁地表风蚀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的戈壁研究进行了综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戈壁相对较为稳定,也或许由于其利用价值相对较低,因而我国对于戈壁的研究相对薄弱;(2)目前我国有关戈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戈壁地表辐射与能量传输、戈壁风沙流与戈壁地表风蚀方面,微观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宏观方面的综合研究均较为薄弱,尤其是缺少上一级系统的要素之间的互动机理研究;(3)研究区域多集中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目前对不同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沈永平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地区在人类活动强烈作用和区域气候变化双重驱动下,区域水文与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①区域出山径流过程表现为走廊东段的石羊河流域出山流量多年变化呈显著减少趋势,河西走廊中、西段的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年均出山流量则呈现递增趋势,但下游河流水量锐减并呈现明显的人为水文过程特征,水体盐化和污染趋势加剧,其中Ⅳ~Ⅴ级污染河道长度达到208km。②南部祁连山区森林面积减少约16.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有所恢复;北部天然荒漠森林则持续衰退,天然林加速消亡,仅额济纳和民勤两地减少林地34.31×104hm2。草地生态呈现以面积减少、草地荒漠化和载畜能力降低等为特征的持续退化趋势...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生态环境 变化 保护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贵珍 马素洁 杨思维 牛钰杰 花立民
选择降水利用效率(RUE)作为评价指标,对河西走廊代表性草地类——温性荒漠、高寒草甸、温性草原进行生态评价研究。通过植被指数提取、降水Co-Kriging插值、图层叠加,得到河西走廊区域2006—2010年的RUE(NDVI)、RUE(PVI)、RUE(TSAVI)数据,并与地上生物量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适合不同草地类的RUE作为该区域生态评价的指标。结果表明:1)温性荒漠区RUE(PVI)与草地生物量风干重正相关性最高(R~2=0.879),高寒草甸区RUE(NDVI)与草地生物量风干重的正相关性最高(R~2=0.876),温性草原区RUE(TSAVI)与草地生物量风干重的正相关性最高(R2=0.895)。2)温性荒漠区、温性草原区生态均处于退化过程,高寒草甸区处于恢复过程。研究认为选择合适的RUE值可作为不同草地类生态评价指标,并具有理论的可行性和实践的可靠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贵珍 马素洁 杨思维 牛钰杰 花立民
选择降水利用效率(RUE)作为评价指标,对河西走廊代表性草地类——温性荒漠、高寒草甸、温性草原进行生态评价研究。通过植被指数提取、降水Co-Kriging插值、图层叠加,得到河西走廊区域2006—2010年的RUE(NDVI)、RUE(PVI)、RUE(TSAVI)数据,并与地上生物量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适合不同草地类的RUE作为该区域生态评价的指标。结果表明:1)温性荒漠区RUE(PVI)与草地生物量风干重正相关性最高(R2=0.879),高寒草甸区RUE(NDVI)与草地生物量风干重的正相关性最高(R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继宏
河西走廊亦称甘肃走廊,自古就是连接西域与内地的咽喉要道。走廊内资源丰富,绿洲广布,是甘肃省的重要粮仓和我国的原材料基地。特别是随着欧亚大陆桥的全面启动与我国全方位开放政策的实施,其区位优势日趋明显。加快河西走廊开发,优化走廊经济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永治 林宏东
从沙产业的地位与概念出发,通过对甘肃河西走廊沙区沙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分析,提出应以沙产业为依托,把沙产业理论和开发技术运用到河西走廊沙产业中去,把生态建设与沙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开发河西沙区资源的巨大潜力,使沙产业为沙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提高沙产业对沙区的经济贡献率。
关键词:
沙产业 发展历程 带动效果 关键与前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改革开放以来,河西走廊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使河西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目标。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较,在经济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党的十五大在一系列理论问题上的重大突破,带来了一次新的思想大解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玲萍 陈雷 王荣喆 殷玉春
本文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1年冬季的逐日降雪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的气候变化特征,最后利用1982-2012年NCEP时间间隔为6h的1°×1°格点资料研究该地冬季降雪的环流特征以及用相关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冬季降雪的大气环流。其结果表明:由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以及天气系统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降雪日数和降雪量总体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雪量大于白天,降雪日数北部平原区的峰值主要出现在1月份,而南部山区的峰值主要出现在2月份。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日数...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霍有光 张伟 韩小青
祁连山为河西走廊平坦川道单位面积(不合南、北山区)提供的水资源是黄河流域单位面积的5倍多,也是以色列的4.56倍。国家加速开采黄河中上游水资源,使黄河下游断流及盐碱化等问题日益加剧。河西均为内陆河,过去流经走廊的河流多被渗漏与蒸发。用系统哲学思想精心规划和充分配置河西水、土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发展高效节水型农林业,不仅不会损害邻区利益,反而还将带来上千公里的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发生彻底变化,使河西走廊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农林基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玲萍 陈雷 罗小玲 王荣喆
本文结合河西走廊东部地区降水特点,定义该地区大到暴雨的概念。然后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年-2012年5月-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最后利用1990年-2012年NCEP时间间隔为6h的1°×1°格点资料研究该地大到暴雨的环流特征。其结果表明:由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以及影响系统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日数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而暴雨强度由于暴雨的局地性以及测站布点稀少等原因,最大中心出现在了凉州,最小出现在乌鞘岭。河西走廊东部大到暴雨具有单站暴雨多,成片的、大范围的暴雨较少,局地性强,且具有夜发性的特点,都出现在5月-9月,主要集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基于1985—2003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河西走廊5市以及三大内陆河流域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总量、用水效益、人均用水水平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总量呈对数增长关系,与用水效益呈线性增长关系,与人均用水水平的定量关系则较为复杂。同时,河西走廊短缺的水资源对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约束作用,而且约束强度在水资源最为紧缺的东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中部地区城市化的较快发展是以水资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的;而西部的疏勒河流域,则是城市化水平和用水效益相对较高的地区,但也是人均用水量相对较高的地区。因此,建立集约的水资源利用体系,缓解水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的约束,是河西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蒙吉军 李正国 吴秀芹
目前,人类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都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有关。利用1995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Landsat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的解译结果,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0000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基于GIS软件平台ArcInfo7.1中文版对河西走廊近5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年来,河西走廊发生了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①土地利用类型斑块数量和总边缘长度基本呈增加之势,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的破碎程度增加;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有明显增加,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都呈减少趋势,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③土地利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艳 王晓晖
民国时期,在甘肃河西走廊水利事务中,因不同的利益希求而表现出国家权力、地方势力和普通民众等不同的权利团体,进而相互间又表现出管理与控制、合作与扩展、博弈与制衡等复杂的互动关系,深刻地影响着民国时期河西走廊以水利事务为特征的社会变迁。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河西 水利 权利 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